如此情形下,国子监为了自负盈亏,只能大批地招录捐资入监的例监生了。

  大梁现在已经快进到银钱万能的时刻了。

  卖官鬻爵已经开始了……

  这搞到最后,会不会一省节度使的位置也能有个价?

  到时候将整个南方的巡抚、节度使、都指挥使的位置全给卖了……

  嗯!

  快进到灭亡。

  归家后。

  方子期将国子监的事情说了。

  “我老师说,举监应当要不了多少银子。”

  “爹!夫子!到时候我们一同去国子监吧。”

  “还有允谦兄他们,回头我问问他们可要入国子监读书。”

  方子期道。

  “成!”

  “一直在家闭门读书也不行,还是要出去多交流。”

  “只是没想到这国子监…一下子就放开了。”

  “哎……”

  “这银子…可真是好东西。”

  周夫子叹了口气,莫名地有些感慨。

  不多时。

  方子期将花允谦、林疏桐和方砚秋都叫了过来。

  花允谦和林疏桐的爹现在都是正七品京官,手里面有可以荫监的名额,所以倒是用不上方子期手中的名额。

  唯有方砚秋,可能要蹭一下方子期的名额。

  “子期,去…去国子监读书要多少银子?”

  方砚秋有些犹豫道。

  他爷爷虽然是秀才,亦有一些家底,但是之前在城南买了民居后,家里也没有多少存银了。

  “我估计应该不会很多。”

  “等去报名就知道了。”

  “砚秋兄,同这点银子比起来,肯定是在国子监读书更有性价比。”

  “你也莫要担心太多。”

  方子期宽慰道。

  过了几日,方子期等人来到国子监……

  也了解了一下相应的价格。

  如果是纯粹的捐资入监的例监生。

  那么按照你功名高低,每年收取不等的银钱。

  比如举人功名只需要每年赞助五十两银子即可,若是中过乡试副榜的副举人,每年需要赞助八十两银子,若是一等秀才也就是廪膳生员,需要每年赞助一百五十两银子,二等秀才也就是增广生员每年需要赞助二百两银子,三等秀才也就是附学生员每年需要缴纳三百两银子。

  甚至于…只要你有钱,哪怕你连秀才功名都没有,也可以每年给国子监赞助一千两银子入学……

  这是纯粹的捐资入监的例监生的名额。

  但是方子期现在手握的是刘青芝给的名额,相当于是荫监生,所有费用减半。

  也就是举人每年象征性地赞助二十五两银子,中过乡试副榜的副举人每年赞助四十两银子,依此类推……

  对于荫监的举人或副举人来说,这个价格其实和白菜价也没什么区别了。

  毕竟捐赠了这几十两银子后,你可以在国子监免费吃喝住宿……

  只要你不浪,国子监将你吃喝拉撒一条龙全包了。

  “诸位举人老爷。”

  “在我们国子监,因人数众多,所以为了因材施教,所以分为六个等级的班……”

  “分别是简牍班(一级)、韦编班(二级)、玉磬班(**)、圭璋班(四级)、鼎彝班(五级)和玺书班(六级)!”

  “诸位举人老爷博学多识,自然明白此中含义。”

  “这里我就不多言了。”

  “简牍班级别最低,所以其内的学生功名、学问自然也是最差的。”

  “玺书班级别最高,一般来说,只有举人学子才有资格进入玺书班读书。”

  “当然每个等级的班中,亦会有诸多分班……”

  “比如这简牍班…每班一般五十人,尚且还有数十个班……”

  “一般等级越高的班,人数就越少了。”

  “诸位举人老爷…按理来说,应该都会在鼎彝班(五级)或玺书班(六级)。”

  负责接待方子期等人的国子监小厮在一旁介绍道。

  因为每年的赞助费用都不多,所以方子期等人也没犹豫就都报名入学了。

  像方子期、方仲礼、周明谦还有林疏桐这样的举人,每年只需要给二十五两白银。

  至于花允谦和方砚秋这样的副举人,每年需要缴纳四十两银子的赞助费。

  对各家压力都不大。

  所以相约一起来入学……

  “入学之后,如何分班?”

  方子期好奇道。

  “诸位举人老爷。”

  “按照国子监的规定,有副举人或举人功名者,一开始会被分到圭璋班(4 级)。”

  “之后能否升班,就看之后每次的月考成绩如何了。”

  “正常来说,每次月考前百分之十的人,都有机会晋升更高等级的班。”

  负责接待的小厮继续恭敬道。

  “考得好有银钱奖励吗?”

  方子期直截了当道。

  还是银子来得更实惠一些。

  “这是自然……”

  “六个等级的班,奖励不一……”

  “按照之前的惯例,月考成绩在前百分之十的学子非但能晋升更高等级的班,还都有不等的银钱奖励……”

  “不过…今年的规矩可能要改一改……”

  “以前玺书班(六级)所有班的总排名第一…直接奖励千两白银……”

  “哪怕是简牍班(一级)所有班的总排名第一,都会奖励百两白银……”

  “但是今年…应当没这么多了。”

  小厮不方便说太多,只是暗示一下了。

  毕竟国子监现在的财政也不景气。

  朝廷那边也不愿意拨专款下来了,让国子监自负盈亏……

  这种情况下,他们想要维持国子监开下去尚且都需要招募大量的捐资例监生。

  这银钱来得不容易,花起来自然就谨慎了。

  方子期眉毛一挑……

  以前的国子监…这么豪气的吗?

  玺书班的月考年级第一,直接奖励千两白银?

  那要是一年拿满,直接喜提一万二千两白银?

  好家伙……

  谁说读书不能发财的?

  这书读得好,苟在国子监,每年都能赚银破万……

  不过……

  可惜的是这是以前的规矩了。

  以前朝廷阔气。

  现在朝廷财政维艰……

  没了朝廷的专款支持,也不知道这国子监会将奖励的银钱砍到何种程度了。

  不过……

  就算是砍一砍,基础还在的吧?

  读书养家!

  方子期干劲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