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
老天是公平的。
给了你一些东西。
就要夺走一些。
给了你出身,就得夺走你的智商。
自己这娘子虽然蠢了些。
然……谁让她是方家女呢!
自己娶了这蠢妇……倒也不失为一种荣幸。
陈景行心中暗自想着,觉得很知足。
定亲之事,进展地很顺利。
已定下了日子。
就等着国丧结束之后,举行成亲仪式了。
“大丫的亲事算是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二丫了。”
“二丫今年也十四岁了,也到了该相看的日子了……”
“孩子他爹,你可有什么想法?”
“我看允谦那孩子…就很不错,今年才十六岁……岁数同我家二丫也相仿。”
“上次花大人来我家造访,明里暗里…似乎也有这个意思……”
“只是当时你们都在备战乡试,就没同你说。”
“允谦那孩子,咱们认识也这么多年了,品性是没问题的,家世也好。”
“自从允谦的娘去世后,花大人也不曾续弦,二丫真要是嫁过去了,连婆媳矛盾都没有……”
“允谦这孩子除了胖了些,贪吃了些,样样都好啊。”
“学问也不差,这次也中了乡试副榜第一名……”
苏静姝越说眼珠子越亮……
二丫在一旁急了。
“娘!您胡说什么呢!”
“我从来都将允谦当哥哥看的!”
二丫连忙道。
“什么哥哥妹妹的?”
“你们又无血缘关系。”
“刚好是个知根知底的,我觉得正合适!”
“孩子他爹,你觉得呢?”
苏静姝越说越觉得靠谱。
方仲礼张了张嘴,脸色复杂……
“这大丫还没嫁出去呢!急着这些做什么?”
“二丫还小。”
方仲礼敷衍道。
“小?”
“过完年就十五了!也不小了!”
“得抓点紧了!”
“别到时候又给耽误了。”
苏静姝一脸坚定道。
与此同时。
苏静姝将目光看向方子期,显然是想让方子期也发表些意见。
方子期无奈苦笑……
他娘受这个时代的礼法和规则的约束,所以只要姐姐们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着急相看了。
“娘。”
“允谦兄那性子…同二姐应当不合适。”
“大家相处地同家人一样,您就别乱点鸳鸯谱了。”
“回头有机会,再为二姐寻个良人就是了。”
方子期道。
不是说花允谦不好。
主要是……
确实太熟了。
这花允谦三天两头地就来蹭饭,同方家人早就处成亲人了,怎么结亲?
想要结两姓之好,还是需要些朦胧感的。
“回头我旁敲侧击问问允谦那孩子……”
苏静姝嘟囔道。
显然对这种事情还不死心。
省学因国丧休沐,所以方子期现在除了隔三差五去小院请教学问外,基本上也就在家读书了。
按照日子算。
明年是会试年,会试又叫春闱,所以基本上在二月三月举行。
现在都已经是九月份了,按照日子推算距离春闱不足半年了。
“日子太短了。”
“子期!”
“你或许还能冲一冲会试,爹恐怕这一次是真赶不上趟了。”
“爹这点墨水爹清楚,能过乡试那都是走了**运了。”
“这会试…还是要沉淀几年才行。”
“子期。要不然明年的会试,你同周夫子去参加吧?”
“爹就算了。”
方仲礼对自己的水平还是一清二楚的。
周夫子此刻也跟着苦笑道:“我沉淀了这么多年,勉强中了举人,会试…骤然前往怕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暂时我也不考了。”
“再等三年,若是那时候还有心气…再去也不迟。”
“读书这种事,急不来的,沉淀沉淀也是应该的。”
“不过……按照规矩,新科举人其实就有入仕资格了。”
“仲礼,若你想入仕,就需要现在前往吏部听选了,若是运气好,可能一两年就能补上官缺。”
周夫子提醒道。
“不过举人补的缺基本上也就是县衙中的主簿、县丞之类的,顶天的也就是那些偏远地方的知县,但是机会都很少。”
“若是中了进士…那就可以直接出任一方县令,起点就高得多了。”
周夫子**着胡须,感慨道。
此刻目光亦有对进士功名的渴求。
方仲礼沉默了一阵,随即目光看向方子期。
“子期,你希望爹现在入仕吗?爹都听你的!”
“若是咱们家真有了官身,在这乱世也能更好地活下去!”
方仲礼忍不住握紧双拳道。
“爹!”
“以举人功名入仕,这辈子顶天了也就能升到四五品官。”
“您未来是要当正二品刑部尚书的人!”
“格局放大!”
“还有夫子……”
“你也亦然!”
“努努力,中个进士,以后升迁起来速度要快得多。”
“为进士功名,而不懈读书!”
方子期在一旁鼓舞道。
“说起来……”
“以举人功名,现在倒是可以申请前往国子监就学了。”
“这国子监中的名家大儒更多,藏书更不是省学所能媲美的。”
“授课的夫子…也皆有进士功名。”
“子期你若是能前往国子监读几年书,倒是能好好提升一番!”
周夫子忍不住提点道。
“国子监?”
“现在国子监在京城……”
“现如今就是虎狼之窝,定然是不能去的。”
“若是迁都之后安定了,倒是可以考虑。”
“就眼下来说,省学也够我学了。”
“毕竟还有我老师教我,我那老师是当年的殿试传胪,学问已是大梁顶尖。”
方子期此刻也在思索未来的路。
往更南方跑?
安全倒是有保障,但是到时候就没老师罩着了,学习资源也将大大萎缩。
此刻前往京城亦非良策,现在那京城水深火热的,指不定哪天叛军就打进去了。
想来想去,目前这省城就是最安稳之地了。
既不耽误求学,安全上也有保障。
上面还有他老师刘青芝这个正四品学政和他师叔苏继儒这个正五品晋王府左长史罩着,稳妥得很。
“迁都?”
“虽有这个风声传出来,但是现在陛下刚驾崩,也不知道要延迟到什么时候了。”
“我也觉得这通衢府挺好的。”
“一大家子安安稳稳的,比什么都强……”
方仲礼感叹道。
那漂泊流离的日子,他可不想过了。
之前从柳溪村到省城来,都遇上了不少危机。
方子期没说话。
通衢府暂时还算安稳。
但……可能一直安稳吗?
现如今就差一个破局的契机……
老天是公平的。
给了你一些东西。
就要夺走一些。
给了你出身,就得夺走你的智商。
自己这娘子虽然蠢了些。
然……谁让她是方家女呢!
自己娶了这蠢妇……倒也不失为一种荣幸。
陈景行心中暗自想着,觉得很知足。
定亲之事,进展地很顺利。
已定下了日子。
就等着国丧结束之后,举行成亲仪式了。
“大丫的亲事算是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二丫了。”
“二丫今年也十四岁了,也到了该相看的日子了……”
“孩子他爹,你可有什么想法?”
“我看允谦那孩子…就很不错,今年才十六岁……岁数同我家二丫也相仿。”
“上次花大人来我家造访,明里暗里…似乎也有这个意思……”
“只是当时你们都在备战乡试,就没同你说。”
“允谦那孩子,咱们认识也这么多年了,品性是没问题的,家世也好。”
“自从允谦的娘去世后,花大人也不曾续弦,二丫真要是嫁过去了,连婆媳矛盾都没有……”
“允谦这孩子除了胖了些,贪吃了些,样样都好啊。”
“学问也不差,这次也中了乡试副榜第一名……”
苏静姝越说眼珠子越亮……
二丫在一旁急了。
“娘!您胡说什么呢!”
“我从来都将允谦当哥哥看的!”
二丫连忙道。
“什么哥哥妹妹的?”
“你们又无血缘关系。”
“刚好是个知根知底的,我觉得正合适!”
“孩子他爹,你觉得呢?”
苏静姝越说越觉得靠谱。
方仲礼张了张嘴,脸色复杂……
“这大丫还没嫁出去呢!急着这些做什么?”
“二丫还小。”
方仲礼敷衍道。
“小?”
“过完年就十五了!也不小了!”
“得抓点紧了!”
“别到时候又给耽误了。”
苏静姝一脸坚定道。
与此同时。
苏静姝将目光看向方子期,显然是想让方子期也发表些意见。
方子期无奈苦笑……
他娘受这个时代的礼法和规则的约束,所以只要姐姐们到了十四五岁就开始着急相看了。
“娘。”
“允谦兄那性子…同二姐应当不合适。”
“大家相处地同家人一样,您就别乱点鸳鸯谱了。”
“回头有机会,再为二姐寻个良人就是了。”
方子期道。
不是说花允谦不好。
主要是……
确实太熟了。
这花允谦三天两头地就来蹭饭,同方家人早就处成亲人了,怎么结亲?
想要结两姓之好,还是需要些朦胧感的。
“回头我旁敲侧击问问允谦那孩子……”
苏静姝嘟囔道。
显然对这种事情还不死心。
省学因国丧休沐,所以方子期现在除了隔三差五去小院请教学问外,基本上也就在家读书了。
按照日子算。
明年是会试年,会试又叫春闱,所以基本上在二月三月举行。
现在都已经是九月份了,按照日子推算距离春闱不足半年了。
“日子太短了。”
“子期!”
“你或许还能冲一冲会试,爹恐怕这一次是真赶不上趟了。”
“爹这点墨水爹清楚,能过乡试那都是走了**运了。”
“这会试…还是要沉淀几年才行。”
“子期。要不然明年的会试,你同周夫子去参加吧?”
“爹就算了。”
方仲礼对自己的水平还是一清二楚的。
周夫子此刻也跟着苦笑道:“我沉淀了这么多年,勉强中了举人,会试…骤然前往怕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暂时我也不考了。”
“再等三年,若是那时候还有心气…再去也不迟。”
“读书这种事,急不来的,沉淀沉淀也是应该的。”
“不过……按照规矩,新科举人其实就有入仕资格了。”
“仲礼,若你想入仕,就需要现在前往吏部听选了,若是运气好,可能一两年就能补上官缺。”
周夫子提醒道。
“不过举人补的缺基本上也就是县衙中的主簿、县丞之类的,顶天的也就是那些偏远地方的知县,但是机会都很少。”
“若是中了进士…那就可以直接出任一方县令,起点就高得多了。”
周夫子**着胡须,感慨道。
此刻目光亦有对进士功名的渴求。
方仲礼沉默了一阵,随即目光看向方子期。
“子期,你希望爹现在入仕吗?爹都听你的!”
“若是咱们家真有了官身,在这乱世也能更好地活下去!”
方仲礼忍不住握紧双拳道。
“爹!”
“以举人功名入仕,这辈子顶天了也就能升到四五品官。”
“您未来是要当正二品刑部尚书的人!”
“格局放大!”
“还有夫子……”
“你也亦然!”
“努努力,中个进士,以后升迁起来速度要快得多。”
“为进士功名,而不懈读书!”
方子期在一旁鼓舞道。
“说起来……”
“以举人功名,现在倒是可以申请前往国子监就学了。”
“这国子监中的名家大儒更多,藏书更不是省学所能媲美的。”
“授课的夫子…也皆有进士功名。”
“子期你若是能前往国子监读几年书,倒是能好好提升一番!”
周夫子忍不住提点道。
“国子监?”
“现在国子监在京城……”
“现如今就是虎狼之窝,定然是不能去的。”
“若是迁都之后安定了,倒是可以考虑。”
“就眼下来说,省学也够我学了。”
“毕竟还有我老师教我,我那老师是当年的殿试传胪,学问已是大梁顶尖。”
方子期此刻也在思索未来的路。
往更南方跑?
安全倒是有保障,但是到时候就没老师罩着了,学习资源也将大大萎缩。
此刻前往京城亦非良策,现在那京城水深火热的,指不定哪天叛军就打进去了。
想来想去,目前这省城就是最安稳之地了。
既不耽误求学,安全上也有保障。
上面还有他老师刘青芝这个正四品学政和他师叔苏继儒这个正五品晋王府左长史罩着,稳妥得很。
“迁都?”
“虽有这个风声传出来,但是现在陛下刚驾崩,也不知道要延迟到什么时候了。”
“我也觉得这通衢府挺好的。”
“一大家子安安稳稳的,比什么都强……”
方仲礼感叹道。
那漂泊流离的日子,他可不想过了。
之前从柳溪村到省城来,都遇上了不少危机。
方子期没说话。
通衢府暂时还算安稳。
但……可能一直安稳吗?
现如今就差一个破局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