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期突然想起当初的老皇帝……

  那老皇帝早就被传出身体不好了,可还是熬了很久…直到方子期考完院试,甚至是方子期一家人来到省城住了一段日子才死的,来来回回折腾了都有一两年了。

  但是这新登基也就一年多,就这么突然驾崩了……

  **都能看出来这里面有问题。

  “老师,您节哀!”

  “当今的大梁,还需要老师您……”

  “老师,新帝驾崩,可留下了遗诏?”

  方子期询问道。

  新帝…额…现在应该是先帝了。

  这先帝既然已经死了,那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新帝登基的事了。

  “我亦不知。”

  “我今日就准备返回京城了。”

  “好在陛下早早地就立了太子。”

  “只是太子尚幼,如今只有五岁……”

  “如何能够掌控得了摇摇欲坠的大梁啊?”

  “更为关键的是,那晋王狼子野心,可一直在觊觎那个位子。”

  “若是晋王此刻率领大军前往京城,太子能否顺利登基还在两说。”

  “朝中,那位太皇太后一直惦记着让晋王登基。”

  “现在陛下一驾崩,所有的事情千头万绪的,全都乱了套了。”

  “子期!”

  “原本我还准备等主持完鹿鸣宴再回京的,但是陛下驾崩,举行鹿鸣宴之事恐怕也要不了了之了。”

  “我现在其他的都不担心,就担心晋王若是同黄角此刻合军杀入京城……”

  “到时候以清君侧的名义强行入主皇宫,届时晋王一旦登基,先帝的所有心血就付诸东流了!”

  “为师定要阻止此事发生!”

  “晋王想登基,必须要踩着我柳承嗣的尸首过去!”

  “除非他晋王砍了我的脑袋,否则我定要竭力维护大梁正统!”

  柳承嗣抬起头,眼眸中已蒙生死志。

  方子期张了张嘴,千言万语此刻都堵在嘴边,不知应当如何言语了。

  他倒是想要劝说自己这恩师几句,但是他也知道,劝了也无用。

  他这老师顶着‘舔靴公’的名头,实则将忠君爱国看成比天还大的事情。

  什么是忠君爱国?自然就是要让这大梁的皇位能够顺位继承……

  那晋王现在算是先帝的皇叔……

  听说过兄终弟及的,但是可曾听过侄子传位给自己叔叔的?

  “老师。”

  “一切以性命为重!”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这大梁的社稷,还等着您去匡扶呢!”

  “若您有事。还能有谁能扛起这忠君爱国的大旗?”

  方子期此刻也只能侧面劝说。

  “放心吧子期,我心中有数,若是无畏的牺牲,我也定然不会去做的。”

  “为师也是人,也怕死。”

  “可……真要是到了不得不死的时候,为师也只能奔赴那尸山火海了。”

  “但愿不会有那么一天吧!”

  “子期!”

  “这大梁……现在是真乱了啊……”

  “边军因粮饷之事生乱,北方的鞑子时刻想要冲入关内。”

  “晋王野心勃勃,眼中只有皇位。”

  “黄角叛军屡杀不绝……反倒是滋生了更多旗号的叛军。”

  “陛下在此刻又驾崩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

  “子期!”

  “你说,我大梁朝…难道是真走到了尽头吗?”

  柳承嗣双目恍惚,此刻仿佛失去了所有生气。

  “老师。”

  “纵使大梁气数将尽,然有老师您这样的股肱之臣在,亦能再为大梁续命三百年!”

  方子期铿锵有力道。

  就是这话…微微有点虚。

  “续命三百年?”

  “哎……”

  “但愿如此吧……”

  “子期。”

  “同你说了这么多,为师心中舒服多了。”

  “若非为师急着返京,定要同你畅谈个三天三夜。”

  “然……京城乱象已生,现在唯有尽快迁都,才能避开各方的牛鬼蛇神。”

  “此番回京后,一旦太子登基之事定下,我就要劝说太子立即迁都!”

  “那京城…是真不能待了!”

  “否则我大梁…真要亡了。”

  柳承嗣双目一阵忧愁。

  “老师,那学生就先走了。”

  “学生预祝老师万事胜意。”

  方子期行礼后,就离开了。

  离开之前,顺便将带来的红烧肉和卤肉也带走了。

  先帝刚驾崩,柳城嗣作为朝廷的三品大员,自然不能随意吃肉。

  出了柳府大门。

  方虎疾步走了过来。

  “子期,无事吧?”

  “刚才我本也想冲进去,被几个军士拦住了去路。”

  “好在柳大人刚好出现……”

  方虎庆幸道。

  “无事虎叔,先回去吧。”

  方子期心情有些沉重。

  先帝驾崩了。

  带来的一系列事情可就复杂了。

  接下来这皇位谁来继承?

  年幼的太子和野心勃勃的晋王进行决斗?

  从明面上来看,这晋王确实胜算更大一些。

  尤其是朝中还有太皇太后帮着晋王。

  但……

  晋王少的其实就是一个大义。

  先帝死了,继承皇位的可以是他的兄弟,但绝不能是晋王这个叔叔。

  辈分乱了。

  顺位继承的秩序崩塌了……

  而且……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清流文官,素来主张顺位继承。

  还有…对于那些文武百官来说,他们经历了启元朝,都算是先帝的臣子,也就是先帝的人,若是现在晋王当了皇帝,还能有他们的好果子吃吗?

  可要是太子继位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顺位继承,符合礼法,另一方面太子是先帝的儿子,他们这些先帝留下的老臣自然可以继续重用。

  更为关键的是,太子只有五岁……

  五岁的太子…这意味着什么?皇权旁落,他们这些文武大臣的好日子要来了。

  一路上。

  方子期想了很多很多……

  对于最终究竟是五岁的太子登基,还是晋王登基……他也看不好。

  事在人为……

  毕竟这晋王手握二十万左骑军,而且还和黄角勾勾搭搭的。

  先帝刚死,如此良机,这晋王不可能没动作。

  回到家后。

  方子期的脸色也一直不太好看。

  而等他归家后……

  发现家中亲眷大多都来了。

  想来是他和他爹中举的消息传开了。

  所以他三叔三婶、大舅二舅等人都跟着涌过来贺喜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