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安静下来,仿佛连一根针落下都能听见。

  李世民吸了口冷气,面上露出震惊之色。

  他虎目瞪大,忍不住道。

  “大孙,这些都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李易一脸无辜。

  “是啊,皇爷爷。”

  李世民眼皮跳了跳,眸中满是震撼。

  大孙说的这一番话,可谓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尤其是以长江、黄河为喻,更是叫人听得耳目一新,简单易懂。

  这简直是天生当皇帝的料!

  李世民有些激动站起来,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大孙才六岁,就能通过观察体悟、总结出这等长江黄河论,对朝中臣子有自己的分析看法。

  这样的天资、这样的眼光,着实让人羡慕。

  这可是自己的大孙子!

  李世民想到此,心里又舒坦起来。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易。

  “大孙,你说的不错。”

  “为君者,当如治水。”

  “非是喜清厌浊,亦非亲江疏河。江河各有其用,亦各有其患!”

  “大孙啊大孙!你这长江黄河之论,道尽了为君者驾驭群臣、平衡朝局的真谛!”

  “此非饱读诗书可得,实乃天生帝王的眼界与心胸!”

  “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孙子。”

  李易嘿嘿一笑。

  “皇爷爷,那当然啦。”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您是天生的皇帝,那我当然也是。”

  “我以后也会像皇爷爷一样,成为一个很色的皇帝!”

  【叮!检测到李世民心态不稳,获得白色宝箱*1】

  李世民听得眼皮直跳。

  大孙这用词怎么听起来这么兵荒马乱的?

  他轻咳一声。

  “大孙,你说错啦,你想说的应该是成为一个很出色的皇帝吧。”

  李易摇头晃脑道。

  “皇爷爷距离一个很出色的皇帝,还差一点点,所以说,还是一个很色的皇帝。”

  【叮!检测到李世民心态不稳,获得白色宝箱*1】

  李世民:“......”

  这大孙说话总是能叫人没法反驳。

  ..................

  又过了七天,《大唐周报》的新一期准备发行。

  报社内。

  “以往几期加起来总共印刷了十多万份,全都卖完了,这次皇太孙殿下亲自下令,至少要印刷六万份。”武媚娘一袭牡丹红齐胸襦裙,外罩纱质披帛。

  面前报社众人面面相觑。

  六万份?

  这对于长安百万人口而言,不是什么大数目。

  但是对于有能力购买的消费群体而言,着实不算少了。

  为首一人恭敬道。

  “是,武娘子。”

  “不过,这第十回,咱们是不是要改一改?”

  其余几人也是颇为为难的看着武媚娘。

  武媚娘当然知道这几人的意思。

  因为这第十回,就是皇太孙口述,她手抄的。

  第十回的题目是二将军宫门镇鬼,唐皇帝地府还魂。

  武媚娘当时就提出了质疑,是不是要修改修改。

  不过被皇太孙给否决了,列举了一堆她听不懂的词儿,什么剧情张力、铺垫、大纲,反正话里话外就是一个意思,这么写最好。

  武媚娘无奈,皇太孙都是这么说,那她这个枪手能怎么办,只得硬着头皮写下去。

  不过,她总觉得皇太孙殿下是故意的。

  当然,这些话当然不能在这几个人面前说,当下便淡淡道。

  “一切都按皇太孙的意思来办。”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

  甘露殿。

  魏征拱手道。

  “陛下,新署衙已经部署好,请陛下赐名。”

  李世民沉吟道。

  “前几日朕跟大孙讨论过,大孙说就叫都察院,朕也觉得这个名字不错。”

  魏征微微拱手。

  “是,陛下。”

  “陛下,微臣这些日子以来,已经接收到了数百份举报信件,其中涉及关中道衙门数十,官员数百。”

  “臣恳请陛下将这等涉及贪腐问题的官员,全部捉拿详查。”

  殿内群臣一愣,颇为愕然。

  这魏老儿刚刚手里有了权力,就立刻要抓人。

  这特么也太狠了。

  李世民微笑道。

  “都察院新建......”

  “需要立威,不过也要稳定。”

  “数百个官员牵连太大,你挑其中较为严重者审查严惩,杀鸡儆猴。”

  “其余等人暂且不动,审查其政绩,无能者下,能有政绩者,稍作敲打即可。”

  魏征大义凛然道。

  “陛下,这天下百姓饱受这等贪腐官员欺压。”

  “都察院既然建立,便理应为天下百姓惩治奸佞。”

  “欲清吏治,必用重典。欲除积弊,必施雷霆!”

  “不将其处以极刑,不足以正法!”

  殿内群臣默然。

  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是沉默。

  他们太了解魏征这个臭脾气了。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魏征,旋即像是想到什么一般,忽然一笑。

  “魏卿,大孙有诗云:山树桃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是郎意,水流无限是侬愁......”

  “大孙前几日给朕讲了个长江黄河论。”

  “大孙说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道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道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

  “魏卿劝朕将这些官员全部赶尽杀绝,便是重用清流而废浊流。”

  “朕岂可乎?”

  李世民的话点到为止。

  但是殿内一静。

  众人闻言脸色一颤,一脸愕然。

  尤其是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对李易较为熟悉的朝廷重臣,更是倒吸一口冷气,眸中满是震惊。

  如果是一个登基几十年的帝王说出这番话来,那他们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能说出这般道理,着实让人震惊不已。

  长孙无忌捋了捋胡须,微微颔首。

  “皇太孙殿下此言鞭辟入里,颇有见地。”

  房玄龄沉吟道。

  “赵国公所言极是。”

  “皇太孙殿下以江河喻臣工,将复杂的人心、朝局,化繁为简,一语道破天机。”

  “不因清而偏用,不因浊而偏废,这十二字更是治国安邦的至理,殿下天资之高,悟性之深,实乃微臣生平仅见!”

  “臣以为,魏侍中欲行雷霆之威,虽有除弊之心,然殿下此论,方为长治久安之策,宽严相济,张弛有度,陛下圣裁实为明断!”

  程咬金大嗓门响起。

  “陛下!皇太孙殿下之智,已非早慧可以形容。”

  “此等对人心朝局之洞见,直如圣人垂训,洞烛幽微!”

  “殿下有此眼界胸怀,实乃我大唐江山社稷万世不易之基!臣等为陛下贺!为大唐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