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千千本来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司承年,但随即一想,谁能上任厂长这事儿并不会很快决定。
这是与全村人利益攸关的事,第一任厂长能不能坐稳,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有文化就能搞定的。
如果到时候陈默真的还有别的手段,她也不介意让他见识一下什么事硬实力。
过了半个月,司承年和安父不仅从县城拉回了铁锅、坛子和壮实的桃树苗,还拿着公社盖章的“集体副业备案表”回了村。
建厂的手续总算全办齐了。
按照现在的要求,村集体办副业选负责人,得先由村生产队提名候选人,再召集全体村民举手表决,最后把结果报给公社备案,既不是村里完全自主决定,也不是公社直接委派,得走“集体商议 上级认可”的流程。
选厂长的日子定在秋收后的第一个晴天,晒谷场早早摆上了几张木桌,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围坐成圈,村里年纪最大的三爷爷坐在最中间,手里攥着公社发的备案表,神情严肃。
安顺成先站起身,敲了敲桌子,让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
“今天叫大家伙来,是选桃厂的厂长。按规矩,先由队里提名候选人。我们提名司承年和陈默,他俩一个懂经营、能跑销路,一个有文化、会记账,都是为村里做事的人,大家伙儿心里有杆秤,一会儿凭良心表决。”
半个月时间,陈默想尽办法,最终还是成了候选人之一。
他确实算有文化,在村里哪怕是知青中都算是学历最高的。
安顺成的话音刚落,陈默立马站起身,脸上堆着温和的笑,推了推眼镜:“各位叔伯婶子,我先表个态。司承年兄弟确实实在,跑销路、拉树苗这些体力活干得又快又好,帮村里省了不少力气,这点我得佩服。”
“不过话说回来,办厂子不光是扛石头、跑腿,后续跟供销社签协议、记全年的进出账,还有往公社报生产计划,这些都得一笔一划写清楚、算明白,差一个数都可能出乱子。”
“要是选我当厂长,我肯定用我这点文化底子,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把协议签得滴水不漏,不让村里在这些‘细活儿’上吃亏。毕竟我们办厂是长久事,光靠力气可撑不起长远。”
这番话听着像是夸了司承年,实则句句在点“体力活”和“细活儿”的区别,暗指司承年没文化、只能做粗活,撑不起厂长的担子。
不少村民没听出其中的门道,还点头说“陈默考虑得周到”;
安千千站在人群后,却把他的心思看得明明白白。
这哪里是表态,分明是借着“夸”司承年,抬高自己的文化优势,把“没文化”的帽子悄悄扣在了司承年头上。
【宿主大大,你不担心吗?万一厂长的职位没轮到司承年,岂不是前期你们都白干了?】
“有什么好担心的,陈默说司承年没文化,你莫不是忘了司承年和原身为什么结婚?”
【那不是因为原身的三代贫农身份吗?】
“对啊,他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需要三代贫农的身份?难道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是被定义为资本家,所以才这样吗?不然你以为他好好的一个大少爷,为什么要来农村避难?”
【难怪之前陈默蹦跶,你一直没有插手,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跳梁小丑罢了,不值一提。”
陈默的话音刚落,晒谷场里安静了片刻,不少村民看着司承年,眼神里多了几分犹豫。
在他们眼里,司承年确实没怎么显露过“文化”,陈默的话像是戳中了要害。
就在这时,司承年缓缓站起身,手里还攥着之前记录桃树苗数量的纸条。
他没急着反驳,先走到木桌旁,从安会计手里接过算盘,指尖落在算珠上,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没文化”的人。
“陈默兄弟说的‘细活儿’,我确实没在村里露过,但不代表我做不了。”
司承年的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却没半分慌乱,“去年我们卖桃干,总收入一百二十六块八毛,除去坛子、糖票的成本,纯利润八十七块三,我当时跟安会计对账,一笔一笔都核过,没差过分毫。这账,我能算。”
他顿了顿,抬手把纸条递给身边的老周:“这次买桃树苗,一共两百一十棵,每棵八分五厘,加上运费两块四,总花费二十块二毛五;铁锅两口十八块,坛子五十个二十五块,这些数我记在纸上,大家可以让安会计再算一遍,看有没有错。”
安会计接过纸条,对着算盘噼啪一算,抬头高声道:“没错!跟司承年记的一模一样,连零头都不差!”
村民们顿时议论起来,陈默脸上的笑僵了,推眼镜的手顿在半空。
司承年没看他,继续道:“至于跟供销社签协议,上次谈桃干销路,我跟供销社主任聊了三个钟头,协议里的收购价、交货时间、质量要求,我一条一条跟他核对,没让村里吃亏;往公社报计划,我也跟着安叔去过两次,怎么写、写什么,我心里有数。”
他话锋轻轻一转,目光落在陈默身上:“陈默兄弟有文化是好事,但办厂子不光要会算账、写协议,更要知道怎么让村民多挣钱。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本事,但我知道,把桃树苗种活、把桃制品卖出去,比空说‘细活儿’更实在。毕竟大家伙儿选厂长,是想跟着过好日子,不是看谁的字写得好。”
这番话没提半个“文化”,却句句戳中要害。
老周率先拍起了手:“说得好!司承年这才是办实事的!上次他帮我家修漏雨的屋顶,还教我怎么给桃树剪枝,这才是我们要的厂长!”
老郑也跟着附和:“我上次跟他去县城,他跟卖树苗的老板聊品种、聊养护,比人家技术员还懂,这哪是没学问?是人家不张扬!”
陈默的脸彻底白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司承年竟然藏着这样的本事。
安二柱想站起来帮腔,却被身边的王婶瞪了一眼,缩着脖子不敢动了。
三爷爷看着司承年,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清了清嗓子道:“既然大家都听明白了,那就举手表决吧。同意司承年当厂长的,举手!”
晒谷场里瞬间举起一片手,连之前犹豫的村民都举了起来;
同意陈默的,只有他老婆自家兄弟两人,孤零零的没几个人。
三爷爷数完,高声道:“同意司承年的六十四票,同意陈默的两票,司承年当选桃厂厂长!”
掌声瞬间响了起来,司承年把算盘还给安会计,对着村民们拱了拱手:“谢谢大家伙儿信任,我一定不辜负大家。”
转身时,他不经意扫过陈默,眼底没什么情绪,却让陈默莫名的心慌。
这个一直被他当成“没文化外乡人”的男人,好像比他想象中深得多。
但……那又怎样?
当上厂长是一回事,能不能坐稳,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陈默,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安千千本来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司承年,但随即一想,谁能上任厂长这事儿并不会很快决定。
这是与全村人利益攸关的事,第一任厂长能不能坐稳,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有文化就能搞定的。
如果到时候陈默真的还有别的手段,她也不介意让他见识一下什么事硬实力。
过了半个月,司承年和安父不仅从县城拉回了铁锅、坛子和壮实的桃树苗,还拿着公社盖章的“集体副业备案表”回了村。
建厂的手续总算全办齐了。
按照现在的要求,村集体办副业选负责人,得先由村生产队提名候选人,再召集全体村民举手表决,最后把结果报给公社备案,既不是村里完全自主决定,也不是公社直接委派,得走“集体商议 上级认可”的流程。
选厂长的日子定在秋收后的第一个晴天,晒谷场早早摆上了几张木桌,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围坐成圈,村里年纪最大的三爷爷坐在最中间,手里攥着公社发的备案表,神情严肃。
安顺成先站起身,敲了敲桌子,让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
“今天叫大家伙来,是选桃厂的厂长。按规矩,先由队里提名候选人。我们提名司承年和陈默,他俩一个懂经营、能跑销路,一个有文化、会记账,都是为村里做事的人,大家伙儿心里有杆秤,一会儿凭良心表决。”
半个月时间,陈默想尽办法,最终还是成了候选人之一。
他确实算有文化,在村里哪怕是知青中都算是学历最高的。
安顺成的话音刚落,陈默立马站起身,脸上堆着温和的笑,推了推眼镜:“各位叔伯婶子,我先表个态。司承年兄弟确实实在,跑销路、拉树苗这些体力活干得又快又好,帮村里省了不少力气,这点我得佩服。”
“不过话说回来,办厂子不光是扛石头、跑腿,后续跟供销社签协议、记全年的进出账,还有往公社报生产计划,这些都得一笔一划写清楚、算明白,差一个数都可能出乱子。”
“要是选我当厂长,我肯定用我这点文化底子,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把协议签得滴水不漏,不让村里在这些‘细活儿’上吃亏。毕竟我们办厂是长久事,光靠力气可撑不起长远。”
这番话听着像是夸了司承年,实则句句在点“体力活”和“细活儿”的区别,暗指司承年没文化、只能做粗活,撑不起厂长的担子。
不少村民没听出其中的门道,还点头说“陈默考虑得周到”;
安千千站在人群后,却把他的心思看得明明白白。
这哪里是表态,分明是借着“夸”司承年,抬高自己的文化优势,把“没文化”的帽子悄悄扣在了司承年头上。
【宿主大大,你不担心吗?万一厂长的职位没轮到司承年,岂不是前期你们都白干了?】
“有什么好担心的,陈默说司承年没文化,你莫不是忘了司承年和原身为什么结婚?”
【那不是因为原身的三代贫农身份吗?】
“对啊,他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需要三代贫农的身份?难道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是被定义为资本家,所以才这样吗?不然你以为他好好的一个大少爷,为什么要来农村避难?”
【难怪之前陈默蹦跶,你一直没有插手,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跳梁小丑罢了,不值一提。”
陈默的话音刚落,晒谷场里安静了片刻,不少村民看着司承年,眼神里多了几分犹豫。
在他们眼里,司承年确实没怎么显露过“文化”,陈默的话像是戳中了要害。
就在这时,司承年缓缓站起身,手里还攥着之前记录桃树苗数量的纸条。
他没急着反驳,先走到木桌旁,从安会计手里接过算盘,指尖落在算珠上,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没文化”的人。
“陈默兄弟说的‘细活儿’,我确实没在村里露过,但不代表我做不了。”
司承年的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却没半分慌乱,“去年我们卖桃干,总收入一百二十六块八毛,除去坛子、糖票的成本,纯利润八十七块三,我当时跟安会计对账,一笔一笔都核过,没差过分毫。这账,我能算。”
他顿了顿,抬手把纸条递给身边的老周:“这次买桃树苗,一共两百一十棵,每棵八分五厘,加上运费两块四,总花费二十块二毛五;铁锅两口十八块,坛子五十个二十五块,这些数我记在纸上,大家可以让安会计再算一遍,看有没有错。”
安会计接过纸条,对着算盘噼啪一算,抬头高声道:“没错!跟司承年记的一模一样,连零头都不差!”
村民们顿时议论起来,陈默脸上的笑僵了,推眼镜的手顿在半空。
司承年没看他,继续道:“至于跟供销社签协议,上次谈桃干销路,我跟供销社主任聊了三个钟头,协议里的收购价、交货时间、质量要求,我一条一条跟他核对,没让村里吃亏;往公社报计划,我也跟着安叔去过两次,怎么写、写什么,我心里有数。”
他话锋轻轻一转,目光落在陈默身上:“陈默兄弟有文化是好事,但办厂子不光要会算账、写协议,更要知道怎么让村民多挣钱。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本事,但我知道,把桃树苗种活、把桃制品卖出去,比空说‘细活儿’更实在。毕竟大家伙儿选厂长,是想跟着过好日子,不是看谁的字写得好。”
这番话没提半个“文化”,却句句戳中要害。
老周率先拍起了手:“说得好!司承年这才是办实事的!上次他帮我家修漏雨的屋顶,还教我怎么给桃树剪枝,这才是我们要的厂长!”
老郑也跟着附和:“我上次跟他去县城,他跟卖树苗的老板聊品种、聊养护,比人家技术员还懂,这哪是没学问?是人家不张扬!”
陈默的脸彻底白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司承年竟然藏着这样的本事。
安二柱想站起来帮腔,却被身边的王婶瞪了一眼,缩着脖子不敢动了。
三爷爷看着司承年,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清了清嗓子道:“既然大家都听明白了,那就举手表决吧。同意司承年当厂长的,举手!”
晒谷场里瞬间举起一片手,连之前犹豫的村民都举了起来;
同意陈默的,只有他老婆自家兄弟两人,孤零零的没几个人。
三爷爷数完,高声道:“同意司承年的六十四票,同意陈默的两票,司承年当选桃厂厂长!”
掌声瞬间响了起来,司承年把算盘还给安会计,对着村民们拱了拱手:“谢谢大家伙儿信任,我一定不辜负大家。”
转身时,他不经意扫过陈默,眼底没什么情绪,却让陈默莫名的心慌。
这个一直被他当成“没文化外乡人”的男人,好像比他想象中深得多。
但……那又怎样?
当上厂长是一回事,能不能坐稳,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陈默,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