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个孩子毕竟还在这里,这些年大姐每个月按时打钱过来,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谁。现在他们夫妻有难处,愿意来就来吧。”
安千千是真的觉得无所谓。
在农村养活一家子还是很容易的。
村里有地,只要不懒,就不会饿死。
再加上有她种桃的方法,赚钱只是早晚的事。
大姐和大姐夫的四个孩子还小,之前在村里为了避嫌叫他们爹娘,但现在既然知道他们还活着,那确实就没必要还让他们分离。
得到安千千的首肯,司承年立即就去发了电报。
*
半个月后的清晨,村口的土路尽头出现两个蹒跚的身影。
司承年一早就在村口等着,看见那熟悉又陌生的轮廓,连忙迎了上去。
走在前面的是大姐司承慧,左臂无力地垂在身侧,袖口空荡荡的,只能用右手拄着拐杖,每走一步都格外吃力。
她身后,姐夫顾远山坐在一辆简陋的木轮椅上,裤腿卷着,露出空荡荡的裤管,脸上刻满了风霜,眼神却透着股强撑的韧劲。
“大姐,姐夫!”
司承年喉咙发紧,快步上前扶住司承慧,又弯腰推住轮椅,“一路辛苦了,怎么不提前拍个电报,我好去镇上接你们。”
司承慧看见他,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却扯出个勉强的笑:“不想麻烦你,我们自己能过来。孩子们……还好吗?”
“都好,都好,”司承年连忙点头,“在家等着你们呢,千千已经备好了早饭。”
说话间,安千千也带着四个孩子赶了过来。
孩子们怯生生地看着司承慧和顾远山,顾小草躲在安千千身后,偷偷打量着这两个“陌生”的爹娘。
司承慧看着孩子们,眼泪掉得更凶,想伸手摸摸孩子的头,左臂却纹丝不动,只能用右手颤抖地伸出去,轻轻碰了碰大女儿的脸颊:“我的娃……”
顾远山看着孩子们,喉咙动了动,半晌才挤出一句:“爹,娘回来了。”
声音沙哑,带着难以言说的愧疚。
安千千走上前,接过司承慧手里的小包袱,轻声说:“大姐,姐夫,别在这儿站着了,家里炕烧暖了,先回去歇歇。”
一行人往家走,刚走到村中间的老槐树下,正在纳鞋底的王婶就放下手里的活,笑着迎上来:“承年啊,这两位是?”
周围几个唠嗑的村民也围了过来,眼神里满是好奇,却没半分探究的恶意。
司承年扶着司承慧的胳膊,笑着解释:“这是我大姐司承慧,还有我姐夫顾远山。他们之前在外地,现在回来跟我们一起住。”
他没说俩人是做什么的,在没有得到二人的允许,不能暴露任何关于职业的事情。
“哎哟,是承慧啊!”
王婶仔细看了看司承慧,又瞥见顾远山的轮椅,眼神里多了几分心疼,“这一路肯定遭罪了吧?快回家歇着,别累着。”
旁边的李叔也跟着说:“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啥要帮忙的,比如劈柴、挑水,跟我们说一声,别客气!”
他说着,还伸手帮司承年推了推轮椅,“这轮椅看着沉,以后出门我帮你推!”
司承慧听着,眼眶又热了,连忙道谢:“谢谢大伙,不用麻烦……”
“啥麻烦不麻烦的!”王婶摆摆手,转身就往家走,“我家还有刚蒸的馒头,我去拿几个给孩子们垫垫!”
其他村民也跟着忙活起来。
张嫂回家拿了自家腌的咸菜,老周叔扛着劈好的柴禾跟在后面,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少年,都跑回家抱了几个刚摘的苹果。
安千千看着眼前的热闹,笑着对司承慧说:“大姐,你看,村里人都实诚,以后在这儿住,放心就行。”
司承慧点点头,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
顾远山看着围上来的村民,嘴角也露出了久违的笑。
他原本还怕带着伤残回来会被嫌弃,却没想到,这小村庄的善意,比他想象中更暖。
正说着,安建业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远远看见一行人,连忙加快脚步跑过来。
他一眼就注意到顾远山的轮椅,二话不说就放下锄头,伸手接过轮椅扶手:“承年,我来推!你扶着大姐,路上坑洼多,别颠着。”
司承年的大姐和大姐夫要来村里的事半个月前就跟他们说过,现在看到他们真的来了,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他的手上刚用上力,又转头对着司承慧和顾远山笑:“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以后都是一家人,在村里住着,有啥难处尽管说!比如轮椅要修、家里要劈柴,喊我一声就行,我力气大!”
回到家,安母早已在门口等着,看见司承慧夫妇的模样,当场抹起了眼泪:“造孽啊,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
说着就拉着司承慧往屋里走,“快进屋暖和暖和,娘给你们煮了鸡蛋羹。”
四个孩子被安千千拉到炕边,看着司承慧和顾远山,顾小山先开了口,小声喊了句:“娘,爹。”
这一声喊,让司承慧再也忍不住,抱着孩子哭出了声。
顾远山别过脸,偷偷擦了擦眼角的湿意。
司承年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五味杂陈。
他拍了拍顾远山的肩膀:“姐夫,别担心,既然回来了,就踏踏实实在这儿住下。桃厂那边有我,孩子们有千千和娘照看着,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顾远山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承年,千千,这些年,辛苦你们了。我们……给你们添麻烦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安千千端来鸡蛋羹,放在两人面前,“先吃点东西垫垫,有啥话慢慢说。以后家里人多,热闹,孩子们也能在爹娘身边长大,这就是最好的事。”
四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不是司承年和安千千亲生的,半个月前,司承年和安千千告诉了他们关于司承慧和顾远山的事情,也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亲生爹娘是国家的英雄。
如今他们回来了,见四个孩子还愿意叫他们一声爹娘,看来心里是没多少芥蒂了。
到了晚上,等安母带着孩子们回房睡熟,院子里最后一点灯火也灭了,顾远山才示意司承年和安千千坐下,自己则慢慢从贴身的蓝布衫里摸出个叠得方方正正的牛皮纸信封,指尖在封面上摩挲了两下,才递过去。
“四个孩子毕竟还在这里,这些年大姐每个月按时打钱过来,也从来没有亏待过谁。现在他们夫妻有难处,愿意来就来吧。”
安千千是真的觉得无所谓。
在农村养活一家子还是很容易的。
村里有地,只要不懒,就不会饿死。
再加上有她种桃的方法,赚钱只是早晚的事。
大姐和大姐夫的四个孩子还小,之前在村里为了避嫌叫他们爹娘,但现在既然知道他们还活着,那确实就没必要还让他们分离。
得到安千千的首肯,司承年立即就去发了电报。
*
半个月后的清晨,村口的土路尽头出现两个蹒跚的身影。
司承年一早就在村口等着,看见那熟悉又陌生的轮廓,连忙迎了上去。
走在前面的是大姐司承慧,左臂无力地垂在身侧,袖口空荡荡的,只能用右手拄着拐杖,每走一步都格外吃力。
她身后,姐夫顾远山坐在一辆简陋的木轮椅上,裤腿卷着,露出空荡荡的裤管,脸上刻满了风霜,眼神却透着股强撑的韧劲。
“大姐,姐夫!”
司承年喉咙发紧,快步上前扶住司承慧,又弯腰推住轮椅,“一路辛苦了,怎么不提前拍个电报,我好去镇上接你们。”
司承慧看见他,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却扯出个勉强的笑:“不想麻烦你,我们自己能过来。孩子们……还好吗?”
“都好,都好,”司承年连忙点头,“在家等着你们呢,千千已经备好了早饭。”
说话间,安千千也带着四个孩子赶了过来。
孩子们怯生生地看着司承慧和顾远山,顾小草躲在安千千身后,偷偷打量着这两个“陌生”的爹娘。
司承慧看着孩子们,眼泪掉得更凶,想伸手摸摸孩子的头,左臂却纹丝不动,只能用右手颤抖地伸出去,轻轻碰了碰大女儿的脸颊:“我的娃……”
顾远山看着孩子们,喉咙动了动,半晌才挤出一句:“爹,娘回来了。”
声音沙哑,带着难以言说的愧疚。
安千千走上前,接过司承慧手里的小包袱,轻声说:“大姐,姐夫,别在这儿站着了,家里炕烧暖了,先回去歇歇。”
一行人往家走,刚走到村中间的老槐树下,正在纳鞋底的王婶就放下手里的活,笑着迎上来:“承年啊,这两位是?”
周围几个唠嗑的村民也围了过来,眼神里满是好奇,却没半分探究的恶意。
司承年扶着司承慧的胳膊,笑着解释:“这是我大姐司承慧,还有我姐夫顾远山。他们之前在外地,现在回来跟我们一起住。”
他没说俩人是做什么的,在没有得到二人的允许,不能暴露任何关于职业的事情。
“哎哟,是承慧啊!”
王婶仔细看了看司承慧,又瞥见顾远山的轮椅,眼神里多了几分心疼,“这一路肯定遭罪了吧?快回家歇着,别累着。”
旁边的李叔也跟着说:“以后就是一家人了!有啥要帮忙的,比如劈柴、挑水,跟我们说一声,别客气!”
他说着,还伸手帮司承年推了推轮椅,“这轮椅看着沉,以后出门我帮你推!”
司承慧听着,眼眶又热了,连忙道谢:“谢谢大伙,不用麻烦……”
“啥麻烦不麻烦的!”王婶摆摆手,转身就往家走,“我家还有刚蒸的馒头,我去拿几个给孩子们垫垫!”
其他村民也跟着忙活起来。
张嫂回家拿了自家腌的咸菜,老周叔扛着劈好的柴禾跟在后面,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少年,都跑回家抱了几个刚摘的苹果。
安千千看着眼前的热闹,笑着对司承慧说:“大姐,你看,村里人都实诚,以后在这儿住,放心就行。”
司承慧点点头,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
顾远山看着围上来的村民,嘴角也露出了久违的笑。
他原本还怕带着伤残回来会被嫌弃,却没想到,这小村庄的善意,比他想象中更暖。
正说着,安建业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远远看见一行人,连忙加快脚步跑过来。
他一眼就注意到顾远山的轮椅,二话不说就放下锄头,伸手接过轮椅扶手:“承年,我来推!你扶着大姐,路上坑洼多,别颠着。”
司承年的大姐和大姐夫要来村里的事半个月前就跟他们说过,现在看到他们真的来了,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他的手上刚用上力,又转头对着司承慧和顾远山笑:“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以后都是一家人,在村里住着,有啥难处尽管说!比如轮椅要修、家里要劈柴,喊我一声就行,我力气大!”
回到家,安母早已在门口等着,看见司承慧夫妇的模样,当场抹起了眼泪:“造孽啊,怎么把自己弄成这样!”
说着就拉着司承慧往屋里走,“快进屋暖和暖和,娘给你们煮了鸡蛋羹。”
四个孩子被安千千拉到炕边,看着司承慧和顾远山,顾小山先开了口,小声喊了句:“娘,爹。”
这一声喊,让司承慧再也忍不住,抱着孩子哭出了声。
顾远山别过脸,偷偷擦了擦眼角的湿意。
司承年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五味杂陈。
他拍了拍顾远山的肩膀:“姐夫,别担心,既然回来了,就踏踏实实在这儿住下。桃厂那边有我,孩子们有千千和娘照看着,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顾远山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承年,千千,这些年,辛苦你们了。我们……给你们添麻烦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安千千端来鸡蛋羹,放在两人面前,“先吃点东西垫垫,有啥话慢慢说。以后家里人多,热闹,孩子们也能在爹娘身边长大,这就是最好的事。”
四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们不是司承年和安千千亲生的,半个月前,司承年和安千千告诉了他们关于司承慧和顾远山的事情,也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亲生爹娘是国家的英雄。
如今他们回来了,见四个孩子还愿意叫他们一声爹娘,看来心里是没多少芥蒂了。
到了晚上,等安母带着孩子们回房睡熟,院子里最后一点灯火也灭了,顾远山才示意司承年和安千千坐下,自己则慢慢从贴身的蓝布衫里摸出个叠得方方正正的牛皮纸信封,指尖在封面上摩挲了两下,才递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