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千千刚把早饭端上桌,院门外就传来“噔噔噔”的脚步声,接着是三个熟悉的大嗓门。
是大哥安建国、二哥安建业,连平时在镇上小学教书、不常凑热闹的三哥安建军,今天也跟着来了。
三人一进院,安建业就忍不住拍着大腿笑:“千千!你是不知道,昨晚那事儿,解气!”
安千千正给孩子们盛粥,闻言挑了挑眉:“什么事这么解气?”
安建国往门槛上一坐,摸出旱烟袋却没点,脸上满是得意:“还能有啥?就是陈默那小子!昨晚我们哥仨蹲在老槐树下,等他醉醺醺出来,直接给他套了麻袋,揍了一顿!”
“三哥也去了?”
安千千看向一直没说话的安建军,有些意外。
三哥平时最斯文,很少参与这种“动手”的事。
安建军推了推眼镜,嘴角却带着笑意:“他破坏桃厂,还想害承年,这事儿不能忍。再说,你们俩在村里不容易,我们做哥哥的,总得护着点。”
安建业凑过来,压低声音却难掩兴奋:“你是没看见!那陈默被我们按住的时候,‘呜呜’叫得跟杀猪似的,酒都醒了!我们没打他要害,就踹了他**和后背几下,让他记个教训!”
“还有啊,”安建国补充道,“我们用绳子捆他手腕的时候,特意没勒紧,就是怕真伤着他,到时候麻烦。打完了我们就走,没让他看见是谁,保准他现在还琢磨呢!”
安千千听着,又气又笑:“你们啊,怎么不跟我商量一声?万一出点事怎么办?”
“能出啥事儿?”安建业满不在乎,“他理亏在先,就算知道是我们干的,也不敢声张!再说,我们哥仨心里有数,就教训教训他,不让他再胡来。”
安建军也帮腔:“我们昨晚回来跟爹说了,爹也没反对,就说‘该’。那陈默要是再敢打桃厂的主意,再敢欺负你们,我们还揍他!”
正说着,司承年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刚从供销社取的订货单。
听见屋里的对话,他笑着走进来:“辛苦三位哥哥了。不过下次可别这么冲动,要是真闹到公社,反而麻烦。”
“我们有数!”安建国拍了拍司承年的肩膀,“你放心,我们不会给你添乱,就是让那小子知道,你们不是好欺负的,桃厂也不是他能随便破坏的!”
司承年听着安建国的话,笑着把订货单放在桌上,顺势往旁边的板凳上坐了:“三位哥哥护着我们,我记在心里。不过总靠拳头解决不是长久事,我倒有个想法,想跟大哥、二哥聊聊。”
安建国和安建业对视一眼,安建业率先开口:“啥想法?你尽管说!”
“是这样,”司承年身子微微前倾,语气认真,“前几天去镇上送桃木工艺品,跟供销社旁边的农机站李站长聊了聊。他们站里最近缺个懂设备维修的人。大哥你之前在村里修拖拉机、补铁锅,手艺全村都认可,我跟李站长提了一嘴,他说想找机会跟你聊聊,要是合适,以后就能在农机站当临时工,每月有固定工分,还能学新的维修技术。”
安建国手里的旱烟袋顿了顿,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农机站?那可是镇上的正经单位!”
他这辈子就爱跟机器打交道,村里的老农机坏了,别人修不好的,他捣鼓捣鼓总能弄好,要是能去农机站,可比在村里守着几亩地强多了。
“当然是真的,”司承年点头,又转向安建业,“二哥你力气大,又会管事儿。桃厂明年开春要种新的桃树苗,得雇人翻地、施肥,还得看着不让牲口糟蹋。我想让你当‘育苗队队长’,带着村里没进厂子的壮劳力干活,工分比地里高两成,还能预支一部分补贴家用。”
安建业一拍大腿:“这好!这好!我就爱管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儿,比在家闲坐着强!”
他性子直爽,跟村里人打交道没隔阂,带着干活肯定没人不服。
安建军推了推眼镜,笑着说:“承年这主意好,既用到了大哥、二哥的长处,也能让他们多赚点钱。我这当老师的,也得多攒点,说不定以后孩子们能有更多读书的机会呢。”
安千千听见这话,手里的筷子顿了顿,抬头看向安建军时,眼神多了几分郑重。
她没立刻接话,等孩子们吵着要吃鸡蛋,把注意力引开后,才轻声对安建军说:“三哥,一会儿你别急着走,我有话跟你说。”
安建军愣了愣,见妹妹神色认真,便点了点头。
早饭过后,安建国和安建业急着去落实工作的事,早早走了。
安千千把孩子们哄去院子里玩,拉着安建军进了里屋,还顺手关上了门。
“三哥,你刚才说‘读书机会’,我倒真有件事想跟你提个醒。”
安千千坐在炕沿上,声音压得更低了。
“你说。”安建军也坐了下来,心里隐隐有了期待。
“前阵子承年去县里送桃干,跟供销社的陈主任聊天,陈主任家的儿子在县教育局上班,私下跟陈主任提过一嘴。说上面可能要变政策,以后说不定会恢复以前的考试,让想读书的人有机会进学堂。”
安千千顿了顿,看着安建军惊讶的眼神,继续说,“陈主任特意叮嘱承年别外传,说是还没定下来,但我想着,你当年读书那么好,要是真有这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恢复考试?”安建军猛地攥紧了手,眼睛里满是不敢置信,“是……是像以前那样,考大学吗?”
“陈主任没明说,但我猜差不多。”
安千千点头,“你想啊,这几年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光靠镇上的小学可不够,要是真恢复考试,肯定需要更多有学问的人。你平时在学校教书,要是有空,就多翻翻以前的课本,把数理化那些知识捡起来。就算最后没成,多学点东西也没坏处,对吧?”
安建军看着妹妹,眼眶忽然有点发热。
他当年因为断了高考问题,没能继续读书,这一直是他心里的遗憾。
这些年在小学教书,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他总想着要是自己能有机会再进学堂该多好。
现在听妹妹这么说,心里那点熄灭的火苗,又重新燃了起来。
“我知道这事儿没谱,你别往外说,免得引人议论。”
安千千又叮嘱了一句,“我跟你说,就是想让你有个准备,万一机会真来了,咱们别抓不住。”
“我知道了,谢谢你,妹妹。”
安建军声音有些发颤,他抬手推了推眼镜,掩饰着眼眶里的湿意,“你放心,我会准备的,不辜负你和承年的心意。”
安千千看着三哥激动的模样,心里也松了口气。
她知道,这个消息对三哥来说有多重要,就算最后政策有变动,至少现在,他有了盼头。
等安建军一走,司承年凑了过来。
“陈主任何时跟你说过高考会恢复的事情?”
安千千刚把早饭端上桌,院门外就传来“噔噔噔”的脚步声,接着是三个熟悉的大嗓门。
是大哥安建国、二哥安建业,连平时在镇上小学教书、不常凑热闹的三哥安建军,今天也跟着来了。
三人一进院,安建业就忍不住拍着大腿笑:“千千!你是不知道,昨晚那事儿,解气!”
安千千正给孩子们盛粥,闻言挑了挑眉:“什么事这么解气?”
安建国往门槛上一坐,摸出旱烟袋却没点,脸上满是得意:“还能有啥?就是陈默那小子!昨晚我们哥仨蹲在老槐树下,等他醉醺醺出来,直接给他套了麻袋,揍了一顿!”
“三哥也去了?”
安千千看向一直没说话的安建军,有些意外。
三哥平时最斯文,很少参与这种“动手”的事。
安建军推了推眼镜,嘴角却带着笑意:“他破坏桃厂,还想害承年,这事儿不能忍。再说,你们俩在村里不容易,我们做哥哥的,总得护着点。”
安建业凑过来,压低声音却难掩兴奋:“你是没看见!那陈默被我们按住的时候,‘呜呜’叫得跟杀猪似的,酒都醒了!我们没打他要害,就踹了他**和后背几下,让他记个教训!”
“还有啊,”安建国补充道,“我们用绳子捆他手腕的时候,特意没勒紧,就是怕真伤着他,到时候麻烦。打完了我们就走,没让他看见是谁,保准他现在还琢磨呢!”
安千千听着,又气又笑:“你们啊,怎么不跟我商量一声?万一出点事怎么办?”
“能出啥事儿?”安建业满不在乎,“他理亏在先,就算知道是我们干的,也不敢声张!再说,我们哥仨心里有数,就教训教训他,不让他再胡来。”
安建军也帮腔:“我们昨晚回来跟爹说了,爹也没反对,就说‘该’。那陈默要是再敢打桃厂的主意,再敢欺负你们,我们还揍他!”
正说着,司承年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刚从供销社取的订货单。
听见屋里的对话,他笑着走进来:“辛苦三位哥哥了。不过下次可别这么冲动,要是真闹到公社,反而麻烦。”
“我们有数!”安建国拍了拍司承年的肩膀,“你放心,我们不会给你添乱,就是让那小子知道,你们不是好欺负的,桃厂也不是他能随便破坏的!”
司承年听着安建国的话,笑着把订货单放在桌上,顺势往旁边的板凳上坐了:“三位哥哥护着我们,我记在心里。不过总靠拳头解决不是长久事,我倒有个想法,想跟大哥、二哥聊聊。”
安建国和安建业对视一眼,安建业率先开口:“啥想法?你尽管说!”
“是这样,”司承年身子微微前倾,语气认真,“前几天去镇上送桃木工艺品,跟供销社旁边的农机站李站长聊了聊。他们站里最近缺个懂设备维修的人。大哥你之前在村里修拖拉机、补铁锅,手艺全村都认可,我跟李站长提了一嘴,他说想找机会跟你聊聊,要是合适,以后就能在农机站当临时工,每月有固定工分,还能学新的维修技术。”
安建国手里的旱烟袋顿了顿,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农机站?那可是镇上的正经单位!”
他这辈子就爱跟机器打交道,村里的老农机坏了,别人修不好的,他捣鼓捣鼓总能弄好,要是能去农机站,可比在村里守着几亩地强多了。
“当然是真的,”司承年点头,又转向安建业,“二哥你力气大,又会管事儿。桃厂明年开春要种新的桃树苗,得雇人翻地、施肥,还得看着不让牲口糟蹋。我想让你当‘育苗队队长’,带着村里没进厂子的壮劳力干活,工分比地里高两成,还能预支一部分补贴家用。”
安建业一拍大腿:“这好!这好!我就爱管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儿,比在家闲坐着强!”
他性子直爽,跟村里人打交道没隔阂,带着干活肯定没人不服。
安建军推了推眼镜,笑着说:“承年这主意好,既用到了大哥、二哥的长处,也能让他们多赚点钱。我这当老师的,也得多攒点,说不定以后孩子们能有更多读书的机会呢。”
安千千听见这话,手里的筷子顿了顿,抬头看向安建军时,眼神多了几分郑重。
她没立刻接话,等孩子们吵着要吃鸡蛋,把注意力引开后,才轻声对安建军说:“三哥,一会儿你别急着走,我有话跟你说。”
安建军愣了愣,见妹妹神色认真,便点了点头。
早饭过后,安建国和安建业急着去落实工作的事,早早走了。
安千千把孩子们哄去院子里玩,拉着安建军进了里屋,还顺手关上了门。
“三哥,你刚才说‘读书机会’,我倒真有件事想跟你提个醒。”
安千千坐在炕沿上,声音压得更低了。
“你说。”安建军也坐了下来,心里隐隐有了期待。
“前阵子承年去县里送桃干,跟供销社的陈主任聊天,陈主任家的儿子在县教育局上班,私下跟陈主任提过一嘴。说上面可能要变政策,以后说不定会恢复以前的考试,让想读书的人有机会进学堂。”
安千千顿了顿,看着安建军惊讶的眼神,继续说,“陈主任特意叮嘱承年别外传,说是还没定下来,但我想着,你当年读书那么好,要是真有这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恢复考试?”安建军猛地攥紧了手,眼睛里满是不敢置信,“是……是像以前那样,考大学吗?”
“陈主任没明说,但我猜差不多。”
安千千点头,“你想啊,这几年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光靠镇上的小学可不够,要是真恢复考试,肯定需要更多有学问的人。你平时在学校教书,要是有空,就多翻翻以前的课本,把数理化那些知识捡起来。就算最后没成,多学点东西也没坏处,对吧?”
安建军看着妹妹,眼眶忽然有点发热。
他当年因为断了高考问题,没能继续读书,这一直是他心里的遗憾。
这些年在小学教书,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他总想着要是自己能有机会再进学堂该多好。
现在听妹妹这么说,心里那点熄灭的火苗,又重新燃了起来。
“我知道这事儿没谱,你别往外说,免得引人议论。”
安千千又叮嘱了一句,“我跟你说,就是想让你有个准备,万一机会真来了,咱们别抓不住。”
“我知道了,谢谢你,妹妹。”
安建军声音有些发颤,他抬手推了推眼镜,掩饰着眼眶里的湿意,“你放心,我会准备的,不辜负你和承年的心意。”
安千千看着三哥激动的模样,心里也松了口气。
她知道,这个消息对三哥来说有多重要,就算最后政策有变动,至少现在,他有了盼头。
等安建军一走,司承年凑了过来。
“陈主任何时跟你说过高考会恢复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