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962章 宁王殿下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8:10:49 源网站:2k小说网
  陆云逸脚步一顿,顺着老仆的目光看向马车。

  青布帷幔的马车静静停靠,车轮边缘还沾着些尘土,

  帷幔被轻轻掀开一角,

  露出一张苍白却清丽的脸,正是许久不见的宋婉儿。

  她攥紧了素色手帕,鬓边碎发被风吹得微颤,眼神里有些紧张。

  见陆云逸望过来,连忙又将帷幔拉了拉,像是怕被人看见。

  巴颂在身后低声道:

  “大人,要不要属下.”

  “不必。”

  陆云逸抬手打断,迈步走向马车。

  刚走到车旁,帷幔就被宋婉儿亲手掀开,

  她扶着车辕想下来,

  却因为紧张,脚下一滑,幸好陆云逸伸手扶了她一把。

  “陆大人许久不见。”

  宋婉儿的声音发颤,指尖触到他的衣袖,又飞快缩了回去,脸颊泛起红晕,

  “叨扰您了。”

  陆云逸松开手,目光落在她攥得发白的手指上,笑了起来:

  “宋姑娘,好久不见,你长得愈发貌美了。”

  “多多谢陆大人夸赞。”

  “今日所来何事?若是没有什么要事,可以等本官散衙再聚。”

  宋婉儿身子一僵,她低下头,声音带着哭腔:

  “陆大人,小女子是来认错的。”

  “认错?”

  陆云逸一愣,眼中涌出茫然:

  “婉儿姑娘做错了何事?”

  “是父亲,他听信了谗言,跟着旁人掺和了地价的事.”

  陆云逸忽然笑了起来,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位宋御史的事。

  昨日的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

  大概是目标太小,出的钱太少,没有被锦衣卫注意。

  不过,这并不代表能够幸免于难。

  若朝廷真的发难,抓几个朝廷大员,必然会拔出萝卜带出泥。

  宋婉儿见他没有说话,继续道:

  “小女子还听闻父亲曾在散朝后出言讥讽,此事是父亲的不对,还请陆大人原谅。”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心中又有些茫然,一张张面孔在脑海中闪过。

  想了一会儿,他才确定,真的有宋麟。

  他随即笑了笑:

  “婉儿姑娘,若不是你提醒,此事我都忘了。”

  宋婉儿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可随即的下一句话,又让她眼中的希冀很快黯淡下来:

  “这些日子出言讥讽之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宋大人的话,没什么特别的,我哪能记住。”

  宋婉儿咬着唇,小声道:

  “父亲他就是嘴硬,其实心里也知道自己错了,

  这几日在家坐立不安,连朝都不敢上

  陆大人,我知道您是好人,

  求您能不能大人不记小人过,从轻处置。”

  陆云逸看着她泛红的眼眶,

  还有那副强撑着镇定却难掩慌乱的模样,心中了然。

  宋大学士去世后,宋氏可谓是一落千丈,

  连带着做事都没有了章法,居然会参与到这等大事中。

  “婉儿姑娘放心吧,宋大人只是跟风掺和,算不上大错。”

  宋婉儿没想到他答应得这么干脆,一时间竟忘了反应,

  直到陆云逸转身要走,才连忙躬身行礼:

  “多谢陆大人!多谢您!”

  陆云逸回头看了她一眼,

  见她眼眶亮闪闪的,像是**泪,却又带着笑意,便点了点头:

  “回去吧,让宋大人明日正常上朝,别再躲着了。”

  说完,他便带着巴颂转身离开,留下宋婉儿站在马车旁,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老仆凑过来笑道:

  “小姐,成了!这下老爷有救了!”

  宋婉儿点了点头,轻声道:

  “回府吧,跟父亲说,让他明日好好上朝,以后别再乱说话了。”

  “对了,回家后把爷爷对于经学钻研的手稿给大人送去,也给那个孙思安一份。”

  “小姐,那可是咱们的家学啊.”

  宋婉儿摇了摇头:

  “家都要散了,还谈什么家学。

  陆大人慷慨,但我们不能心安理得,

  这份手稿是如今宋氏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马车缓缓驶离,而陆云逸已经来到了府东街的应天商行。

  刚到门口,就见伙计们拉着推车穿梭,

  车上堆着打包好的货物,进进出出,好不热闹。

  门口管事见到陆云逸,连忙迎上来:

  “陆大人!您怎么来了?大掌柜在上面呢。”

  陆云逸点头:“带路。”

  跟着掌柜上了五层,就见走廊两侧的房间都开着门,

  里面的伙计要么在整理账册,要么在核对货品,

  还有一些账房在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

  声音不大,却透着股井然有序的热闹。

  走到最里面的房间,管事敲了敲门:

  “大掌柜,陆大人来了。”

  “进来。”

  房间里传来刘思礼的声音。

  陆云逸推开门,就见刘思礼坐在桌后,手里拿着一本账册,眉头微蹙。

  他穿着一身藏青色锦袍,头发用玉簪束着,脸上带着几分疲惫。

  见陆云逸进来,他放下账册:

  “来了?坐。”

  刘思礼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又对管事道:

  “倒茶。”

  “拜见岳父大人。”

  恭敬一拜后,陆云逸坐下,

  目光扫过桌上账册,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商行收支。

  “你倒是沉得住气。”

  刘思礼先开了口,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

  “京中地价闹成这样,应天商行还要张贴告示筹备分行,就不怕赵勉他们找商行麻烦?”

  陆云逸端起刚送来的茶,抿了一口,笑道:

  “怕也没用,他们要是想找事,

  就算我不贴告示,也会找别的由头。

  更何况,筹备北方分行是正事,

  既能稳定人心,也能为日后迁都做准备,没什么好怕的。”

  刘思礼的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真要迁了?”

  “早迁与晚迁的区别,但凡宫中想要励精图治,就不能将国都放在南方。

  看看现在的应天,身处敌阵,群狼环视,

  整个京城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这等情况让宫中怎么能心安。”

  刘思礼叹了口气,轻轻点了点头:

  “南方诸多大族的势力还是太大了,

  在咱们辽东,想要做到这种程度,难之又难。”

  陆云逸笑了起来:

  “岳父大人,北方战乱不绝,打了千年仗,

  每次胜败都会倒下不知多少豪族,他们没有南方豪族的底蕴。”

  “是啊.南直隶还是太安稳了,

  北人能打到这,就已经成了定局,也就没有必要打了。”

  “是这个道理,这次参与的诸多商行背后都是那些豪族,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

  说到这,陆云逸摇了摇头,满脸感慨:

  “在辽东十万两银子就能难倒不少人,但在这不值一提。

  不敢欺瞒岳父大人,小婿也是第一次知道,大明居然这么有钱。”

  “哈哈哈哈哈,朝廷藏富于民。”

  刘思礼大笑着开口,对于此事没有太过深入,转而说起了辽东之事:

  “家中来的信件我看了,那两个铁矿你怎么不收着,还非要给婉怡?”

  陆云逸老实回答:

  “那两个都是富矿,

  一旦开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放在婉怡手中稳妥一些。

  小婿总是在风波之中,

  万一被无端波及,那才是悔不当初。”

  刘思礼刚想劝劝,但一听他这话,也不再说话了。

  以往他可能对这些并不在意,

  但做了应天商行大掌柜之后,他深知处在权力核心的危险。

  平静无比的水面下往往蕴**惊涛暗流,

  应天商行在中心边缘,

  但这个女婿.可谓是彻头彻尾地处在风暴中心。

  “你考虑得很周全,许多事我都没有想到。”

  陆云逸笑着摇了摇头,问道:

  “岳父大人,最近有不少人来给你施压吧。”

  刘思礼脸色一黑,面露凝重,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的确有不少,而且许多人出乎意料,你绝对想不到。”

  “哦?有谁?”

  “礼部李大人。”

  “什么?”

  陆云逸眉头刹那紧锁,这个人他的确没有想到。

  一方面是李原名地位尊贵,乃群臣首官,

  另一方面是他年纪大了,

  若不是陛下强留着,去年就回家颐养天年了。

  而且李原名还是四川人,

  若迁都到西安,那可比从四川到应天近多了。

  于情于理,他都不应该参与到这等事情中来。

  刘思礼叹了口气,沉声道:

  “他前日召我去礼部衙门,对我说了不少,

  但我听着话里话外都是不想京中大乱,让双方都安稳的意思。

  我也没法对他承诺什么,含糊两句就过去了,李大人也没有继续发难。”

  陆云逸的眉头却皱得更甚了。

  这等态度明明就是不想掺和却不得不掺和,

  是什么力量在背后推动?

  “赵勉前几日还找过我,

  说你手握重权,搅乱京中商贸,让我劝你收敛些,

  还说还说你要是再这么折腾,迟早会连累刘家,我没搭理他。”

  陆云逸点了点头,对于赵勉的动向倒是不那么意外,

  现在双方冲到最前的就是自己与他了。

  “岳父大人,迁都之事不可更改,

  即便是他们苦心孤诣地搅局,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刘思礼点了点头:

  “我也不希望待在应天,这里离辽东太远了,

  政令传到那都要十天,有什么好事都吃不上口热乎的。

  只是若是到西安,也不太好,也够远,

  不过好在也是北方,比南方好多了。”

  说到这,陆云逸面露思索,沉声道:

  “小婿一直都赞同迁都北方,

  但最近时局变化,又出现了甘薯、水泥这等好东西,

  所以心中一些想法也有所改变。

  相比于北平,西安还是太过破旧,而且交通不便。”

  “北平?你觉得应该迁都北平?”

  刘思礼面露震惊,不过很快他就笑了起来,

  也是北平行都指挥使怎么会希望迁都西安。

  陆云逸继续道:

  “过些日子朝廷会拿一份对于北平的规划,

  以北平为核心打造商贸网,文书左军都督府已经上了,

  就等着朝廷讨论,陛下决议。

  所以小婿今日来,是希望商行做两手准备,

  既然要修分行,北平也不能忘,要列为备选。”

  刘思礼听了有些茫然,

  什么商贸网,他怎么没有听到一点风声。

  不过,对于消息的真实性他从不怀疑,也想明白了一些事:

  “怪不得发出的文书上要写成立北方商行,不写具体地点,合着你看中了北平。

  北平也好,至少离辽东近,以后有什么好事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陆云逸没接话,转而问道:

  “岳父,商行最近生意怎么样?筹备分行的事,有没有遇到困难?”

  提到商行,刘思礼的脸色缓和了些:

  “生意很好啊,朝廷最近大兴土木,

  到处修桥铺路翻修房舍,百姓们赚了不少钱。

  不过商行卖的都是一些日常所用,丝绸、瓷器,以及一些文艺装饰倒是少了许多。

  大概是不少商贾都把银子投到地里去了,

  总体来说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

  今年的股东大会可以应付过去,足够交差。

  至于分行一事,已经有了几个地点,

  西安、太原、开封、北平。

  至于最后定到哪,还得等过些日子再决定。

  不过钱和工匠已经准备好了。

  对了,这次股东分红,你来不来?”

  陆云逸想了想,轻轻点头:

  “要来,若是没有市易司的官职,我就不来了,太过扎眼,现在不来不行啊。”

  “算了吧,如今风头正盛,还是隐忍低调一些好。”

  “也是,昨日还打生打死,

  后日就要坐在一个屋里分银子,还真是有些古怪。”

  两人又聊了些商行琐事,以及京中最近动向,

  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半个时辰。

  陆云逸看了看窗外天色,见太阳已经升了起来,便起身道:

  “岳父,我还有事要去市易司,就先告辞了。”

  刘思礼也起身送他:

  “好,路上小心,要是遇到什么事,随时派人来商行找我。”

  陆云逸点头,转身走出房间。

  陆云逸踏入市易司正堂时,

  辰时的日头已爬过檐角,透过窗棂洒在案上,将堆叠的账册映得透亮。

  侯显正弓着腰在桌前核对数目,算盘珠子噼啪作响。

  见他进来,连忙停了手,捧着一本蓝皮账册迎上前:

  “大人,这是昨日各牙行的账目明细。”

  陆云逸接过账册,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淡淡点头。

  他走到主位坐下,刚要翻开另一本关于北平分行筹备的文书,

  门外忽然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跟着是小吏略显慌张的禀报:

  “大人,宫中来人了,说是说是宁王殿下驾临!”

  “宁王?”

  陆云逸手一顿,眼中闪过几分诧异。

  侯显也愣了愣,忙道:

  “大人,要不要下官先去迎一迎?”

  “不必,我亲自去。”

  陆云逸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走向门口。

  刚到廊下,就见庭院里站着一队侍卫,簇拥着一个少年。

  少年十三四岁,身着宝蓝色锦袍,领口绣着云鹤,腰间系着白玉带,挂着双鱼玉佩,随着脚步轻轻晃动。

  他身形尚显单薄,脸上带着几分婴儿肥,

  一双眼睛却十分明亮,正好奇地打量着市易司院落。

  见陆云逸出来,连忙停下脚步,略显拘谨地站定。

  “臣陆云逸,见过宁王殿下。”陆云逸躬身行礼。

  朱权连忙上前一步,伸手想扶,

  又想起礼仪,手在半空顿了顿,才轻声道:

  “陆大人不必多礼,我我今日来,是私下求见,

  不算正式驾临,不必拘礼。”

  他声音还带着少年人的清亮,

  说话间眼神不自觉瞟向陆云逸,带着几分好奇。

  早在宫中,他就听过不少关于这位陆大人的传闻,是个有本事的大人。

  陆云逸直起身,看着眼前这年龄不大却故作成熟的孩子,笑道:

  “殿下既来,便是贵客,快请进厅中坐,

  侯显,沏壶上好的茶来。”

  宁王朱权撇了撇嘴,眼中有些失望。

  陆云逸察觉到了这一目光,笑道:

  “再拿一壶可乐来,红茶也拿一壶。”

  朱权的眼睛噌的一下就亮了。

  朱权满怀期待地跟着陆云逸走进正堂,目光在厅中扫过。

  只见墙上挂着一幅大明疆域图,

  还有一张小一些的南直隶地图,图上红笔勾勾画画

  桌案上堆着账册,处处透着务实气息,

  与宫中那些精致却虚浮的摆设截然不同。

  他在客座坐下,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上,小声道:

  “陆大人,今日前来.我.我是想问问大宁的事。”

  陆云逸接过侯显递过来的可乐与红茶,问道:

  “喝哪个?”

  “可乐!”

  “殿”

  身后跟着的太监刚想开口,

  但陆云逸一个眼神就撇了过去,他立马偃旗息鼓

  如今宫中都纳闷,宁妃娘娘不知为何对这位陆大人赞不绝口,作为小太监他可不敢得罪。

  陆云逸将可乐递了过去,笑道:

  “殿下怎么想起问大宁之事了?”

  朱权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握着可乐的手指紧了紧:

  “父皇说,过些日子就要册封我去大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