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954章 别人恐惧我贪婪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8:10:49 源网站:2k小说网
  接下来的几日,整个京城依旧是人声鼎沸。

  卖地卖房者不计其数,

  但很快他们发现,又如上一次那般,

  有人卖却没有人买,以至于价格一日比一日低!

  而越是下跌,若无人敢买,

  就算是参与了上次甘薯之事的大户想要将卖出的地买回来,

  也十分犹豫,准备再等等。

  奇怪的是,在价格狠狠下跌之后,

  一些百姓以及大户,反而安稳了下来,

  每日该吃吃该喝喝,相比于以往还更加从容。

  甚至还能与熟人打趣,

  比一比谁亏的钱少,牙行里充斥着轻松氛围

  新沉商行中,周颂站在二楼,

  看着一层前来卖地的大户与百姓,脸色古怪到了极点。

  以往毫无交集的两个群体,

  今日居然能在这里好好说话,甚至谈天说地,

  这等怪异景象,他从未见过。

  就算上次甘薯之事中的大户,也没有这般和谐。

  周颂还发现了一件事,

  相比于行情下跌,处在暴涨中的人才更加不安分,心中的烦躁都来自于赚少了!

  他清楚记得,城北的陈员外若是不胡乱换地,几乎可以说没什么损失,

  但就是因为暴跌时狠狠出手,暴涨时又狠狠买回,

  一来一回亏了不少钱,听说现在都卧在病榻上。

  想到这,周颂神情复杂,轻轻叹了口气。

  他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能在京城立足,见过太多这样的事,

  无一例外都是因贪心二字。

  他叹了口气,说实话,这等房价、地价暴跌之事,

  经历一次就够了,这一次本不想参与其中。

  但奈何,新沉商行作为京中最出名的几家牙行之一,

  他无法拒绝那些大户要在这里卖房卖地的要求,

  而且,还有遥不可及的大人参与其中。

  这时,脚步声从背后响起,

  一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走了上来,

  手拿一本文书,停在周颂身后,轻声道:

  “东家,这是今日城中诸多牙行的情况,

  相比于昨日已经安稳了许多,价格虽在下跌,但也没有跌太多。”

  周颂回过头,拿过文书,随意翻看几下,轻轻点了点头:

  “很好,送出去吧,小心一点,不要经过旁人的手。”

  “是。”

  管事点了点头,拿着文书悄悄离开二楼,

  走后面隐蔽的楼梯进入后院一间靠近院墙的房间。

  原本这是堆放杂物的储物间,

  此刻虽仍堆着杂物,却多了三个人!

  他们分立在各个角落,虽身穿常服,

  但身上的军伍气息,以及手中拿着的万里镜,毫不疑问印证着他们身份不简单。

  “这是今早的情况,几位大人看看。”

  其中一人放下万里镜,接过文书,轻轻点了点头:

  “辛苦了,你先走吧。”

  “是”

  管事离开后,那人拿着文书仔细包裹,塞到怀里。

  他推门走出去,来到一旁高墙下,

  一个扑腾就翻了上去,整个人瞬间消失在院中。

  文书几经流转,历经各种隐秘渠道,

  才在午时通过后宫采买瓜果的马车进入皇城,送到市易司。

  市易司衙门已焕然一新,不仅匾额、大门换了新的,

  就连地上都铺上了青石板,边边角角都打磨得平整。

  在一些雅致之地,还摆上了名贵花朵与绿植,

  让市易司衙门透着一股富贵之气。

  衙房中,能换的东西全换了,

  墙皮重新粉刷,桌椅板凳换成了黄花梨木,墙上也挂上了名家画作,唯一的缺点是衙房有些狭小。

  不过无妨,陆云逸对此已十分满意,

  市易司作为掌管商贾的衙门,就得有暴发户的气质,

  让人一见就知道有钱!

  他坐在书桌后,拆开油纸包,拿出里面的文书。

  打开一看,其中记录着城中牙行门口的人数、进店交易的人数,还有从京府获得的钱财数量。

  结合前几日的文书一对比,趋势清晰可见,

  卖的人越来越多,买的人越来越少!

  “时候到了。”

  陆云逸眼中闪过一丝狠辣,沉声道:

  “先之啊。”

  “大人!”

  门口的巩先之急匆匆跑了进来。

  “去叫侯显过来。”

  不多时,年轻公公侯显拿着两封文书,匆匆走了进来,

  脸色凝重,步伐飞快。

  这些日子的接触,让他最感慨的是陆大人及其身边人的效率,

  一件事若是放在神宫监做,可能要五六日,

  但在这里,几个时辰就能办好。

  这让他十分舒坦,刚接到消息,便立刻赶来。

  “陆大人,小人来了。”

  陆云逸点了点头:

  “吩咐下去,城南、城北的地开始买吧,

  用外面的银子,衙房的银子不动,

  今日能收多少收多少,不要吝啬钱财,

  记住,要隐秘行事。”

  “是,大人!”

  侯显面露郑重,心脏怦怦直跳。

  他想到了堆在衙门后堂那满满当当的大箱子,

  即便他是神宫监的太监,知道不少隐秘,也从未见过这么多现银!

  多到多到让他眼花缭乱!

  侯显领了命令,转身快步往后堂走,

  很快便出宫,来到城南安放银两的一座普通三进房舍。

  后院门锁着三道铜锁,

  守院的军卒见他来,连忙上前开锁。

  门一推开,满院的木箱泛着冷光,每个箱子上都贴着封条,

  撬开一个角,白花花的银子晃得人眼晕。

  “大人有令,可以行动!”

  侯显压低声音,给领头的几个长相粗糙的军卒分令牌,

  “这是你们的身份,按之前分好的队,每队十人,

  分散去城南、城北的牙行。

  记住,只买地契,不问价格,只要有人卖,当场付现银。

  但要注意,别让人看出是一伙的,

  买完就走,去下一家牙行,天黑前必须回来交账。”

  领头的军卒们攥着令牌,眼神发亮,齐声应道:

  “放心吧公公,保证办妥!”

  不多时,百余人分成十队,

  从偏院侧门悄悄出去,混进了街上的人流里。

  他们挑着担子、推着小车,看着跟寻常赶路的商户没两样。

  城南裕兴牙行!

  掌柜正趴在柜台上打盹。

  闹了几天,牙行里的人不少,却没做成几桩生意。

  众人要么攥着地契蹲在门口,体面些的坐在屋里,

  一股萧条感弥漫在牙行中。

  就在所有人都昏昏欲睡时,

  突然,一个穿青布汗衫的汉子走进来,声音洪亮:

  “掌柜的,有地卖吗?城南李家村、王家营的地。”

  门口频频点头的伙计猛地惊醒,以为听错了:

  “客官,您说啥?您要买地?

  那两处的地,现在还要一两五银子一亩啊!”

  伙计怕这人被骗,又小声提醒了一句。

  汉子从怀里掏出一锭五十两的银子,啪地拍在柜上:

  “少废话,现在就写契,银子管够。”

  门口的老农们听见动静,一下子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

  “这位爷,您真收?我这二亩地,一两五卖给您成不成?”

  汉子点头,看向伙计:

  “成,都拿来,一一写契。”

  这时,站在柜台后的掌柜也激动地冲了出来,

  赶紧拿出笔墨纸砚,一边写一边琢磨,

  这怕是哪家大户想趁低价抄底,倒也寻常。

  与此同时,城北的泰和牙行也来了几个粮商,

  一进门就说要收地,银子堆在门口,满满一车,亮得晃眼。

  周围的百姓围过来看热闹,

  纷纷猜测是哪家财主,敢在这个时候买地。

  城中突然多了一群身份不明却出手阔绰的人,

  很快就引起了各个衙门的注意。

  户部尚书府里,赵勉正坐在书房看账册,下属匆匆进来禀报:

  “大人,今日牙行里,有大户在大量收地,听说一下子收了几千亩,都是现银交易。”

  赵勉头也没抬,手指在账册上划了划:

  “不过是些想抄底的商贾罢了,成不了气候。

  京中地价跌成这样,就算他们收了,也翻不了天,多加注意便是。”

  下属躬身应下,退了出去。

  赵勉放下笔,端起茶杯,嘴角勾起一丝冷笑,

  他倒要看看,朝廷还能撑多久。

  等迁都的流言再传一阵,地价跌到一成,看他们怎么哭!

  魏国公府的书房里,徐辉祖正看着军报,

  手下突然进来,声音带着几分激动:

  “大人,牙行那边有动静了!

  有人在大量收城南、城北的地,看那行事风格,像是陆大人的人!”

  徐辉祖猛地放下军报,眼神一亮:

  “哦?动手了?买了多少?”

  “暂时还不知,但几家牙行的地都被买空了。”

  “空了?”

  徐辉祖眉头微皱,这等大张旗鼓且不加掩饰的动作,倒不像是陆云逸的手笔。

  “再探!盯紧城中那些大户,他们一有动静,马上记录。”

  “是!”

  手下应声而去。

  徐辉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天色,神情多了几分莫名,

  若是就这么粗暴地不停买进,

  虽能解一时之渴,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曹国公府里,袁氏正坐在正屋,管家匆匆进来:

  “夫人,有人在牙行大量收地,城南的地已经涨到一两八了!”

  袁氏眼睛一亮:“是陆大人动手了?”

  “肯定是!咱们投的五十万两,总算没白放着。”

  袁氏笑着端起茶杯:

  “既然有了动作就好办了,继续盯着。”

  左军都督府里,韩勋、朱寿几人正围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刚从牙行传来的消息。

  朱寿拍了下桌子:

  “好!终于动了!我就说陆云逸有法子,这才一天,地价就涨了两成!”

  韩勋也笑着点头:

  “看来咱们投的十万两,要不了多久就能回本,甚至还能大赚一笔!”

  李新摸着下巴:

  “就是不知道他接下来要干什么,要不要跟着再收点地?”

  韩勋摇头:

  “别瞎掺和,按陆云逸说的做,等着就行。”

  临近亥时,天色彻底漆黑,去

  牙行买地的人都回到了市易司,

  把收来的地契和剩下的银子交给侯显。

  侯显拿着账目,匆匆赶回。

  正堂里,羊角灯燃得明亮,陆云逸正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本账册。

  “大人,您看!”

  侯显把账目递过去,声音带着几分兴奋,

  “今日一共收了六千五百亩地,花费银两一万四千两。

  城南李家村、王家营,城北张家堡的地都收了不少,

  地价从一两五涨到了一两八,整整两成!

  好多百姓都后悔没卖,说明日要是再涨就卖。”

  陆云逸接过账目,翻了几页,眼神平静,没有丝毫波澜。

  他放下账目,淡淡道:

  “知道了,吩咐下去,明日所有动作暂停。”

  侯显愣住了,眼睛瞪得溜圆:

  “大人?暂停?

  这刚涨起来,要是暂停,地价不又得跌回去?”

  陆云逸抬眼看向他,语气依旧平静:

  “听令行事,不得走露风声。”

  侯显见他神色严肃,不敢再问,连忙躬身应道:

  “是,大人,小人这就去吩咐。”

  侯显走后,陆云逸看着手中文书,

  今日这点钱砸进去,只是为了试探。

  看看城中百姓及大户的反应,

  更重要的是.看看对手的应对。

  宫中,朱元璋正坐在武英殿批阅奏折,神宫监少卿温诚悄悄走进来,躬身禀报:

  “陛下,市易司今日动用了一万四千两银子,

  在城南、城北的牙行收地,把地价拉高了两成。

  只是刚收了一天,就下令暂停了。”

  朱元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恢复平静:

  “哦?倒是敢花钱,没说为什么暂停?”

  温诚摇头:

  “没有,侯显那边也不知道,只说是陆大人的命令。”

  朱元璋放下朱笔,靠在椅背上,沉思片刻:

  “既然他没说,就不用管,他这么办,自有他的道理。”

  温诚躬身应下,退了出去。

  第二日一早,天刚亮,裕兴牙行的门口就挤满了人。

  有昨天没卖地的百姓,有想跟着抄底的小商户,

  还有一些大户派来的探子,大家都等着昨日的大户再来收地。

  他们已经打探清楚了,那人是北边来的土财主,做粮食和卖煤生意,

  做事没什么章法,手里有的是钱!

  可他们左等右等,

  等了一上午,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一些小商贾等不及了,匆匆买了些地拿在手里,准备再涨涨就卖。

  “怎么回事?昨天那爷怎么没来?”

  一个老农攥着地契,急得直跺脚。

  旁边的商户也皱着眉:

  “是啊,我还以为今天能涨到二两,

  特意把地契带来了,这怎么就没人收了?”

  牙行掌柜也急了,派人去其他牙行打听,回来的人说:

  “其他牙行也没人收地,听说昨天的大户不知去了哪里。”

  消息一传开,牙行里顿时炸开了锅。

  有刚刚买地的商贾开始慌了:

  “不会是骗人的吧?故意拉高价格,让咱们上当?”

  “早知道昨天就卖了,现在好了,又得跌回去!”

  果然,到了午时,就有人开始降价卖地:

  “一两六!谁要?一两六就卖!”

  “我一两五!比他便宜!”

  地价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一下子从一两八跌回了一两六,还在往下跌。

  大户们悄无声息地把消息报回去。

  赵勉坐在府中,轻哼一声:

  “我还以为是什么厉害角色,原来是个土财主,继续压,把地价压到一两!”

  左军都督府里,朱寿看着刚传来的消息,急得直转圈:

  “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停了?

  这地价又跌回去了,里外里就亏了两成啊!”

  李新也皱着眉:

  “要不要派人去问问?”

  韩勋却拦住他们:

  “别急,别急.上次甘薯那事,

  他也有过让人看不懂的动作,最后不还是赚了?再等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