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间眨眼而过,
市易司的韩宜可正坐在衙房里看着手中文书,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各处牙行的热闹消息,他早就收到了。
作为名义上掌管商行的衙门,
即便不能真正掌控,他也得知道这些商行的最新消息。
三日的文书看下来,韩宜可愈发吃惊,
作为都察院御史出身,
查贪腐这一块,他可谓是拿手好戏。
从牙行茫茫多的银钱往来中,
韩宜可察觉到了一个明显不对的地方,
下等地,价格正在源源不断地上涨,为何还会有人卖?
作为市易司的长官,他研习了一些商贸知识。
他发现,一旦价格飞速上涨,
卖方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待价而沽。
所有人都在等着继续上涨,同时心理预期会逐渐增高。
而这下等地所属,大多是一些城中小商贩,或者有些家底的人家。
他们,是最小心谨慎之人,
商品下跌之时不敢买,上涨之时不敢卖。
偏偏现在,下等地源源不断发卖,似是无穷无尽,
这让韩宜可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
他仿佛看到了一双无形大手,隐于水面下浑水摸鱼。
韩宜可拿过今日最新文书,仔细查看,
是今日上午一些牙行的成交字据,乃是从京府衙门所获。
“嘶”韩宜可坐直身体,轻咦一声。
三日来“有价无市”的上等田亩终于有了成交,并且数量还不小,而下等田亩的成交量陡然暴跌。
这一涨一跌,韩宜可眉头紧皱.
他在桌上翻找文书,
很快找到了昨日这个时候的成交字据。
这么一看,韩宜可大惊失色。
上等田亩的交易比之昨日上涨了至少三倍,
下等田亩的成交量愈发萎靡,还不如昨日一半。
“难道.是有人买完了下等田,再买上等田?”
“或许.是有人卖完了下等田,再转头买上等田?”
念头一经出现,韩宜可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这几日各处牙行加起来的钱财流动少说也有数十万两银子。
若是有人在下等田买卖中赚钱,那该赚多少?
为何又会买上等田?
韩宜可涌出一个疑惑,从眼前文书上来看,
上等田的价格分明还在继续下跌,
已经到了甘薯丰收之前的四成。
而且,京中最近很乱,
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绪在京中弥漫。
百姓们高兴万分,对于甘薯丰收恨不得日夜庆祝,
而城中商贾员外则愁眉苦脸,
他们又不会挨饿受冻,粮食是否丰收与他们可没多大关系。
反而因为丰收,地价飞流直下,多年积蓄一朝尽毁。
这几日的秦淮河畔,夜夜都有人跳河,
弄得京府派了十余名衙役在旁守候,
一时间在京中广为流传。
这等情绪之下,上等田继续下跌几乎已经成了定局,
若真有一双无形的手,
为什么要赶在这个时候买地?
越想,韩宜可越是疑惑,他看了看时辰,没有耽搁,立马喊道:
“备马,去应天府衙。”
市易司的马车在城中大道缓缓走动,
临近正午,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大街上依旧人来人往,人流不断。
“大人,前面就是新沉商行。”
这时,随从的声音从马车外传来。
韩宜可连忙打开窗户帘幕,将目光投了出去。
只见新沉商行门口停放着一辆辆外表奢靡的马车,
将整个商行左右两边的阴凉地全部占据。
还能看到一些身穿锦袍的员外靠坐在车轮上,呼吸急促,
身旁侍者手忙脚乱地为其擦汗灌水。
这一幕,不用想韩宜可都知道,
又是因为地价下跌而承受不住了。
马车驶过新沉商行,韩宜可将帘幕放下,心中思绪发散,久久不曾说话。
不多时,马车来到了应天府衙门口。
韩宜可走下马车,
外面炎热无比,太阳将整个大地炙烤得扭曲,
他却感觉不到热,甚至还觉得心中有些冰冷。
他已经想明白了,如此多的钱财轰然消失,
若是背后没有人操控,那就太怪了。
深吸了一口气,韩宜可很快见到了应天府丞冯克昭,
他此刻正在衙房内用饭,
简单的三道小菜,一旁还放置着一壶冰红茶。
冯克昭见到韩宜可走近,先是一愣,而后马上站起身,躬身一拜:
“韩大人,您您这是?”
韩宜可这才反应过来,居然没有让人提前通报,
他回了回神,有些懊恼地摇头,索性直言:
“冯大人,本官此来是有事想要拜托大人。”
“大人请说。”
韩宜可挥了挥手:
“本官想要看最近三日府衙对于买卖田地留存的契税文书。”
大概是觉得自己说得不够明白,韩宜可补充道:
“要有买卖双方详细的讯息。”
冯克昭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发问:
“韩大人家中也有地跌价了?”
韩宜可知道他误会了,便索性就着话头说下去:
“冯大人,家祖留下的几亩良田跌得厉害,
家中便自作主张将其卖了,
本官今日回家后才知晓此事,心中愤懑不已,
这才想着来衙门问问,能不能知道买家是何人,
本官想着再原价将地买回来,甚至加一些价格也可,
毕竟那是祖上留下来的地。”
“昂~”
冯克昭恍然地点了点头,
他这几日忙于甘薯收获一事,但对于地价下跌也有所耳闻。
他想了想,说道:
“韩大人,衙门留存的契税文书按理说本不应该向外透露,
既然韩大人有些苦衷,
这个忙府衙便帮了,我这就带您去案牍库找寻。”
“不必不必。”
韩宜可连忙摆手:
“冯大人这几日辛苦万分,你先吃着,派一个吏员带本官去即可。”
冯克昭看了看桌上的饭菜,笑了起来:
“那就多谢韩大人了。”
“是本官要多谢你才对。”
“来人,带韩大人去案牍库查询这三日留存的契税文书。”
一个时辰后,韩宜可顶着炎炎烈日离开了应天府衙,
他的步子有些沉重,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他只看到了前日留存的契税文书,以及交易双方。
其中几个名字频频出现!
最让他震惊与意外的,
当属应天商行、应天建筑商行。
它们的名字自然不可能直接写在上面,
但留下名字的人都是这两个商行的管事!
而其他,新马商行、真如商行、天坤商行、三都商行的管事掌柜亦是如此,
他们交错出现,错综复杂。
韩宜可扪心自问,若自己不是市易司的主官,
对于城中商行都有过调查,根本无法发现其中隐藏端倪。
而这些名字,都在卖地!
卖那些下等田!
价格从三倍到五倍不等,每一笔的数额不算太大,
但加起来,韩宜可只觉得浑身冰冷,至少有数十万两!
这还仅仅是一日的交易。
韩宜可相信,甘薯丰收的第一日到今日,
这些人的名字也应该时常出现。
回到马车上,韩宜可久久不曾平静,
源源不断的地是谁在卖,已经有了答案。
而银子是谁在挣,也有了答案。
“老爷,去哪?”
车夫的声音打断了韩宜可的思绪。
他回过神来,抿了抿嘴,犹豫了许久,才轻声开口:
“去应天商行。”
“是。”
马车摇晃,很快便动了起来,
其间路过新沉商行,韩宜可再次将目光投了出去.
一个时辰过去,牙行重新开市,
新沉商行显得更加人声鼎沸,
以往那些雍容华贵的员外已经放弃了体面,
与随从侍者一并用力向里面挤着。
他们是要卖地,
若是现在不卖,以后还说不定要跌成什么样子。
韩宜可看着他们的身影,
只觉得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看待蝼蚁的怜悯。
上等田现在有人在不停地买,
虽然韩宜可没有证据,也没有看到交易明细,
但他相信,就是这伙人在买。
而这些人,向来都是无利不起早。
想明白了这点后,
韩宜可便对这些员外更加怜悯,这个时候买才是真正的血本无归。
韩宜可越想脸色越是古怪,
若是他想得没错的话,
这些商行这些人,是在用这些员外的钱,买员外的地。
“这还能这么玩?”
韩宜可呼吸猛地屏住,
他在山西待过,在云南待过,自认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今日这等赚钱法子,他还是第一次见。
而且,如此有冲击力!
不多时,马车来到了府东街口,车夫传来声音:
“大人,府东街到了,咱们得走着去商行。”
府东街是京中最宽敞的几条道路之一,
但有应天商行屹立,多宽的道路都要被马车堵死。
所以,应天府便不让马车进入府东街,任何人想要去应天商行,得下马步行。
韩宜可下马前往应天商行,
滚烫的日头带来一股温热,
当看到应天商行门口那乌泱乌泱的人后,他觉得更加烦躁。
韩宜可没有耽搁的心思,径直上了应天商行五层,
在最里面的衙房,见到了应天商行的大掌柜,
刘思礼!
他此刻正站在窗边,手拿一杯清茶,一边轻轻抿着,
一边若有所思地看向下方街道
屋中十分凉快,四角八方都摆上了装饰精美的青铜炉,冰块冒着腾腾凉气。
正中央的方桌上摆着糕点与精美水果,
一进入屋里,韩宜可就皱起眉头,
作为御史的警觉开始不停跳动。
若是朝中官员家中是这等奢靡装扮,
他几乎可以断定,必然是有贪腐事情发生。
但偏偏,现在是在商行中,这让他很不得劲。
刘思礼回过头来将茶杯放下,笑着拱手:
“拜见大人,不知大人今日所来何事?”
韩宜可径直坐在了房舍一侧,硬邦邦地说道:
“今日本官前来,是有些事要问刘大人。”
听出了他语气中的不善,
刘思礼眼中诧异一闪而过,也踱步走了过来,慢慢坐下。
“不知,是何事?”
韩宜可从怀中拿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冷冷道:
“刘大人,最近京中地价起起伏伏,此事你知道吧。”
“自然是知道。”
刘思礼笑着将文书拿了起来,打
开一看,上面有着部分牙行关于田亩的价格,其中起伏不定。
韩宜可深吸了一口气:
“那刘大人能否给本官一个解释,
为什么应天商行等一众商行,在这其中获利不菲?
你可知道,京中的员外昨日跳河死了好几个,
还有不少人上书朝廷,直言京中乱象。”
刘思礼听到这,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有些意外地看向韩宜可,
他没有想到,
第一个发现此事的居然是这名不见经传的市易司。
“韩大人,获利不菲难道不行?”
韩宜可脸色猛地一僵,恼怒顷刻间变成了尴尬,旋即又愤怒起来。
“刘大人,你不用再跟我强词夺理,
京中地价起伏,扰乱民生,此乃荒谬之举。
尔等身为朝廷官员,又执掌着民生商行,怎么能做如此事呢!”
刘思礼收敛笑容,淡淡道:
“韩大人,民间百姓可是为了甘薯丰收喜极而泣啊,
米价粮价也因此而暴跌三成,
不少百姓今日买米一石,能够省下几十文,
省下的钱够买好几斤肉,敢问民生哪里乱了?”
“那些员外,哀号的声音都要冲到朝廷上去了!!”
韩宜可见他还在强词夺理,不由得心中多了几分恼怒。
刘思礼笑着摇了摇头:
“韩大人,这些员外商贾动辄家财万贯,他们怎么能是民呢?”
“不是民是什么?”韩宜可眼中闪过一丝荒谬。
刘思礼淡淡道:
“若是下官没记错,韩大人出身浙江绍兴,乃是北宋宰相韩琦之后,
家世渊博,有良田千亩。
而本官则出身辽东世家,乃金辽权贵之后,
像你我这等人,怎么会是民呢?”
韩宜可眼中荒谬愈发浓郁,他有些听不明白刘思礼的意思,
“你在说什么?刘大人莫非是被钱财冲昏了头脑?”
“不不不”刘思礼摇了摇头,说道:
“下官是想说,这些商贾员外平日里视朝廷法度与无物,
侵占田亩,强买强卖之事干了不少。
他们总不能占便宜的时候视《大明律》与无物,吃亏的时候就抱着《大明律》不撒手吧。
下官以为,像你我这等家世,应该早知道自负盈亏这个道理才是。”
“如今地价起复,不少员外伤筋动骨,
怎么能让朝廷来主持公道呢?这分明是自己选的路啊。”
韩宜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是在埋怨自己为这些商贾员外说话。
深吸了一口气,韩宜可努力压制心中不忿,说道:
“刘大人,这些人神通广大,与不少朝廷大人都有关联,
事情闹得这么大,你就不怕收不了场?”
“韩大人多虑了,有了甘薯,什么地都能种出粮食,
他们手中的地若是不想要了,
那就通通卖了好了,商行一并采买。”
“刘大人,你们联合起来如此大肆收购上等田亩,
是笃定了这些田亩不会再继续下跌吗?”
韩宜可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有些不对,赶忙找补:
“应天商行、建筑商行现在都是朝廷的商行,
其中钱财也是朝廷所有,
如此被拿去买地,若是继续下跌,损失的可是朝廷,
如此大事,为何不先与本官商议一二,好让市易司提前知晓。”
刘思礼面露恍然,知道这韩宜可为什么如此激动了。
他笑了起来,声音温和:
“韩大人莫要着急,不过是买卖一些田亩,算不得什么大事。
这些上好田亩紧邻京城,
只要朝廷还在,价钱迟早都要恢复正常,韩大人急什么?”
一听此言,韩宜可愣在当场,眼中生出一些荒谬,
尽管他早就有此猜测,
但刘思礼如此直白地说出来,还是让他震惊。
“价钱还能恢复如初?”
刘思礼神秘一笑:“更胜以往!”
(本章完)
市易司的韩宜可正坐在衙房里看着手中文书,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各处牙行的热闹消息,他早就收到了。
作为名义上掌管商行的衙门,
即便不能真正掌控,他也得知道这些商行的最新消息。
三日的文书看下来,韩宜可愈发吃惊,
作为都察院御史出身,
查贪腐这一块,他可谓是拿手好戏。
从牙行茫茫多的银钱往来中,
韩宜可察觉到了一个明显不对的地方,
下等地,价格正在源源不断地上涨,为何还会有人卖?
作为市易司的长官,他研习了一些商贸知识。
他发现,一旦价格飞速上涨,
卖方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待价而沽。
所有人都在等着继续上涨,同时心理预期会逐渐增高。
而这下等地所属,大多是一些城中小商贩,或者有些家底的人家。
他们,是最小心谨慎之人,
商品下跌之时不敢买,上涨之时不敢卖。
偏偏现在,下等地源源不断发卖,似是无穷无尽,
这让韩宜可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
他仿佛看到了一双无形大手,隐于水面下浑水摸鱼。
韩宜可拿过今日最新文书,仔细查看,
是今日上午一些牙行的成交字据,乃是从京府衙门所获。
“嘶”韩宜可坐直身体,轻咦一声。
三日来“有价无市”的上等田亩终于有了成交,并且数量还不小,而下等田亩的成交量陡然暴跌。
这一涨一跌,韩宜可眉头紧皱.
他在桌上翻找文书,
很快找到了昨日这个时候的成交字据。
这么一看,韩宜可大惊失色。
上等田亩的交易比之昨日上涨了至少三倍,
下等田亩的成交量愈发萎靡,还不如昨日一半。
“难道.是有人买完了下等田,再买上等田?”
“或许.是有人卖完了下等田,再转头买上等田?”
念头一经出现,韩宜可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这几日各处牙行加起来的钱财流动少说也有数十万两银子。
若是有人在下等田买卖中赚钱,那该赚多少?
为何又会买上等田?
韩宜可涌出一个疑惑,从眼前文书上来看,
上等田的价格分明还在继续下跌,
已经到了甘薯丰收之前的四成。
而且,京中最近很乱,
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绪在京中弥漫。
百姓们高兴万分,对于甘薯丰收恨不得日夜庆祝,
而城中商贾员外则愁眉苦脸,
他们又不会挨饿受冻,粮食是否丰收与他们可没多大关系。
反而因为丰收,地价飞流直下,多年积蓄一朝尽毁。
这几日的秦淮河畔,夜夜都有人跳河,
弄得京府派了十余名衙役在旁守候,
一时间在京中广为流传。
这等情绪之下,上等田继续下跌几乎已经成了定局,
若真有一双无形的手,
为什么要赶在这个时候买地?
越想,韩宜可越是疑惑,他看了看时辰,没有耽搁,立马喊道:
“备马,去应天府衙。”
市易司的马车在城中大道缓缓走动,
临近正午,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大街上依旧人来人往,人流不断。
“大人,前面就是新沉商行。”
这时,随从的声音从马车外传来。
韩宜可连忙打开窗户帘幕,将目光投了出去。
只见新沉商行门口停放着一辆辆外表奢靡的马车,
将整个商行左右两边的阴凉地全部占据。
还能看到一些身穿锦袍的员外靠坐在车轮上,呼吸急促,
身旁侍者手忙脚乱地为其擦汗灌水。
这一幕,不用想韩宜可都知道,
又是因为地价下跌而承受不住了。
马车驶过新沉商行,韩宜可将帘幕放下,心中思绪发散,久久不曾说话。
不多时,马车来到了应天府衙门口。
韩宜可走下马车,
外面炎热无比,太阳将整个大地炙烤得扭曲,
他却感觉不到热,甚至还觉得心中有些冰冷。
他已经想明白了,如此多的钱财轰然消失,
若是背后没有人操控,那就太怪了。
深吸了一口气,韩宜可很快见到了应天府丞冯克昭,
他此刻正在衙房内用饭,
简单的三道小菜,一旁还放置着一壶冰红茶。
冯克昭见到韩宜可走近,先是一愣,而后马上站起身,躬身一拜:
“韩大人,您您这是?”
韩宜可这才反应过来,居然没有让人提前通报,
他回了回神,有些懊恼地摇头,索性直言:
“冯大人,本官此来是有事想要拜托大人。”
“大人请说。”
韩宜可挥了挥手:
“本官想要看最近三日府衙对于买卖田地留存的契税文书。”
大概是觉得自己说得不够明白,韩宜可补充道:
“要有买卖双方详细的讯息。”
冯克昭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发问:
“韩大人家中也有地跌价了?”
韩宜可知道他误会了,便索性就着话头说下去:
“冯大人,家祖留下的几亩良田跌得厉害,
家中便自作主张将其卖了,
本官今日回家后才知晓此事,心中愤懑不已,
这才想着来衙门问问,能不能知道买家是何人,
本官想着再原价将地买回来,甚至加一些价格也可,
毕竟那是祖上留下来的地。”
“昂~”
冯克昭恍然地点了点头,
他这几日忙于甘薯收获一事,但对于地价下跌也有所耳闻。
他想了想,说道:
“韩大人,衙门留存的契税文书按理说本不应该向外透露,
既然韩大人有些苦衷,
这个忙府衙便帮了,我这就带您去案牍库找寻。”
“不必不必。”
韩宜可连忙摆手:
“冯大人这几日辛苦万分,你先吃着,派一个吏员带本官去即可。”
冯克昭看了看桌上的饭菜,笑了起来:
“那就多谢韩大人了。”
“是本官要多谢你才对。”
“来人,带韩大人去案牍库查询这三日留存的契税文书。”
一个时辰后,韩宜可顶着炎炎烈日离开了应天府衙,
他的步子有些沉重,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他只看到了前日留存的契税文书,以及交易双方。
其中几个名字频频出现!
最让他震惊与意外的,
当属应天商行、应天建筑商行。
它们的名字自然不可能直接写在上面,
但留下名字的人都是这两个商行的管事!
而其他,新马商行、真如商行、天坤商行、三都商行的管事掌柜亦是如此,
他们交错出现,错综复杂。
韩宜可扪心自问,若自己不是市易司的主官,
对于城中商行都有过调查,根本无法发现其中隐藏端倪。
而这些名字,都在卖地!
卖那些下等田!
价格从三倍到五倍不等,每一笔的数额不算太大,
但加起来,韩宜可只觉得浑身冰冷,至少有数十万两!
这还仅仅是一日的交易。
韩宜可相信,甘薯丰收的第一日到今日,
这些人的名字也应该时常出现。
回到马车上,韩宜可久久不曾平静,
源源不断的地是谁在卖,已经有了答案。
而银子是谁在挣,也有了答案。
“老爷,去哪?”
车夫的声音打断了韩宜可的思绪。
他回过神来,抿了抿嘴,犹豫了许久,才轻声开口:
“去应天商行。”
“是。”
马车摇晃,很快便动了起来,
其间路过新沉商行,韩宜可再次将目光投了出去.
一个时辰过去,牙行重新开市,
新沉商行显得更加人声鼎沸,
以往那些雍容华贵的员外已经放弃了体面,
与随从侍者一并用力向里面挤着。
他们是要卖地,
若是现在不卖,以后还说不定要跌成什么样子。
韩宜可看着他们的身影,
只觉得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看待蝼蚁的怜悯。
上等田现在有人在不停地买,
虽然韩宜可没有证据,也没有看到交易明细,
但他相信,就是这伙人在买。
而这些人,向来都是无利不起早。
想明白了这点后,
韩宜可便对这些员外更加怜悯,这个时候买才是真正的血本无归。
韩宜可越想脸色越是古怪,
若是他想得没错的话,
这些商行这些人,是在用这些员外的钱,买员外的地。
“这还能这么玩?”
韩宜可呼吸猛地屏住,
他在山西待过,在云南待过,自认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今日这等赚钱法子,他还是第一次见。
而且,如此有冲击力!
不多时,马车来到了府东街口,车夫传来声音:
“大人,府东街到了,咱们得走着去商行。”
府东街是京中最宽敞的几条道路之一,
但有应天商行屹立,多宽的道路都要被马车堵死。
所以,应天府便不让马车进入府东街,任何人想要去应天商行,得下马步行。
韩宜可下马前往应天商行,
滚烫的日头带来一股温热,
当看到应天商行门口那乌泱乌泱的人后,他觉得更加烦躁。
韩宜可没有耽搁的心思,径直上了应天商行五层,
在最里面的衙房,见到了应天商行的大掌柜,
刘思礼!
他此刻正站在窗边,手拿一杯清茶,一边轻轻抿着,
一边若有所思地看向下方街道
屋中十分凉快,四角八方都摆上了装饰精美的青铜炉,冰块冒着腾腾凉气。
正中央的方桌上摆着糕点与精美水果,
一进入屋里,韩宜可就皱起眉头,
作为御史的警觉开始不停跳动。
若是朝中官员家中是这等奢靡装扮,
他几乎可以断定,必然是有贪腐事情发生。
但偏偏,现在是在商行中,这让他很不得劲。
刘思礼回过头来将茶杯放下,笑着拱手:
“拜见大人,不知大人今日所来何事?”
韩宜可径直坐在了房舍一侧,硬邦邦地说道:
“今日本官前来,是有些事要问刘大人。”
听出了他语气中的不善,
刘思礼眼中诧异一闪而过,也踱步走了过来,慢慢坐下。
“不知,是何事?”
韩宜可从怀中拿出一份文书递了过去,冷冷道:
“刘大人,最近京中地价起起伏伏,此事你知道吧。”
“自然是知道。”
刘思礼笑着将文书拿了起来,打
开一看,上面有着部分牙行关于田亩的价格,其中起伏不定。
韩宜可深吸了一口气:
“那刘大人能否给本官一个解释,
为什么应天商行等一众商行,在这其中获利不菲?
你可知道,京中的员外昨日跳河死了好几个,
还有不少人上书朝廷,直言京中乱象。”
刘思礼听到这,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有些意外地看向韩宜可,
他没有想到,
第一个发现此事的居然是这名不见经传的市易司。
“韩大人,获利不菲难道不行?”
韩宜可脸色猛地一僵,恼怒顷刻间变成了尴尬,旋即又愤怒起来。
“刘大人,你不用再跟我强词夺理,
京中地价起伏,扰乱民生,此乃荒谬之举。
尔等身为朝廷官员,又执掌着民生商行,怎么能做如此事呢!”
刘思礼收敛笑容,淡淡道:
“韩大人,民间百姓可是为了甘薯丰收喜极而泣啊,
米价粮价也因此而暴跌三成,
不少百姓今日买米一石,能够省下几十文,
省下的钱够买好几斤肉,敢问民生哪里乱了?”
“那些员外,哀号的声音都要冲到朝廷上去了!!”
韩宜可见他还在强词夺理,不由得心中多了几分恼怒。
刘思礼笑着摇了摇头:
“韩大人,这些员外商贾动辄家财万贯,他们怎么能是民呢?”
“不是民是什么?”韩宜可眼中闪过一丝荒谬。
刘思礼淡淡道:
“若是下官没记错,韩大人出身浙江绍兴,乃是北宋宰相韩琦之后,
家世渊博,有良田千亩。
而本官则出身辽东世家,乃金辽权贵之后,
像你我这等人,怎么会是民呢?”
韩宜可眼中荒谬愈发浓郁,他有些听不明白刘思礼的意思,
“你在说什么?刘大人莫非是被钱财冲昏了头脑?”
“不不不”刘思礼摇了摇头,说道:
“下官是想说,这些商贾员外平日里视朝廷法度与无物,
侵占田亩,强买强卖之事干了不少。
他们总不能占便宜的时候视《大明律》与无物,吃亏的时候就抱着《大明律》不撒手吧。
下官以为,像你我这等家世,应该早知道自负盈亏这个道理才是。”
“如今地价起复,不少员外伤筋动骨,
怎么能让朝廷来主持公道呢?这分明是自己选的路啊。”
韩宜可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是在埋怨自己为这些商贾员外说话。
深吸了一口气,韩宜可努力压制心中不忿,说道:
“刘大人,这些人神通广大,与不少朝廷大人都有关联,
事情闹得这么大,你就不怕收不了场?”
“韩大人多虑了,有了甘薯,什么地都能种出粮食,
他们手中的地若是不想要了,
那就通通卖了好了,商行一并采买。”
“刘大人,你们联合起来如此大肆收购上等田亩,
是笃定了这些田亩不会再继续下跌吗?”
韩宜可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有些不对,赶忙找补:
“应天商行、建筑商行现在都是朝廷的商行,
其中钱财也是朝廷所有,
如此被拿去买地,若是继续下跌,损失的可是朝廷,
如此大事,为何不先与本官商议一二,好让市易司提前知晓。”
刘思礼面露恍然,知道这韩宜可为什么如此激动了。
他笑了起来,声音温和:
“韩大人莫要着急,不过是买卖一些田亩,算不得什么大事。
这些上好田亩紧邻京城,
只要朝廷还在,价钱迟早都要恢复正常,韩大人急什么?”
一听此言,韩宜可愣在当场,眼中生出一些荒谬,
尽管他早就有此猜测,
但刘思礼如此直白地说出来,还是让他震惊。
“价钱还能恢复如初?”
刘思礼神秘一笑:“更胜以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