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大军的前军队伍浩浩荡荡进了浦子口城,
永定侯张铨已经安排好了军帐等一干事宜。
在军卒安营扎寨之时,一众将领已经在淋浴设施之下清洗完成,
换上了崭新官袍,急匆匆离开浦子口城,前往应天皇城!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进了皇宫,向着奉天殿而去。
在皇宫的恭道上,已经铺陈了大红地毯,两旁也挂上了代表祥瑞的彩色丝带与灯笼。
宫中一众禁军、宫女、太监,尽数立在道路左右两侧,恭敬迎接。
曹国公李景隆见到这一幕,只觉得心潮澎湃激荡,腰杆都不由自主地挺直。
这是他自从接触军事以来,第一次率军打赢胜仗,对敌的还是精锐的草原骑兵!
他迎着日头,看向屹立在视线尽头的高大奉天殿,
心中激荡渐渐平缓,转而变得平静、严肃。
曾几何时,他的父亲也是这般,北征获胜之后沿着恭道进京报喜。
多年以后,他也走在其上。
李景隆第一次感觉自己与父亲的身影重合,
他也因此有了信心,
至少…他没有辱没门楣。
不远处,燕王朱棣同样如此,
他龙行虎步地走在前方,脚下平缓的青石板路比之漠北的沙子平整了不知多少。
他黝黑的脸庞上闪过种种复杂。
终于…终于…
自就藩之后,无时无刻不再盼着带兵打仗,
时隔十年…
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也狠狠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冬日进兵,打了乃儿不花一个措手不及,此战大获全胜。
朱棣狠狠地攥紧拳头,心中暗暗发誓,
自此之后…燕王朱棣的名头要响彻大江南北,
让那些说藩王外封误国之人好好看看!
身旁,同样身穿蟒袍的晋王朱棡也有同样心绪,拳头紧握,满脸神圣肃穆。
与这几名年轻人截然相反的是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等人…
他们脸色平静,就像是回家了一般。
他们这一生,已经赢过无数次。
到了如今,输赢在他们心中已经掀不起丝毫波澜,
甚至就像是吃一顿家常便饭那般简单。
一行人沿着恭道缓缓前行,脚步声与衣袂飘动之声交织在一起。
奉天殿越来越近,巍峨的轮廓在阳光下闪耀着庄严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大明威严。
终于,一行人来到了奉天殿前。
殿前广场上,文武百官早已整齐排列,等待着他们。
朱元璋身着大红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整个广场。
朱元璋微微抬手,说道:
“众卿平身,此次北征,诸位爱卿功不可没,朕心甚慰。”
众人起身,燕王朱棣向前一步,拱手说道:
“父皇,此次北征,儿臣率领大军,深入漠北,
与乃儿不花部激战数日,终将其击败,俘虏无数,北元太尉也已归降。
此皆赖父皇洪福齐天,将士们用命。”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朕心甚悦,尔等藩王,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为大明开疆拓土。”
朱棣跪地谢恩:“儿臣定不负皇恩,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随后,傅友德、王弼等将领也纷纷上前,汇报此次北征的具体情况。
朱元璋认真聆听,不时点头称赞。
李景隆站在人群中,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他等待着陛下询问,渴望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本领。
终于,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九江,此次北征,听说你打了胜仗?说说吧。”朱元璋说道。
李景隆连忙上前,恭敬地说道:
“陛下,此次北征,臣深感草原骑兵之凶悍,
但也看到了我大明将士英勇无畏。
臣以为,日后当加强边防建设,训练更多精锐之师,以应对草原部落侵扰。”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
“九江所言有理,你此次北征立下战功,没有给你爹丢脸,朕会论功行赏。”
李景隆忽然觉得鼻子发酸,心中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
他上前一步,躬身一拜:
“臣定当再接再厉,为大明效力。”
一番奏对之后,朱元璋站了起来,大手一挥:
“传令御膳房,大摆宴席,犒赏三军!”
夜幕降临,奉天殿内灯火辉煌。
金碧辉煌的宫殿在烛光映照下更显庄重。
大殿中,一个个方桌错落有致地摆放,
上面摆满了珍馐美味,山珍海味琳琅满目,散发着**香气。
美酒在精美的酒壶中流淌,倒入杯中时发出清脆声响。
丝竹之声悠扬响起,身着彩衣的舞姬们翩翩起舞,身姿婀娜,如梦如幻。
文武百官们坐在桌后,欢声笑语回荡。
李景隆与陆云逸坐在靠近上首的位置。
此时的李景隆一杯杯酒水下肚,已经有些醉了。
他脸颊泛红,眼神迷离,手中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说道:
“云逸啊,两年前,我在这奉天殿里,忙前忙后地招待各方宾客。
那时候,我只能站在一旁,看着那些人谈笑风生,
自己却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说着,他打了个酒嗝,又灌了一口酒,
“可如今呢,我李景隆也能堂而皇之地坐在这里,
一同饮酒作乐,舒服!!”
陆云逸默默听着,没有说话。
他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李景隆,回想起两人初识时的情景。
那时的李景隆还带着几分青涩稚嫩,但待人待事已经游刃有余,像是一个成熟的富家公子。
如今,他已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上过战场立过功…
陆云逸轻轻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说道:
“九江,努力和付出终会有所回报,大家都看在眼里,以后你会前途无量。”
李景隆嘿嘿一笑,又凑近陆云逸,压低声音说道:
“云逸,我跟你说,这次北征,我可算是钻研明白了。
那草原骑兵,看似凶悍,实则也有弱点,
只要策略得当,定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说着,他手舞足蹈地比划起来,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哎~战事都打完了,还说什么胡话,抓紧喝酒…
等过些日子脑袋清醒了,再想战场的事,现在你想不明白。”
定远侯王弼提着一坛酒走了过来,还不等走到近前,
他就听到李景隆在那里胡嚷嚷,开口呵斥。
“嘿嘿…是,战事已经打完了…喝酒重要。”
李景隆眼神迷离,笑着端起酒碗,
“来,喝酒!”
陆云逸摇头一笑,端起酒碗,等待王弼端起酒碗后,依次碰碗,然后将其一饮而尽。
“小子,这次你没去,真是可惜了,瓦剌的草啊,他**比人还高!”
王弼坐在一旁,
不知从哪弄了双筷子,一边吃一边说。
陆云逸笑了起来:
“战场环境越是恶劣,军械精良的一方优势越是明显。
在这等战场作战,草原人会被地形桎梏,
自身本领十分,也就能发挥出五分。”
“哎~你这小子还真是看的明白,说的对极了。”
王弼叨的凉菜停在半空,有些吃惊的说道。
“定远侯爷,这是在与麓川、辽东的作战中得到的启发,
只要军械运用得当,战场天然优势。”陆云逸说道。
“对对对,你是没看见啊,
咱们斥候站在高处,人手一个万里镜,敌军从哪摸过来都看的一清二楚,
只需要做好口袋,等着他们一头扎进来就好!”
王弼兴奋地说。
“本侯这么多年,就没有打过这么轻松的仗,莫名其妙的就赢了,甚至还没费什么功夫,
就是这山西的路太难走了,光是赶路就死了不少人。”王弼继续道。
李景隆晕晕乎乎,含糊道:
“不是不说打仗的事吗,怎么又说了~!~”
“哈哈哈哈,喝酒喝酒。”
王弼哈哈大笑起来,端起酒碗,再次一饮而尽…
三人不一会儿就开始了拼酒,吸引了不少文武百官的注意。
辽东都指挥使潘敬也在稍下首的席间,
他看到这一幕,眉头紧锁,眼神荒谬。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位陆大人好像跟勋贵武将文官的关系都不错,
可为什么背景如此深厚之人,
偏偏去了北平行都司这等苦寒之地?
潘敬想不明白,只能暗暗羡慕。
上首,朱元璋拿着一个小酒杯,小口小口的抿着。
一旁的郭宁妃笑呵呵的听着郭铨絮叨战场上的事,时不时摸摸他的脑袋,眼中闪过心疼。
朱元璋看向不远处的朱棣,向着他招了招手:
“老四,过来。”
朱棣原本正端着酒杯,与身旁三哥谈笑风生,听到父亲的话,连忙走了过来。
朱元璋笑呵呵的开口:
“你与老三是第一次作为主将领兵,
虽然打了胜仗,但也不能自满,
日后还有许多艰难的仗要打,
你们兄弟要为国戍边,抗住北方的威胁。”
朱棣脸色严肃到了极点,躬身一拜:
“父皇,儿臣必定竭尽全力!”
朱元璋收起了脸上笑脸,轻轻点了点头:
“此次回来,你便多待一段时间,整肃皇庄之事就交给你了。”
“皇庄?”
朱棣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第一时间答应下来:
“儿臣领旨。”
朱元璋挥了挥手,身旁大太监便递过去一本文书,轻声道:
“四王爷,这是皇庄的账目以及积弊,宫中还有许多,
若是四王爷需要,可以随时来取用。”
朱棣只是翻了几页,便知道整肃皇庄之事牵扯甚广,
其中利益纠葛复杂,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
但他也明白,这是父皇对他的信任,他必须全力以赴。
“父皇,儿臣明日就开始着手处置此事,一定将事情办妥。”朱棣说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
“起来吧,皇庄乃皇家产业,关乎皇家颜面,不可有丝毫懈怠。
若是有钻研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问问陆云逸,
他鬼点子多,让他给你出出主意。”
“是!”朱棣回答道。
又说了一些事,朱棣带着些许疑虑,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座位。
原本大快朵颐的胃口也逐渐消弭,桌上的山珍海味引不起他的胃口,心中已经被疑惑填满。
皇庄怎么了?
他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徐辉祖,发现徐辉祖也在朝自己这里看。
仅仅是一对视,二人便心中了然。
朱棣脸上绽放出些许醉意,提着身旁酒壶,慢慢站了起来,对着身旁晋王说:
“我去与允恭喝几杯。”
“哈哈哈哈,多喝一些,允恭这家伙整日在京中享福。”
晋王朱棡大笑连连,连忙摆手,甚至还举起酒杯,与徐辉祖隔空对饮。
朱棣来到徐允恭身旁,他刚刚将酒杯放下,脸上笑意毫无收敛,但声音却保持着凝重:
“陛下与你说了吧。”
“你也知道?”朱棣有些诧异。
“何止是知道,最近京中都要为此炸了锅,六部以及都督府整日不得安宁,人心惶惶啊。”徐辉祖说道。
“整肃皇庄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朱棣更为疑惑。
“陛下让你来办此事?”
“还说让我多去问问陆云逸。”朱棣说道。
徐辉祖面露恍然:
“这便对了,这次风波与他有很大关系。
陛下不止要整肃皇庄,甚至还要设立一个与六部同级的衙门,名为市易司…”
徐辉祖很快就将市易司的职能告诉了朱棣,
听的他脸色连连变幻,震惊、哑然、佩服等等心绪一闪而过。
作为天家子弟,他深切的知道宫中与朝廷的矛盾是多么的不可调和,
每一次到了争斗最激烈的时刻,
总会伴随着大开杀戒,前几次就是如此。
但现在,李党之事刚刚结束,
难不成又要开始新一轮争斗?
而且,宫中这次的目标太大了,朝堂上下各部都在打击之内,想要拿财权,绝非易事。
二人之前气氛有些凝重,朱棣发问:
“最近朝廷有什么动作吗?”
徐辉祖摇了摇头:
“这几日没有什么动作,想来是要从皇庄先动手,
毕竟这等大事,要是不先拿自己开刀,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
徐辉祖看向朱棣,眼中带着一些同情:
“这次的差事可不简单啊,弄不好你就要被朝臣排斥,这次你可要做好准备。”
朱棣脸色有些凝重,显然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只是他心中有些狐疑,
“父皇究竟想要干什么?”
此话一出,徐辉祖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你也觉得不对了?”
“废话。”朱棣抬起酒杯挡住半张脸,用仅能二人听到的声音说道:
“父皇做事从来不会如此仓促,现在那什么市易司匆匆上马,一看就不对。
要么就是和户帖以及鱼鳞黄册那样,以后的几年都要纠缠此事,
但我觉得,这个可能不大,我觉得父皇有其他目的。”
“什么?”徐辉祖发问。
“我哪知道!”朱棣眉头一竖,黝黑的脸庞狰狞了几分,其上的结痂崩裂,
“不过…明日我可以问问,陆云逸那小子一定知道些什么。”
朱棣抬了抬下巴,徐辉祖看向陆云逸所在方桌,
李景隆正在那里张牙舞爪,大放厥词,一看就是喝醉了。
“行,明日去问问,到时候给我个准信,否则整个都督府都惴惴不安,一些事想做都不敢做。”徐辉祖说道。
朱棣眉头一挑:“你想做什么?”
“不是我想做,各地空出这么多的职位,
还有一些手握权势暂时没动的人,都督府总不能无视他们,该换的换,该撤的撤。
我就怕到时候都督府内部都不稳,再做这样的事会掀起波澜。
几处叛乱就能让我等颜面扫地,那些六部官员又要出言相讥。”
徐辉祖一边说,脸上露出一些无奈,还有疲惫。
朱棣笑了笑:“位列中枢就是如此麻烦,明日给你消息。”
“好。”徐辉祖说道。
(本章完)
永定侯张铨已经安排好了军帐等一干事宜。
在军卒安营扎寨之时,一众将领已经在淋浴设施之下清洗完成,
换上了崭新官袍,急匆匆离开浦子口城,前往应天皇城!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进了皇宫,向着奉天殿而去。
在皇宫的恭道上,已经铺陈了大红地毯,两旁也挂上了代表祥瑞的彩色丝带与灯笼。
宫中一众禁军、宫女、太监,尽数立在道路左右两侧,恭敬迎接。
曹国公李景隆见到这一幕,只觉得心潮澎湃激荡,腰杆都不由自主地挺直。
这是他自从接触军事以来,第一次率军打赢胜仗,对敌的还是精锐的草原骑兵!
他迎着日头,看向屹立在视线尽头的高大奉天殿,
心中激荡渐渐平缓,转而变得平静、严肃。
曾几何时,他的父亲也是这般,北征获胜之后沿着恭道进京报喜。
多年以后,他也走在其上。
李景隆第一次感觉自己与父亲的身影重合,
他也因此有了信心,
至少…他没有辱没门楣。
不远处,燕王朱棣同样如此,
他龙行虎步地走在前方,脚下平缓的青石板路比之漠北的沙子平整了不知多少。
他黝黑的脸庞上闪过种种复杂。
终于…终于…
自就藩之后,无时无刻不再盼着带兵打仗,
时隔十年…
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也狠狠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冬日进兵,打了乃儿不花一个措手不及,此战大获全胜。
朱棣狠狠地攥紧拳头,心中暗暗发誓,
自此之后…燕王朱棣的名头要响彻大江南北,
让那些说藩王外封误国之人好好看看!
身旁,同样身穿蟒袍的晋王朱棡也有同样心绪,拳头紧握,满脸神圣肃穆。
与这几名年轻人截然相反的是颖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等人…
他们脸色平静,就像是回家了一般。
他们这一生,已经赢过无数次。
到了如今,输赢在他们心中已经掀不起丝毫波澜,
甚至就像是吃一顿家常便饭那般简单。
一行人沿着恭道缓缓前行,脚步声与衣袂飘动之声交织在一起。
奉天殿越来越近,巍峨的轮廓在阳光下闪耀着庄严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大明威严。
终于,一行人来到了奉天殿前。
殿前广场上,文武百官早已整齐排列,等待着他们。
朱元璋身着大红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整个广场。
朱元璋微微抬手,说道:
“众卿平身,此次北征,诸位爱卿功不可没,朕心甚慰。”
众人起身,燕王朱棣向前一步,拱手说道:
“父皇,此次北征,儿臣率领大军,深入漠北,
与乃儿不花部激战数日,终将其击败,俘虏无数,北元太尉也已归降。
此皆赖父皇洪福齐天,将士们用命。”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朕心甚悦,尔等藩王,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为大明开疆拓土。”
朱棣跪地谢恩:“儿臣定不负皇恩,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随后,傅友德、王弼等将领也纷纷上前,汇报此次北征的具体情况。
朱元璋认真聆听,不时点头称赞。
李景隆站在人群中,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他等待着陛下询问,渴望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本领。
终于,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九江,此次北征,听说你打了胜仗?说说吧。”朱元璋说道。
李景隆连忙上前,恭敬地说道:
“陛下,此次北征,臣深感草原骑兵之凶悍,
但也看到了我大明将士英勇无畏。
臣以为,日后当加强边防建设,训练更多精锐之师,以应对草原部落侵扰。”
朱元璋微微颔首,说道:
“九江所言有理,你此次北征立下战功,没有给你爹丢脸,朕会论功行赏。”
李景隆忽然觉得鼻子发酸,心中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
他上前一步,躬身一拜:
“臣定当再接再厉,为大明效力。”
一番奏对之后,朱元璋站了起来,大手一挥:
“传令御膳房,大摆宴席,犒赏三军!”
夜幕降临,奉天殿内灯火辉煌。
金碧辉煌的宫殿在烛光映照下更显庄重。
大殿中,一个个方桌错落有致地摆放,
上面摆满了珍馐美味,山珍海味琳琅满目,散发着**香气。
美酒在精美的酒壶中流淌,倒入杯中时发出清脆声响。
丝竹之声悠扬响起,身着彩衣的舞姬们翩翩起舞,身姿婀娜,如梦如幻。
文武百官们坐在桌后,欢声笑语回荡。
李景隆与陆云逸坐在靠近上首的位置。
此时的李景隆一杯杯酒水下肚,已经有些醉了。
他脸颊泛红,眼神迷离,手中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说道:
“云逸啊,两年前,我在这奉天殿里,忙前忙后地招待各方宾客。
那时候,我只能站在一旁,看着那些人谈笑风生,
自己却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说着,他打了个酒嗝,又灌了一口酒,
“可如今呢,我李景隆也能堂而皇之地坐在这里,
一同饮酒作乐,舒服!!”
陆云逸默默听着,没有说话。
他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李景隆,回想起两人初识时的情景。
那时的李景隆还带着几分青涩稚嫩,但待人待事已经游刃有余,像是一个成熟的富家公子。
如今,他已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上过战场立过功…
陆云逸轻轻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说道:
“九江,努力和付出终会有所回报,大家都看在眼里,以后你会前途无量。”
李景隆嘿嘿一笑,又凑近陆云逸,压低声音说道:
“云逸,我跟你说,这次北征,我可算是钻研明白了。
那草原骑兵,看似凶悍,实则也有弱点,
只要策略得当,定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说着,他手舞足蹈地比划起来,引得周围的人纷纷侧目。
“哎~战事都打完了,还说什么胡话,抓紧喝酒…
等过些日子脑袋清醒了,再想战场的事,现在你想不明白。”
定远侯王弼提着一坛酒走了过来,还不等走到近前,
他就听到李景隆在那里胡嚷嚷,开口呵斥。
“嘿嘿…是,战事已经打完了…喝酒重要。”
李景隆眼神迷离,笑着端起酒碗,
“来,喝酒!”
陆云逸摇头一笑,端起酒碗,等待王弼端起酒碗后,依次碰碗,然后将其一饮而尽。
“小子,这次你没去,真是可惜了,瓦剌的草啊,他**比人还高!”
王弼坐在一旁,
不知从哪弄了双筷子,一边吃一边说。
陆云逸笑了起来:
“战场环境越是恶劣,军械精良的一方优势越是明显。
在这等战场作战,草原人会被地形桎梏,
自身本领十分,也就能发挥出五分。”
“哎~你这小子还真是看的明白,说的对极了。”
王弼叨的凉菜停在半空,有些吃惊的说道。
“定远侯爷,这是在与麓川、辽东的作战中得到的启发,
只要军械运用得当,战场天然优势。”陆云逸说道。
“对对对,你是没看见啊,
咱们斥候站在高处,人手一个万里镜,敌军从哪摸过来都看的一清二楚,
只需要做好口袋,等着他们一头扎进来就好!”
王弼兴奋地说。
“本侯这么多年,就没有打过这么轻松的仗,莫名其妙的就赢了,甚至还没费什么功夫,
就是这山西的路太难走了,光是赶路就死了不少人。”王弼继续道。
李景隆晕晕乎乎,含糊道:
“不是不说打仗的事吗,怎么又说了~!~”
“哈哈哈哈,喝酒喝酒。”
王弼哈哈大笑起来,端起酒碗,再次一饮而尽…
三人不一会儿就开始了拼酒,吸引了不少文武百官的注意。
辽东都指挥使潘敬也在稍下首的席间,
他看到这一幕,眉头紧锁,眼神荒谬。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位陆大人好像跟勋贵武将文官的关系都不错,
可为什么背景如此深厚之人,
偏偏去了北平行都司这等苦寒之地?
潘敬想不明白,只能暗暗羡慕。
上首,朱元璋拿着一个小酒杯,小口小口的抿着。
一旁的郭宁妃笑呵呵的听着郭铨絮叨战场上的事,时不时摸摸他的脑袋,眼中闪过心疼。
朱元璋看向不远处的朱棣,向着他招了招手:
“老四,过来。”
朱棣原本正端着酒杯,与身旁三哥谈笑风生,听到父亲的话,连忙走了过来。
朱元璋笑呵呵的开口:
“你与老三是第一次作为主将领兵,
虽然打了胜仗,但也不能自满,
日后还有许多艰难的仗要打,
你们兄弟要为国戍边,抗住北方的威胁。”
朱棣脸色严肃到了极点,躬身一拜:
“父皇,儿臣必定竭尽全力!”
朱元璋收起了脸上笑脸,轻轻点了点头:
“此次回来,你便多待一段时间,整肃皇庄之事就交给你了。”
“皇庄?”
朱棣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第一时间答应下来:
“儿臣领旨。”
朱元璋挥了挥手,身旁大太监便递过去一本文书,轻声道:
“四王爷,这是皇庄的账目以及积弊,宫中还有许多,
若是四王爷需要,可以随时来取用。”
朱棣只是翻了几页,便知道整肃皇庄之事牵扯甚广,
其中利益纠葛复杂,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
但他也明白,这是父皇对他的信任,他必须全力以赴。
“父皇,儿臣明日就开始着手处置此事,一定将事情办妥。”朱棣说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
“起来吧,皇庄乃皇家产业,关乎皇家颜面,不可有丝毫懈怠。
若是有钻研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问问陆云逸,
他鬼点子多,让他给你出出主意。”
“是!”朱棣回答道。
又说了一些事,朱棣带着些许疑虑,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座位。
原本大快朵颐的胃口也逐渐消弭,桌上的山珍海味引不起他的胃口,心中已经被疑惑填满。
皇庄怎么了?
他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徐辉祖,发现徐辉祖也在朝自己这里看。
仅仅是一对视,二人便心中了然。
朱棣脸上绽放出些许醉意,提着身旁酒壶,慢慢站了起来,对着身旁晋王说:
“我去与允恭喝几杯。”
“哈哈哈哈,多喝一些,允恭这家伙整日在京中享福。”
晋王朱棡大笑连连,连忙摆手,甚至还举起酒杯,与徐辉祖隔空对饮。
朱棣来到徐允恭身旁,他刚刚将酒杯放下,脸上笑意毫无收敛,但声音却保持着凝重:
“陛下与你说了吧。”
“你也知道?”朱棣有些诧异。
“何止是知道,最近京中都要为此炸了锅,六部以及都督府整日不得安宁,人心惶惶啊。”徐辉祖说道。
“整肃皇庄跟他们有什么关系?”朱棣更为疑惑。
“陛下让你来办此事?”
“还说让我多去问问陆云逸。”朱棣说道。
徐辉祖面露恍然:
“这便对了,这次风波与他有很大关系。
陛下不止要整肃皇庄,甚至还要设立一个与六部同级的衙门,名为市易司…”
徐辉祖很快就将市易司的职能告诉了朱棣,
听的他脸色连连变幻,震惊、哑然、佩服等等心绪一闪而过。
作为天家子弟,他深切的知道宫中与朝廷的矛盾是多么的不可调和,
每一次到了争斗最激烈的时刻,
总会伴随着大开杀戒,前几次就是如此。
但现在,李党之事刚刚结束,
难不成又要开始新一轮争斗?
而且,宫中这次的目标太大了,朝堂上下各部都在打击之内,想要拿财权,绝非易事。
二人之前气氛有些凝重,朱棣发问:
“最近朝廷有什么动作吗?”
徐辉祖摇了摇头:
“这几日没有什么动作,想来是要从皇庄先动手,
毕竟这等大事,要是不先拿自己开刀,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
徐辉祖看向朱棣,眼中带着一些同情:
“这次的差事可不简单啊,弄不好你就要被朝臣排斥,这次你可要做好准备。”
朱棣脸色有些凝重,显然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只是他心中有些狐疑,
“父皇究竟想要干什么?”
此话一出,徐辉祖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你也觉得不对了?”
“废话。”朱棣抬起酒杯挡住半张脸,用仅能二人听到的声音说道:
“父皇做事从来不会如此仓促,现在那什么市易司匆匆上马,一看就不对。
要么就是和户帖以及鱼鳞黄册那样,以后的几年都要纠缠此事,
但我觉得,这个可能不大,我觉得父皇有其他目的。”
“什么?”徐辉祖发问。
“我哪知道!”朱棣眉头一竖,黝黑的脸庞狰狞了几分,其上的结痂崩裂,
“不过…明日我可以问问,陆云逸那小子一定知道些什么。”
朱棣抬了抬下巴,徐辉祖看向陆云逸所在方桌,
李景隆正在那里张牙舞爪,大放厥词,一看就是喝醉了。
“行,明日去问问,到时候给我个准信,否则整个都督府都惴惴不安,一些事想做都不敢做。”徐辉祖说道。
朱棣眉头一挑:“你想做什么?”
“不是我想做,各地空出这么多的职位,
还有一些手握权势暂时没动的人,都督府总不能无视他们,该换的换,该撤的撤。
我就怕到时候都督府内部都不稳,再做这样的事会掀起波澜。
几处叛乱就能让我等颜面扫地,那些六部官员又要出言相讥。”
徐辉祖一边说,脸上露出一些无奈,还有疲惫。
朱棣笑了笑:“位列中枢就是如此麻烦,明日给你消息。”
“好。”徐辉祖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