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758章 京城风波 敌在本部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8:05:25 源网站:2k小说网
  夏夜如墨,沉沉地压在应天城外原野上。

  天幕低垂,星辰隐匿于厚重云层之后,

  唯余几缕稀疏月光,勉强穿透云隙,

  洒在蜿蜒伸展的官道上,给这寂静夜晚添上一抹朦胧银辉。

  城南驿站,平日里迎来送往、热闹非凡,

  此刻却仿佛被夜色吞噬,静谧得能听见远处偶尔传来的夜枭啼鸣。

  木质建筑在夜风中轻轻摇曳,

  发出细微的吱嘎声,远处稻田里亦有青蛙鸣叫。

  在这等平静表象之下,陆云逸所属一众军卒分散隐藏,

  有的藏在麦地里,有的躲在大坑中,

  还有一些伪装成往来旅客,在驿站中歇脚。

  还有一少部分军卒没有隐瞒,

  就如寻常赶路军伍一般,驻扎在驿站中。

  房檐下,陆云逸依旧坐在长椅上,

  背靠墙壁,手中挥动蒲扇,看着不远处的一片黑暗。

  身旁,徐增寿有些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

  自从来到这里后,他像是变回了原本模样,

  整个人轻松无比,肩上的重担似是一下子消失。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知道,

  有身旁大人在,他不需要动脑筋,

  只需要听令行事,战事就一定能赢。

  “啊”

  徐增寿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眼中视线都有些模糊,声音含糊不清:

  “大人,人什么时候来啊,我都困了。”

  陆云逸撇了撇嘴,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警惕点,小心阴沟里翻船。”

  “怎么可能。”

  徐增寿将身子向后挪了挪,整个人瘫倒在长椅上,

  “大人,京中大局已定,家中人告诉我.以后只需要提防暗箭即可。”

  “家中人?魏国公府上的人?”陆云逸问道。

  “我爹的旧部,从军伍退出后就一直待在家中,平日里教授课业。”

  徐增寿回答。

  陆云逸眉头微皱,提醒道:

  “行军打仗要与时俱进,对于局势的判断也应该如此,

  你应该找一些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卒或者将领,

  传授你们最新的战阵知识,再结合以往战阵,

  二者一结合这才是正道。”

  徐增寿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微微坐直身子,神情有些郑重:

  “大人,家中人说得不对?”

  陆云逸果断开口:

  “不对,我说过无数次了,打仗就是爬山,

  快要登顶也就是快要胜利之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现在局势一片大好,大人物该抓的抓,偏偏这个时候不能放松警惕,

  拼死一搏可能就在此时,警惕一些没错。”

  徐增寿坐直身子,想到了以往千叮咛万嘱咐的话,神情变得郑重:

  “大人,属下记住了,

  此事过去之后,属下回请一些前线退下来的老卒回到家中,

  传授课业,分析局势。”

  “嗯军伍战阵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活计,

  一些事情若是不提前研习做好准备,

  等上了战场要吃一个大亏才能幡然醒悟。

  而若是一直走在前沿,不停进步,到战场上一见真章,

  可能会取得比想象中还要轻松的胜利,因为你走得比敌军要快更远。”

  陆云逸毫不吝啬口舌,谆谆教诲。

  徐增寿就是大人口中说的乖宝宝,

  听课认真,做事靠谱,

  他将这些话记了下来,决定回京后好好钻研一二,

  “大人,属下知道了。”

  “嗯”

  陆云逸站起身,活动活动筋骨,看向远处,

  “京中最近有什么大事吗?”

  徐增寿想了想,回答:

  “前两个月工部秦尚书与计大人打得不可开交,

  听大哥说,他们都在争夺明年修筑堤坝、水库的掌控。”

  陆云逸眉头一挑,想到了出现在河南的李至刚,说道:

  “秦尚书赢了?”

  徐增寿点了点头:

  “新上任的户部尚书赵勉支持了秦尚书,调拨了不少银子,

  二者应当是早就说好了,明年开始治水。”

  “赵勉?杨靖呢?”

  陆云逸眉头微皱,发问。

  “杨靖与赵勉对调,杨靖去做了刑部尚书,在皇城几次见到他都显得闷闷不乐。”徐增寿回答。

  “刑部?”

  陆云逸忽然笑了起来,

  从掌管天下钱粮的户部尚书变成掌管刑狱的刑部尚书,

  官职虽然没变,但手中权力以及朝中地位可谓是一落千丈,

  不过,陆云逸脸色很快凝重,发问:

  “赵勉去户部是因为我那师公还是因为杨靖干得不好?”

  徐增寿皱着眉头,仔细在心中思索,若有所思地说道:

  “大人,应当是二者都有。

  年初的时候坦坦翁得罪了不少人,

  吏部詹尚书几次弹劾他,让他从翰林学士降成了国子监助教,

  就在前两个月,陛下恢复了他翰林学士的官职,

  并且几次在朝会上夸赞其学识,

  属下觉得,陛下应当是拉拢了一些读书人,而赵勉能成为户部尚书,也有这方面原因。”

  陆云逸表情凝重若有所思,轻轻点了点头:

  “杨靖呢?他有什么出格地方?”

  “年初辽东扣边,陛下几次三番要调更多军卒前去,

  但杨靖以钱粮不足,几次三番拒绝,

  无奈之下只能调天津三卫前去,后来陛下就将他调去了刑部。”

  陆云逸一愣,天津三卫去辽东居然还有杨靖的功劳?

  “杨靖是洪武十八年进士,乃是陛下一手提拔,他怎么会驳斥陛下?”

  徐增寿脸色古怪,挠了挠头:

  “大人,属下觉得是朝廷没钱了,

  四月份的时候朝廷新修城墙就吵了许久,

  最后还是拿了应天商行的商税才完成修建.”

  “没钱了?”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这件事可能是真的。

  因为这次动手的太过仓促,

  几乎汝南侯一到京城,宫中便马上动手,怎么看都像是匆匆上马。

  陆云逸继续想着,思绪愈发延伸,发问:

  “朝廷对于东南海禁有什么动作吗?”

  “海禁?”

  徐增寿开动脑筋,仔细想着,不多时他眼睛一亮:

  “五月份的时候詹徽曾在朝会上说过,

  东南海禁屡禁不止,

  应当严禁沿海居民与外番私通贸易,违者严惩,

  不过当时朝廷百官几乎群起而攻之,

  甚至就连詹事院的几位大人都出言驳斥,最后不了了之。”

  听到这个消息,陆云逸肯定说道:

  “有这个消息在,看来朝廷是真缺钱了。

  等事情结束后,必然还有人重提此事,

  到了那时,借助大胜之威,此事应当能推行下去,

  若是你不满现在官职,也可以掺和一脚,

  不过这么做会得罪许多人,你自己考虑。”

  徐增寿脑袋摇成了一个拨浪鼓:

  “大人,属下整日在军寨里操练都要累死了,哪还敢参与这等大事,

  若是一下子升官了,那更要累死。”

  “随你.”

  陆云逸笑了笑,手中蒲扇不停,清凉的冷风让他心神惬意,

  二人就这么说说笑笑,惬意一直持续到午夜子时。

  到了这个时候,官道上彻底人迹罕至,

  该停歇的商队要么等在了城门口,

  要么在驿站中歇息,赶路之人少之又少。

  外出探查的冯云方匆匆赶了回来,脸色有些凝重:

  “大人,刚刚接到消息,

  江夏侯所率领的中都大军已经过了句容县,再有半个时辰就要到此地。”

  陆云逸慵懒的神情一下子消失不见,猛地站了起来,

  “传令全军,各部分散隐蔽,驿站所部与本将前去迎接。”

  “是!”

  冯云方匆匆跑开。

  一旁的徐增寿面色凝重,沉声道:

  “大人,我部该做什么?”

  陆云逸下令:“向南而行,在官道两侧麦地隐藏,

  其间仔细探查四周,若有来敌毫不客气!”

  徐增寿嘴唇紧抿,身体立得笔直:

  “是,大人,能否动用火器?”

  “准备着,战场厮杀,为求胜利不择手段,该用就用,不必顾虑。”

  “是!”

  徐增寿面容冷冽,决定把带来的两门大炮架上,以防万一。

  江宁县荷香村,陆云逸带人赶到这里时,

  一眼就看到了道路尽头缓慢前行的一队人马,

  从火把的摇晃频率以及整齐来看,这五千人绝对是军中精锐,

  见到如此多的人,陆云逸原本还有些紧张的心绪彻底放松下来,

  五千人就算是放在这里,

  任由两三万人这么冲阵,也要打上一晚,

  更何况是距离京城如此近的地方,

  想要凑够千人都难,更何况是上万人。

  陆云逸等人等在路边,直到大队来到近前,

  他才驾马迎了上去,隔着很远便翻身下马,拱手抱拳:

  “末将北平行都指挥同知陆云逸拜见江夏侯。”

  战阵最前方分出一条道路,

  一名看模样有六十多岁的老者,身披甲胄骑着战马慢慢悠悠地走了出来。

  他神情有些疲惫,但一双眸子却炯炯有神,

  他打量着眼前的两名年轻人,略有愣神之后,十分满意地连连点头:

  “年轻,真是年轻,

  都督府的军报说你年轻有为,本侯原本还嗤之以鼻,

  但今日见到真人,还真是小娃娃。”

  陆云逸沉声开口:

  “江夏侯,如今京城局势复杂,

  内外皆有逆贼隐匿民间,

  我等奉命在此地迎接,护送江夏侯入城。”

  “嗯,上马吧,继续前行,

  有什么话进了城再说,在这外面不方便。”

  周德兴挥了挥手,

  看向中军位置被亲信军卒团团包围的一辆黝黑马车,眼中闪过一丝轻松。

  一路行来,他是眼睛都不敢闭,生怕出现什么差池,

  毕竟马车中人是纵横天下四十载的韩国公,

  哪里都有旧部,哪里都有亲信。

  现在,他可算是松了口气。

  陆云逸翻身上马,指挥着千余名军卒在前方带路,

  浩浩荡荡的火把长龙继续加长。

  夜深人静,整个队伍只有马蹄落下以及甲胄碰撞的声音在轻轻回荡。

  隔着很远,能看到屹立在视线尽头的黝黑城池,

  不知为何,随着离京城越近,气氛却愈发凝重,

  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走了将近两刻钟,京城的灯火若隐若现,

  横亘在田野上的银白色丝带也越来越多。

  见到这一幕,不少人悄悄松了口气,再走将近两刻钟就能到城下了。

  就在所有人的心绪渐渐放松下来时,

  护送最中央马车的中军内,突兀升起了一阵骚乱,

  原本整齐有序的阵型混乱了少许,

  不少人一颗心都悬了起来,几乎要停止跳动。

  当一位位将领靠近查看,

  发现只是两匹战马崴脚之后,这才放松下来.

  但没走多远,前军与后军竟然都开始出现了骚乱,

  无一例外都是战马崴脚,

  走得踉踉跄跄,甚至还发出一些嘶鸣。

  江夏侯周德兴脸色凝重,警惕地看了看四周黑暗,

  噌的一声就将长刀拔了出来,冷声吩咐:

  “全军警惕!”

  “是!”

  传令兵快速传达军令,原本安稳的军队一下子变得肃杀,

  一把把长刀抽出,警惕地看着四周。

  周德兴看向那被带过来的十几匹战马,脸色凝重,

  巧合出现得太多那就不是巧合,

  更何况是战马崴脚之事,这又不是在冲阵。

  几名亲兵上前仔细检查,

  最后,一名三十余岁的亲兵发现了端倪,

  从马蹄上狠狠拔下了一物,

  “刺啦”一声,战马吃痛地鸣叫起来,马蹄不停抖动,眼见就要止不住。

  他快步上前,来到周德兴身旁,将**的东西递了过去:

  “大人,是铁钉,而且十分尖锐。”

  “铁钉?”

  周德兴将手中之物凑近火把,

  又眯起眼睛将身体远离,这才看清手中之物,

  是一根足足有三寸长的扁平铁钉,表面光滑,顶端被打磨得尖锐无比,

  “这钉子怎么长得这么怪。”

  这时,一名亲兵若有所思地开口:

  “侯爷,一些车马行会在距离城池很近的地方搞一些破坏,

  其中就有用铁钉破坏马车轮子之事,

  为的是让其去城中车行修车,这会不会是如此?”

  周德兴眉头微皱,觉得有这个可能,

  尤其是现在天黑,正是好时候,

  晚上放钉子,白日马车经过就去车行

  陆云逸驾马行了过来,看向亲兵刚**的钉子,

  “我看看。”

  亲卫看了周德兴一眼,见他没有反对,便上前将钉子递了出来。

  陆云逸拿过钉子仔细打量,眉头微皱,沉声道:

  “这是造船用的锹钉。”

  江夏侯看了过来,面露疑惑:

  “造船?”

  陆云逸点了点头,拿着钉子凑近火把,沉声道:

  “这种钉子头部较宽,

  呈扁平状,钉身逐渐变细,尖端部分尤为尖锐。

  这种钉子一般用于船板拼接和固定,

  能防止船板在航行过程中因受力而移位。

  这种钉子,整个应天也只有西北方位的龙江宝船厂以及附近工坊所有,

  而在这里,应天东南方位,断然不会出现这颗钉子。

  更不会用这种钉子来破坏马车,

  因为锹钉制作工艺复杂,最后的防锈工艺至少需要三道工序,

  这也导致了其价格昂贵,一根至少十文。”

  说完,陆云逸拿着钉子,锐利地扫视四周黑暗,声音阴森:

  “哪个车行如此财大气粗,几钱银子说丢就丢。”

  话音落下,江夏侯周德兴脸色一下子变得凝重,

  “传令全军,警戒迎敌!”

  “向千秋,你部各分五百人入两侧官道,点燃火把,照亮道路!”

  “是!”

  “卞初珍,带领三百骑兵向前而行,告知应天守军,我等到了。”

  “是!”

  “洪宇,警惕后军,防止敌军袭击!”

  “是!”

  一道道军令下达,原本安静的官道上一下子变得声音密集,有些嘈杂。

  陆云逸皱着眉头,拿着手中锹钉,心中疑惑万分。

  放钉子的目的是什么?

  在他看来这是打草惊蛇,会让运送军卒心生防备。

  “嘶”

  陆云逸拿着钉子,看向前军后军四散而开的阵形,

  心中突兀生出了一个荒谬想法,

  就是要打草惊蛇!然后分散兵力!

  可.随之而来的问题让陆云逸皱起眉头,

  即便分散了,中军还有将近两千人,叛军要多少人来袭?

  陆云逸**着太阳穴,几日没睡让他昏昏沉沉,大脑转得越来越慢,

  当他扫到中军将漆黑马车包裹严严实实的阵型后,瞳孔骤然收缩,

  又一个想法出现,

  他悄无声息地将身子歪了歪,对着赶来的徐增寿轻声道:

  “你去问问江夏侯,护卫马车的中军可不可靠,最好换成你的人。”

  徐增寿猛地直起腰,眼睛瞪大,闪过不可思议,

  “别激动,别去看,快去问.”

  “是”

  徐增寿点了点头,扯动马缰向江夏侯走去。

  当他走近,还不等开口,

  就看到江夏侯脸色猛然大变,

  徐增寿顺着目光看去,

  只见那被重重包围的马车,竟被掀开了帘幕,

  一道苍老身影出现!

  他一出现,似是启动了什么开关,

  原本静谧无声的中军顷刻之间变得狂暴,平静的脸庞狰狞,

  他们没有言语,而是飞快地四散而开,

  对着前军与后军的军卒就挥动长刀

  周德兴有些震惊地看着眼前一幕,

  心脏像是被狠狠地揪住,一时间说不出话,

  还是陆云逸反应最快,他猛地抽出长刀,发出一声大喊:

  “敌在本部,发响箭,迎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