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753章 京城雷动 真有叛军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8:05:25 源网站:2k小说网
  临近傍晚,阳光如熔炉一般倾泻而下,

  将整个应天城沐浴在一片金色阳光之中。

  秦淮河上波光粼粼,微风轻拂而过,带着金光闪闪

  每当此时,都是秦淮河开始热闹的时候,

  也是整个秦淮河商贾最为开心振奋之时。

  城中的诸多公子哥都会乘坐着马车摇摇晃晃驶出应天城,准备开始一夜的消遣。

  但,今日的秦淮河冷冷清清,

  莫说是成群结队的公子,甚至就连零零散散的散客都没有多少。

  不少掌柜走出商铺,

  有些茫然地看着眼前一切,看着那条空空荡荡的道路,满脑袋疑惑。

  醉仙楼的掌柜方翰恒同样站在门口翘首以盼,眼中闪烁着疑惑。

  这时,身旁有人发问:

  “方掌柜,您的消息最为灵通,是出了什么事吗?”

  方翰恒循声看去,是不远处青楼的掌柜,与他有几分交情,

  他便没有隐瞒,轻轻摇了摇头:

  “不知啊,有不少贵客订了今日的桌子,

  怎么天都要黑了,一个个都不见来呢?”

  “是啊,城中一些公子让我给他们留几个好姑娘,

  说是今日来吃酒,

  钱都给了,现在城门要关了,也不见人.”

  青楼掌柜满脑袋疑惑。

  同样的情绪在整个秦淮河畔蔓延,

  船上画舫没有灯红酒绿,而是静静地飘荡在水中。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城中的紧张气氛。

  此时的应天城,四方城门处站满了身穿银甲的禁军,

  他们戴着面甲,手持长枪,

  将城门附近的街道堵得满满当当,在城门上都架上了足够多的军械。

  不少笑呵呵的公子们来到这里,

  见到这个阵仗,脸色猛地大变,

  头也不回地就往回跑,生怕被牵连。

  皇城洪武门,武定侯郭英身穿甲胄,

  手持长刀,静静站立,

  身后有着三千禁军等候,一股威势开始弥漫。

  太子府,大将军蓝玉身骑战马,

  带着亲信军卒将整条街道占得满满当当,

  他目光锐利,扫视经过此地的每一个人。

  而在应天府衙、应天商行、各个王府门前,

  同样有着精锐军卒守候,

  他们并没有顾忌百姓,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

  消息飞速蔓延,让许多身份尊贵、知道其中一二之人脸色大变,

  出事了,出大事了!

  浦子口城中,永定侯张铨大马金刀地坐在中军大帐,

  几十名披坚执锐的军卒头戴面甲,手持长刀,静静屹立,

  整个军帐中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张铨静静地看着桌前的四封文书,

  手指不停揉搓,心神有些不平静。

  等到天色彻底漆黑,军帐外出现了一阵急促脚步声,

  张铨第一时间将目光投了过去,

  一名红衣太监领着几个小太监快步走了进来,手中端着一道圣旨。

  他脸色肃穆,看向上首的张铨,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永定侯爷,接旨吧。”

  张铨脸色微变,很快就恢复平静,默默站起身走到太监身前。

  太监并没有宣读圣旨,而是将圣旨直接递了过来:

  “侯爷,陛下吩咐了,但有反抗,杀无赦。”

  张铨目光锐利如鹰,重重点了点头:

  “本侯知晓。”

  “咱家告退。”

  大太监点了点头,快步离去,

  绯红色的官袍在昏暗中变成了血色,一股不同寻常的凝重弥漫。

  等太监走后,张铨快步回到上首,

  拿起桌上四封文书,

  依次分发给早就等候多时的传令兵,声音凝重,带着坚决:

  “传令浦子口城十三卫,按令行事,封锁京畿!”

  “若有叛乱者,杀无赦!”

  “若有不从者,杀无赦!”

  “若有矫诏者,杀无赦!”

  “是!”

  传令兵目光灼灼,声音震动军帐。

  浦子口城大营,火把根根竖立,照亮了站立整齐的军卒。

  他们身穿黑甲,手持各类军械,漠然地站在黑暗中,像是一尊尊雕塑。

  直到中军的军令传来后,

  一道道人影才有了些许动静,像是雕塑在苏醒。

  “开寨门,依次出营!”

  将领声音轻缓,回荡在所有人心中。

  原本静谧无声的军队有了动静,

  有人翻身上马、有人收整军械,

  但毫无例外,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出营。

  漆黑宽敞的浦子口城道路上,

  一排排军卒迈着整齐的步子,小跑着离开。

  他们脸上的面甲狰狞恐怖,像是黑暗地狱中的恶鬼。

  一切行动肃杀、沉寂,只有淡淡的脚步声以及甲胄碰撞声在浦子口城上空回荡。

  天上的月亮越来越明,像是为他们照亮前方的路,

  银白色的月光挥洒而下,徒增了一抹阴寒。

  京城北郊,陆云逸与黄映之率领的两千军卒赶到,在黝黑的官道上疾行。

  身后战车上,朱高炽与朱高煦神情萎靡地堆在角落,昏昏欲睡.

  “怎么没人来接应?”陆云逸脸色有些凝重。

  早在进入京畿,他就已经派人前往京城告知,

  奔袭了一日,都快到京城了,居然还没有人来相迎?

  这让陆云逸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对,

  黄映之对于京城之事了解不多,

  但他却对于朝堂争斗知之甚多,他脸色有些凝重,沉声道:

  “不会是京城有变吧。”

  “有变?”

  陆云逸脸色微变。

  他对于朝堂争斗并不了解,但他却知道朝堂争斗的结果,

  韩国公李善长等十位公侯在这一场风波中倒下,

  算算时间,李至刚也是在这两日到达京城,

  难不**一到京城就发动了?

  这么着急?

  思虑了许久,陆云逸沉声开口:

  “加快行军,快些赶到京城。”

  黄映之攥紧缰绳,只觉得一阵头大,

  眼前的京城就是一个风波汇聚之地,旁人躲都躲不及,

  身旁的陆大人却要主动凑上去,他有些不能理解。

  不过,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路同甘共苦走来了,也没有回头路了。

  黄映之面露决然,重重点了点头:

  “好。”

  “驾!”

  陆云逸一甩马缰,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战马在黑夜的官道上奔腾,马蹄声阵阵!

  半个时辰眨眼而逝,

  两千人已经冲入了京城八县之地,离京城只有一步之遥。

  但就在这时,原野中突兀窜出了一行百余人,

  为首之人身穿甲胄,手持长刀,十分年轻,看起来不过二十,

  身旁还有一名红衣太监,手中拿着一道明晃晃的圣旨。

  “敢问是北平行都司陆大人?北平都司黄大人?”来人声音朗朗。

  “你是何人!”陆云逸脸色凝重。

  “下官金吾右卫千户汤醴,家父汤和,奉太子殿下之命,特来传诏!”

  汤醴声音年轻,还带着些许稚嫩,

  但脸色却十分平静,显得落落大方。

  汤醴?

  陆云逸眉头微皱,

  对于这位信国公少子,他有所耳闻。

  他看向了那手拿圣旨的红衣太监,若是没记错,此人是太子身旁的孙管事,见过许多次。

  见陆云逸目光投来,孙管事上前一步,声音轻柔却凝重:

  “陆大人,咱家奉太子之命特来传旨。

  大将军与武定侯镇守在内,

  魏国公、开国公、永定侯、全宁侯、耿都督等人镇守京畿各地,还缺一支四处游弋之军。

  太子殿下命咱家告诉陆将军,去应天城南,

  凡有从南靠近应天者,一律杀无赦!”

  说罢,孙管事独自一人驾马上前,

  将手中圣旨递了过来,还给了陆云逸一个坚定的眼神,轻声道:

  “陆大人,还请尽力而为。”

  陆云逸脸色凝重到了极点,接过圣旨,

  就这么随意打开一看,眉头更加紧皱:

  “怎么如此仓促?”

  孙管事瞥了一眼黄映之,淡淡开口:

  “黄大人,今日之事乃国朝绝密,还请莫要向外透露。”

  黄映之早就浑身紧绷,冷汗直流,

  他算是知道了,今日是真的有大事,

  而且,他经历过此等事情,

  上次还是胡惟庸垮台之时,整个京畿也是这般

  黄映之觉得嘴唇发干,想要逃回到天津卫过安生日子,

  但眼前太监目光锐利,让他避无可避,他只得无奈点头:

  “还请公公放心,我部麾下千余人,尽数归陆大人统领。”

  孙管事轻轻点了点头,

  看向陆云逸,从怀中拿出一面令牌递了过去:

  “陆大人,任何靠近之军若是没有这等令牌,都是叛军!”

  陆云逸目光投向令牌,

  发现这面令牌跟自己的太子宾客令牌大差不差。

  他从腰间拿出令牌放在身前,孙管事轻轻点了点头:

  “陆大人既然带着令牌,那咱家就放心了。”

  说完,他将令牌递给了一旁的黄映之:

  “黄大人,这块令牌还请收着!”

  黄映之嘴唇紧抿,连忙伸手接过:

  “多谢公公。”

  “陆大人,还请快快前去城南,城中已经开始行动了,这一晚,定然不平静。”

  陆云逸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指了指身后战车:

  “燕王府两位殿下还在战车上,请孙管事将他们带进京城。”

  孙管事一下子呆愣住,有些愕然地看向身后,

  只见战车上冒出了两个小脑袋,两道炯炯有神的目光正投了过来。

  孙管事见过两位殿下,脸色猛然大变,

  连忙翻身下马,弓着身子快步上前,声音带着些许急切:

  “两位殿下,您.您怎么会在这?”

  朱高炽直起身,脸色平静,犹如大人一般淡淡开口:

  “孙管事不用管我们兄弟二人,你去忙吧,我等跟随陆将军剿灭叛军!”

  一旁的朱高煦小声提醒:

  “别告诉大伯。”

  “这这.”

  孙管事头大如斗,只觉得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两位小殿下出现在京城之外,还是在这等乱局之下

  这很难不让孙管事想到什么不好的事情。

  朱高炽看向面露为难的孙管事,轻声开口:

  “孙管事,是母亲授意让我兄弟二人见见世面,

  所以还请孙管事帮我兄弟二人隐瞒,暂时不要将此事告知爷爷。”

  他缓缓抬头,看到了二人坚定的眼神,呼吸略有急促,他轻声道:

  “两位殿下可千万要注意安危,不得离开陆大人身边,

  要是您两位出了什么事,咱家的脑袋就要落地啊。”

  朱高炽松了口气,笑了笑:

  “放心吧孙管事,身为天家子嗣,

  有人借机生事蓄意谋反,我等要率先站出来为天下表率,否则有愧于身上所流之血!”

  孙管事一愣,看着战车上的两个小娃娃,再次躬身一拜:

  “那咱家就告退了!”

  等到孙管事返身上马,他朝着陆云逸拱了拱手:

  “陆大人,如今城内更乱,还请保护好两位殿下。”

  “放心吧。”

  陆云逸轻轻点头,用力一挥手,在空中做了几个手势,

  传令兵顷刻挥动令旗,

  整个军队一下子调转方向,向南而行。

  “走了.”

  陆云逸朝着汤醴与孙管事摆了摆手,驾马离开,很快便消失在黑暗中。

  看着他们的背影,汤醴脸色凝重:

  “孙管事,太危险了。”

  孙管事知道他说的是两位殿下之事,但他却微微一笑:

  “太子殿下曾几次说过,

  要让允熥殿下、允炆殿下见一见战场残酷,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如今燕王两位殿下有见识战场的机会,我等怎能不如愿?

  好了,事情已经做完,我等快些回返吧。”

  既然已经说到了这,汤醴便不再言语,调转马头,带着百余人朝东方而去!

  半个时辰后,绕城而行的陆云逸带领军卒来到了应天城南安排好的歇息之地,这是一处废弃村庄。

  虽然看着破旧,但在地窖里存有军械粮草,一应用度应有尽有。

  从外面的封装来看,还是应天商行所有,

  这让陆云逸大为震撼,

  朝廷的反应速度极快,

  应天商行这等四通八达的供应网,最适合做军中的补给任务,

  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就已经活学活用。

  在一间隐蔽房舍内,隐秘的指挥所搭建完成,

  所有门窗以及房顶都被黑布笼罩,

  即便是点燃烛火,外面也看不到分毫。

  简陋的桌子上,陆云逸铺开应天城南的地图,

  上面标注着一个个村镇以及道路,

  甚至还有每条道路的可行军人数,详细无比。

  黄映之站在身旁,仅仅是看了一眼,就大为震撼:

  “这这是哪来的?如此详细的地图,可不多见。”

  陆云逸看了看右下角的标注,回答道:

  “是太子府封存的一份,这还不是最详细的,

  都督府封存的那一份上还记录有许多密道。”

  “密道?”

  黄映之瞪大眼睛,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他很快就收敛思绪,看向地图,

  通向应天南城门的道路将近十多条,

  最后都会在官道进行汇聚,但他心中一直有个疑问:

  “真有叛军吗?”

  陆云逸想了想,轻轻点头:

  “必然是有的,就看游弋在京畿的侯爷们能拦住多少了,至于剩下的漏网之鱼,就交给咱们了。”

  “这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些人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京城动兵?”

  黄映之呼吸略有急促,在河南都司动兵已经够不可思议了,

  如今居然连京畿都有.

  “都已经到生死危机的关头了,

  动兵也是死,不动兵也是死,不如放手一搏。”

  陆云逸淡淡开口,对于大明立国勋贵的胆子很有了解,

  都是乱世中的枭雄,一辈子最擅长的事就是造反,

  若是有动兵的机会,他们绝对不会犹豫。

  王朝新立,开国皇帝固然威严鼎盛,说一不二,

  但一众立下汗马功劳的功勋武将同样是国朝最强,

  敢跟皇帝拍桌子叫板的不在少数。

  而一旦度过了立国初期,

  皇帝的权柄会不断削弱、受到限制,

  文臣武将同样如此,二者会慢慢形成一个弱一些的平衡,直到双方都做不成事。

  屋内烛火闪烁,映照出了一张张若有所思的脸庞。

  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从屋外响起,

  冯云方急匆匆跑了进来,脸色凝重:

  “大人,南方五里处发现了一队为数三千的人马,其中大半全甲,少数半甲,打出的旗号是.”

  “是什么?”黄映之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迫不及待发问。

  冯云方脸色凝重,沉声道:

  “是邓字大旗,应当是申国公邓镇所属。”

  “什么?”

  黄映之呆愣当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