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730章 大宁繁盛,从今日始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8:05:25 源网站:2k小说网
  卯时初,晨光如一道利剑,狠狠地将天空划开。

  黑色幕布如冰雪般消融,从幽深的黑色变为深蓝色,

  随着晨光愈发明亮,

  深蓝色的天幕又渐渐变为淡蓝色,黝黑的世界有了光亮。

  大宁城城北大营,

  天津卫军卒在这个时候醒来,迫不及待地收拾行李,

  一些动作快的甚至已经开始收整帐篷。

  今日是甘薯种下的日子,也是天津卫离开的日子。

  虽然离开的时间是在傍晚,

  但一日的时间并不能阻碍他们归乡心切。

  经历过辽东那等艰苦战事后,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

  若是能再回到家,吃上一口家中热饭,此生无憾!

  火头军开始生火做早饭,炊烟开始滚滚弥漫。

  得益于大宁城的补充,饭菜中带着肉香以及精米香气,

  让不少路过的军卒面露沉醉,

  临到走了,终于能吃上一顿好饭了。

  就在此时,一行不速之客出现在营寨大门处。

  为首之人是北平行都司指挥佥事谭威,

  身后站着指挥使阿速以及府衙洪忆山,

  身后更是有百余名披坚执锐的军卒。

  守卫军卒见事情不妙,连忙返身去禀告大人。

  不多时,刚刚穿上甲胄的黄映之笑呵呵地走了出来,声音滚滚:

  “谭老兄弟啊,晚上才走,这么早来相送作甚.”

  谭威面色如常,甚至有些凝重,并没有露出以往的乐呵。

  察觉到气氛不对的黄映之步伐慢了下来,

  笑容一点点收敛,走到一行人身前时,已经同样变得凝重:

  “这是怎么了?”

  谭威深将手中文书递了过去:

  “黄老将军,奉陆大人之命,

  暂停天津卫一切离城举动,后续离城计划,等候都司决议。”

  “哗——”

  声音落下,一下就在营门口炸开了锅。

  天津卫军卒面面相觑,满脸不可置信,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前些日子还整日过来催促他们离开,

  现在怎么还反悔了?

  黄映之看向谭威,眉头紧皱:

  “陆大人?陆大人回来了?”

  “昨日刚刚返城。”

  “那为何不让我等离开?”

  黄映之心中涌出一阵不祥预感,像是在辽东那般。

  这个问题谭威没有回答,身旁的洪忆山上前一步,同样递过去一份文书:

  “黄老将军,城中出了逆贼,

  都司怀疑与天津卫有所接触,还请黄老将军配合筛查!”

  “逆贼?又有逆贼?”

  黄映之心里咯噔一下,

  他现在听到这两个字,心里就打怵。

  安稳了这么多年,似乎今年逆贼格外多。

  洪忆山打开文书,从中拿出一副画像,举在身前:

  “黄老将军,上面之人是大宁中卫指挥佥事唐兴邦,

  现在都司要排查所有与之接触的人,

  而天津卫中,也有与此人接触过的将领!”

  “唐兴邦?”

  黄映之看着画像,面露思索

  他心里确定,不认识此人。

  而这时,谭威侧了侧身,轻声道:

  “黄老将军,此人是延安侯的侄子,陆大人怀疑货物消息已经泄露。”

  黄映之身子一紧,瞳孔骤然收缩,变成了针尖大小

  他久久没有说话,

  难怪要暂停离城,事情居然这般重要.

  很快,黄映之变得紧张,

  货物是什么他太清楚不过了,

  甚至他也出了一份力,

  货物可是要走漕运离开北直隶.

  “查应该查!”

  黄映之很快就反应过来,果断开口。

  他看向洪忆山手中画像,问道:

  “这幅画像本将可否拿走,

  今日晨时之前,本将保证,

  将所有接触过唐兴邦的人都找出来!”

  洪忆山有些茫然地看了看四周,

  预想之中的艰难并没有出现,倒是让他松了口气:

  “画像黄老将军尽管拿走拓印,

  但与唐兴邦接触之人要交由我等审查,

  还请黄老将军交代下去,

  只要没有做什么错事,都司府衙绝对不会为难任何一人!”

  黄映之重重点了点头:

  “本将知道,天津三卫必将全力配合!”

  说完,他看向守城军卒,挥了挥手:

  “开门让路,让一众大人进来!”

  尽管军卒们心神古怪,但还是应了下来:

  “是!”

  辰时初,天色大亮。

  今日的大宁城显得格外安静,

  没有上衙以及上工的熙熙攘攘,各种告示前也没有百姓汇聚。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从自家出发,向最近的城门走去。

  今日,可以说是整个都司最重要的一日,

  乃是新物种甘薯种植之日!

  更是春耕之时。

  城外茫茫多的土地中,

  不仅要种上甘薯,还要种上麦子等诸多粮食。

  这一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

  这段日子关乎了都司内百姓明年生计,

  所有人都如朝圣一般向城门外涌去,

  很快就将夹在田地中间的官道挤得满满登登。

  所有田产都已经放上了代表喜气的红布,大鼓也安放在地头。

  十里八乡德高望重的老者披着衣裳,带着头巾,

  手中拿着鼓槌,等待吉时.

  田地沟壑前,一些负责操持田地的百姓已经站在那里,身旁放着背篓,里面是一颗颗嫩绿的秧苗。

  微风轻轻吹过,

  众人仿佛闻到了一股麦田丰收的香气,

  所有人都抿起了嘴,露出浅笑

  大宁城东大门,穿戴整齐的陆云逸带着一众都司官员浩浩荡荡地涌出城门,

  队伍后方是一众家眷百姓。

  走出城门洞,眼前豁然开朗,

  前方景色让不知多少人屏住了呼吸.

  眼前,凌乱不堪的帐篷工地都已经撤了,

  露出了下方宽敞、整洁,足足能容纳十六辆马车并行的宽大官道。

  原本的土路已经消失,被一旁新长出来的水泥路吞并,

  像是一条完整的银白色绸缎,从东大门远处蔓延。

  一股畅快与舒爽在人们心中弥漫,不少人屏住了呼吸。

  就算是极力反对修路的反对派,

  见到眼前这一幕,心神也有些动摇。

  修路真的劳民伤财吗?

  刘黑鹰见到眼前一幕,满意地点了点头:

  “云儿哥,昨日我就命城外工地帐篷全部撤了,

  可得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宣传,也省得咱们整日挨骂。”

  陆云逸怔怔地看着前方道路,

  同样的世界、同样的土地、不同的时间,见到了同样的东西.

  一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袭来。

  “好,做得好,这就是以后大宁的生路。”

  一旁,孙菱一改往日邋遢,

  郑重地修剪了胡子,换上了崭新的奢华长袍。

  对于他来说,春耕、秋收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但此刻,他也被眼前道路震惊得无以复加,

  觉得自己看到了一种与世界格格不入的东西。

  土黄色的大地衬托着银灰色的道路更为格格不入。

  “这就是你们要修的路?”

  陆云逸眼中布满血丝,浑身上下弥漫着一种疲惫过后的空洞:

  “孙老,若是有机会去应天,您将看到更多,

  那里的村庄应当都已经铺上了这等水泥路,原比大宁的道路要壮观许多啊。”

  “应天?应天也有这等官道?”

  孙菱眼中精光毕露,露出一股渴望,

  恨不得现在就去到应天城,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陆云逸想了想,轻轻摇头:

  “应天官道两旁都是农田,想要扩建很难

  只能在原有道路上修缮,重新修代价太大。”

  “你们这不是也修了?”

  孙菱指了指前方宽敞道路,

  若是没记错,这么宽的道路也只在应天主干道上才能见到.

  “大宁的田产不值钱,给些银子百姓就让开,再远一些更是无主之地,

  但应天的田可不一样,临近应天城的田产可要上万两一亩,

  朝廷给不起钱,总不能巧取豪夺吧。”

  孙菱觉得有道理,他轻轻撇了撇嘴:

  “都是一样的地,种出来也是一样的粮食,价格却是天差地别。”

  “天子脚下,地总是要贵一些。

  不瞒孙老,在京城时家中缺钱,

  本官还卖了不少应天城下的地,狠狠地赚了一笔。”

  “那地你也舍得卖?”

  孙菱震惊地看着他,

  虽说眼前的陆云逸是第一次见,

  但他识人无数,感受自然,

  能感受到他身上的一股洒脱劲,

  还有一股相聚于千里之外的淡然,这让他很是震撼。

  此事不仅是孙菱震惊,身后诸多随行官员也是震惊地看着他,

  那等好地方.寸土寸金,怎么舍得卖?

  陆云逸坦然一笑,甩了甩手中秧苗,淡淡道:

  “等甘薯丰收,地就没有那么值钱了。

  若是你们在京城有亲朋好友,可以写信告诉他们此事,

  现在手中有的抓紧卖.

  等甘薯的风头一出,地价一落千丈,

  到时候再买回来,一来一回能赚许多。

  尔等这些日子辛苦万分,

  这等消息本将可是很少向外透露,尔等也不要向外乱说啊。”

  跟随的一众大人皆是面露沉思,有些不明白眼前大人的意思。

  谭威试探着开口:

  “大人,下官打算最近在应天附近购置一些田产,

  照您这么说,现在不是买的好时候?”

  “的确不是。

  等甘薯四处开花,等所有人都意识到粮食够吃了,地不值钱了,

  那时候再买,买了之后

  谭老将军您就等着赚钱吧。”

  段正则像是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急冲冲开口:

  “大人,不是说地不值钱了吗?”

  陆云逸扫视一圈,发现众人都目光灼灼地盯过来,

  决定不做隐瞒,也算是都司福利,

  他笑了笑,淡淡开口:

  “孙老说的对,都是一样的地,种的都是一样的粮食,没道理那么贵。

  但应天外的地就这么贵了,难道是地能种出金子吗?

  显然不是,

  归根结底,是因为朝廷在,天子脚下寸土寸金。

  别处的地便宜跟京城的地没有关系,

  就算种不出粮食,也照样贵。

  到时候等所有人都反应过来味了,地又要慢慢涨起来。

  不仅省了一大笔,还赚了一大笔。

  所以谭老将军,置地要谨慎啊。”

  谭威眼睛瞪大,呼吸屏住,

  在场一众官员与他的反应大差不差,

  他们仔细想象,好像是这个道理!

  “行了,今日是来看春耕的,怎么说起了这般铜臭之事。”

  陆云逸挥了挥手,向前迈步而去。

  他一袭黑色长袍,走在宽敞平坦的银色水泥路上,潇洒万分,

  强烈的对比在众人心中浮现,

  眼前之人真的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一行人沿着宽敞水泥路向前走去,

  路旁的百姓们纷纷投来敬畏又充满感激的目光。

  随着队伍逐渐靠近田地,

  热烈的春耕氛围如潮水般涌来。

  田地间,早已等候多时的百姓们爆发出阵阵欢呼。

  十里八乡德高望重的老者们精神矍铄,

  手中鼓槌高高扬起,重重落下,

  激昂的鼓声瞬间响彻云霄,

  仿佛是大地从冬日苏醒的心跳!

  “咚咚咚——”

  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上前询问:

  “大人,孙老,可以开始了吗?”

  “您说呢?”

  陆云逸看向身旁老者,发问。

  孙菱抬头看向天空,晴朗的天空湛蓝,飘荡着厚厚云朵:

  “吉时已到,开始!”

  “吉时已到——”

  “春耕——”

  “开始——”

  铜锣声如惊雷般在天地间炸响,

  声音雄厚激昂,惊起了枝头雀鸟.

  负责操持耕种的百姓们将手中抓着的一抔黄土用力一扬,以土敬天!

  “耕——”

  百姓们成群结队的涌入田地,

  他们弯腰从背篓中取出嫩绿的甘薯秧苗,动作娴熟轻柔,

  这些他们早已经练习过无数遍!

  田埂上,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牵着耕牛,吆喝着。

  牛蹄有力地踏在松软土地上,

  犁铧翻开一道道整齐的沟壑,泥土的芬芳弥漫。

  妇人们紧跟在耕牛后面,小心翼翼地将秧苗栽进沟壑中,

  再用泥土轻轻覆盖,露出幼苗.

  每一个动作都饱**对丰收的渴望。

  他们插的是秧苗,但种的却是以后的日子

  孩子们在田边嬉笑玩耍,来回跑动递着秧苗,

  清脆的笑声为这热烈场景增添了几分欢快。

  陆云逸走到一块田地前,蹲下身子,

  仔细观察着百姓们栽种秧苗的动作。

  一位老农见状,赶忙停下手中的活,恭敬地站在一旁。

  陆云逸微笑着问道:

  “老人家,甘薯栽种可有什么讲究?”

  老农咧嘴一笑,露出满是皱纹的脸,说道:

  “大人,孙老爷说了,

  甘薯喜肥,得先施足底肥,

  栽的时候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间距也得把握好,这样结的薯才多又大。”

  陆云逸认真地点点头,说道:

  “不错,今后的日子可就靠你们操持了,辛苦!”

  老农听了,脸上洋溢着笑容:

  “大人放心,咱们用心种,种粮活命!”

  不远处,一群半大孩子,

  穿着学子正式的衣衫围在一起,好奇地观察着甘薯秧苗。

  陆云逸走过去,问道:

  “你们是来学习农事的?”

  其中一个学子连忙站起身行礼,说道:

  “大人,先生说民以食为天,

  甘薯对大宁至关重要,所以特来学之。”

  陆云逸赞许地点点头,说道:

  “好!大宁繁盛之始,不是甘薯开花结果之时,

  而是在今日,秧苗插在地里,尔等站在田间地头。”

  陆云逸的声音渐渐激昂,像是一种莫名的魔力。

  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

  “乡亲们,今日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将是富足!

  我等齐心协力,

  把甘薯种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学子们听了,眼中闪烁着激动,呼吸急促。

  劳作的百姓们听了,动作变得愈发得快。

  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

  在广袤田野上久久回荡。

  人群另一边,孙菱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对陆云逸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他转头对身旁随行人员说道:

  “陆大人,不简单啊!”

  官员们纷纷点头,眼中满是认同,

  就连身后一些无所事事,原本感觉到无聊的官员,也觉得这话有些意思,

  大宁繁盛大宁繁盛

  真的行吗?

  天空中,几只喜鹊欢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叫着,

  仿佛也在为这热闹春耕欢呼喝彩。

  微风拂过,嫩绿的秧苗轻轻摇曳,向人们展示大地的蓬勃生机。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到春耕中,田地里一片繁忙。

  人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挑水浇灌,平整土地.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

  大宁繁盛,从今日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