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681章 剑拔弩张,诡异连连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8:00:02 源网站:2k小说网
  正当天津卫众人对着百姓评头论足、纷纷感慨之时,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陆云逸带着都司主要官员疾步赶来,

  他一眼就看到了为首的老将军,

  只是略微思量,便知道了此人是谁——北直隶北平都指挥佥事黄映之。

  黄映之负责通州武清县、海津镇的防务,

  而海津作为大运河的关键节点、漕运的重要中转站,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黄映之还负责漕运诸事,名副其实的位高权重之人。

  “敢问是黄老将军?”陆云逸人未到,声先至。

  年轻的面容与清朗声音一同撞入来人眼中,

  年轻,太年轻了。

  黄映之觉得,自己的孙子都要比来人年长,

  但偏偏,来人身上穿着的服饰彰显着其从二品的官职,尊贵至极。

  黄映之连忙摆正身体,面容严肃,躬身一拜:

  “卑职北平都指挥佥事拜见陆大人。”

  周遭跟随之人纷纷效仿,一股怪异情绪开始弥漫。

  “黄老将军快快请起,千万不要如此客气!”

  陆云逸上前一步,不由分说地将他搀扶而起。

  黄映之感受着手中传来的巨力,心中难掩震惊,还有些诧异。

  “京中好友来信.说眼前之人本事极大,个人勇武甚是了得,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光凭这身力气,就能在军中立足。”

  收起思绪,黄映之看向陆云逸,感慨道:

  “陆大人,下官早就听闻您的大名,但一直未见其人,

  今日一见.下官觉得,

  这前半辈子,都白活了。”

  “哈哈哈哈,黄老将军说笑了,快快进屋暖和暖和,

  对于黄老将军这次率天津卫前来,本官可是早就做好了准备。”

  “哦?”

  黄映之察觉到了陆云逸态度的和善,有些诧异:

  “我等一路行来,连吃带拿,可是遭了不少罪啊,

  陆大人这般和善,下官还真是有些不习惯。”

  “北平行都司新立,对于辽东诸事插不上手,这才将此等军务交给北直隶来做。

  黄老将军此行是为我北平行都司受苦啊,

  若是我等再不做好准备,岂不是白眼狼?”

  陆云逸一边说,一边将来人引向正堂:

  “黄老将军,请。”

  黄映之一时间有些不习惯,

  怎么态度如此热情?莫不是有什么事要求我?

  不过很快,他就将这个念头抛之脑后。

  在北平时,燕王殿下都时常提起此人,说与他是好友,

  若是真有什么事,人家也会直接求助燕王,怎么会来找他。

  思绪万千中,一行人落座。

  有吏员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热茶,

  扑面而来的水汽以及屋内温热的气息,让他们脸色不那么严峻,舒缓了许多。

  陆云逸笑着抬了抬手:

  “黄老将军,军务在先前信件中我等已经商议过多次,先不着急,

  你们一路远道而来,可谓辛苦,先歇息一二。

  尝尝茶,这是云南的普洱,整个北方可能只有本官这里有。”

  “哦?”

  一听是云南的茶,黄映之便看向杯中茶叶,

  茶水深褐,叶片肥大,一股浓香弥漫。

  “嗯好茶,没想到在关外也能品尝到如此好茶。”

  “哈哈哈哈,若是黄老将军喜欢,去辽东的时候带上一些,路上喝。

  辽东可是个苦地方,好茶想来很少。”

  “那就多谢陆大人了。”

  一番言谈下来,双方都放下了警惕,气氛不再那般凝重。

  一阵说说笑笑中,终于说到了正事。

  “黄老将军,后续军卒打算今日入城还是明日入城?

  本官好安排队伍前去迎接牵引,

  毕竟人数众多,别叨扰了百姓。”陆云逸笑着发问。

  “明日入城,大队现在距离城池应当还有几十里路。

  下官带着亲卫提前赶来,就是想与陆大人商议一二,后续的军事任务。”

  听黄映之这么说,在场众人心中了然,倒是谭威脸色古怪。

  他早就听闻北平的黄映之掌管漕运中转,

  是个暴脾气,还有些目中无人,

  今日怎么这般和善?

  他看向上首,那里

  陆云逸将手中茶杯放下,脸色略有凝重,挥了挥手。

  经历司伍素安就将一纸文书递了过去。

  “黄老将军,这份文书是北平行都司在这一月内全力调配的粮草、军械以及一干用度,足够六千人使用,您看看吧。”

  “只有六千?”

  黄映之还未开口,身旁一名副将就惊呼出声,

  “陆大人,我部一万三千余人,骡马五千余,仅仅六千人的用度,不够啊”

  黄映之目光冷冷地扫了过去,喝道:

  “闭嘴!”

  那名副将顷刻之间就不出声了,讪讪地闭嘴。

  屋内气氛有了一些改变。

  都司佥事刘黑鹰手拿文书,沉声道:

  “黄老将军,北平行都司已经尽全力筹措军械粮草。

  为了支援天津三卫,已经将都司各部军械更换暂停,

  还拿出了足足五万两银子从城中大户手中采买粮食,希望黄老将军能够理解。

  六千人的用度,已是北平行都司的极限。”

  黄映之脸色平静,迎上了刘黑鹰的目光,眼中闪过惊叹。

  虽然眼前之人肤色黝黑,看起来十分成熟,

  但脸庞的稚嫩还是无法掩盖,

  想来就是那位在京中也享有盛名的刘黑鹰了。

  黄映之面露感激:

  “多谢刘佥事操持此事,天津三卫来得匆忙,能有六千人的用度已经是极好。”

  “大人.不够啊。”

  “修杰,不得无礼。”

  身旁那人再次开口,他这次没有理会黄映之的目光,而是一次性把话说完。

  他看向上首的陆云逸,拱了拱手:

  “陆大人,在下是海津卫指挥使姚修杰,

  这次我等匆匆接到军令,便马不停蹄地赶来辽东,一路上所带辎重极少。

  若仅有这些,恐怕无法在辽东对敌,

  我等千里迢迢来到辽东,也是为了保境安民,

  对于北平行都司大有裨益,还请陆大人多多驰援!”

  陆云逸轻轻点了点头,将目光投向姚修杰,淡淡开口:

  “姚大人,若是本官能早一个月得知此事,或许有时间来准备足额补给。

  但本官得到消息,已经是年后,

  能准备出六千人的粮草,已经是高价购买了城内大大小小粮商八成存粮。

  若是你不信,可以在城内四处打听,本官没有欺骗你的必要。”

  姚修杰面容一滞,脸上有些恼怒,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消息滞缓的事他们早在第一次通信时就已经知晓,

  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会有如此荒唐之事。

  他认为这是眼前北平行都司的拖延之举,

  这等事在以往战事中并非没有先例。

  深吸了一口气,姚修杰挺直腰杆,沉声道:

  “陆大人,辽东有敌寇边,威胁的是辽东与大宁安危。

  朝廷一纸调令,就将我等天津卫调来此地,

  弟兄们都心有恼怒,甚至军中有弟兄埋怨,

  还说这是在替北平行都司打仗。”

  场中气氛为之一滞,

  诸位大人脸色都有几分难看,陆云逸倒是平静如常。

  姚修杰不理会他们怪异的目光,继续说道:

  “陆大人,若是粮草再不齐备,恐怕会动摇军心啊。

  还请陆大人看在我等千里迢迢而来的路上,

  多支援一二,好让辽东安稳,

  如此对内对外都有个交代。”

  刘黑鹰轻哼一声,将手中文书往桌上一甩,“啪”的一声脆响,吸引了在场众人的注意。

  “姚大人,在知道这个消息后,

  大宁军中有所传言,说是朝廷宁愿千里迢迢调兵也不愿意让就近的他们去杀敌立功。

  你们军中有所怨言,我们军中就没有怨言了吗?

  莫说是辽东野人,就算是北元的精锐之兵,本将麾下也杀过不少。

  在他们看来,去辽东打仗可是白捡功勋,

  而现在,功勋没有不说,原本更换的军械也没有了。

  我等军中怨气更大,我们体谅天津卫,谁来体谅我们?”

  气氛一下子变得剑拔弩张,双方都没有再说话,

  安静得让记录的文书都蒙上了一层冷汗。

  不知过了多久,黄映之笑着打起了圆场:

  “都是紧邻的都司,说什么你的我的就太见外了。

  对敌辽东的女真人,对于北平也是大有裨益,

  六千人就六千人吧,到辽东还能补充一些。

  好在这次的敌人是野人女真,

  若是换作北元精锐,本官说什么也不会走了,

  一直赖在这里,哈哈哈哈。”

  陆云逸听后却没有笑,而是略有郑重地开口:

  “黄大人,这次辽东之事处处透露着诡异,

  天津三卫到那里,还是要万分小心啊。”

  黄映之听后眼眸微眯,面露疑问:

  “不知陆大人是何?”

  “在得知消息之后,本官给辽东发了几封公函,询问发生何事,

  但奈何.到今日也没有回应,也不知出了什么端倪。”

  陆云逸十分坦诚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事说了出来,同时露出了几分无奈。

  “什么?”

  黄映之听闻此言,脸色马上就变了,充满阴晴不定与疑惑,

  “难不成是战事还未结束?”

  陆云逸轻轻摇了摇头:

  “起初本官也是如此推测,但想到若是战事激烈,应该更快速地回信才对。

  现在辽东了无音信,本官实在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能拜托家中人仔细打听,目前还没有回信传来。”

  黄映之面露疑惑,

  若是他没记错,眼前的陆大人是大宁人。

  陆云逸笑着解释:

  “黄大人,本官的夫人是辽东刘氏之人,算得上是小有能量。”

  “哦~”

  黄映之面露恍然,揪了揪有些凌乱的白胡子,

  “原来如此,那陆大人在大宁任职,可谓是如虎添翼了。”

  陆云逸听出了他言语中的隐喻,嗤笑一声,有些自嘲:

  “黄老将军,辽东出现战事的消息本官是从京城所知,何来的如虎添翼?”

  黄映之与副将对于此言自然是不会相信,

  悄然对视一眼,只当他是在搪塞。

  接着,众人又商议了一些军卒安置以及粮草运送的事情,很快便各自离去。

  很快,黄映之等人跟着衙门吏员来到了位于城东的大营。

  此刻这里已经安排好了诸多军帐,一应用度已经准备完全,只等天津三卫到来。

  当二人看到这一幕后,脸色变得有些古怪。

  中军大帐姚修杰坐在椅子上,手中捧着茶水,若有所思地说道:

  “准备得这么完全,不像是故意推诿啊,

  大人以往咱们调兵去各方,

  军帐之类的可还要咱们自己操持。”

  黄映之坐在他不远处,感受着眼前火盆的温热,

  他轻轻摇了摇头,瞥了他一眼:

  “这点小恩小惠就把你收买了?

  安置一些军帐,准备一些用度能花几个钱?

  相比于六千人的粮草军械,不值一提。”

  姚修杰一改刚刚的凶厉执拗,反而撇了撇嘴:

  “大人,我倒是觉得

  这北平行都司的安置可比咱们自己家要好,

  更不用说那蓟州镇,什么都要咱们自己来准备,还差点搭进去一些军资。”

  “不一样。”

  黄映之摸了摸胡子:

  “北平行都司地处关外,

  辽东寇边影响最大的是辽东,再就是这了。

  无论如何他也要给一些实惠,毕竟咱们打仗是帮他打的。

  六千人的补给不算多也不算少,倒是很精妙啊,

  弄得本将都无法过多逼迫,否则可要落了下乘。”

  “大人,您说陆大人说没有接到信件与消息,这事可信吗?”

  对面,同样伸出双手静静烘烤的一名将领发问。

  “这话也能信?”姚修杰声音猛地拔高,

  “战事的信件都是八百里加急,谁敢拦?

  三封信只收到一封,真是荒谬,说谎都不会说。”

  但很快,他见黄映之默不作声地看着火盆怔怔出神,微微一愣,

  “大人,您也是这样觉得吧。”

  “不我相信他说的。”

  黄映之的话让在座的诸位都猛地抬起头,有些愕然地看着他。

  只见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件递了过去,

  “石煜恰好在大宁,他给了我一些都司动向,

  不论是调粮还是调军械,都是从最近一月开始。”

  姚修杰接过信件,看清上面的文字.

  “是踏雪商行那个石煜?”

  “就是他,他做事向来稳重,从不得罪人,

  他有些生意在漕运上还要仰仗本官,

  骗我他不敢。”

  叹了口气,黄映之继续道:

  “这次辽东出事,不就近从北平行都司调人,

  非要千里迢迢调我等过来.本就不对。

  是那陆云逸不能打吗?显然不是。

  既然这样,就有更玄奥而且我等不知道的纠缠在里面。”

  “在来时我问过指挥使大人,辽东到底除了什么事,

  他显得有些讳莫如深,不愿多言,

  只是让我们快些到辽东,多加小心。

  原本还觉得没什么,但现在想想.有猫腻啊。”

  姚修杰此刻已经将信件看完,对于他的话也信了几分,

  “大人,会不会是调虎离山?

  有人对大人掌管的漕运有想法?”

  黄映之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掌控的只是部分漕运,还没有这个分量,也不至于如此大费周章。

  辽东的事,应当只有京中人才知道真相,

  不过你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这次兵员一万三,半数都是甲胄精良的精锐,

  打那些野人,绰绰有余。”

  这么一说,气氛缓和了少许。

  姚修杰将身子靠在椅背上,有些感慨地说道:

  “这位年轻的陆大人还真是有几分本事,

  大宁城现在这样,感觉比海津镇和通州都热闹。”

  “确实有两把刷子,我来时见过周大人,他也很是佩服。”

  黄映之目光透过军帐帷幕缝隙,

  看向外面的灯火通明,十分感慨。

  他紧接着说道:

  “你们抓紧休息吧,明日军卒入城,

  我等稍作整备,就要出发辽东。

  这一次.好好立功,争取让尔等身上多一些功勋。”

  “是,大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