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678章 惊变,又见八百里加急!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8:00:02 源网站:2k小说网
  “闪开!闪开!”

  “八百里加急——”

  大宁城西城门,剧烈的喊声沿着官道弥漫,听闻之人纷纷避让。

  三人六马疾驰而来,手中挥舞着令旗,

  整个人像是经历过风吹雨打,十分狼狈。

  不少在做工的百姓听闻这个声音,有些茫然地抬起头,

  看着他们疾驰而过,脸色有几分难看。

  他们紧了紧手中锄头以及扫把,

  望了一眼看不到尽头的人群,心神紧了紧.

  不会要打仗了吧.

  都指挥使司衙门,陆云逸坐在衙房中,

  看着手中一份厚厚文书,眼中闪过疑惑。

  这份文书是巴雅尔交上来的、野人女真需要的物资。

  小到锅碗瓢盆,大到军械甲胄,应有尽有,

  甚至,陆云逸都有些怀疑,

  巴雅尔是不是把所有物资都列了一遍,然后让他来看。

  有枣没枣打一棒子,少了再求,多了稳赚。

  对此,陆云逸并不打算驳回太多,

  只将一些看管严密的铁器以及农具划掉,

  对于一些生活所需,则一个不落,照单提供。

  第一次合作,要有足够多的诚意。

  这时,急促的脚步声自门外响起,

  冯云方还不等进来,就已经听到了他的喊声:

  “大人,京城八百里加急!”

  陆云逸眉头一下子就皱了起来,怎么又有?

  他快步走出衙房,看向迎面而来的冯云方。

  “大人,人是从应天来的,带着五军都督府以及兵部的调令。”

  “去看看。”

  很快,陆云逸就在都司偏厅见到了三人。

  这三人相比于前些日子的三人要正规许多,

  穿的是驿站的服饰,戴着头甲,腰间还有令旗,就连肤色都要比寻常人黝黑粗糙许多。

  “我是陆云逸,文书。”

  三人也不犹豫,迅速将文书递了过来,

  其中一人沉声道:

  “启禀陆大人,我等在路过北平之时,

  燕王殿下吩咐,要陆大人做好一路的补给调配工作,切勿委屈了行军。”

  陆云逸瞥了他一眼,快速将文书打开:

  [五军都督府、兵部为调遣事:

  迩者,野人女真犯境辽东,边烽骤起,战云密布。

  彼等狼子野心,肆行劫掠,屠戮边民,辽东军民受其荼毒久矣。

  烽燧告警,急若星火,此诚社稷安危存亡之秋也。

  天津三卫,夙称雄镇,甲士精强,器械犀利,向为朝廷倚重之劲旅。

  今特命尔卫指挥使即刻点选精锐一万三千人,

  克日北上,驰援辽东。

  务须整肃部伍,严明纪律,沿途秋毫无犯。

  凡行军所至,一应粮秣、器械、舟车,皆由所过州县依例供给,不得迟误。

  至辽东后,听候辽东总兵官调遣,

  协同各路官军,痛剿丑类,以靖边疆。

  尔等当念朝廷厚恩,效命疆场,奋勇杀敌。

  有功者,必按功行赏,荣及子孙,

  怯懦退缩、贻误军机者,军法从事,决不宽贷!

  此令一出,刻不容缓。

  尔其凛遵毋忽!

  二二年十二月十日。]

  陆云逸看到文书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辽东扣边,怎么还要从天津三卫调兵?

  不过很快,陆云逸心神一凛,知道了朝廷的意思,呼吸粗重了几分。

  “本官知道了,一应粮草军械,都司不会推诿,

  只是不知,天津三卫什么时候到?

  现在到哪了?

  为什么提前没有消息送过来?”

  其中一人脸色有些凝重:

  “回禀陆大人,天津三卫此刻已经从喜峰口出发,正在前往大宁的路上。

  而消息.据喜峰口的大人说,

  已经有至少三拨人马前来,陆大人没有收到文书?”

  陆云逸瞳孔骤然收缩,死死地盯着那名送信之人:

  “三拨人马?”

  “回禀大人,天津、北平、山海关都曾发放文书。”

  陆云逸脸色严肃,冯云方脸色也难看到了极点

  都发过文书,那文书呢?

  “下去歇着吧。”

  “既然大人已经知晓军务,我等要快马加鞭赶往辽东,

  还请大人安排一应补给,并且与我等换马。”

  陆云逸摆了摆手:

  “云方,安排一下。”

  “是!”

  冯云方带着三人离开了,

  陆云逸则回想着刚刚所看到的文书,坐在偏厅

  辽东出现寇边之事,千里迢迢从天津卫调兵.

  若说大宁在暗处,不调兵也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不从北平调兵?

  难不成朝廷担心北征一开,

  再调留守的精锐离开,北平会出乱子?

  陆云逸有些想不明白,不过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天津三卫与大宁所属,一明一暗,都要赶赴辽东。

  甚至,说得更极端一些,

  天津三卫就是在为大宁所属打掩护,是明面上的鱼饵以及幌子。

  那么他为什么没有收到信件文书呢?是谁在从中作梗?

  陆云逸眼中闪过疑惑,

  是有人不想天津三卫到辽东?

  又或者要在路上给他使一些绊子?

  眼下有两种情况,

  若是辽东真的出现寇边之事,损失惨重,

  必然是希望新军来到此处,予以支持,

  这样一来.

  阻挠之人或许就变成了朝廷,以及一些与梅义、唐胜宗敌对之人。

  若辽东没有寇边之事,阻挠之人就变成了梅义、唐胜宗等辽东之人,因为不想被朝廷安**眼线。

  两种情况,陆云逸更倾向于第二种。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更严重,信件是哪里被断的?

  北平有他们的人,还是山海关有他们的人?

  能如此轻松地截断八百里加急,那是不是能截断一些消息往来?

  又或者是圣旨、北平传来的密令。

  陆云逸心绪沉重,在争斗愈发明显的情况下,原本一些隐藏手段也会一一浮现。

  至少眼前这一手段就让他有了很大麻烦。

  想到这,陆云逸猛地站起身,对站在门口的亲卫吩咐:

  “召集都司府衙一众大人,两刻钟之后在都司正堂议事。”

  “是!”

  两刻钟之后,府衙的大人们纷纷前来,

  行色匆匆,脸上带着凝重。

  正堂很快人满为患,他们有些人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

  陆云逸坐在上首,看着手中的一份份文书,

  这是经历司整理的目前所有军资调动文书。

  等到一众大人纷纷落座之后,

  陆云逸挥了挥手,文书姚同辰将文书一份份地发下去。

  “诸位大人看看,这是京中都督府以及兵部的调令文书,

  我等要为即将到来的天津三卫提供粮草、军械以及所需补给,

  如今天津三卫已经出喜峰口了。”

  “哗——”

  话音落下,正堂忽然变得乱糟糟的,

  一位位大人眉头紧皱,面露荒谬。

  主持城防的谭威脸色凝重,率先发出质问:

  “大人,为何没有提前收到消息?”

  “本官也想知道这件事!”

  陆云逸眉眼一竖,面露些许狰狞:

  “从北平通往大宁的消息被有心人截断、破坏,

  为的就是让我等仓促应对,没有时间准备。

  而且,再告诉诸位一个消息,

  文书中所言,辽东有战事发生,野人女真寇边,虽守住了三万卫,

  但被野人掠走人丁数千,辽东大败!”

  “哗——”

  忽然掀起的声浪几乎要将整个正堂屋顶掀翻。

  这一次,所有人都面露惊骇,一脸不可思议,就站在一旁的记录吏员都是如此。

  “我们怎么没有收到消息?”

  段正则发出惊呼,说出了在场众人的疑惑。

  北平行都司与辽东紧邻,来往密切,

  如此大的事情他们居然不知道,

  居然还要等到朝廷的援兵来了,他们才搞清楚?

  其中意味着什么,吏员们可能分不清楚,

  但到达一定品级的官员,可谓是门清。

  出事了,出大事了。

  甚至,一些官员将视线悄无声息地投向上首,

  在心中怀疑是不是眼前这位陆大人失势了,

  要不然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陆云逸将在场众人的表情收归眼底,沉声道:

  “事情已经发生,追究也要等事情过去,

  现在都司诸位大人要全力以赴,

  调配天津三卫所需的军械、粮草以及一众用度。”

  “大人,刚刚过了年.都司手里也没有什么余粮啊。”

  段正则在一旁小声提醒。

  “是啊大人,各位所马上就要更换军械,这钱都花得差不多了,

  如此仓促,怎么来得及。”

  谭威也说出了心中担心,脸色阴沉。

  府尹洪忆山面露忧愁,揪了揪花白的胡子:

  “大人,这天津卫一万多人现在还不知什么情况,

  粮草、军械也不知充沛与否,

  就算是要准备,也没有个章程啊。”

  陆云逸挥了挥手:

  “诸位大人的担心,本官都知道,

  本官在刚刚已经派军中精锐快马加鞭前去对接,

  询问军中的真实状况,一来一回可能要个几日。

  而咱们也不能干等着,这段时间内要积极筹措,按照六千人所需筹备!”

  “六千人!”

  洪忆山猛地瞪大眼睛:

  “大人,天津卫去辽东,总不能一点东西都不带吧。”

  陆云逸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看向在场诸位大人:

  “诸位大人,这是很大概率的事。”

  场面一下子变得嘈杂,众说纷纭,整个大堂变得乱糟糟的:

  “什么都不带怎么打仗?”

  “那天津卫来干什么?去辽东送死吗?”

  陆云逸压了压手,看着手中抄录的文书,沉声道:

  “文书是十二月十日从京城发出,送到天津卫至少要两天。

  一万人的出发准备至少要五天,也就是说.

  不到二十天,天津卫就从驻地跑到了喜峰口,整整五百里。

  在座诸位都是打过仗的,

  若是带足了辎重补给,能有这个行军速度吗?”

  所有人都沉默了,一天行军二十五里,

  对于一个骑步混合的军伍来说,已经是快到不能再快了。

  “所以说,天津卫的前军会在一个月之内到达,

  而这个时间,就是我等准备的时间。”

  陆云逸声音落下,众人面面相觑。

  “大人!那天津卫自己不带粮草,

  跟我们又有什么干系?

  凭什么要在咱们大宁补给?”

  “是啊,不如就这么放任他走,让他们去辽东补给。”

  “不是咱们不给他们补,但一月的时间太短了,

  从各地调粮草军械都来不及,

  更何况.现在都司是关键时刻,哪有肥了别人苦了自己的道理。”

  在场不少人频频点头,觉得此言极对。

  陆云逸脸色阴沉,他知道得很多,但却不能明说。

  深吸了一口气,他沉声开口:

  “天津卫是去辽东打仗,不是去过家家,

  辽东现在自顾不暇,又如何给天津卫补给?

  咱们大宁放在这里,为的就是今日驰援辽东。

  北平、天津、蓟州镇可以放任不管,但咱们不能不管。

  若是天津卫去辽东又打了败仗,

  回头朝廷一问,发现是没有粮草与军械,

  第一个惩治的就是咱们大宁!

  所以,心有不甘也好,重重困难也罢,粮草军械必须筹措!

  要将天津卫完好无损、白白胖胖地送离都司,

  否则咱们都吃不了兜着走!”

  话十分难听,但在场诸多大人也不是**,也知道这个道理

  但不知为何,就是感觉憋屈,

  本来好好的都司,怎么莫名其妙背上了这么一个锅。

  段正则气急败坏,将手掌狠狠地拍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大人,一定要将为什么没有提前来信的原因找出来。

  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将一切都压在咱们身上,

  都司上半年这么多事,修路、种地、养猪、开商行,

  现在却要为了天津卫白白浪费一个月的时间,

  还要大把军资,真是窝囊!”

  上首几位大人眼中弥漫着血丝,呼吸略有粗重,

  显然也是十分不满这一突发情况。

  陆云逸对于他们的心绪表示理解,他自己内心也十分愤怒,

  并且他还知道其中原因,一切都是朝堂争斗的外溢。

  他作为**,必然会被牵连,也是在被打击的范围之内。

  陆云逸平复心绪,事情已经发生了,

  如今摆在面前的唯一选择,

  就是全力以赴地面对这一次危机,让整个都司化险为夷。

  抿了抿嘴,陆云逸沉声开口:

  “谭老将军,从现在起,暂停都司内一切军械更换,

  将各地工坊新打造出的军械汇聚大宁城,优先供给天津三卫。

  至于咱们自己的军械更换,下半年再说。”

  谭威嘴唇嗫嚅,眼睛瞪得很大,最后狠狠咬了他,十分不甘的开口:

  “是,大人。”

  陆云逸看向段正则:

  “段大人,从修路的银两中拿出五万两,

  即日起向各城池大户、粮商手中购买足够多的粮食,

  精米、糙米、面粉、麸皮、马粮,

  有多少收多少,由经历司制定收粮的价格与数量。

  告诉城内大户与粮商,都司危难关头,

  若是他们还搞什么囤积居奇的手段,就让他们看看都司的刀利不利!”

  “是!”

  伍素安率先开口答应。

  段正则犹豫了许久,这又是一个得罪人的活,但他最后还是答应了:

  “是!”

  陆云逸看向洪忆山:

  “洪大人,大宁城不能乱,

  从现在开始大宁城外松内紧,将所有衙役都散出去,

  但凡有散播流言者,不用考虑轻重,统统抓起来。

  另外,招工不能停,道路修建也不能停,

  春耕的准备工作以及养猪的诸多事宜都不能停,这几件事府衙要办好。

  还有都司与城中掌柜联合开设的商行,

  要加快速度,尽快招工,

  给城内百姓一个安稳的生计,让他们别多想。”

  洪忆山脸一下子就黑了下来,

  猛然感觉到了如山一般的压力:

  “大人,下官”

  “有什么问题?”陆云逸淡淡地扫了过去。

  洪忆山一个哆嗦,只觉得身子都冷了几分:

  “大人,事情都挤在了一起,府衙人手不够”

  陆云逸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扫视在场众人:

  “本官会调新城卫、庆州卫的军卒入城予以协助,

  此事由负责司务的刘大人负责,

  各衙门卫所有什么困难可以与刘大人直言。”

  刘黑鹰轻轻点了点头:

  “是,大人。”

  说完之后,陆云逸看向洪忆山:

  “洪大人,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没了”

  “嗯,虽然事情突然,我们要积极准备,

  但对内也不能慌乱,该做的事继续做,

  给城中百姓商贾一个安定的环境。

  如此,就算是再乱,也乱不到哪去!”

  陆云逸说得斩钉截铁,而后猛地站起身:

  “就这样,散会!”

  说完之后,他拿着文书快步走出正堂,脚步比以往要快上许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