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持续弥漫的大雪终于稍有停歇。
城北一面土墙前,杨士奇终于能摘掉头上的大帽子,稍稍喘口气。
即便如此,天气依旧寒冷,
每一次呼吸,热气都如白雾般迅速消散。
一旁,戴着手套、提着木桶的解缙见他这般举动,微微撇嘴。
“至于吗?”
杨士奇看向解缙,
此前与这位大才子接触,他觉得对方有些高高在上。
但经过这三天一起干活,
他发现解缙只是恃才傲物,品行并无问题。
只是解缙那些不合时宜的话,还是让他有些无奈。
用刘将军的话说,解缙情商太低,说话带刺,偏偏自己还毫无察觉。
“戴着帽子干活,脑袋闷得慌。
可摘下帽子又冷,如今雪好不容易小了些,赶紧透透气。”
杨士奇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小刷子,
在木桶里蘸上浆糊,极为熟练地在墙上刷着米浆。
他把刷子放平,匀速移动,
浆糊不够时,就换另一面继续,
速度既不能快,也不能慢,快了刷不均匀,慢了浆糊容易结块。
刷完两道浆糊,他从背后抽出一张大红纸,
展开后覆盖在刷好浆糊的地方,用手用力一抹。
红纸上随即出现湿润的痕迹。
就这样,一张宣传标语贴好了。
“贴歪了。”
解缙又说出不合时宜的话。
杨士奇没有理会,往后退了几步,仔细端详,
虽然有些歪,但问题不大,只要上面的字迹清晰就行。
标语上赫然写着,
“想吃饱种甘薯。”
“想吃好就养猪。”
杨士奇念了两遍,仍觉得这标语不够简洁,便看向解缙。
“大绅兄,有没有更简单的标语?
我总觉得.这些草原人可能看不懂。”
解缙有些惊讶地看着前方红底黑字的标语,抿了抿嘴唇。
“再简单就只能写‘种甘薯’和‘养猪’了。
不过我昨天写了一首童谣,可以让城中小孩子传唱,效果比贴标语要好。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识字。”
“什么童谣?”
解缙吸了吸鼻子,摘下三层手套,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过去。
杨士奇打开,从上往下看去。
“大宁地,明朝时,百姓生计有妙词。
想饱肚,种甘薯,薯苗入土扎根固。
叶儿翠,藤儿舞,地下薯块悄悄鼓。
蒸煮烤,香满路,吃饱肚子有力赴。
要吃好,把猪养,猪圈里头猪肥笃。
食糟糠,哼小曲,膘肥肉美真富足。
红烧肉,香满屋,日子惬意心满足。
种甘薯,养猪户,大宁岁月甜如酥。”
“这写得确实好,但有些复杂。
我在家乡以及湖广听到的童谣,都是三四句,朗朗上口。”
杨士奇给出评价,皱着眉头看着那张纸。
“这还不够简单?看一眼就能记住。”解缙眼中再次露出错愕的神情。
杨士奇把纸递回去,有些无奈,
“大绅兄,您是进士,是大明数一数二的读书人,自然觉得简单。
但大宁的孩子几乎都不识字,
怎么可能记住这么复杂的童谣,还得再简单些。”
解缙脸色一阵变幻,被人夸赞让他很受用,
但他又真心觉得童谣已经够简单了。
犹豫半天,他才不情愿地点点头。
“我知道了,回去再想想。”
“嗯,大绅兄,去下一个地方吧。
尽快把标语都贴完,
要是在大宁城有效果,咱俩还得去其他城池。”
解缙一愣,“还要去别的地方?”
“那当然,都司又不止大宁一座城,哪里的人都需要教化。
不过教化的前提是让百姓吃饱饭。”
解缙撇嘴,很不认同这句话,说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即便腹中饥饿,也可接受教化。
古代贤士中,不乏家境贫寒、少食却苦读不止之人,
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便是例证。
由此可见,传授学识,怎能因没吃饱饭就无法进行?
吃饱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教化的前提。”
解缙这番文绉绉的言论,让杨士奇有些不太适应。
他背着箩筐站在前面,回头无奈地看了解缙一眼。
“为何百姓不是人人都读书?
朝廷在各地都开设了学堂,可去读书的人却寥寥无几。”
“百姓愚昧,把圣人之言当作粪土。”
“他们要种地,春天要耕地翻土、选种播种,
夏天要中耕除草、整枝打杈,
秋天要收割、晾晒储存,
冬天要清理杂草、残茬,除虫、造肥。
一年十二个月,月月都忙,哪有功夫读书识字?”
杨士奇无奈地摇摇头,继续说道:
“一个十岁的孩子,在田间也能帮不少忙。
农活都干不完,谁还有心思去读书?
再者,随处可见举人老爷,他们不用纳粮还能做官,
就算百姓再愚昧,也知道读书考举人好。
可为什么不踊跃去读书呢?
大绅兄,读书识字是要花钱的。
百姓家中只有粮食,甚至还不够吃,哪来的钱?”
说完,杨士奇背着箩筐,向下一处张贴标语的地方走去。
解缙站在原地,眉头紧皱。
他看看四周,不远处有几个半大孩子,
正在一堆不知是什么草的草堆前仔细挑拣。
解缙鬼使神差地走过去。
几个孩子衣衫褴褛,衣服不合身,像是大人的衣服改的。
他们的手掌和小脸都冻得通红。
对于解缙的到来,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便不再理会。
解缙看向那堆杂草,里面藏着一些黑色小圆球。
他以为是某种果子,便问道:
“你们挑这些东西吃吗?”
“羊粪不好吃,只能用来烧火。”
一个半大孩子看了解缙一眼,觉得这人很奇怪,便挪了挪位置。
羊粪?
解缙瞳孔微微收缩,看着那些藏在杂草中的黑豆豆,鼻子一吸,一股尿骚味扑面而来。
他不自觉地后退一步,觉得难以置信。
“为什么要捡羊粪?”
“烧火啊。”
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回答。
“为什么不去砍柴?”解缙追问道。
几个孩子都抬起头,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他。
“外面雪大,砍柴背不回来,会冻死在外面。”
“大绅兄,走了。”
这时,远处传来杨士奇的呼喊。
解缙像逃难似的离开,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到了下午,两人才贴到城门附近。
这里人来人往,大多是趁着雪停去城外查看庄稼,或者去城外村落看望家人朋友。
甚至,二人还看到一队草原人带着两头被箭矢**的白狼回来,能听到他们的嘀咕:
“真可惜,箭矢把皮毛弄坏了,不然能卖个好价钱。”
“有总比没有强,别想太多,下次射准点就行。”
“可射眼睛太难了。”
“多练习,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听着他们的交谈,杨士奇说道:
“一张上好的雪狼皮能卖不少钱,
一张就能换一家人一个冬天的吃食。
但要是上面有洞,价钱就会大打折扣,可能只够吃几天。”
解缙点点头,这种事他知道:
“我的老师莘云先生家中有一张从辽东运回去的整张虎皮,
听别人说,花了足足上千两银子,
小时候我在上面睡觉,特别暖和。”
杨士奇刷浆糊的动作一顿,看向解缙,
“是欧阳衡先生吗?欧阳修的十六世孙?”
解缙点点头:
“是他,是我大哥的岳父。”
杨士奇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恍然,
欧阳氏在江西是传承千年的大族。
在吉安府威望极高,家中又有万贯家财,难怪解缙总是心高气傲。
杨士奇长叹一声,沉声道。
“小时候我还去拜过欧阳祠,母亲希望我能沾点文气。”
“你也是江西人?”
解缙有些惊讶地看着他,瞪大了眼睛。
“吉安府泰和县人。”
“原来我们是同乡!”解缙满脸惊喜:
“士奇兄,你之前怎么不说?”
杨士奇叹了口气。
“我虽是江西人,但父亲去世后,
我大半时间在湖广,之后又流落应天,现在又到了大宁。
我到底是哪里人,已经不重要了。”
二人之间,莫名涌起一股萧瑟之感。
截然不同的经历,却让他们走上了同一条路。
解缙看看手中毛刷和提着的浆糊桶,再次感叹世事无常。
“没关系,人出生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我们是同乡,日后要多多相互照应。”解缙的态度好了许多。
杨士奇抿了抿嘴,沉声道。
“大人说过,君子群而不党。
我们是同乡.但不能因为这种关系就徇私舞弊。”
解缙打量着杨士奇,突然笑了起来:
“我们是同乡,说不定我们祖上还是故交,
相互帮衬一下,有何不可?”
见杨士奇还想说什么,解缙直接说道:
“陆大人麾下亲信可都是庆州人,军中主要将领也大多来自那里。”
杨士奇闭上嘴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重重地叹了口气:
“话虽如此,但我总觉得这样不太好。”
“士奇兄,人离乡**。
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若不相互扶持,岂不是要被人欺负?”
杨士奇觉得这话有道理,
但又不知如何反驳,只能用力刷了刷浆糊。
“快点刷吧,要在太阳落山前贴完。
晚上会刮大风,明天早上还得来看有没有被刮跑。”
听他这么说,解缙眼中的光芒迅速黯淡,一下子没了精神。
“我们都是难得的读书人,
怎么沦落到在这冰天雪地里贴标语,真是没法跟别人说。”
这时,大地开始微微颤动,刚刚贴上的纸张轻轻抖动起来。
二人愣住,茫然地看向四周。
很快,他们知道了颤动的来源。
剧烈的马蹄声骤然响起,从高大的城门洞外传来。
马蹄声有些沉闷,像是踏在积雪上。
即便如此,仍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杨士奇连忙跑到城门洞处向外张望。
只见视线尽头的雪地上,
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在大雪中疾驰。
掀起的积雪如白色浓雾弥漫,似白龙般翻滚。
一股惊人的气势在杨士奇心中涌起,
他瞪大眼睛,呼吸瞬间屏住。
一同过来的解缙也是如此,呆呆地看着前方。
骑兵,真正的骑兵!
这是二人第一次见到上千骑兵毫无顾忌地冲锋,
那种感觉,仿佛地动山摇,又如泰山压顶。
他们的瞳孔极度放大,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无法思考。
直到那些骑兵在城外开始减速,
二人才慢慢回过神来,只觉得嘴唇干涩。
“这就是骑兵冲锋?我我感觉自己快死了。”
解缙呆呆地开口。
一旁的杨士奇在军伍中待过几个月,相对镇定一些。
但他也轻轻点了点头.
“我也有这种感觉。”
随着骑兵在城外停稳,高昂的喊声传来。
“朵颜三卫指挥使带领麾下军卒前来,还请打开城门!”
“验明身份!”
城墙上,同样传来喊声,
一队队军卒冲到城门附近,准备打开正门。
“朵颜三卫?”
杨士奇有些惊讶地看着那些骑兵,
这些骑兵竟然是朵颜三卫?
那个被前军斥候部打得精锐尽失的朵颜三卫!
他的瞳孔剧烈晃动,心中震撼不已,
想到军营里那些看似傻气、憨厚的军伍同僚。
朵颜三卫如此冲锋就有这般气势,让他几乎心神俱裂。
那平日里不起眼的前军斥候部军卒,冲锋起来又该是怎样的气势?
杨士奇无法想象,甚至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
他听军中的人说,
朵颜三卫的精锐军卒不堪一击,杀他们就像杀鸡。
曾经他也这么认为,
觉得那是一群散兵游勇,连整齐的军阵都组织不起来。
但今日亲眼所见,
杨士奇觉得自己错了,大错特错。
那位整日埋首于文书堆里的陆大人与刘将军,远比他想象的可怕。
一旁的解缙也是同样的表情,
呆呆地看着前方千余名骑兵。
在刚才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一生饱读诗书都毫无用处。
只需这么一次简单的冲锋,不知是谁挥出一刀,
就能砍下他的脑袋,前半生的努力便付诸东流。
他回头看向身后,那里是北平行都司府衙的方向,
有千余名前军斥候部军卒驻扎。
他很难想象,眼前的朵颜三卫竟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不多时,几名身穿黑甲的骑兵从城内疾驰而出,径直冲出城外,拿起喇叭对着前方千余人高声呼喊。
“泰宁卫指挥使阿札失里、指挥同知塔并帖木儿,
朵颜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福余卫指挥同知海撒男答溪入城,
其余人马前往北城门外大营休整!”
队伍中,故元辽王阿扎失里面容苍老。
他看向队伍最前方的朵颜元帅脱鲁忽察儿,说道:
“进城吧,这冰天雪地的,赶紧去暖和暖和。”
他说这话时,在场一些军卒面面相觑,眼中都有一丝疑惑。
身旁,指挥同知塔并帖木儿呼吸略显急促,说道:
“王,为什么不让军卒一起进城?外面的军营太冷了。”
阿扎失里没有回答,
脱鲁忽察儿冷笑一声,
看了看空荡荡的右手,眼中闪过一丝阴郁。
“明朝人不让我们进城,难道我们还能强行闯进去?”
惠宁王海撒男答溪看看二人,笑了起来:
“走吧,在这儿发牢骚没用,周大人可不是好惹的。”
辽王阿扎失里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没错,但周大人再不好说话,至少也比那个陆云逸强多了。
这次啊.咱们可不能触霉头。”
这话一出口,脱鲁忽察儿就觉得手臂隐隐作痛,最后冷哼一声。
“走,进城!”
(本章完)
城北一面土墙前,杨士奇终于能摘掉头上的大帽子,稍稍喘口气。
即便如此,天气依旧寒冷,
每一次呼吸,热气都如白雾般迅速消散。
一旁,戴着手套、提着木桶的解缙见他这般举动,微微撇嘴。
“至于吗?”
杨士奇看向解缙,
此前与这位大才子接触,他觉得对方有些高高在上。
但经过这三天一起干活,
他发现解缙只是恃才傲物,品行并无问题。
只是解缙那些不合时宜的话,还是让他有些无奈。
用刘将军的话说,解缙情商太低,说话带刺,偏偏自己还毫无察觉。
“戴着帽子干活,脑袋闷得慌。
可摘下帽子又冷,如今雪好不容易小了些,赶紧透透气。”
杨士奇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小刷子,
在木桶里蘸上浆糊,极为熟练地在墙上刷着米浆。
他把刷子放平,匀速移动,
浆糊不够时,就换另一面继续,
速度既不能快,也不能慢,快了刷不均匀,慢了浆糊容易结块。
刷完两道浆糊,他从背后抽出一张大红纸,
展开后覆盖在刷好浆糊的地方,用手用力一抹。
红纸上随即出现湿润的痕迹。
就这样,一张宣传标语贴好了。
“贴歪了。”
解缙又说出不合时宜的话。
杨士奇没有理会,往后退了几步,仔细端详,
虽然有些歪,但问题不大,只要上面的字迹清晰就行。
标语上赫然写着,
“想吃饱种甘薯。”
“想吃好就养猪。”
杨士奇念了两遍,仍觉得这标语不够简洁,便看向解缙。
“大绅兄,有没有更简单的标语?
我总觉得.这些草原人可能看不懂。”
解缙有些惊讶地看着前方红底黑字的标语,抿了抿嘴唇。
“再简单就只能写‘种甘薯’和‘养猪’了。
不过我昨天写了一首童谣,可以让城中小孩子传唱,效果比贴标语要好。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识字。”
“什么童谣?”
解缙吸了吸鼻子,摘下三层手套,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过去。
杨士奇打开,从上往下看去。
“大宁地,明朝时,百姓生计有妙词。
想饱肚,种甘薯,薯苗入土扎根固。
叶儿翠,藤儿舞,地下薯块悄悄鼓。
蒸煮烤,香满路,吃饱肚子有力赴。
要吃好,把猪养,猪圈里头猪肥笃。
食糟糠,哼小曲,膘肥肉美真富足。
红烧肉,香满屋,日子惬意心满足。
种甘薯,养猪户,大宁岁月甜如酥。”
“这写得确实好,但有些复杂。
我在家乡以及湖广听到的童谣,都是三四句,朗朗上口。”
杨士奇给出评价,皱着眉头看着那张纸。
“这还不够简单?看一眼就能记住。”解缙眼中再次露出错愕的神情。
杨士奇把纸递回去,有些无奈,
“大绅兄,您是进士,是大明数一数二的读书人,自然觉得简单。
但大宁的孩子几乎都不识字,
怎么可能记住这么复杂的童谣,还得再简单些。”
解缙脸色一阵变幻,被人夸赞让他很受用,
但他又真心觉得童谣已经够简单了。
犹豫半天,他才不情愿地点点头。
“我知道了,回去再想想。”
“嗯,大绅兄,去下一个地方吧。
尽快把标语都贴完,
要是在大宁城有效果,咱俩还得去其他城池。”
解缙一愣,“还要去别的地方?”
“那当然,都司又不止大宁一座城,哪里的人都需要教化。
不过教化的前提是让百姓吃饱饭。”
解缙撇嘴,很不认同这句话,说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即便腹中饥饿,也可接受教化。
古代贤士中,不乏家境贫寒、少食却苦读不止之人,
车胤囊萤、孙康映雪,便是例证。
由此可见,传授学识,怎能因没吃饱饭就无法进行?
吃饱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教化的前提。”
解缙这番文绉绉的言论,让杨士奇有些不太适应。
他背着箩筐站在前面,回头无奈地看了解缙一眼。
“为何百姓不是人人都读书?
朝廷在各地都开设了学堂,可去读书的人却寥寥无几。”
“百姓愚昧,把圣人之言当作粪土。”
“他们要种地,春天要耕地翻土、选种播种,
夏天要中耕除草、整枝打杈,
秋天要收割、晾晒储存,
冬天要清理杂草、残茬,除虫、造肥。
一年十二个月,月月都忙,哪有功夫读书识字?”
杨士奇无奈地摇摇头,继续说道:
“一个十岁的孩子,在田间也能帮不少忙。
农活都干不完,谁还有心思去读书?
再者,随处可见举人老爷,他们不用纳粮还能做官,
就算百姓再愚昧,也知道读书考举人好。
可为什么不踊跃去读书呢?
大绅兄,读书识字是要花钱的。
百姓家中只有粮食,甚至还不够吃,哪来的钱?”
说完,杨士奇背着箩筐,向下一处张贴标语的地方走去。
解缙站在原地,眉头紧皱。
他看看四周,不远处有几个半大孩子,
正在一堆不知是什么草的草堆前仔细挑拣。
解缙鬼使神差地走过去。
几个孩子衣衫褴褛,衣服不合身,像是大人的衣服改的。
他们的手掌和小脸都冻得通红。
对于解缙的到来,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便不再理会。
解缙看向那堆杂草,里面藏着一些黑色小圆球。
他以为是某种果子,便问道:
“你们挑这些东西吃吗?”
“羊粪不好吃,只能用来烧火。”
一个半大孩子看了解缙一眼,觉得这人很奇怪,便挪了挪位置。
羊粪?
解缙瞳孔微微收缩,看着那些藏在杂草中的黑豆豆,鼻子一吸,一股尿骚味扑面而来。
他不自觉地后退一步,觉得难以置信。
“为什么要捡羊粪?”
“烧火啊。”
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回答。
“为什么不去砍柴?”解缙追问道。
几个孩子都抬起头,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他。
“外面雪大,砍柴背不回来,会冻死在外面。”
“大绅兄,走了。”
这时,远处传来杨士奇的呼喊。
解缙像逃难似的离开,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到了下午,两人才贴到城门附近。
这里人来人往,大多是趁着雪停去城外查看庄稼,或者去城外村落看望家人朋友。
甚至,二人还看到一队草原人带着两头被箭矢**的白狼回来,能听到他们的嘀咕:
“真可惜,箭矢把皮毛弄坏了,不然能卖个好价钱。”
“有总比没有强,别想太多,下次射准点就行。”
“可射眼睛太难了。”
“多练习,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听着他们的交谈,杨士奇说道:
“一张上好的雪狼皮能卖不少钱,
一张就能换一家人一个冬天的吃食。
但要是上面有洞,价钱就会大打折扣,可能只够吃几天。”
解缙点点头,这种事他知道:
“我的老师莘云先生家中有一张从辽东运回去的整张虎皮,
听别人说,花了足足上千两银子,
小时候我在上面睡觉,特别暖和。”
杨士奇刷浆糊的动作一顿,看向解缙,
“是欧阳衡先生吗?欧阳修的十六世孙?”
解缙点点头:
“是他,是我大哥的岳父。”
杨士奇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恍然,
欧阳氏在江西是传承千年的大族。
在吉安府威望极高,家中又有万贯家财,难怪解缙总是心高气傲。
杨士奇长叹一声,沉声道。
“小时候我还去拜过欧阳祠,母亲希望我能沾点文气。”
“你也是江西人?”
解缙有些惊讶地看着他,瞪大了眼睛。
“吉安府泰和县人。”
“原来我们是同乡!”解缙满脸惊喜:
“士奇兄,你之前怎么不说?”
杨士奇叹了口气。
“我虽是江西人,但父亲去世后,
我大半时间在湖广,之后又流落应天,现在又到了大宁。
我到底是哪里人,已经不重要了。”
二人之间,莫名涌起一股萧瑟之感。
截然不同的经历,却让他们走上了同一条路。
解缙看看手中毛刷和提着的浆糊桶,再次感叹世事无常。
“没关系,人出生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我们是同乡,日后要多多相互照应。”解缙的态度好了许多。
杨士奇抿了抿嘴,沉声道。
“大人说过,君子群而不党。
我们是同乡.但不能因为这种关系就徇私舞弊。”
解缙打量着杨士奇,突然笑了起来:
“我们是同乡,说不定我们祖上还是故交,
相互帮衬一下,有何不可?”
见杨士奇还想说什么,解缙直接说道:
“陆大人麾下亲信可都是庆州人,军中主要将领也大多来自那里。”
杨士奇闭上嘴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重重地叹了口气:
“话虽如此,但我总觉得这样不太好。”
“士奇兄,人离乡**。
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若不相互扶持,岂不是要被人欺负?”
杨士奇觉得这话有道理,
但又不知如何反驳,只能用力刷了刷浆糊。
“快点刷吧,要在太阳落山前贴完。
晚上会刮大风,明天早上还得来看有没有被刮跑。”
听他这么说,解缙眼中的光芒迅速黯淡,一下子没了精神。
“我们都是难得的读书人,
怎么沦落到在这冰天雪地里贴标语,真是没法跟别人说。”
这时,大地开始微微颤动,刚刚贴上的纸张轻轻抖动起来。
二人愣住,茫然地看向四周。
很快,他们知道了颤动的来源。
剧烈的马蹄声骤然响起,从高大的城门洞外传来。
马蹄声有些沉闷,像是踏在积雪上。
即便如此,仍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杨士奇连忙跑到城门洞处向外张望。
只见视线尽头的雪地上,
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在大雪中疾驰。
掀起的积雪如白色浓雾弥漫,似白龙般翻滚。
一股惊人的气势在杨士奇心中涌起,
他瞪大眼睛,呼吸瞬间屏住。
一同过来的解缙也是如此,呆呆地看着前方。
骑兵,真正的骑兵!
这是二人第一次见到上千骑兵毫无顾忌地冲锋,
那种感觉,仿佛地动山摇,又如泰山压顶。
他们的瞳孔极度放大,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无法思考。
直到那些骑兵在城外开始减速,
二人才慢慢回过神来,只觉得嘴唇干涩。
“这就是骑兵冲锋?我我感觉自己快死了。”
解缙呆呆地开口。
一旁的杨士奇在军伍中待过几个月,相对镇定一些。
但他也轻轻点了点头.
“我也有这种感觉。”
随着骑兵在城外停稳,高昂的喊声传来。
“朵颜三卫指挥使带领麾下军卒前来,还请打开城门!”
“验明身份!”
城墙上,同样传来喊声,
一队队军卒冲到城门附近,准备打开正门。
“朵颜三卫?”
杨士奇有些惊讶地看着那些骑兵,
这些骑兵竟然是朵颜三卫?
那个被前军斥候部打得精锐尽失的朵颜三卫!
他的瞳孔剧烈晃动,心中震撼不已,
想到军营里那些看似傻气、憨厚的军伍同僚。
朵颜三卫如此冲锋就有这般气势,让他几乎心神俱裂。
那平日里不起眼的前军斥候部军卒,冲锋起来又该是怎样的气势?
杨士奇无法想象,甚至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
他听军中的人说,
朵颜三卫的精锐军卒不堪一击,杀他们就像杀鸡。
曾经他也这么认为,
觉得那是一群散兵游勇,连整齐的军阵都组织不起来。
但今日亲眼所见,
杨士奇觉得自己错了,大错特错。
那位整日埋首于文书堆里的陆大人与刘将军,远比他想象的可怕。
一旁的解缙也是同样的表情,
呆呆地看着前方千余名骑兵。
在刚才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一生饱读诗书都毫无用处。
只需这么一次简单的冲锋,不知是谁挥出一刀,
就能砍下他的脑袋,前半生的努力便付诸东流。
他回头看向身后,那里是北平行都司府衙的方向,
有千余名前军斥候部军卒驻扎。
他很难想象,眼前的朵颜三卫竟是他们的手下败将。
不多时,几名身穿黑甲的骑兵从城内疾驰而出,径直冲出城外,拿起喇叭对着前方千余人高声呼喊。
“泰宁卫指挥使阿札失里、指挥同知塔并帖木儿,
朵颜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福余卫指挥同知海撒男答溪入城,
其余人马前往北城门外大营休整!”
队伍中,故元辽王阿扎失里面容苍老。
他看向队伍最前方的朵颜元帅脱鲁忽察儿,说道:
“进城吧,这冰天雪地的,赶紧去暖和暖和。”
他说这话时,在场一些军卒面面相觑,眼中都有一丝疑惑。
身旁,指挥同知塔并帖木儿呼吸略显急促,说道:
“王,为什么不让军卒一起进城?外面的军营太冷了。”
阿扎失里没有回答,
脱鲁忽察儿冷笑一声,
看了看空荡荡的右手,眼中闪过一丝阴郁。
“明朝人不让我们进城,难道我们还能强行闯进去?”
惠宁王海撒男答溪看看二人,笑了起来:
“走吧,在这儿发牢骚没用,周大人可不是好惹的。”
辽王阿扎失里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没错,但周大人再不好说话,至少也比那个陆云逸强多了。
这次啊.咱们可不能触霉头。”
这话一出口,脱鲁忽察儿就觉得手臂隐隐作痛,最后冷哼一声。
“走,进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