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522章 人定胜天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8:00:02 源网站:2k小说网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工部钻研的新物件,

  在外界看来可谓是风平浪静,甚至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前军斥候部的一千军卒在城外工坊驻扎了两日之后,便渐渐撤离,

  只留下了十门大炮,进行每日的质检工作。

  工坊还是一如既往地整日黑烟滚滚,弥漫着炽热气息。

  与往常相比,毫无二致。

  这使得许多暗中探查的人纷纷放弃,

  他们都认为是工部的某些谋划失败了。

  然而,在应天城皇城之中,却弥漫着一股截然不同的氛围。

  工部表面看似平静,内部实则紧张万分。

  整个都水司所在的衙房变得异常安静,

  来往的吏员脚步匆匆,神情中满是紧张。

  他们行进间视线不停地扫视着四周,仿佛时刻警惕着什么。

  工部其他衙门都注意到了都水司的异样,心中充满疑惑,完全不知道都水司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主持工坊督造的工部左侍郎计煜辰,静静地站在工部正堂门口,凝视着侧前方不大的小院。

  他脸上神色平静,但眼中却不时闪过一丝耐人寻味。

  在他身旁,营缮清吏司郎中周明理默默伫立。

  肥硕的身躯仿佛一个热源,不断散发着热气。

  他的表情则直白许多,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眼中满是惊疑不定。

  “部堂大人,这都水司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这几日神神秘秘的,就连陆大人也不见踪影。”

  周明理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计煜辰微微皱起眉头,伸手轻轻揪了揪胡须,缓缓说道:

  “我也不清楚,这几日秦尚书也是行踪不定,还时常出入户部衙门。

  难不成,咱们工部与户部除了要钱,还有其他合作?”

  周明理心中一惊,说道:

  “大人,难道前些日子都水司呈上的治水方案,宫中同意了?”

  计煜辰眼中闪过一丝恼怒,瞥了周明理一眼:

  “一千三百万两银子,就算宫中同意了,户部就是砸锅卖铁也拿不出来。

  更何况,此等大事岂是宫中说怎样就怎样的?

  去年的钱财结余才几百万两,朝廷得攒上好几年才够。

  这些钱关乎各个衙门的用度,

  陛下与太子想悄无声息地治水,怎么可能?”

  大概是心中积郁已久,一向沉默寡言的计煜辰这次说了许多。

  这让周明理低下了头,不敢反驳。

  “那大人,都水司到底在做什么?

  下官派人去城外工坊探查了,工坊与以往没什么不同,

  里面的窑炉一直在烧制,人员也没有变动

  难不成,他们是在白忙活?”

  “你问我,我问谁?”

  一提到此事,计煜辰更是怒不可遏,眼中闪过阴霾。

  他身为左侍郎,在整个衙门里位居第二,也成功负责了自行车以及三轮车的研发事项。

  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自己在工部衙门被孤立了。

  虽然每天的事务依旧繁多,

  但他能明显感觉到,秦逵和陆云逸肯定在暗地里谋划着什么,而且还刻意瞒着他。

  可到底是什么呢?

  他侧身看了看周明理,见他那肥硕的模样,心中更是烦闷,忍不住说道:

  “周大人,您就不能少吃点?”

  周明理被这突如其来的呵斥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但上官发话,他又怎敢反驳,只能连忙躬身说道:

  “计大人,下官知道了,可是.”

  他脸上露出几分犹豫,欲言又止。

  “有话就直说!”

  计煜辰对他这磨磨蹭蹭的样子更加恼火。

  周明理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连忙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道:

  “计大人,都水司现在不知在忙些什么,总之是忙得不可开交。

  虞衡清吏司最近一直在忙着商行督造一事,李至刚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屯田司就更不用说了,钻研出新的器械之后,

  整日都埋头在乡下,也是忙碌万分。

  如今工部衙门四个司,只有下官所属的营缮清吏司无事可做,

  下面的诸多主事都已经怨声载道了.

  您看,是不是给营缮司找些事做?”

  周明理心中满是不平。

  营缮司主要负责建筑和管理工作,

  包括召集工匠、筹备建筑材料、监督宫殿、陵寝等建筑的督造,

  还负责维护卤簿、仪仗、乐器等皇家用品,监管木材、瓦器、薪柴等建筑物料的储备。

  而现在,因为衙门中的争斗,

  虞衡清吏司抢走了他修筑商行的活儿,都水司最近筹措治水所用材料的事情也被搁置。

  如今营缮司上上下下无所事事,

  只能维护前些日子大祭所用的器具,

  再就是窝在工坊里钻研自行车,偏偏生产还不归营缮司负责。

  这让周明理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在如今朝堂上,惯例持续久了就有可能成为既定事实。

  营缮司要是再没什么动作,

  就会像宫中的神宫监一样,沦为一个只能打扫卫生的“清贵”衙门。

  不同的是,神宫监打扫的是皇城,而营缮司打扫的是皇城中的器具。

  两人之间的气氛一时有些沉默。

  过了许久,计煜辰才深吸一口气,瞥了周明理一眼:

  “本官知道你的心思,但自行车以及三轮车现在属于军械,

  想要推动售卖,根本不可能。

  就算是向民间投放,也是官营,想要专营根本没可能。”

  周明理被点破心思,也没有露出丝毫拘谨,只是把声音压得更低了些,

  “大人,早些年盐铁都是官营,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现在铁虽然还是官营,但盐已经改为专营,还有开中法呢.

  这自行车与三轮车,在下官看来,终究是要走上专营的道路。

  一些大商行消息灵通,他们已经找到下官,希望能与部堂大人见一面,

  看看能不能在各方推动下,

  先把三轮车与自行车投放到民间,看看朝野反应。

  他们向下官保证了,东西一旦开始售卖,总有赚钱的办法。”

  计煜辰默默听着,面无表情。

  直到周明理话音落下,他才微微勾起嘴角,瞥了他一眼:

  “周大人,你还真是神通广大啊。”

  “部堂大人过誉了,如今部堂大人您被陆大人排挤得厉害,秦尚书又有陛下在背后撑腰。

  马上就要到年底了,等工部明年的预算出来,

  能给部堂大人与营缮司批多少都还是未知数。

  下官在工部多年,深知一个道理,没有钱财万事难行。

  部堂大人您得早做打算,要是三轮车与自行车能够投入民间售卖,

  至少这一部分银钱,少不了咱们的份儿,

  也能缓解一下明年的艰难处境。”

  “呵呵.”计煜辰冷笑一声,

  “周大人今日是来当说客的吧,说说看,都有哪些人。”

  周明理眼睛一亮,连忙上前一步,

  用仅能两人听到的声音说出了几个商行的名字,听得计煜辰眼神连连变化。

  “新马商行掌控着城中大半的车马生意,也参与其中了?”

  周明理心中一喜,连忙说道:

  “新马商行的李掌柜前些日子联合了一些人,强行暂停了许多板车、马车的采买。

  要知道,每年这个时候,他们可都是要向工坊下单的。

  今年如此反常,肯定是知道了什么消息。

  所以下官便派人找上门去,双方一拍即合。

  新马商行果然知道三轮车的消息,

  李掌柜还说,要是在这个时候大肆购买新的马车、板车,是白白耗费银钱?

  所以他拉拢了一票人,合计先用旧的车马,能修的就修,不能用的就扔掉。

  一方面是节省银子,另一方面也是给咱们工部施加压力。

  大人,城中三个建造马车的工坊已经有些怨声载道了,

  明年的单子迟迟不来,各个主事都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开始四处奔走,

  甚至有的已经找到下官这里了。

  至于工部其他大人那边,应该也已经收到消息了。”

  计煜辰深深地看了周明理一眼,忽然笑了起来:

  “也难怪你今日来找本官说这些,原来是有依仗啊。”

  周明理拱了拱手,说道:

  “部堂大人,自行车与三轮车终究还是要售卖的,早卖就能早赚钱。”

  对于这话,计煜辰嗤笑一声。

  作为上官,他明白要回应下属的诉求,要是不理不睬,以后谁还愿意为他效力。

  所以即便心中不满,他依旧面不改色,反而和颜悦色地笑了起来。

  “你知道新马商行的东家是谁吗?”

  周明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声音有些迟疑:

  “下官四处打听了,奇怪的是,新马商行明面上的东家都是淮西地界的员外。

  这种手法和朝中一些勋贵处置财物时很像,

  所以下官虽然没查到其真正的东家是谁,但猜测也是朝中的大人物。

  这样的大人物想要推动自行车与三轮车进入民间,

  大人我们工部也应该顺势而为才对。”

  “是曹国公府。”

  “什么?”

  正侃侃而谈的周明理一下子僵在原地,脸上笑容瞬间凝固。

  “新马商行的东家是曹国公府,

  曹国公与陆云逸的关系,还需要本官来告诉你吗?”

  计煜辰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周明理呆愣在原地,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世界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这计大人,此话当真?”

  “以往还有常府,但现在只剩下曹府了。

  所以.你如此上蹿下跳,最后的结果十有八九是给别人作嫁衣。

  而且,新马商行的事曹国公知不知道本官不清楚,

  但凭借陆云逸与曹国公的关系,他有能力让新马商行停止目前的一切动作。

  到时候少了新马商行冲锋陷阵,

  自行车与三轮车怎么推行,难道靠城内的车夫吗?”

  这事不仅计煜辰明白,周明理也同样清楚。

  一件大事,要是真少了牵头、挑大梁的人,

  仅凭一些散兵游勇,多半是办不成的。

  周明理看向都水司衙门,

  千万两银子的治水方案被不知多少人嘲笑,

  但都水司衙门依旧一如既往地忙碌,还不是因为其中有挑大梁的人。

  人心不散,事情就能办成。

  正当周明理思绪万千之际,一道人影匆匆走进工部衙门,径直朝着都水司衙门走去。

  沉重的甲胄碰撞声在工部衙门里格外刺耳,但所有人都不敢轻视。

  计煜辰脸色古怪地拱了拱手,说道:

  “拜见陆大人。”

  周明理也反应过来,连忙躬身行礼:

  “拜见陆部堂!”

  身披甲胄、气质迥异的陆云逸随意摆了摆手,算是打过招呼,

  而后径直走进都水司,自始至终都没有正眼瞧过二人。

  计煜辰直起身子,眼窝深邃,面容古怪:

  “周大人,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周明理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先前的胸有成竹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都水司衙门内,汪晨猛地从桌案上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的动作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因为在座的诸多吏员都在抓耳挠腮地测算,

  汇总一个又一个可能产生的费用。

  “诸位,不用算了!”

  汪晨的声音在四周响起,所有人手中的笔锋一顿,纷纷将目光投向他。

  汪晨深吸一口气,面露振奋之色,掷地有声地说道:

  “昨日测算的银钱是正确的!”

  此话一出,原本沉闷的气氛瞬间有了明显的停滞,几乎安静了一瞬。

  紧接着,所有人脸上的麻木都变成了振奋。

  “砰砰砰”,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

  甚至带倒了身后的座椅,但没有人在意。

  汪晨看着他们激动的模样,仔细回想着陆部堂说话时的神情,也猛地将拳头握紧,放在胸前竖起,铿锵有力地说道:

  “诸位同僚,黄河水患,有治理的可能了!”

  汪晨忽然觉得,自己说出来的话好像少了点什么味道。

  他气沉丹田,深吸一口气,更加有力地说道:

  “诸位同僚!自今日起,我们都水司都将青史留名。

  我们修建的堤坝与水库将留存百年,

  世世代代造福两岸百姓,泽被苍生!”

  说话间,汪晨用力将声音放大,手掌不停地紧握。

  慢慢地,一种畅快之感涌上心头。

  但奇怪的是,屋内的诸多吏员虽然面露兴奋之色,

  可他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这么热闹?在做什么呢?”

  这时,门口传来的问候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一道高大威猛且英气逼人的身影出现在衙房中,

  他一出现,仿佛将衙房中的沉闷之气一扫而空。

  汪晨觉得十分奇怪,感觉衙房内的空气似乎都变得清新了许多。

  不过他顾不得思考其中的缘由,而是拿起手中的一纸文书,匆匆冲了过去。

  “部堂大人,看看!

  这是下官经过两日测算,最后得出的银钱数目!”

  陆云逸有些诧异,看了过去,眼眉微微一挑,露出惊喜:

  “少了这么多?”

  “回禀大人,我们已经完成了两次测算,准确无误!”

  陆云逸脸上绽放出笑容,对着在场的众多吏员和官员频频点头:

  “好样的,你们都是我大明朝的栋梁之材啊。”

  他有些激动地将文书举过头顶,拳头紧握,声音低沉有力:

  “诸位,你们可知道,黄河两岸的百姓等这张纸等了多久?”

  此话一出,汪晨一愣。

  只见在场吏员嘴唇紧闭,身躯紧绷,面露疑惑。

  “千年,至少千年啊!”陆云逸面露振奋,

  “千年以来,黄河水患如影随形。

  每一次决堤,都是大地悲泣,百姓哀嚎。

  洪水滔滔,冲垮了无数家园,吞噬了无数性命。

  历朝历代,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投身治河大业,却都功亏一篑。

  水患始终是悬在中原大地上的一把利刃,时刻威胁着百姓安危。

  但是,

  今日!现在!就在此刻!

  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我们都水司的肩头,落在了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这是命运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

  我们不再是旁观者,不再是见证者,而是亲身参与者。

  我们将成为改写历史的英雄!

  黄河水患,将在我们手中终结!”

  对对对!就是这种感觉!

  汪晨听着陆云逸的慷慨陈辞,自己也激动了起来。

  在场的诸多吏员更是如此,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满是坚定与决绝。

  “这一封文书,银钱依旧庞大,但本官会尽力周旋,会竭尽全力让诸位的努力得以实现。

  我相信,朝廷以及宫中都会参与其中。

  只因,这是一场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

  我们要让黄河水,在智慧与汗水的浇灌下,变得温顺平和。

  让滔滔浊流,化作润泽大地的生命之泉,灌溉两岸沃土,孕育蓬勃生机!

  我们,都水司的每一个人,将以无畏勇气、坚定信念和不屈意志,

  与黄河水患展开最后的决战!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陆云逸将手臂高举,身体挪动,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因为,人定胜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