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427章 战后总结,如坠冰窟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7:54:41 源网站:2k小说网
  汤池山东南方向的战事开始的急促,结束的更为急促,

  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甚至始料未及的情况下。

  叛军就放弃了山腰阵地,向后逃窜,

  这让一众收到讯息的征南大军将领面面相觑。

  此刻,汤池山西侧,

  普定侯陈桓正率领前军在原地等候,后续军卒逢山开路,正在向上赶。

  他们距离半山腰叛军防守处已经非常之近,

  等人到齐就可以开始猛攻!

  但此刻,他却收到了后方的军报文书,

  他单手叉腰,单手拿文书,满脸的荒唐与不可思议。

  千余人,居然这么快就拿下了阵地?

  陈桓回头看了看后方的山野,

  茫茫多的军卒正在向上攀爬,努力前往预设的歇息地点。

  陈桓脸色来回变换,一旁有将领劝说他提前发动进攻,

  但陈桓不为所动,只是摆了摆手:

  “滚一边去,有多大脚穿多大鞋,

  按作战计划来,稳扎稳打,决不能有半点疏忽!”

  “是!”一行将领收起心思,继续布置作战任务。

  普定侯陈恒则靠在树上,面露深思,怎么做到的呢?

  汤池山东南,叛军防线已经被前军斥候部尽数占据,

  并且开始重新布置防御工事与陷阱,避免敌军从上到下进攻。

  颍国公傅友德赶到此处后,正在忙活防御工事的张玉迷茫了刹那!

  “卑职张玉,见过颍国公!”

  傅友德上下打量着他,面无表情,指着壕沟以及上方栅栏说道:

  “是你在主持修建阵地?”

  张玉心中咯噔一下,想着哪里做得不对,

  “回禀颍国公,正是卑职!”

  傅友德点了点头,露出几分赞许:

  “不错,阵地紧密详细,工事齐备,看样子是下了苦功夫。”

  张玉松了口气,连忙回答:

  “回禀颍国公,此乃军**同研判之结果,并非下官一人之功。”

  傅友德又点了点头,问道:

  “你们主将何在?”

  “回禀颍国公,陆将军与诸位大人在西侧总结战事。”

  “带我去看看。”

  傅友德眼神一亮,抬手催促。

  “是!”

  不多时,张玉领着傅友德来到防线西侧,这里有半山腰为数不多的平地。

  隔着很远,就能看到前方平地上围了一圈人。

  走近后,他们都听到了陆云逸急促有力的声音:

  “三三制!!为什么要有两个三?

  三人为一组,三组为一旗,

  互为犄角,互为依靠,如此十人便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三制不是三个人低头猛冲,

  要看队友!!看同袍!!

  密切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先前我在文书里写没写?还是你们没看到?

  怎么一打起来就成了各顾各的,战友、小组呢?”

  陆云逸的声音极大,周遭听到此言的将领都缩了缩脖子。

  陆云逸蹲着身子,手在粗略划出的地图上来回比划,

  又在一行人身上打量,很快定格在一人身上:

  “宁充!你干什么吃的!”

  身上染血的宁充一个激灵,只觉得浑身紧绷,

  挨着他的两名将领飞速向着一旁挪了挪,生怕被牵连。

  “为什么在冲杀乙二防线之时,

  丢下其他两个小组,独自上前,是你能耐还是你有力敌千军之勇?”

  宁充长得极为高大,二十七八岁,十分凶悍!

  当初进入前军斥候部就是因为在北征大军中足够精锐,斩首七级。

  现在,他比以往更加精锐,身体更加壮硕!

  但他此刻低着脑袋,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陆云逸翻了个白眼,噌的一声站了起来:

  “说话啊,你不说话战术怎么推行下去,怎么查缺补漏?”

  直到此时,宁充才开口解释:

  “大人,当初前方敌阵不过十余人,我率领小组三人足够了。”

  陆云逸咂吧咂嘴,双手叉腰原地转圈:

  “够?够个屁,一人损伤这就是你说的够?

  若是你能与后方两个小组一同推进,根本不可能造成损伤,

  而且!尔等一旗还可以继续作战,取得更大战果!

  现在呢,阵地是冲下来了,还有后续吗?

  你能保证每一次都能成功吗?”

  陆云逸的声音越来越大,周遭将领也越来越后退。

  宁充低着脑袋,脸色涨红,手掌捶在两边不停揉搓,有些手足无措。

  “本将无数次说过,不要去赌未知的可能,

  也不要去赌敌军失误,做好自己的事,务必保全自身!

  这一次误打误撞冲下了,

  下一次呢,下下一次呢?失败一次就是性命全无!

  给你们调了最精锐的军卒,领军的是一干将领,

  找的最弱的对手,用的还是最新的战法,却打成了这个奶奶样,你们也好意思站在这里?”

  陆云逸环顾四周,见他们越来越远,骂道:

  “凑近一些!!隔着那么远能看到什么?”

  一行人再次聚拢凑近,看着陆云逸在地上写写画画。

  “三三制,十人是一个基本的作战单位,

  在先前的战事中,东侧突飞猛进,西侧停滞不前,为什么?

  文书上有没有写,若是十人三组无法形成有效突刺,

  就递补人员,二十人六组,三十人九组,

  层层堆叠递进,总能突破阻滞!

  可你们做了什么应对?

  有没有进行各小旗队伍之间的相互配合,

  三三制不是让你们只顾十个人,

  一个总旗队伍有百人,三十个作战小组,

  十个人完不成的事就多添一些人嘛,不要死脑筋!

  好好的进攻,活生生地打成了防御,怎么搞的?”

  陆云逸身体转动,很快就找到了马大可,盯着他:

  “你,马大可,怎么搞的?

  人都打散了,你知道混编了,早干什么去了?”

  马大可顷刻低下脑袋,不敢说话,

  “大人,是我错了,只顾着麾下的三个小组.忘了看旁人。”

  说着,马大可露出一丝难为情:

  “大人,左看右看,我有点顾不过来。”

  听到此言,陆云逸也觉得烦闷异常!

  尽管早就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但他确实不理解,不过是左中右,一共三十多人,怎么就顾不过来了?

  陆云逸在先前冲阵中,觉得自己只是扫一眼就能看清局势,完成与各部的协调与调整。

  深吸了一口气,陆云逸问道:

  “你现在认识多少字了?”

  马大可站直身体,如实回答:

  “回禀大人,认识一千多个了,但会写的只有一半。”

  “继续学,还不够!

  今日本将特意调了认字通晓道理的军卒前来,

  就是为了能让你们的军令畅通无阻。

  在我的预测中,此行死伤不过十人就能推上去。

  现在呢,死伤者三十,轻伤无数,

  还不如以往,这怎么能行!

  在距离山腰位置不到五里,还有一处防线,还是千余人!

  尔等所部补充军卒,总结经验,下午继续尝试!

  这一次,本将不希望看到各自为战的场景!”

  “是!”一众将领挺直腰杆,连忙大喊!

  陆云逸看向一侧的文书姚同辰,问道:

  “战场推演以及复刻做好了吗?”

  姚同辰快步走上前来,递过手中文书:

  “大人,已经做好了,用的是您与刘将军武将军的小组作为样板。”

  “好,快速抄写,依次下发。”

  说完,陆云逸看向在场诸多将领,喊道:

  “你们拿到样板后,不需要关注个体杀敌,

  只需要关注三个小组如何协同进攻,

  敌退我进,敌进我退,

  打仗灵活一点,不一定非要与人硬碰硬!”

  “另外,日后识字要作为军卒晋升的要求,

  想要在军中当官指挥旁人,不识字不行!

  而你们作为将领,想要不被淘汰,想要升官发财建功立业,

  要做得比军卒更好,会的更多,更加努力!

  一千个字远远不够,连兵书都看不懂,怎么指挥战场。”

  顷刻之间,诸多将领接连萎靡,一个个五官纠结,

  读书识字于他们来说是要比上阵杀敌更为痛苦之事。

  “好了,都散了,快些回去钻研,

  等下午进攻之时再是这副模样,本将就要撤你们的职!

  这么弱的对手,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现在不练手,难不成等着与草原人练手?给他们送菜吗?”

  陆云逸的喝斥传出去了很远,

  正忙着干活的军卒头也不敢抬,

  手中锄头挥舞得更加迅速,埋头猛干!

  一众将领散去,陆云逸的视线还停留在作战地图上,

  同时手拿石子,不停补充。

  从先前的战事来看,三三制的桎梏太大,

  并不是单兵作战能力的差别,而是手中军械的桎梏。

  陆云逸从一旁抓过火铳,坐在地上来回打量。

  火铳打一发就要上火药,就算是有竹筒装填法,杀敌效率还是太慢,无法形成有效压制。

  陆云逸眼中闪过忧愁,懊恼地抓了抓头。

  连珠火铳怎么做的来着?

  他忘得一干二净。

  甚至,连装填火药更简单的燧发枪他都忘得一干二净。

  这时,一道影子越凑越近,

  陆云逸见他的身形都遮挡了作战地图,便回头骂道:

  “还在这里干什么?去反思总结!”

  粗略一瞥,陆云逸愣住了,

  两只打造精湛的军靴出现在他视线中,边缘镶嵌着金丝,层层相扣。

  他视线一点点上移,很快就看到了一个熟悉但又陌生的身影!

  陆云逸翻滚着站了起来:

  “拜见颍国公!”

  颍国公傅友德笑着打量着陆云逸:

  “不错,有胆气。”

  陆云逸觉得有些尴尬,迅速岔开话题:

  “颍国公怎么会在此?”

  傅友德扬了扬京军的作战计划:

  “你都如此写了,本公怎么能不来看看?此番一见,别开生面啊。”

  陆云逸被点破心思,又觉得尴尬。

  “还请颍国公恕罪,前军斥候部今日施行新战法,怠慢了颍国公。”

  “不用说这些客套话,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本公这些年辗转各地练兵,就是想要集思广益,寻找新战法。

  没想到,居然在云南之地碰到了。”

  陆云逸抿了抿嘴,在心中快速组织语言,沉声开口:

  “回禀颍国公,此次云南战事让下官发现了火器的巨大威力,

  但显然,火器的威力并没有被发挥到极致。”

  傅友德面露沉吟,点了点头:“继续说。”

  “当初骑兵加入商朝战阵之中,

  因为马具限制,只能用于侦察、通信等辅助军务。

  但到了春秋时期,骑射与驯马以及军械的飞速发展,

  让战马真正进入战场,从而到如今,一直都在战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傅友德眼中闪过精光,听明白了他的话,沉声开口:

  “你觉得火器如战马一般?能够在战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陆云逸深吸了一口气,十分肯定地说道:

  “回禀颍国公,是的!

  此次麓川战事足以证明,火器方阵值得精锐战马辅佐,所取得的战果也超出以往。”

  傅友德面露深思,一边走一边想,过了一会儿他点了点头:

  “对于火器,都督府的诸多参谋也有所研判,

  但他们绝对想不到,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你部上下不过五千人,取得如此斩获,闻所未闻,

  那现在呢?这个三三制,是为了火器而专门打造?”

  陆云逸眼中波光流转,肯定地点了点头:

  “回禀颍国公,卑职觉得,骑兵如此珍贵,

  不能用于护卫火器方阵以及聚拢敌人。

  火枪兵应该如骑兵一样,在战场上四处游荡,见人皆杀,

  同时让骑兵去做该做的事。

  如此,新式的步骑战阵,就不再是手持长刀长枪的步兵与骑兵的传统结合,

  而是变为了手持火器的步卒与骑兵所结合。

  此等军队,耗费巨大,

  但如今大明,有这么几万人,就能够扫荡天下。”

  颍国公傅友德脸色凝重,背负于身后的手掌不停攥紧又抓住。

  过了许久,才沉声开口:

  “想得这般远,很好。

  你在军中推行“三三制”,本公会鼎力支持,

  这是能运用在山林、平原与草原的绝顶战法。

  但若推行此法时,顺便推行火器,本公不会同意。”

  陆云逸猛地沉默,脸色有些难看,

  “颍国公,火器利国利民,能让军队有更强的战力,还能.”陆云逸有些着急,语速飞快。

  但傅友德却摆了摆手:

  “好了,不必再说了,

  火器耗费巨大,朝廷没有这个银钱来全面铺开。

  另外,先前我听你所言,

  三三制与火器想要发挥出全部威力,

  需要识字懂道理的军卒,大明也没有多识字的人。”

  说到这,傅友德脸色已经凝重起来,顿住脚步,侧过身凝重地看向陆云逸:

  “本公劝你一句,三三制是好法子,值得推行。

  但让军伍中人识字读书,步子要缓一缓,

  只在你军中施行即可,想要在其他军中推行,绝无可能。

  此事就算到了都督府,也过不了本公这一关。”

  陆云逸有些愕然。

  他没有想到,在他认为顺理成章的事,居然会引得颍国公这么大的反应。

  “敢问颍国公为何?

  军伍中人识字,对于我等将领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

  “呵呵.一派胡言。”

  傅友德忽然笑了起来,看着陆云逸年轻的脸庞,有些感慨:

  “还是年轻好啊,不知天高地厚。”

  说着,傅友德背过身来,遥遥看着山顶的阿资大旗,声音空洞:

  “老夫是乱世生人,乱世什么样子你见过吗?”

  陆云逸摇了摇头:“回禀颍国公,不曾。”

  “本公来告诉你,遍地灾民,人命不如蝼蚁,所有人都是兵,你懂了吗?”傅友德声音沉重。

  陆云逸眉头紧皱,老实回答:

  “回禀颍国公,下官愚钝,还不懂。”

  不知为何,颍国公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沉声道:

  “这世间千行百业,皆设重重高槛。

  行商贾之事,要熟稔货品优劣贵**,要与三教九流巧妙周旋。

  读书科举,需在那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里苦苦钻研,

  《论语》《孟子》到《诗经》《尚书》,逐字逐句皆要用心领会。

  行医济世需精研医理,要烂熟于心,

  辨百草之性,识脉象之微,历经多年实践,方能悬壶问诊。

  为匠作艺,同样非易事,从桌椅板凳到楼阁亭台,一刀一斧,皆要精准无误。

  然唯独这从军,相较之下,少了许多繁文缛节。

  无过多需苦学深研之理论,亦无复杂难测之周旋。

  只一样,有副强健硬朗的身子骨就行,在乱世时,甚至是人就行。

  当初本公从军,就是黄河淹了家乡,逃难颍州,

  什么本事都没有,大字不识一个。

  人又要吃饭,这才无奈从军。

  你可曾想过?若是从军都需要读书识字,设重重高槛,

  这刚刚建立的天下会乱成什么样?

  又是什么样的人能够从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