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275章 九成胜率的战事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7:54:41 源网站:2k小说网
  天宝车马行内,卓慕兰老婆婆已经被李景隆扶了起来。

  三人坐于长桌周围,三碗清茶放置桌上,散发着淡淡温热。

  卓慕兰有些激动,颤颤巍巍地看着身前摆放腰牌,仔细打量。

  “多少年了,老身至少有五年没有见过此等腰牌了,不知是哪位大人前来,又有何吩咐?”

  卓慕兰隐晦打量起来,在他们脸颊上分别停留,

  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都是富贵之相。

  李景隆拿出自己的腰牌放到桌上,淡淡开口:

  “本公李景隆。”

  卓慕兰打量的目光一僵,瞳孔微微放大,视线猛地凝固在腰牌上,

  下一刻,她扑通一声跪地,将额头死死抵住地面!

  “下官卓慕兰见过曹国公,未能有失远迎,还请曹国公恕罪。”

  “起来吧,今日是有事要吩咐你。”

  卓慕兰站了起来,恭敬立在一侧:

  “还请曹国公吩咐,下官定然竭尽全力,不敢推诿。”

  李景隆声音清冷,面露问询:

  “本公问你,对于麓川的地形地势以及风土人情,可有了解?”

  卓慕兰略显浑浊的眼睛露出一丝复杂:

  “回禀曹国公,下官自打六年前就在云龙州隐姓埋名,对于麓川自然有几分了解,

  不敢欺瞒曹国公,这些年车马行行了一些往来商贸之事,

  我等靠着行商探寻地势,还收买了一些麓川人收集讯息。”

  李景隆与陆云逸对视一眼,眼中闪过惊喜

  “本公需要一熟悉麓川之人带路。

  麓川内暗探所在,本公也要知道。”

  卓慕兰心思一沉,眼里闪过一丝挣扎:

  “回禀曹国公,下官有个儿子,

  从来到云南开始,便操持跑商一事,可做带路之用。

  至于暗探,大多是麓川各个部落之人,只要银子给够,应当能为我所用。”

  “应当?”

  陆云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

  这在暗探行事中,是最不能出现的词。

  李景隆使了个眼色,示意陆云逸直接开口。

  “卓大人,你刚刚说应当?麓川境内的人不可靠?”

  卓慕兰面露疑惑:“这位是?”

  李景隆回答:“京军所属,前军斥候部主将陆云逸。”

  “原来是陆大人,久仰大名了。”

  卓慕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个名字她听过,在往来邸报中。

  “陆大人,麓川暗探是我等用钱财发展而来,

  平日里只买卖一些消息,若是让其做别的事还需要下一番功夫。”

  陆云逸眉头皱了起来:

  “卓大人没有安排属下进入麓川?”

  不知为何,屋内气氛刹那间变得凝重起来。

  卓慕兰表情有了一丝僵硬,原本挺直的腰杆一点点弯了下来,略显佝偻,

  整个人不似先前那般精神抖擞,反而略显灰败。

  过了许久,他声音中带着复杂:

  “也曾安排过,下官其余两个儿子,都死在了麓川。

  从初到云南开始,上官便下令向麓川渗透。

  下官的丈夫是第一批进入麓川之人,

  当时一个车队百余人,承载着货物,带着刀兵进麓川行走私之事,

  想要尝试勾连几个部落首领,日后好办事。

  但没承想麓川人野蛮至极,

  生意没有做成,人也没回来。

  一行百余人被生生围死在寨子里,货物被抢夺一空,

  下官带人找到他们时,骨头都快被虫子吃没了。”

  陆云逸脸色平静,李景隆眉头紧皱,他低估了锦衣卫在这云南扎根的代价。

  “后来呢?”

  “丈夫死了儿子继续跑,有时候顺利,有时候不顺利,不顺利便死了。”

  卓慕兰略显沙哑的声音在屋内回荡,

  李景隆的眉头也越来越皱。

  “报仇了吗?”

  卓慕兰一愣,而后干笑起来:

  “曹国公说笑了,都是走私之人,做的都是杀头买卖,怎么报仇?”

  李景隆猛地意识到,锦衣卫行事,需隐藏身份,

  说不得云龙州衙门都不知这里是锦衣卫据点。

  “此事就这么算了?”

  卓慕兰笑了笑:

  “自然不能这么算了,朝廷攻伐麓川,老身的仇也就可以报了。”

  卓慕兰脸上出现畅快:

  “不敢欺瞒曹国公,杀我丈夫的部落在洪武十七年与游鱼部拼杀时,被杀得一干二净,

  您是不知道,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有多么高兴.

  只可惜.后来我的两个儿子也死在了游鱼部手中。”

  李景隆心中刚刚涌出的畅快刹那间消失一空,脸色僵住。

  卓慕兰开口解释,略显暗淡的阳光透过缝隙挤了进来,照亮了她眼中的一丝晶莹。

  “麓川的部落首领常换,谁拳头大谁当家,

  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在权力更换时被杀了,

  先前走商还走得好好地,可下一次去,游鱼部就换了主人,

  麓川人傻,不仅要清洗旧有族长的势力,

  连带着与他交好的商队也要杀,

  弄得现在游鱼部越来越弱,您说他们傻不傻?”

  “的确有些傻。”李景隆想要笑,但笑不出来。

  “游鱼部是何等势力?处在何处?”陆云逸脸色平静,声音平淡。

  卓慕兰轻轻点了点头:

  “就在西边潞江河东岸,距离云龙州六十余里,

  游鱼部有两三千人,其中青壮千余,

  有一些滇马、战刀、甲胄,是附近最大的部落,

  相比于之前,游鱼部要落寞许多,

  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游鱼部有将近万人,

  那时思伦法在西边打仗抓奴隶,靠近大理一侧都归游鱼部统筹,

  当时刚刚设立的金齿卫就时常遭到游鱼部的袭扰。”

  金齿卫?

  李景隆顿感唏嘘,这本是大明深入麓川设立的桥头堡,

  如今却因为战事糜烂,被麓川占据。

  收起思绪,李景隆沉声开口:

  “说说暗探。”

  卓慕兰想了想回答:

  “有一个接触了两年的暗探,是一支卫兵的统领,

  若是大人想要与之接触,可以让下官的儿子带着您去。”

  “不必了。”

  陆云逸沉声开口:

  “我等只需要一个山林向导,还有一些云龙州西侧的地图,卓大人将这些提供给我等即可。”

  卓慕兰看向李景隆,发现他也点了点头后,便轻声开口:

  “好,等老身的儿子回来,就让他去军营找曹国公”

  李景隆刚想答应下来,陆云逸率先开口:

  “今日阳光和睦,等一等也无妨。”

  “下官在这多年,也没有个人说话.

  两位大人肯留在这里,自然是极好。”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车轮碾过的吱呀声响起,寂静的天宝车马行出现了一丝动静。

  “应当是我儿回来了。”

  卓慕兰脸上露出笑容,颤颤巍巍地站起,拄着拐杖向外行去。

  陆云逸与李景隆也跟了上去。

  很快,二人在略显破败的院落中见到了一彪形大汉,

  一米八左右,身材魁梧,年近三十,脸上有一道异常明显的伤疤,显得有些凶历。

  如今已是寒冬十二月,但他身上依旧穿着汗衫,

  两条黝黑粗壮的手臂**在外,其上肌肉虬结。

  “儿啊,回来啦,今日的活计累不累?”

  卓慕兰迎了上去,脸上带着止不住的笑容。

  大汉笑了笑,憨声憨气地开口:

  “只是送一些酒,很顺利,他们是?”

  大汉上前一步,要将母亲护在身后,

  卓慕兰见状,有些埋怨地打了他一下:

  “你这死孩子,他们是故人引荐的客人,不得不敬,快进屋。”

  不知为何,大汉脸上非但没有露出和善,

  反而神情复杂,眼中凶狠不减。

  “快进屋,为娘给你准备了热茶。”

  卓慕兰感受到气氛不对,连忙将他拉走,还朝着二人歉意一笑。

  看着他们的背影,李景隆小声嘀咕:

  “看来.不怎么好相处。”

  陆云逸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爹和兄弟都死了,能好相处那才是有鬼。

  屋内,不大的小屋猛地挤进四人,

  显得有些狭窄,不大的原木桌也略显拥挤。

  卓慕兰各自介绍了一番后,便将二人此行目的说了一遍。

  而陆云逸二人也知道了大概,

  大汉名为刘长世,是车马行中的车队长,

  平日里在大理府境内活动,

  只有在拿取情报讯息后才会进入云麓,运送货物。

  “儿啊,到了军中要听大人的话,好好带路,

  等大军胜了,娘给你说一个好女子,娶妻成亲。”

  卓慕兰能看得出来,儿子并不想去麓川,于是好生规劝。

  沉浸朝堂的李景隆自然也看得出来,

  他眼神一闪,沉声说道:

  “尔等为大明尽心尽力这么多年,落得妻离子散的下场,是朝廷对不住你们,

  只要此行战事胜利,本公去与毛骧说,

  将你母子二人调离云南边疆,到直隶或者江南之地享福。”

  卓慕兰愣住了,刘长世更是眼露精光,浑身透露着一股渴望。

  “这此言当真?”

  “陛下对于有功之臣,不会亏待。”

  李景隆声音铿锵有力,似是又回到了在京城那个手握权力的曹国公。

  一时间,母子二人相拥而泣,连忙跪下重重磕头.

  看得出来,他们早就不想再停留在云南行暗探之事,只是无法脱身。

  刘长世重重磕了两个头,抬起头来时泪痕早已满面:

  “长世一生所求不过为老母亲养老送终,

  待到母亲百年之后,下官愿为朝廷上刀山下火海,即便身死也在所不惜。”

  李景隆笑着摆了摆手:

  “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日后你要娶妻生子,要有家室,

  这么轻易死了,家人孩子该如何活过?

  放心吧,本公到时给你找一份好差事。”

  “多谢曹国公,如此大恩,不知该如何报答!”卓慕兰呜咽不止,

  直到此时,李景隆才感觉那若有若无的隔阂消失不见。

  李景隆看向陆云逸,向他做了一个走的眼神,面带问询,

  陆云逸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李景隆放下心来,沉声开口:

  “既然如此,明日来军营找本公。”

  说着,李景隆从怀中掏出了一沓宝钞,大概百余两银子:

  “先留着花。”

  “曹国公,使不得,下官这些年也攒了些许银钱.”卓慕兰连忙拒绝。

  李景隆却不予理会,随意摆了摆手:

  “等战事顺利,本公重重有赏!”

  走出天宝车马行所在的街道,

  早就急不可耐的护卫连忙迎了上来,将二人紧紧围住。

  陆云逸看向冯云方,将他拉到一旁,小声吩咐:

  “里面有一天宝车马行,回去告诉刘黑鹰,让他派人盯住这里,

  任何异动都不能放过,所有与之接触的人都要记录。”

  “是!”冯云方脸色凝重,快步跑开。

  不多时,几名护卫脱离队伍,迅速离开。

  这时,被护卫检查无恙的李景隆走了过来,

  “云逸啊,这些人是朝廷亏待了他们,

  等本公回去后,定然要与毛骧好好说道说道。”

  李景隆说得理直气壮,充满豪气,

  在他从军立功后,他的底气前所未有的足!

  说完,他有些疑惑地看了看离开的护卫,小声问道:

  “干啥去了?”

  陆云逸抿嘴一笑:“找人盯着他们。”

  李景隆一愣:“为何?”

  “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任何人都要有所防范,不能听信一面之词,

  尤其是在情报讯息如此关键之地。”

  突如其来的严肃使得李景隆愣了愣,

  可很快他便觉得此话太有道理了,便连连点头:

  “云逸,说得对,他们在边陲多年,

  家中死的死伤的伤,说不得会怨恨朝廷。”

  “曹国公先前的安抚之言已是极好,再多一些警惕便已足够。”

  二人一边走一边说,不知何时走到了酒楼,

  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思,径直走入其中。

  一阵酒足饭饱,

  陆云逸与李景隆回到了前军斥候部,

  太阳快要落山,橙红色的光芒洒落大地,

  将位于云龙州西侧的军营都铺陈上了一层金辉。

  陆云逸二人站定在营寨前,享受着阳光沐浴,

  静静看着前方忙忙碌碌的身影,不由得面露感慨,

  “云逸啊,你说.这仗咱们能打赢吗?”

  “必定得胜而归。”

  李景隆侧头看去,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云逸啊,你与大将军很像。”

  “嗯?”

  “是徐达大将军,我小的时候总是去宫中吃饭,大将军时常在,

  每次出征时陛下都会问他能不能赢,他都会说必胜而归,而后陛下大笑。”

  似是黄昏的光芒让李景隆感受到了一丝彷徨,他轻轻开口:

  “其他将领所说的得胜而归大多是宽慰之言,能不能打赢他们也不知道。”

  陆云逸面色平静,视线在前方来回扫视,轻轻一笑:

  “曹国公多虑了,大明猛将如云,大多数战事都是能胜的。”

  李景隆摇了摇头:

  “总是有会输的战事,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惴惴不安。

  云逸你身上没有,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输一般,就如大将军一样。”

  二人静静站在那里,营寨中火急火燎的军卒在经过时总会投过来目光,

  但没有停留,转而继续行进,忙活着战前的准备工作。

  “曹国公,您看那些军卒,

  个个生龙活虎,军械甲胄精良,军卒精锐敢战,

  这便已经有了七成胜算,若将领再指挥有方,还要再加两成胜算。”

  李景隆露出几分古怪。

  “曹国公是觉得我指挥不当?”陆云逸笑了起来。

  李景隆连连摇头:

  “我是觉得两成太少了,先前在山林战事,本公觉得主将指挥要占至少五成功劳。”

  “不论是再精妙的指挥,就算处处料敌于先,神机妙算,

  真正决胜负的还是要靠战场厮杀,

  若是军卒不勇,就算是再精妙的指挥所创造的再好局面,也会白白葬送,

  就如‘巨鹿之战’,秦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然而,由于内部存在严重的士气低落,

  导致军卒们在战场上缺乏足够的斗志和勇气,最后被项羽率领的楚军以少胜多”

  李景隆面露深思,仔细想着其中关键:

  “若是本公日后领军,部下各个以一抵十,就算是本公不痛指挥,也能轻松取胜?”

  陆云逸笑了起来:

  “是这个道理,如今前军斥候部五千军卒,与麓川兵作战,不说以一当十也差不多了,

  就算是陷入数万人的包围,不要命的冲杀之下,也能做出突围,

  如此,又如何能输呢?”

  不知为何,李景隆心中忽然生出了一阵浓浓的安全感,

  先前因为要入麓川作战的彷徨消散一空。

  陆云逸侧头看向他,眸子中有浓浓的坚定:

  “如今这个世上,能打败明军的,只有明军。”

  声音的坚定似是给了李景隆力量,

  使他的呼吸略显急促,拳头微微攥紧,重重点了点头!

  “好,那咱们去立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