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208章 京中龙潭虎穴,太子无病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7:49:17 源网站:2k小说网
  不到半个时辰,陆云逸跟随石正玉走出前营寨,

  迎着月色,听着石正玉夸赞伙食如何好之类的话,

  二人很快便来到了浦子口城的一间大宅院内。

  这里守卫庄严,仅仅是大门处就有一队卫兵在守候,

  陆云逸面露诧异,何时大将军的安保如此紧张。

  很快,他进入屋内,

  一眼便见到了绕桌而坐的两道人影,

  一人是大将军蓝玉,长身赪面,个子高挑,面如重枣,有些红晕,身穿靛蓝色长袍。

  而另一人五官端正,相貌俊朗,即便蓄着胡须,但能看出不过三十余岁的年纪,

  他此刻身穿深红色常服,腰围间隐晦绣着一条四爪金龙,尽管被腰带遮挡大半,但陆云逸还是能看得真切。

  陆云逸心中一惊有所明悟,快步上前,

  桌上还未发散的酒香扑面而来,但他面无表情双手并拢躬身作揖:

  “臣陆云逸拜见太子殿下。”

  “属下拜见大将军。”

  太子朱标将手中筷子放下,眸子投了过来,

  陆云逸刹那间就觉得有数道目光扫了过来,

  他用余光仔细查看,发现屋内有一些阴暗地带似有人站立,却无法证实。

  “果然长得一表人才啊,来坐吧,一起吃些。”

  太子声音和煦,指了指早就放在外围的一张凳子。

  陆云逸想了想,看了看桌上的诸多菜肴不由得食欲大动,没怎么犹豫便坐了过去。

  却惹得太子大笑,而后看向大将军蓝玉:

  “怎么样舅舅,父皇说他是愣头青,您还不信,非要说其聪慧有加。”

  一时间,陆云逸正要拿筷子的手顿住了,满脸疑惑,愣头青?

  蓝玉白了他一眼,端起桌上酒杯一饮而尽:

  “吃吧吃吧,本将发现你真是不客气,顺杆就向上爬,行军打仗那股老气横秋哪去了?”

  “回禀大将军,属下父母曾说过,出门外在行要坦坦荡荡大大方方,

  而属下也是这般想的,若是太拘谨了岂不是坠了咱军伍之人的名头。”

  陆云逸朗声回答,惹得太子抿嘴发笑,

  蓝玉似是也无可奈何,又喝了一杯酒。

  见二人不说话,陆云逸眨了眨眼睛,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同时眼睛左瞄右瞄,余光在太子的脸上停顿许久。

  这个机会他已经等了许久!

  太子朱标因何而死他浑然没有头绪,若是能近距离一观,或许能从其体态以及脸色看出其身体状况。

  但这么仔细端详,陆云逸脸色古怪到了极点。

  太子朱标脸庞健康红润,皮肤饱满有光泽,没有病态的苍白或暗黄,气色俱佳,就连头发也长得旺盛,黑眼圈也没有。

  这一发现让陆云逸暗暗倒吸了一口凉气,

  相比之下,他好像才是那个将死之人,

  此刻他皮肤暗淡黝黑,眼窝深邃,带着黑眼圈,头发潦草,双目无神。

  “难道是慢性病,又或者是急性病?不显于形?”陆云逸只能如此推断。

  作为一国储君,太医要时常诊治,若是脸色不对,早就对症下药医治了。

  陆云逸思考时未停止吃饭,

  而太子与大将军则唠着家长里短,视他如无物。

  终于,过了将近一刻钟,

  吃饱喝足的陆云逸将碗筷放下,太子顿时将眸子投了过来:

  “吃饱了?”

  陆云逸恭敬说道:“回禀太子,菜肴丰盛,臣情不自禁,疏忽了礼数,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却没承想,太子轻笑着点头:

  “还真是有些老气横秋。”

  陆云逸有些尴尬,不知该说何是好,而太子朱标则继续说道:

  “本来今日之事应当舅舅代为转达,

  但本宫恰好前来浦子口城视察军务粮草,便与你见上一见。”

  陆云逸面露疑惑:“还请太子殿下赐教,臣洗耳恭听。”

  太子点了点头,便将今日之事说了出来,

  听得陆云逸脸色连连变幻,

  当听到“立功颇多,饶你一命”后,才长舒了一口气,脸色有些发白,

  此刻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快些离开京城,可不能再待了,

  大人物斗法,文武之争,稍有一些小剐小蹭,就能让他死于非命。

  想到自己莫名其妙的两边遭嫌,陆云逸暗暗苦笑,后悔不已。

  心中思绪翻腾,未等太子话音落下,

  陆云逸连忙站起身,后退一步躬身作揖:

  “还请太子殿下恕罪,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私扣缴获,

  但臣一心为军伍所想,并无贪墨之心。”

  这时,一直未说话的蓝玉将筷子放下,瞥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陛下与太子仁德,若是与你追究那你刚刚吃的什么?断头饭?”

  陆云逸面露羞愧,蓝玉则看向太子:

  “殿下,这陆云逸行军打仗虽有几分本事,

  但年不过二十,字写的歪七扭八,由此可见读书也马马虎虎不通道理,

  第一次跟随大军打仗,许多规矩并不知晓,还望殿下饶过他这一次。”

  太子神情平静,依旧不说话,蓝玉甩了甩袖子,骂道:

  “还不快谢恩?”

  陆云逸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躬身:

  “多谢太子殿下,臣日后定恪守规矩,遵循明律,绝不做违法乱纪之事。”

  一直未曾说话的太子终于开口:

  “下不为例。”

  陆云逸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连忙躬身:

  “多谢太子殿下饶恕。”

  说完,太子朱标便径直起身,离**舍,蓝玉起身相送,

  而屋中几处阴影也走出了一些面色阴柔的太监,跟了上去。

  待到他们离开,陆云逸才直起腰,脸色恢复平静,眉头微皱,心中不停思索。

  凭借他在军中捣鼓出的那么多军械,

  入皇帝与太子的眼是迟早的事,也在预料之中,

  但他没想到,文武之争的激烈程度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而那慈眉善目的刘三吾就这么暗暗坑害了他一把,

  亏他还对其印象有所改观,准备在得空时去拜访一二,以示礼数。

  正在他脸色来回变换之际,

  淡淡的脚步声响起,陆云逸心中凛然,脸色马上变得充满苦楚,垂头丧气。

  蓝玉快步进入屋中,瞥了一眼陆云逸,冷哼一声:

  “这便是得意忘形的下场。”

  陆云逸面露苦涩,眼珠一转,借坡下驴,连忙问道:

  “大将军,属下也不知这京城居然如此凶险,敢问我部何时能开拔西南,早点离开这是非之地。”

  蓝玉一愣,嘴角微抽,但依旧故作冷冽:

  “礼兵之后,朝廷下发赏赐以及印信,便可以走了。”

  如此一说,陆云逸松了口气,

  虽然应天风光极好,但终究是龙潭虎穴,带兵打仗之人不得久留。

  陆云逸撇了撇嘴,醋溜溜的说道:

  “大将军,这应天虽好,但勾心斗角太多,属下还是觉得庆州好一些。”

  “哼,出息。”

  见他不说话,陆云逸又问:

  “大将军,属下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无须担心。”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走近一步,面露无辜:

  “属下担心的是.如今属下犯了错,朝廷不会克扣功勋吧,

  属下可是与部下说过朝廷慷慨,定会多加封赏,

  要是最后落了个芝麻大的封赏,那属下可就丢大人了。”

  蓝玉眨动眼睛,不知为何,似乎枣红色的脸变得更红了一些,用力冷哼一声,

  双手叉腰在屋内踱步,最后指着陆云逸的脑袋:

  “你这厮,简直没皮没脸。”

  陆云逸嘿嘿笑了起来:

  “回禀大将军,前些日子属下问过曹国公与徐增寿,可他二人都不知啊,

  这不借着大将军的空,问上一问,还请大将军恕罪!”

  桌上烛火摇曳,显得屋内有些黑暗,

  蓝玉已经走在阴影中,看不清脸色,

  他在屋内踱步,最后又坐了回去,冷声道:

  “太子宾客如何?”

  太子宾客?陆云逸瞪大眼睛,眸光内闪浓浓的疑惑。

  若是他没记错,太子宾客为正三品,职责主要有三种,

  掌侍太子赞相礼仪,规诲太子过失,辅佐太子治国学习。

  陆云逸神情古怪,结结巴巴说道:

  “大将军,这这是何意?

  属下尚且年幼,何德何能居太子宾客之职。”

  据他所知,虽然太子宾客这一官职通常是兼官、加官或赠官,属于虚衔,

  但也不得轻视,太子署官本就是身份象征,

  如今朝堂上的太子宾客都是一些胡子花白德高望重的老头或者朝堂重臣,

  他混在其中,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不伦不类。

  大将军蓝玉摆了摆手:

  “兼官罢了,年少多功骤登高位不是好事,封功少了也不妥,

  此乃朝廷找补一二,也算是庇护,你真正所去之地还是北平行都司。”

  大宁都司已经在七月改名为北平行都司,

  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

  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加上朵颜三卫。

  如此一说,陆云逸稍稍放下心来,

  现在他手中权势不够,不能在京城待着,

  去到大宁至少也是个指挥使,职权要大上许久,远比京城要自在。

  收起心中思绪,陆云逸连忙躬身,眼中闪过精光:

  “属下定为绘制鱼鳞黄册尽心竭力。”

  直到此时,蓝玉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点了点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你是军伍中人,日后少与那些文官掺和,对你没有好处。”

  “属下谨记之。”

  “刘三吾是你的师祖,走动一二也无妨,否则落个不忠不孝的名头更为麻烦,其他人少接触为妙。”

  蓝玉突兀说了一句,其中告诫之意不言而喻。

  陆云逸眨动眼睛:“多谢大将军,属下心中铭记。”

  “嗯。”

  蓝玉脸色平静,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脸庞沉浸在烛火中,忽明忽暗,

  安静了许久,他没来由地问了一句:

  “那换将之法是你自己琢磨的?所为何事?”

  陆云逸心怦怦直跳,面露疑惑:

  “大将军,此法乃属下观辽王郡战事所悟,意在提高军伍战力,

  如今前军斥候部随带着斥候的名头,

  但行的已经是先锋之事,动辄正面厮杀,

  若是再以先前的行军打仗之法,若遇敌军精锐,难免有所吃亏,所以属下才想了这么个法子。”

  “哦?”蓝玉眉头微挑,上下打量着陆云逸,眼中出现一丝莫名:

  “那武福六与张玉手里拿着的不是你做给他们的兵略吗?

  怎么到你嘴里,成了你学他们?颠倒黑白的本领倒是学得不错。”

  “呃”陆云逸一时语塞,凑近了一些笑着解释:

  “大将军,那张玉是故元的枢密知院,怎么着也有几分本事,

  先前在军中受了许多委屈,

  属下寻思着找补一二,给他一些立功机会,也好让其莫要怨恨我大明,

  属下可是听说,一些降将就是受到多方排挤,最后受不了又跑回了草原,

  就如那北元太尉乃尔不花,

  本就是官山卫指挥使,是我大明的官,

  可就因为其是降将,被多方排挤最后叛逃漠北,现在成了边疆大患,如此便得不偿失啊。”

  陆云逸娓娓道来,蓝玉莫名的眼神一点点平静下来,轻轻点头:

  “你说得没错,先前北方有大患,

  朝廷对于降将多有防备,怕其通风报信,

  现在北元灭了,是该找补一二,莫要寒了人心,你做得不错。”

  此话一出,陆云逸长舒一口气,又过一关!

  他又走近一些,压低声音说道:

  “大将军,属下克扣缴获乃自发而为,不会牵连到大将军吧。”

  蓝玉瞥了他一眼,见他越凑越近,已经到了桌子边缘,便拿眼神撇了撇那凳子,

  陆云逸连忙意会,一**坐下。

  蓝玉没忍住露出笑意:

  “你倒是看得真切,说的是你,打的却是本将的脸,无外乎找个由头编排本将骄纵部下罢了。”

  陆云逸一愣,他的本意是想问问到底是谁告的密,故意这么说往缴获上扯罢了,

  没承想居然真的有牵连。

  可下一刻,陆云逸便新有明悟。

  他一个统兵五千人的小孩,哪值得朝堂大人物过分关注,看的都是他背后之人罢了。

  “大将军,那属下以后有了缴获该如何处置?尽数上缴?

  可.如此一来军卒们所吃所用都要属下出银钱,若是再被人抓了罪..”

  陆云逸脸色来回变换,拿朝廷的钱养兵还有那么几分辩解余地,

  今时不同往日,他现在入了诸多大人的眼,成为各方眼中钉,

  若是再像以往那般拿自己的钱养兵,定然没有好下场。

  却没承想,蓝玉随意摆了摆手:

  “该扣就扣,无妨,从军打仗,若是处处守规矩,这仗还怎么打?

  以往我们跟着陛下打仗,所得缴获陛下分文不取,

  吾等一车一车往家中拉,陛下也没说什么。

  况且今日陛下说到你扣下缴获一事时,没有怪罪之意,

  只要你不拿着缴获花天酒地,出什么事本将担着。”

  陆云逸只觉得安全感暴增,长舒一口气,连忙躬身一拜:

  “多谢大将军庇护!”

  说完,蓝玉慢慢站了起来,向外走去,一边走一边说:

  “将礼兵一事操持好,到时候调兵的折子以及封赏圣旨会一并下达,

  朝廷的安排是此行以李景隆为京军主官,带领包括前军斥候部在内的五卫前往。”

  陆云逸面露愕然,将近三万人让李景隆带去?这.这不是胡闹吗。

  好在,蓝玉及时解释:

  “此行副将是中军都督府佥事徐司马,具体兵事他来操持,

  李景隆就待在你军中,也算得个方便。”

  如此,陆云逸长舒了一口气,

  徐司马是今上养子,虽然行军打仗不显其名,

  但操持后勤一事尤为擅长,由他来运兵,这将近三万人路上应当无恙。

  “到达西南后其余四卫不必理会,你部归属于前军冯诚,但还是如以往那般,归沐英直接调遣。”

  陆云逸面露恭敬:“属下听令。”

  同时他在心中细细思量,冯诚是左军都督佥事,与宁正同署云南都指挥使司事。

  一直背负着双手的蓝玉侧过身子,看向陆云逸:

  “西南的战事好好打,莫要让沐英挑出毛病,他可没有本将这般好说话。

  此行去到西南,邓镇也会一同前去,

  若有什么事就去找他,让他去与沐英商量。”

  陆云逸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蓝玉继续解释道:

  “早些年沐英跟随已故宁河王征吐蕃,宁河王死在归途,

  其旧部大多由沐英安置,也算是有几分衣钵在,邓镇的面子他还是要给几分。”

  如此一说,陆云逸便想起来了,

  沐英就是在征吐蕃一战中封侯,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岁禄二千五百石。

  “多谢大将军点拨,属下谨记。”

  “此行来去万里,西南不比草原,环境要恶劣许多,多加小心,莫要死在哪里。”

  蓝玉神情莫名,声音略显空洞,说完后他便头也不回地迈步离开。

  陆云逸定在原地,躬身一拜,声音绵延:

  “多谢大将军,属下定得胜而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