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204章 天保奴之死,一二三四

小说: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作者:抽象派作者 更新时间:2025-10-01 17:49:17 源网站:2k小说网
  “掌控环境?大将军,这位陆将军对于厮杀一道颇有钻研啊。”

  前军斥候部营寨之外,

  一位三十岁左右,面如冠玉,

  英姿非凡的高大男子站在凉国公蓝玉身侧,

  看着营寨内的诸多景象,面露低笑。

  在其另一侧,申国公邓镇同样站在那里,

  静静地看着前方军寨,听到此言也频频点头:

  “大将军,此子用兵入微,观察细致,的确是心思玲珑之辈。”

  站在中间的大将军蓝玉脸色平静,看着前军斥候部的军卒开始列队,

  而后排成了两条长龙,就这么围着校场跑了起来,不由的眉头微蹙。

  “这是在作甚?”

  那身材高大,面容英俊的男子正是在左军都督府任职的中山王长子徐允恭,也是徐增寿的大哥。

  他不假思索,笑了起来:

  “大将军,西南战事赶路以及追击尤为麻烦,此举应当是锤炼军体魄,

  前些日子五军都督府有收纳记录一个新式背包,军卒们锤炼体魄,应当是与此一并取用。”

  说着,徐允恭不由得笑了起来:

  “先前某问子恭军中之事,他竟以军中机密为由不与我说,

  搞得我只能旁敲侧击,好生头痛。”

  一时间,蓝玉以及邓镇都笑了起来。

  邓镇笑着说道:

  “子恭随军数月,还是在陆云逸麾下才真正从事军务一道,

  如今看来,他还是有几分兴趣。”

  徐允恭含笑着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以往在军中他是能混则混,现在倒是认真起来,

  父亲的兵书这几日也在家中翻看,还嚷嚷着让郭铨刮目相看。”

  “哈哈哈,看来他二人相处不错。”

  邓镇笑了起来,位于中间的蓝玉也笑着点了点头,开口道:

  “将陆云逸叫出来吧。”

  “好。”

  一旁的邓镇脸色凝重下来,他们三人如今齐聚浦子口城,

  自然不会是来看军卒操练,而是有更重要的事。

  不多时,一脸诧异的陆云逸走出前军斥候部营寨,眼中带着些许迷茫,

  但当他看到那身穿靛蓝色常服的蓝玉时,眼睛微微眨动,小跑着上前,面露恭敬:

  “属下陆云逸拜见大将军!”

  而后他看向其身旁那高大男子,面露疑惑

  徐允恭笑着开口:“本官徐允恭,署理左军都督府事。”

  徐辉祖?陆云逸心中一惊,连忙躬身再拜:

  “卑职陆云逸见过徐大人。”

  徐允恭笑着点了点头:

  “陆将军莫要客气,子恭常在家中与我提起你,

  对于子恭的教导,本官多谢了。”

  “卑职不敢,锤炼军伍乃职责所在。”

  蓝玉这时将手中军报递了过来:

  “看看吧,北边的事。”

  陆云逸有些疑惑地接过,而后将其打开,

  里面的字不多,却让他眉头紧皱,眼中闪过危险寒芒。

  [天保奴随军西遁,欲投丞相咬住于哈剌和林。

  行至土剌河畔,为预伏之阿里不哥裔也速迭儿所袭,部众遂溃;

  天保奴与捏怯来等二十骑遁去。

  途逢丞相咬住、太尉马儿哈咱率众三千来迎,遂同赴太师阔阔帖木儿营。

  然未至,复遭也速迭儿军之伏击,天保奴身死。

  北元之印,为也速迭儿所夺。]

  “还是死了.”

  陆云逸眸子微微睁大,

  事情似乎又回到了原本的轨迹上,

  乌萨尔汗死在捕鱼儿海,他原以为天保奴的命运会有所改变,

  或许能够在草原上苟延残喘。

  但没想到,还是被也速迭尔所杀,北元大印同样落在了他的手里。

  沉默了许久,陆云逸心中微叹一声,继而收整思绪,沉声开口:

  “启禀大将军,也速迭尔乃阿里不哥后裔,

  一直有一统草原的野心,如今北元大印被他所夺,

  王庭虽灭,但王庭另立。”

  蓝玉脸色也凝重了一些:

  “北边传来消息,也速迭尔已经登临汗位,尊卓里克图汗,

  汗庭就设在瓦剌、乞儿吉思一带,

  而乌萨尔汗的旧部已经被勒令西迁,去到瓦剌境内,此举野心勃勃,意在看管。”

  站在一侧的邓镇脸色凝重:

  “草原上如此尸横遍野,有不从者动辄便行灭族之举,

  我大明北疆边境,已经接纳了许多逃难的草原人。”

  陆云逸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连忙说道:

  “大将军,申国公,徐大人,

  卑职以为,当借助此势,招降已故北元诸多朝臣。

  也速迭尔虽登临汗位,但其地位不正,人心尽散,

  我大明可以借此机会,一举削弱故北元以及新王庭实力。”

  说着,陆云逸眼中出现精茫,沉声开口:

  “尤其是以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以及丞相咬住等人为首的旧草原势力。”

  此话一出,三人悄无声息对视一眼,面露赞叹。

  蓝玉平静凝重的脸上多了一丝笑容,似是十分满。

  “你想得不错,朝廷已经命燕王派人前往草原,与乃尔不花等人交涉,

  并且逃跑的知院捏怯来以及丞相失烈门已经递上降书,

  等十月降书送到,我大明就再少两个大患。”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微微躬身,嘿嘿一笑:

  “属下卖弄了。”

  “陆将军莫要自谦,此举是都督府经过多方商议才想出的法子,

  陆将军刚刚得知消息,便已作出了最好的选择,允恭佩服。

  以陆将军识人断事的本领,此去西南,定再立功勋。”

  一旁的徐允恭笑了笑,声音和煦,带着夸赞。

  “多谢徐大人夸赞,卑职惶恐。”

  陆云逸表现得诚惶诚恐,但心中却有几分疑虑,三人这是来做什么?

  徐允恭虽然如今还不是国公,

  但朝廷的章程应当已经定下,他承袭魏国公的爵位是早晚的事,

  算上来.眼前就是三位国公,

  总不能只是与他前来告知草原一事,未免太过兴师动众。

  见三人迟迟不说话,陆云逸抿了抿嘴,看向大将军蓝玉,略微压低一些声音:

  “敢问大将军,今日所来何事?如此情形,让属下心中惶恐。”

  蓝玉没有说话,倒是一旁的徐允恭笑着开口:

  “陆将军,我等昨日在都督府商量礼兵一事,

  看到了陆将军所上的文书,觉得其中许多布置尤为合理,

  尤其是一些身残军卒率先礼兵一事,陛下也对其称赞有加,

  都督府便想着由前军斥候部在礼兵中行骑兵战法,

  供文武百官以及外邦朝臣,还有京中百姓一观。”

  陆云逸瞪大眼睛,心中怦怦直跳,

  先前李景隆还与他说过此事,但他也没当真,能露脸最好,露不了脸也无妨,

  现在距离礼兵提前操练已经不到两日,他还以为此事没成,

  但没想到,却收获了意外之喜。

  一时间,陆云逸不知该说何是好,只能身子一板,朗声道:

  “卑职乃北地边民,出身低微,对于此事甚感惶恐。”

  大将军蓝玉嘴唇一撇:

  “废什么话,两日后带兵去城南大校场操练。”

  说着,蓝玉便从怀中掏出一枚令牌丢了过去,陆云逸连忙接过。

  申国公邓镇也笑着上前,

  从身旁侍卫手中拿过兵部调令以及一张明晃晃的圣旨递了过来,并说道:

  “陆将军,这些东西你收好,

  到时候切莫忘了带,若是没有圣旨与兵部文书,

  尔等不仅过不了河,还会被以谋反罪论处。”

  陆云逸眉头微挑,心中一凛,连忙接过文书与圣旨,

  大校场在应天城的城南,位于皇城正南方,秦淮河南岸,是皇帝检阅军伍的地方,

  而浦子口城在应天城以北的河对岸,

  想要去到大校场必须过河绕城而行,稍有不慎就会被定为谋反。

  毕竟,天子脚下,无令动兵,试图谋反。

  陆云逸面露凝重,沉声开口:

  “还请申国公放心,卑职定然谨慎保管。”

  邓镇轻轻点了点头,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此番演武,意在提振京城士气,震慑宵小,演武办好了,西南与北疆的战事会顺利许多。”

  陆云逸听明白了他暗中所指,

  朝廷如今已经接连两年大规模动兵,

  下一步的西南战事若是展开,那就是连续三年动兵,

  前两次都是二十万人左右,而如今西南要动用至少三十万人。

  此等穷兵黩武之举定然会让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所以才出了这么一个礼兵之事。

  “还请申国公放心,我部虽然休战将近两月,

  但兵锋依在,并已经展开操练,

  届时演武,定然让京中人见一见我等北征大军之悍勇。”

  “好!”

  邓镇没有说话,蓝玉却发出了一声大喝,脸上也露出笑容:

  “陆云逸,你小子心中这股劲要好好留着,我等武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居于人后!”

  说完,蓝玉身旁二人也笑了起来,而后他摆了摆手:

  “继续操练吧。”

  “是!”

  陆云逸脸色严肃,告别了三人,转而进入营寨。

  校场之内,五千名军卒正在围着教场转圈,扬起阵阵灰尘,

  察觉到陆云逸回来,纷纷将目光投了过来,

  许多眼尖的军卒,一眼便看到了那明晃晃的圣旨还有文书,

  不由得眼睛瞪大,心中震撼,

  正坠在最后疲惫奔跑的李景隆满头大汗,喘着粗气,同样看了过去,

  联想到昨日在五军都督府内所看到的场景,心中顿时有些猜测。

  但来不及细细思考,耳边就传来了一声声大吼:

  “跑跑跑跑起来,不要走,

  在操练中寻找极限,突破极限,如此方能变得更强!!”

  校场一侧,两名肤色黝黑的文书正在拿着书册仔仔细细盯着校场,

  若是有军卒停下脚步转而走了起来,他们便会出言敦促,

  而对待李景隆,他们同样如此!

  被敦促倒还是小事儿,主要是听到声音后,将视线投过来的军卒太多了,

  那齐刷刷的眸光刺得李景隆脸颊生疼,让他十分不好意思,只能继续快跑。

  军帐中,陆云逸在桌案旁坐了下来,

  想要打开查看,但却发现自己的手脏兮兮的,

  便站起身走到一侧水盆洗手,

  待到清洗干净,他才打开兵部文书,上面只有简短的一行文字,还刻着兵部大印。

  [着令部前军斥候部于两日后清晨出浦子口城,渡河由城东绕行前往大校场操练。]

  陆云逸将文书放在一侧,转而小心翼翼地打开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朕开创大明以来,四方征伐,皆以安邦定国、一统天下为志。

  自古边疆安危,系于将士之忠勇;国家强盛,源于兵马之精良。

  朕自开国以来,夙夜忧勤,励精图治,以期四海升平,万邦来朝。

  近者,北元未靖,边烽频起,

  我朝将士,奋勇当先,披坚执锐,屡建奇功。

  其前军斥候部于征讨北元之役中,表现卓绝,侦察敌情,准确无误,冲锋陷阵,屡建奇功,

  实为朕之股肱,为军中楷模,朕心甚慰。

  念其忠勇,特赐殊荣。

  兹命前军斥候部全体将士,担纲礼兵之重任,操持骑兵方阵,演武骑兵战法,以展我大明军威,励我将士之志。

  望尔等不负朕望,继续秉持忠诚勇敢之心,精益求精,训练有素,

  待礼兵之日,令天下观之,皆知我大明军容之盛,武备之强。

  钦此。

  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十日。]

  陆云逸将升之一字一字地看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轻轻眨了眨眼睛,

  他旋即将圣旨举了起来,对着天上的阳光查看,

  字迹苍劲有力,笔走龙蛇,一笔一划,皆如铁画银钩,力透纸背,

  字间布局错落有致,透露着些许豪迈。

  若是他没有猜错的话,这道圣旨应当不是翰林编修所写,而是今上亲自书写。

  陆云逸连忙从一侧掏出一个方体小盒子,将圣旨放了进去,

  他已打定主意好好保存,

  若是能流传到后世,也是一件了不得的文物。

  而后陆云逸又将兵部的文书收了起来,做完这一切,

  他走出大帐,加入那正在操练的军卒之中!

  在庆州未打仗之时,他与刘黑鹰的操练一日都没停过,

  但自打战事开启后,时间就变得少了许多,几乎没有时间操练,

  这能让陆云逸明显感受到体魄在下降。

  时间流逝,五千余名军卒如黑色的潮水一般在这教场上涌动,暴躁的气息弥漫开来。

  陆云逸处在最前方眉头微蹙,行进间视线来回走动,

  很快便察觉到了不对,

  到尽管军卒们士气高昂,但跑动间步伐却略显凌乱,

  每个人的节奏似乎都未能完全同步,如此跑只会让人心生暴躁。

  思虑片刻,陆云逸从一侧拿过铜喇叭,

  将其展开放在嘴前,随即他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朗声大喊:

  “跟随本将,一迈左腿,二迈右腿,及时调整!”

  “一二一!一二一!”

  口号简单有力,如同晨钟暮鼓,

  瞬间穿透了军卒们嘈杂的呼吸声和脚步声,清晰地回荡在校场上空。

  军卒们先是一愣,随即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

  脚步凌乱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努力与这节奏相契合。

  “一二一!一二一!”

  陆云逸一遍一遍地喊着,军卒们似乎也适应了此等节奏,

  他们的步伐开始变得整齐划一,每一步都踏在了同一个节拍上,

  原本嘈杂的脚步声渐渐消失,

  发出了“咚咚咚”的沉闷有力的声响。

  “咚咚咚……”

  每一步都像是战鼓敲击,不仅敲击在坚实土地上,

  更敲击在军卒心中,让他们没来由地感受到一股热烈!

  听着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陆云逸心中的烦躁刹那间消失,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对嘛。

  而后继续开口,在原本的“一二一”中巧妙地融入了“一二三四”,

  整个校场上的氛围瞬间变得热烈而富有活力。

  军卒们的脚步在“一二一”的稳健基础上,每当“三四”响起时,

  他们不约而同地加大脚下力度,就像是斩向敌人的长刀!

  陆云逸心中舒畅,继而大喊:

  “一!二!三——四!”

  早就知道此事的刘黑鹰也跟着大喊起来,同时重重将脚步落下。

  越来越多的军卒加入其中,时间流逝,

  当陆云逸第五次大喊一二三四时!

  五千余名军卒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激发,

  他们胸膛中的热血瞬间沸腾,齐声响应:

  “一二三——四!”

  崭新的口号第一次响彻校场,声如洪钟大吕,

  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直冲云霄,让周遭空气,都为之震颤。

  同时,在喊叫声中,他们的脚步重重落下,

  咚咚咚的声音如同伴奏,向四外扩散开来!

  不远处,距离前军斥候部营寨的几个营地敏锐地察觉到了大地震动,

  不由得面露怪异,纷纷抬起头来查找着震动来源,

  但很快,连绵不绝的一声齐喝,让他们瞪大眼睛,没来由地感觉到一阵紧张!

  “一二三四”声音绵延,

  一点点扩散至整个浦子口城北侧。

  正准备离开浦子口城的大将军蓝玉等人听到这声音,不由得面露诧异,顿住脚步。

  倒是一旁的邓镇轻车熟路,率先笑了起来:

  “定然是陆云逸搞出来的新花样,大将军,咱们要不要回去看看?”

  蓝玉皱眉思索,缓缓摇头:

  “算了,你们去看吧,本将还有诸多军务处置。”

  见此情形,邓镇也不强求,

  转而看向一旁面露疑惑的徐允恭朝,他抬了抬下巴:

  “走允恭,你我今日无事,带你见见新玩意儿。”

  徐允恭面露疑惑,但他与邓镇同样年轻,

  对于新鲜事物同样充满好奇,便点了点头:

  “那便前去一观。”

  闻有雅士,慷慨解囊,赐币十万,

  尊为吾书盟主,心潮澎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夫此十万点币,非但金银之值,实乃知音之赠,情意之重,重于泰山。

  吾本布衣,得此殊荣,犹如蓬蒿附于芝兰,不胜荣幸之至。

  激动之余,心绪难平,此恩此情,铭记五内,誓以百倍之努力,不负所望。

  在此,吾再拜稽首,感谢[钩沉子]之厚赐,亦感谢诸位大人之慷慨与支持。

  愿吾等情谊长存,如松柏之常青,历久弥新。

  他日若有所成,定当与诸君共享荣耀,不负所望。

  今日财神佳节,祈愿财气盈门,

  福禄双全,富贵安康,吉祥如意!

  今夜饮酒!!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