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伯衣对付晚的确是待为上宾,在年宅,安排的是一个独立的小院落,另外安排了一个丫环,一个婆子服侍她的起居。

  双庆则是另外住,府里管吃,对于双庆而言,哪怕是年府的下人房,都是很好的。

  “小晚,年家这么富裕,咱们跟他们合作真的不会吃亏吗?”双庆还挺担心的。

  做生意的人,心眼多。

  年家是皇商,产业涉及各行各业,年家出来的人,那是比一般商人拥有更多的心眼。

  双庆还是觉得付晚单纯,他自然不知道付晚的来路,只知道付晚是从桃花村里出去的,就算再能干,也才十六岁。

  看那年当家的,已经三十多岁,几乎能生出小晚,小晚怎么斗得过他。

  “双庆哥,你就放心吧,我既然答应与他合作,自然是相信年家的,年家能做皇商,就不是小打小闹,只求蝇头小利之人,这些话,你在我面前说说便罢,可不能当着年家商行的人说。”

  付晚提醒他。

  要是被有心人听了去,难免节外生枝。

  双庆点头:“放心,这点事我还是懂的。”

  开业前两日,付晚还是挺忙的,帮着年家人将货上架,贴标签。

  年家不缺各种人才,付晚倒也不累,只需要交代怎么做,自有人能做好。

  开业那一日,场面颇盛。

  街上挤满了人,年家商行更是挤都挤不进去,门口是安排了不少护院盯着,维持秩序。

  以免发生人挤人的事。

  付晚也是头一回在这个世界,看到如此火爆的局面。

  年家人经商,的确有一手。

  头一批货物,是要拢络客人的,价格方面不算最高,却也不便宜,年伯衣联同付晚一起定的价,这便是最终的售价。

  到最后分成,也以此价结算。

  付晚是很满意的。

  要靠这样的价格,她的赚头,又多了。

  头一天,上架的货物全都卖完。

  有些客人看到合意的,却没有买到。

  都嚷着年家商行,快些上货。

  “什么?就卖完了?”

  商行人多,付晚也不去当伙计,她就在对面的茶楼挑了个靠窗的位置,能直接看到年家商行的盛况。

  被安排在她身边的丫环秋凤也是个能干的,一直在解说对面的情况。

  “哎呀,姑娘,商行那边已经卖断货了。”秋凤高兴的跑上茶楼二楼雅间。

  “什么?”付晚还是惊了一下。

  她知道年家的造势,生意肯定不会差的。

  可这才是头一日,那些货就卖完了。

  价格可不低。

  “是真的,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定货呢,希望年家早点上新货,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买回家。”

  秋凤兴奋的道。

  主家生意好,她们当下人的,也能跟着染些荣光。

  “啧啧,家大业大就是好。”付晚看在眼里,心里十分羡慕,看得她也想自己开一家大的商行。

  就叫付氏商行。

  “走,咱们去看看。”付晚放下手上的糕点。

  不过,付晚没挤进去。

  人还是很多。

  她挤了一会,没能挤进去就放弃了,硬挤太累。

  年伯衣在里面主持大局,安抚没有买到货的客人。

  看来,他的眼光没错,这生意,必定能大火。

  只要付晚那边有足够的货。

  年家不管多少都可以接收。

  只要收下,就可以卖掉。

  晚膳前,年伯衣已经将今日的销售额算出来了,分红也已经算好。

  付晚提供的货物,共卖出二千两。

  双方签定契约,是五五分,之前给了五百两定钱,这一次,又给了付晚五百两。

  “付姑娘,今日的盛况你是看到了,货物根本就不够,付姑娘可能提供更多更稳定的货品?”

  付晚想了想,“年爷把今天定出去的量给我看看,我统计一下,会做出安排的。”

  年伯衣立刻让人将今日定单拿出。

  不过,定钱还没有分。

  因为尚未出货。

  光是定钱收了就超千两。

  啧啧,这清州府当真是有钱啊。

  一日时间,赚这么多,是光坐着等天上掉钱一般。

  “好,两日后,我让人把货送过来。”付晚应下了。

  年伯衣大喜。

  “当真有足量的货?”

  “年爷放心,我即答应了你,就一定会做到,做生意嘛,一言九鼎。”

  “付姑娘果真非同一般。”

  这两日,付晚没有走远,去了一趟清门县,在县上呆了一日,一日后,又拉了一车货物抵达清州府。

  这一车的货物是装得满满当当的,足有十箱。

  走之前,她找年伯衣要了两千两的定钱。

  年伯衣也给得爽快。

  按照头一日的卖法,这些货,起码能卖到八千两,尽赚五千两不是问题。

  真是赚大发了。

  货物送到年家商行,付晚找年伯衣要一匹强健的马儿。

  她家拉车的马儿年纪大了,走起路来慢悠悠的,可比牛车快不了多少,要它策马狂奔,那根本就不可能。

  “付姑娘应该早与年某提起此事,不需要如此麻烦,年某赠付姑娘一辆马车。”

  年伯衣说到做到。

  随即就送给付晚一辆马车。

  是双马。

  两匹强健的马儿,四肢有力,毛发光亮,车座也十分宽敞,坐人合适,拉货的话,就更合适了。

  付晚十分满意。

  “果真是皇商出身,出手就是不凡,说送就送,这马,这车,等回了洪河镇,岂不是要羡慕死所有人。”

  付晚这一趟,赚了几千两。

  货物不能再急出了,凡事要细水长流,她与年伯衣商量,商行货品,每日需要限量。

  物以稀为贵。

  若一样稀有的东西,随时都能买到,那便不值什么钱了。

  再说,她若随时出货,也会引起他人注意。

  她只想默默的赚个盆满钵满。

  “付姑娘所言有理,海上来的东西,的确不可能源源不断。”年伯衣也认同。

  “所以,咱们还是一半卖海上来的,一半卖陈朝就有的。”付晚建议。

  “也可以一试。”

  “这样,我每个月按量交货,年家商行便按量售出,如此才能保持长远的合作。”付晚不能在清州府呆太久。

  要是她得不停的出货,只怕,连洪河镇都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