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公子,你来的目的,我已经知道了,我那些货,不缺人买,我大可以自己开铺子,自己卖,倒也没有必要再经年公子这一手,利润反倒进了年公子的口袋。”
“付姑娘,年家有人脉,有渠道,有足够的本钱,现在来看——。”年伯衣四处扫视一眼,“付家或许可以,但,眼下情况如何,相信付姑娘也清楚,不如我们两家合适,你出货,我出铺子人脉,收成五五分。”
说实话,年伯衣的建议还挺**。
毕竟,付晚这边的货,并不需要真的出海,去经大风大浪,去承受极可能船毁人亡的风险。
她有系统加身,低价从系统买入,高价由年家卖出,她只需要赚中间差价,妥妥的在家坐等收钱。
不错,以她现在的情况,想要在清州府开铺子,还是有些难度的。
一来她舍不得下家人,暂时不可能抛下家人去清州府开铺子的。
二来她在清州府还没有人脉,铺子初开,生意未必就好。
付晚犹豫了一会,答应了。
不过,她只给年家一部份的货源,货有很多,她给自己留足了量,等过些日子,她是要自己开铺子,自己赚,不与人分成。
“既然付姑娘同意了,那咱们还是正式签署契约,契约生效,一切合理合法。”年伯衣道。
“这个自然,明天我们一起到衙门,在袁大人的见证下,签署契约。”付晚也同意。
她给出的部份是一些实用的小百货,当然,在陈朝并不多见,若是年家包装包装,卖出高价,那也是他们的合理赚的。
她还保留着女人赚钱这条道。
女人的衣服,首鉓,胭脂水粉,可是一个巨大的赚钱通道,她不会轻易开放给别人。
“好。”年伯衣爽快的应下了。
年伯衣就住在镇上唯一一个客店里,条件不怎么样,不过,也没有别的法子,他们想住好的,也找不着好的。
不过,年伯衣的人脉广,很快就住进富户李家,条件总归是比客店要好得多。
当天下午,付晚已经起草好契约,去了一趟衙门,见了袁大人说明来意,并将契约给白师爷过目。
翌日一早,她和年伯衣在衙门见面。
袁大人已经久候多时。
袁大人与年家也有些渊源。
毕竟,袁家也经商,年家是皇商,两家甚至有生意上的往业,只是袁大人与年家人并不熟悉,彼此说上几句,套几句近乎,自然也就亲近了些。
年伯衣不曾空手而来。
给袁大人送了上等的茶叶。
袁大人笑纳了。
“年公子亲自到洪河镇来,倒是出人意料,你年家有的是人,让人跑一趟也足够了,怎么正月里就亲自来了。”袁大人知道年家有钱到什么程度。
底下养了多少人,那些人,可不是白吃饭的。
“袁大人严重了,年家对事对人,都有轻重缓急,像付姑娘这样的,属于重,急之类的,付姑娘拿出来的东西,是陈朝首现,要是被他人夺了先,年家可是会后悔莫及的。”年伯衣还想在与付晚建成合作关系之后,再见见她的侄儿。
如果,真有那么一个人的话。
袁大人若有深意的看着付晚。
付晚在一旁喝着茶,吃着点心,十分随意。
过了年,就是十六岁了,不得不说,付晚的心态一直很好,很稳。
她的与众不同与人格魅力,的确也是世间难寻。
还有她的货,与她的人是一样的。
“还是年公子有眼光,付晚的确不同寻常,去年大灾,付晚为洪河镇做了不少的贡献,现在付家粮铺还在让价,就是为了让百姓可以吃上饱饭,她若是想要赚钱,门路太多了,年公子可不能亏了她。”
袁大人意有所指。
年伯衣温润笑道:“这个自然,年家身为皇商,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有年家的招牌在,断然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砸了年家的招牌。”
至少,明面上年家是做不出来的。
袁大人闻言算是放下心来了。
“小晚,放心吧,有年公子这番话,你不用担心。”
付晚笑着点头。
“我当然相信年公子的为人,现在又有大人的保证,就更相信了。”
二人签了契约。
年家已经在清州府找到最好的路段,最好的门面,如今一切备妥,只要付晚的货一到,便可上架销售。
“新店开业那一日,还请付姑娘能亲自前往参与盛况。”
“好啊。”付晚点头,她的确想去看看,“货的话,十天吧,十天之后,我会亲自送去清州府。”
年家需要支付一定的金额做为何证金。
年家不缺钱,年伯衣当场给了五百两。
他舍得花钱,自然是为了得到付晚更多的货。
付晚拿着五百两银票,心里已经在盘算要给什么货。
年伯衣没在洪河镇久留,签署契约的第二日,便离开了洪河镇。
付晚还像个没事人一样,像往日一般,在后院里教付强,付强去了学堂,她回付家,接着教顾平安和顾喜乐。
空闲时,她在系统上下了单,系统只需要等时间到,直接出货。
她花了一日时间,去了一趟清门县,买了一辆马车。
可花了她不少钱,不过,她不心疼钱,这点钱,很快就会赚回来的。
马车挺宽敞的,可以放不少的货。
她雇了牛嫂的儿子赶车,以后,牛嫂的儿子双庆就负责送粮送货。
她给的工钱,也是寻常人家的两倍,牛嫂高兴得不得了。
直夸付晚三兄妹有出息。
付晚是个记恩情的,牛嫂以前都站在他们兄妹三人这边,护着他们,这份恩情,自然是要报的。
小恩小报,大恩大报。
双庆有了这份工钱,养家是措措有余的,生活也能越过越好,逢年过节的,付晚也不吝啬,该给的红包,还是会给的。
双庆在附近租了一间房住着,隔几日回家一趟,若是送粮回桃花村,他也能回家,对他来说,倒也没什么。
这间房的房租,还是付家给的。
“小晚,刚才陈捕快来找你,你不在,有你的信。”
“付姑娘,年家有人脉,有渠道,有足够的本钱,现在来看——。”年伯衣四处扫视一眼,“付家或许可以,但,眼下情况如何,相信付姑娘也清楚,不如我们两家合适,你出货,我出铺子人脉,收成五五分。”
说实话,年伯衣的建议还挺**。
毕竟,付晚这边的货,并不需要真的出海,去经大风大浪,去承受极可能船毁人亡的风险。
她有系统加身,低价从系统买入,高价由年家卖出,她只需要赚中间差价,妥妥的在家坐等收钱。
不错,以她现在的情况,想要在清州府开铺子,还是有些难度的。
一来她舍不得下家人,暂时不可能抛下家人去清州府开铺子的。
二来她在清州府还没有人脉,铺子初开,生意未必就好。
付晚犹豫了一会,答应了。
不过,她只给年家一部份的货源,货有很多,她给自己留足了量,等过些日子,她是要自己开铺子,自己赚,不与人分成。
“既然付姑娘同意了,那咱们还是正式签署契约,契约生效,一切合理合法。”年伯衣道。
“这个自然,明天我们一起到衙门,在袁大人的见证下,签署契约。”付晚也同意。
她给出的部份是一些实用的小百货,当然,在陈朝并不多见,若是年家包装包装,卖出高价,那也是他们的合理赚的。
她还保留着女人赚钱这条道。
女人的衣服,首鉓,胭脂水粉,可是一个巨大的赚钱通道,她不会轻易开放给别人。
“好。”年伯衣爽快的应下了。
年伯衣就住在镇上唯一一个客店里,条件不怎么样,不过,也没有别的法子,他们想住好的,也找不着好的。
不过,年伯衣的人脉广,很快就住进富户李家,条件总归是比客店要好得多。
当天下午,付晚已经起草好契约,去了一趟衙门,见了袁大人说明来意,并将契约给白师爷过目。
翌日一早,她和年伯衣在衙门见面。
袁大人已经久候多时。
袁大人与年家也有些渊源。
毕竟,袁家也经商,年家是皇商,两家甚至有生意上的往业,只是袁大人与年家人并不熟悉,彼此说上几句,套几句近乎,自然也就亲近了些。
年伯衣不曾空手而来。
给袁大人送了上等的茶叶。
袁大人笑纳了。
“年公子亲自到洪河镇来,倒是出人意料,你年家有的是人,让人跑一趟也足够了,怎么正月里就亲自来了。”袁大人知道年家有钱到什么程度。
底下养了多少人,那些人,可不是白吃饭的。
“袁大人严重了,年家对事对人,都有轻重缓急,像付姑娘这样的,属于重,急之类的,付姑娘拿出来的东西,是陈朝首现,要是被他人夺了先,年家可是会后悔莫及的。”年伯衣还想在与付晚建成合作关系之后,再见见她的侄儿。
如果,真有那么一个人的话。
袁大人若有深意的看着付晚。
付晚在一旁喝着茶,吃着点心,十分随意。
过了年,就是十六岁了,不得不说,付晚的心态一直很好,很稳。
她的与众不同与人格魅力,的确也是世间难寻。
还有她的货,与她的人是一样的。
“还是年公子有眼光,付晚的确不同寻常,去年大灾,付晚为洪河镇做了不少的贡献,现在付家粮铺还在让价,就是为了让百姓可以吃上饱饭,她若是想要赚钱,门路太多了,年公子可不能亏了她。”
袁大人意有所指。
年伯衣温润笑道:“这个自然,年家身为皇商,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有年家的招牌在,断然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砸了年家的招牌。”
至少,明面上年家是做不出来的。
袁大人闻言算是放下心来了。
“小晚,放心吧,有年公子这番话,你不用担心。”
付晚笑着点头。
“我当然相信年公子的为人,现在又有大人的保证,就更相信了。”
二人签了契约。
年家已经在清州府找到最好的路段,最好的门面,如今一切备妥,只要付晚的货一到,便可上架销售。
“新店开业那一日,还请付姑娘能亲自前往参与盛况。”
“好啊。”付晚点头,她的确想去看看,“货的话,十天吧,十天之后,我会亲自送去清州府。”
年家需要支付一定的金额做为何证金。
年家不缺钱,年伯衣当场给了五百两。
他舍得花钱,自然是为了得到付晚更多的货。
付晚拿着五百两银票,心里已经在盘算要给什么货。
年伯衣没在洪河镇久留,签署契约的第二日,便离开了洪河镇。
付晚还像个没事人一样,像往日一般,在后院里教付强,付强去了学堂,她回付家,接着教顾平安和顾喜乐。
空闲时,她在系统上下了单,系统只需要等时间到,直接出货。
她花了一日时间,去了一趟清门县,买了一辆马车。
可花了她不少钱,不过,她不心疼钱,这点钱,很快就会赚回来的。
马车挺宽敞的,可以放不少的货。
她雇了牛嫂的儿子赶车,以后,牛嫂的儿子双庆就负责送粮送货。
她给的工钱,也是寻常人家的两倍,牛嫂高兴得不得了。
直夸付晚三兄妹有出息。
付晚是个记恩情的,牛嫂以前都站在他们兄妹三人这边,护着他们,这份恩情,自然是要报的。
小恩小报,大恩大报。
双庆有了这份工钱,养家是措措有余的,生活也能越过越好,逢年过节的,付晚也不吝啬,该给的红包,还是会给的。
双庆在附近租了一间房住着,隔几日回家一趟,若是送粮回桃花村,他也能回家,对他来说,倒也没什么。
这间房的房租,还是付家给的。
“小晚,刚才陈捕快来找你,你不在,有你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