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晚回来了。”

  付大有第一个瞧见的,直接冲上前去,将小晚上上下下一番打量,小晚是小晚,可是——,也不是小晚。

  “小晚,你这几天一直是这个样子,没有人为难你吧?”孙半月担心的问道,一个姑娘家单身出门,世道也不太平。

  “是啊,一直是这样,没什么大事发生。”付晚没有说遇上了劫道的,以免他们担忧,自责。

  “累了,饿了吧,先到屋里歇一歇,大嫂现在就去给你准备好吃的。”赵明英道。

  “谢谢大嫂。”付晚道过谢,进了屋子,从空间拿了些东西出来。

  这一趟,她赚的不少,现在也有余钱了。

  给了十两付大嫂,平日需要的日常花销。

  另外给付大嫂和付二嫂一人五两,之前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买宅子上了,他们手头上的确没多少钱。

  铺子里赚的钱,他们平日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用的。

  会交到她的手上,至于怎么用,等她分配。

  翌日一早,将袁大人的十两还了,又给顾大娘送去二十两,他们的为人付晚清楚,前头没有几日,硬是要算利息,他们也不会拿。

  所以,她给两家各送了一份薄礼,是从清州府买的。

  皆是因他们的喜好采买的,袁大人的笔和墨,顾家送的则是吃食,和一块布料,顾大娘自己有手艺,可以给两个孩子缝衣服。

  这世道,家里生活一般,甚至是哪些个穷苦人家是没有余力到铺子里去买成衣的。

  做好的成衣贵,自己买块布料裁剪,做得好看与不好看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衣服穿,已经比什么都强。

  本来付晚想给平安和喜乐各买一套的,她担心顾大娘不收。

  “你这孩子,顾家现在不急着用钱,你先放在你手里,等哪里家里要用钱,大娘再找你。”顾大娘手里还有四五两,家里平日用钱省。

  顾父是个勤快的,哪里有活计,他就上哪去做,巴不得一天都不得闲,赚下来的钱,也够家里用的。

  顾宴去了军中,一时半会怕是没有军晌送回来,家里只盼着他能平平安安,保住性命,若是再有机会,能建功立业是最好的。

  付晚推了几回,顾大娘硬是不收,付晚只好暂时收下。

  “顾大娘,这钱就算是我借的,按月算利息,到时候,你可不能与我推托。”

  顾母大惊失色:“那怎么成,这些钱,放在我们手上,也生不了钱,不能借给你就得要利息,你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不成不成,万万不可。”

  “好好好。”付晚安抚顾母,既然不能直接付利息,那便以物来换吧,“不算利息,不算利息。”

  顾母拉着付晚的手,赞她胆色过人。

  顾母这辈子都不曾去过清州府,连清门县也不曾去过。

  甚至,她根本就不曾想过要去那些地方。

  等付晚走后,顾母拉着顾父感慨。

  “咱们阿宴年纪不小了,我看他对小晚也是有几分真心的,小晚这么好,能嫁进咱们顾家,那就顾家祖上积德了。”顾母念叨叨的。

  顾父平日就是个沉默寡言的。

  “你呀,别多想了。”

  现在谈这些未免太早了,顾宴去了军营,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就算对付晚有心,那也只能藏在心里。

  “怎么能是多想呢,若是这一趟咱们阿宴能建功立业,有了官身,到时候迎娶付晚,也不算是辱没了她。”

  顾母还是心存希望的。

  顾父不语。

  他也是想盼着儿子好的。

  *

  两军交战,打得火热。

  洪河镇上只听闻边关战事紧,有些地方开始征兵,不少流民去了军营,在外头没吃没喝的,还不如去军中拼拼运气。

  至少,军中还有军粮,不至于饿死。

  要是运气好,说不定能还立功,光宗耀祖。

  洪河镇也去了不少人,战场之上,每天都有人死。

  顾宴去军营三个月后,才让人送了第一封信回来。

  战事小捷,他却立了大功,生擒北境镇国大将军。

  送回来的信,一共两封,一封给顾家,一封给付晚。

  信交到付晚手上,付晚还挺讶异的。

  顾宴还单独给她写信。

  直至看到信上写的什么,她才知道,原来,顾宴胆识过人,在战场上的确建了大功,生擒北镜镇国大将军时,用上了她给他的武器。

  否则,难以生擒,对方受了震慑,不敢有丝毫反抗,让事情,变得异常顺利。

  顾宴在信上说,他所立之功,有付晚一半的功劳。

  这功劳有些托大,付晚倒是不好领受。

  等哪一日,顾宴当上了大官,能记得她的好,必要之时,能助她一臂之力就够了。

  施恩不是不忘报。

  欠她人情的人多了,以后,她的路也好走多了。

  付晚没有回信,他在行军,未必能收到回信,顾宴在信上也说了,无需回信。

  付晚将信件放好,这可是顾宴书面承认的恩情呢,她得好好保管着。

  终于,天,下雨了。

  地上有了甘露,河道也渐渐有了水。

  百姓似乎看到了希望。

  只是,马上就入秋了,天气寒冷,能种植的作物并不多。

  袁大人又将付晚请到衙门,与她商议。

  “之前付姑娘手头上有非常耐旱的作物,眼下入秋,马上就会入冬,可有耐寒的作物。”

  只要百姓的口中有食,才能平安。

  “自然是有的。”付晚笃定的回答,至少,她拿出来的作物,比当下能找到的作物更加耐寒。

  种下去能保证有收成。

  不会因为一场冻雨,一场雪便全没了收成。

  “真的有?”袁大人大喜,他也只是试探试探,没想到,是真的有。“那作物可难寻?”

  “的确有些麻烦,不过,倒也不算太难,大人有需要,百姓有需要,我自然不能因为怕麻烦,就不作为。”付晚已经在盘算。

  袁大人大笑,心里开阔,顿觉心中郁气消散:“小晚,你可真是本大人的贵人,几次三番的有助于本官,本官实在是铭感五内。”

  要是可以,袁大人还真想给付晚磕一个。

  如此有求必应的人,岂不是上天送给洪河镇的救星。

  付晚哭笑不得,“大人太客气了,我也是洪河镇人,不过是举手之劳,不敢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