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上,这,这可如何运作啊,咱以前从来没有开过此类先河啊?”工部尚书王家彦有些费解。
担心这样一来,兵器局会不会变成私人财产。
只靠军方下单赚钱,万一订单不足,那么多工匠该怎么办?
“是啊,皇上,这件事要不还是缓一缓吧,以前从来没这么做过。”兵部尚书倪元璐也觉得这么做不妥。
士农工商等级早已固化。
一旦放开,岂不是将兵器局的官员划归到了商人行列?
李国桢和李若琏虽然没说话,但也觉得似乎不太合适。
“呵!”
朱慈烺笑了笑。
“以前没有开先河,现在不是可以开吗?规矩就是用来破的。”
“诸位,时代变了,我们不应该一直墨守成规,而是应该打破一些旧规则,推动科技向前发展。”
“不仅军器局要改,兵杖局也要改,资产归朝廷,一部分利润用来改善工匠俸禄和居住条件。”
“两家相互竞争,多做多得,谁做的东西好,能更好的控制成本,那么分到的银子也多。”
“你们还要成立研发部,专门研究新的东西。”
他的话像是给王家彦等人开了一扇窗,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皇上,那,研发部主要是何职责?”王家彦忽然觉得,皇帝的思维非常新颖,自己都快跟不上了。
李若琏、李国桢、倪元璐等人也纷纷看过来。
都想知道研发部是干什么的。
“研发部就是专门完成军方所需的新式武器设计和试验的部门。”
“兵部还需要组织人常驻军器司,根据战场反馈情况,对兵器的提出改善。”
“你们军器局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研发一些新式样品,提交给兵部。”
“如果谁研制的新兵器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朕大大有赏。”
“战争的形式在变,兵器也必须随之改变。”
“墨守成规,只会落后挨打,兵器要随时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
“朕送你们一个字,变。”
“变则通,通则达,只有将战争的节奏,牢牢控制在我们手里,才不至于被动挨打。”
他的话,让众人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一扇天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臣明白了。”倪元璐热血沸腾,激动的两眼视线都有些模糊了。
自己内阁大学士,到了皇上面前,居然跟小学生似的。
他真的只有十五岁吗?
李若琏、李国桢几个,没想到皇上的知识如此渊博,真是大开眼界了。
随后几个人陪着朱慈烺来到了弹药库。
“皇上,您看,这边木箱里装的火药壶,都是用来给火铳手使用的。”周怀民介绍。
火药壶是用牛皮缝制,形状像葫芦。
作战时需要用铳手将火药倒入药池内,再填装子弹,过程繁琐。
火铳手必须经过严苛训练。
“这种填装方式,必须改,战场上每耽搁一秒钟,都会多死人,必须采用定装填装。”朱慈烺满脸肃然,吓了周怀民一跳。
李若琏和李国桢几个也纷纷看过来。
“皇上,何谓定装填装?”倪元璐身为兵部尚书,听到这个新颖的名词也顿时来了兴趣。
朱慈烺详细解释:“定装火药。”
“顾名思义,就是火药在生产时就提前分好份量。”
“士兵拿到后直接将全部药量填入火铳。”
“这样不仅能提升射击效率,还能避免因为火药填装过多而引起炸膛风险,射击精度也能大幅提高。”
西方国家的火铳手,是在身上挂一串火药葫,每葫装一发的量。
但朱慈烺觉得,没必要那么麻烦。
用纸筒就能解决,弄一牛皮袋装身上,还防水。
“妙,妙啊,没错,这样一来,就能解决炸膛的风险,皇上圣明啊。”倪元璐突然茅塞顿开。
现在的三大营和锦衣卫都装备着一部分火铳,因为火铳质量参差不齐,火铳手最怕的就是炸膛。
毕竟战场上临时填装,受战场环境影响,谁也无法精准的把控药量。填多填少全靠经验。
实力作战中,影响火铳手填装的因素太多了。
药量直接决定子弹能否命中目标。
“臣明白了,今日真是受教了,皇上,臣现在就让工匠开始筹划制造定装火药。”
工部尚书王家彦无比激动。
王家彦以前就负责过督造火器,因为火铳炸膛事件,还受到过牵连。
但火铳炸膛,实际上有很多因素导致。
如果能使用定装火药量,炸膛风险将会大大降低,无论对士兵还是工匠都有好处。
朱慈烺还给他们提了一点建议,让他们用纸筒浸蜡后进行填装,方便又能防潮。
随后朱慈烺又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弹药方案。
“纸壳弹?”
“皇上,纸壳弹又是何物?”王家彦逐渐习惯了朱慈烺提出的问题。
没有像之前那样,一惊一乍了。
倪元璐、李若琏二人也像是受教的小学生那样,站在一旁,洗耳恭听。
“有这么一种纸,点燃后能够像火药一样,迅速燃烧,化为灰烬,如果运用到铳枪上,铳手只需将小纸包一同填入火铳。”
“那样就能避免繁琐的填装。”朱慈烺解释。
纸壳弹能否研制成功,取决于能不能制作出硝化纸。
明末《徐光启手迹》中就记载了硝酸的制法。
“绿矾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二味同研细,用铁做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强水即为硝酸”?
明朝的硫酸提取工艺,也非常成熟,朱慈烺只将大概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告知他们。
具体硝化液配方,他也不知道,不过朱慈烺相信,重赏之下,必然有人能弄出来。
王家彦和兵部尚书倪元璐将还将朱慈烺的话详细记录了下来,方便后续实施。
“呵,王爱卿,制作能填装的纸壳药,只是第一步,待工艺成熟后,我们还可以将弹丸连同火药一起填入纸壳内。”
“这才是真正的纸壳弹。”
“传令下去,谁第一个弄成纸壳弹,赏银一百两,官封七品。”
朱慈烺的话让众人心头一振。
这也行?
王家彦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后,身躯一颤,眼底闪烁着无比崇敬的光芒。
皇上简直是百科全书,什么都懂啊。
“真正的纸壳弹,妙,妙啊,如果能解决填装弹药的问题,那士兵的射击速度又能提升许多。”
“臣相信,今天之后,整个军器局的工匠,都会沸腾的。”
倪元璐震惊在之余,感慨万千。
如果真能将这种东西运用到战场,战争方式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若琏看着朱慈烺,脸上闪烁着敬畏,简直是妖孽啊。
真这么搞下去,还有谁敢跟明军打仗?
在李国桢、王承恩还在为这种新颖的射击方式感到震撼时。
朱慈烺又提出了一个让他们更加难以置信的方案。
……
“皇上,这,这可如何运作啊,咱以前从来没有开过此类先河啊?”工部尚书王家彦有些费解。
担心这样一来,兵器局会不会变成私人财产。
只靠军方下单赚钱,万一订单不足,那么多工匠该怎么办?
“是啊,皇上,这件事要不还是缓一缓吧,以前从来没这么做过。”兵部尚书倪元璐也觉得这么做不妥。
士农工商等级早已固化。
一旦放开,岂不是将兵器局的官员划归到了商人行列?
李国桢和李若琏虽然没说话,但也觉得似乎不太合适。
“呵!”
朱慈烺笑了笑。
“以前没有开先河,现在不是可以开吗?规矩就是用来破的。”
“诸位,时代变了,我们不应该一直墨守成规,而是应该打破一些旧规则,推动科技向前发展。”
“不仅军器局要改,兵杖局也要改,资产归朝廷,一部分利润用来改善工匠俸禄和居住条件。”
“两家相互竞争,多做多得,谁做的东西好,能更好的控制成本,那么分到的银子也多。”
“你们还要成立研发部,专门研究新的东西。”
他的话像是给王家彦等人开了一扇窗,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皇上,那,研发部主要是何职责?”王家彦忽然觉得,皇帝的思维非常新颖,自己都快跟不上了。
李若琏、李国桢、倪元璐等人也纷纷看过来。
都想知道研发部是干什么的。
“研发部就是专门完成军方所需的新式武器设计和试验的部门。”
“兵部还需要组织人常驻军器司,根据战场反馈情况,对兵器的提出改善。”
“你们军器局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研发一些新式样品,提交给兵部。”
“如果谁研制的新兵器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朕大大有赏。”
“战争的形式在变,兵器也必须随之改变。”
“墨守成规,只会落后挨打,兵器要随时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
“朕送你们一个字,变。”
“变则通,通则达,只有将战争的节奏,牢牢控制在我们手里,才不至于被动挨打。”
他的话,让众人眼前一亮,仿佛打开了一扇天窗。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臣明白了。”倪元璐热血沸腾,激动的两眼视线都有些模糊了。
自己内阁大学士,到了皇上面前,居然跟小学生似的。
他真的只有十五岁吗?
李若琏、李国桢几个,没想到皇上的知识如此渊博,真是大开眼界了。
随后几个人陪着朱慈烺来到了弹药库。
“皇上,您看,这边木箱里装的火药壶,都是用来给火铳手使用的。”周怀民介绍。
火药壶是用牛皮缝制,形状像葫芦。
作战时需要用铳手将火药倒入药池内,再填装子弹,过程繁琐。
火铳手必须经过严苛训练。
“这种填装方式,必须改,战场上每耽搁一秒钟,都会多死人,必须采用定装填装。”朱慈烺满脸肃然,吓了周怀民一跳。
李若琏和李国桢几个也纷纷看过来。
“皇上,何谓定装填装?”倪元璐身为兵部尚书,听到这个新颖的名词也顿时来了兴趣。
朱慈烺详细解释:“定装火药。”
“顾名思义,就是火药在生产时就提前分好份量。”
“士兵拿到后直接将全部药量填入火铳。”
“这样不仅能提升射击效率,还能避免因为火药填装过多而引起炸膛风险,射击精度也能大幅提高。”
西方国家的火铳手,是在身上挂一串火药葫,每葫装一发的量。
但朱慈烺觉得,没必要那么麻烦。
用纸筒就能解决,弄一牛皮袋装身上,还防水。
“妙,妙啊,没错,这样一来,就能解决炸膛的风险,皇上圣明啊。”倪元璐突然茅塞顿开。
现在的三大营和锦衣卫都装备着一部分火铳,因为火铳质量参差不齐,火铳手最怕的就是炸膛。
毕竟战场上临时填装,受战场环境影响,谁也无法精准的把控药量。填多填少全靠经验。
实力作战中,影响火铳手填装的因素太多了。
药量直接决定子弹能否命中目标。
“臣明白了,今日真是受教了,皇上,臣现在就让工匠开始筹划制造定装火药。”
工部尚书王家彦无比激动。
王家彦以前就负责过督造火器,因为火铳炸膛事件,还受到过牵连。
但火铳炸膛,实际上有很多因素导致。
如果能使用定装火药量,炸膛风险将会大大降低,无论对士兵还是工匠都有好处。
朱慈烺还给他们提了一点建议,让他们用纸筒浸蜡后进行填装,方便又能防潮。
随后朱慈烺又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弹药方案。
“纸壳弹?”
“皇上,纸壳弹又是何物?”王家彦逐渐习惯了朱慈烺提出的问题。
没有像之前那样,一惊一乍了。
倪元璐、李若琏二人也像是受教的小学生那样,站在一旁,洗耳恭听。
“有这么一种纸,点燃后能够像火药一样,迅速燃烧,化为灰烬,如果运用到铳枪上,铳手只需将小纸包一同填入火铳。”
“那样就能避免繁琐的填装。”朱慈烺解释。
纸壳弹能否研制成功,取决于能不能制作出硝化纸。
明末《徐光启手迹》中就记载了硝酸的制法。
“绿矾五斤,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二味同研细,用铁做锅,锅下起火,取气冷定,开坛则药化为强水。强水即为硝酸”?
明朝的硫酸提取工艺,也非常成熟,朱慈烺只将大概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告知他们。
具体硝化液配方,他也不知道,不过朱慈烺相信,重赏之下,必然有人能弄出来。
王家彦和兵部尚书倪元璐将还将朱慈烺的话详细记录了下来,方便后续实施。
“呵,王爱卿,制作能填装的纸壳药,只是第一步,待工艺成熟后,我们还可以将弹丸连同火药一起填入纸壳内。”
“这才是真正的纸壳弹。”
“传令下去,谁第一个弄成纸壳弹,赏银一百两,官封七品。”
朱慈烺的话让众人心头一振。
这也行?
王家彦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后,身躯一颤,眼底闪烁着无比崇敬的光芒。
皇上简直是百科全书,什么都懂啊。
“真正的纸壳弹,妙,妙啊,如果能解决填装弹药的问题,那士兵的射击速度又能提升许多。”
“臣相信,今天之后,整个军器局的工匠,都会沸腾的。”
倪元璐震惊在之余,感慨万千。
如果真能将这种东西运用到战场,战争方式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若琏看着朱慈烺,脸上闪烁着敬畏,简直是妖孽啊。
真这么搞下去,还有谁敢跟明军打仗?
在李国桢、王承恩还在为这种新颖的射击方式感到震撼时。
朱慈烺又提出了一个让他们更加难以置信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