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削弱了京营,剩下的老兵还能充实戚家军。
一箭双雕。
招募的新军,都是来自底层百姓。
把总以上的人选,全部由朱慈烺亲自任命。
等这批人成长起来,他的基本盘才算稳固了。
通州突围时,周把总,刘把总表现的还不错,全都得到了重用。
将陷阵营和部分京营并入戚家军。
朱慈烺又从净军、锦衣卫,抽调了三千骑兵,编入车营,完善兵马结构,
净军和锦衣卫被抽调的兵力,也会从预备役中挑选新兵补齐。
新戚家军,下辖两个步兵营,两个车营,一个陷阵营,总兵力达三万人。
操练新军只是第一步,大明军队容易军阀化的主要原因是,卫所制导致武备废弛,私兵化严重。
打仗靠家丁,私兵只听命于将领,不服朝廷,久而久之,各镇将领尾大不掉。
想要从根本上破除,就只有打造强大的中央军。
只要皇帝手上有强大的兵马威慑,外镇将领就不敢轻举妄动。
等时机成熟,再下旨全部收编。
其实之所以酿成今天的局面,主要还是朝廷没钱。
没银子,话说的再漂亮,也是废话。
不过朱慈烺已经想到了办法。
但还没等他来得及去找倪元璐他们商量,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
“皇上,来了,闯贼大军,来了。”
汪永洪急匆匆的跑进来,气喘吁吁。
李国帧、李若琏等人闻言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皇上,臣这就去城头看看。”倪元璐身为兵部尚书,又是军机大臣,赶紧请示。
李国帧和李若琏也纷纷请求前往。
“估计是唐通来了,你们都去看看也好。”
“是!!”
朱慈烺没有跟过去,反正看守城门任务已经全部交给了锦衣卫和净军。
倪元璐等人匆匆离去。
他与刘太医聊聊组建太医院的事情。
“刘太医,你们太医院,目前有多少人擅长外伤?”
“就是动手术切割,截肢,包括能做紧急救援队人。”
明朝的医学已经有相当高的成就,宫里的医士,太医,都是各省医户中选拔,太医院的太医和官员也会依照朝廷官员考满的方式,每隔三年考核。
凡是犯过大错,或者不达标者,都会降级或者从太医院除名。
不过,这个时期的医学,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教育。
医户子弟,只能靠家族传承。
内科,外科,医术全靠个人修行。
朱慈烺想要组建战地医院,最缺乏的就是能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回皇上,目前,太医院共有医士和御医六十三人,精通外伤的医士有六人。”刘太医不知皇上问做什么。
他也不敢乱说。
“六人,太少了,刘太医,大明太医院可有将医术分科,就是不同的病灶由不同的医士治疗?”朱慈烺半眯着眼睛。
现代医学,一颗心脏都有无数专家在研究。
光是门诊就分了内科,外科,脑科,神经科,眼科等等,几十个大科目。
朱慈烺不知道明的医学技术,处于什么水平
“细分?”
刘太医似乎明白了什么:“回皇上,太医院,目前分有太方脉,治疗杂症的太医有五人。”
“还有小方脉,妇人科,痔疮科,针灸科,眼科,口腔科,接骨科,伤寒科,咽喉科,按摩科,祝由科,金镞科。”
“共计一十三科,安德烈就是金镞的太医,臣擅长太方脉。”
“噢!原来我大明太医院居然细分的如此详细,甚好。”朱慈烺眼睛一亮。
在现代许多人的认知里,中医只有把脉,开方,针灸等等,朱慈烺也是头一次知道,中医居然还分了这么多科目。
太方脉,估计是内科。
小方脉,是儿科。
金镞科,顾名思义应该是处理兵器、刀剑伤口的。
祝由科肯定是巫术,信迷信的。
不过朱慈烺没有打算将祝由科裁撤,古人信奉天神,将无法解释的事情,归纳于鬼神。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
祝由科可以消除心病,未尝不是另一种治病的法子。
“医者,悬壶济世,大爱无疆啊。”
“刘太医,朕有意建立一座医学院,为大明培养更多医术精湛的医士,不如,你来当这个医学院的院长如何?”
朱慈烺的话让刘太医猛然一振,连忙跪下谢恩。
“谢皇上隆恩,臣定然不敢辜负皇上重托。”
朝廷的医士都从医户中选拔,刘太医明白,一旦建立医学院,将意味着什么。
更明白,医学院的院长,意味着什么。
到时候他可是整个大明的医学界的泰斗啊。
谁不想桃李遍天下?
“好,很好,起来吧,建立医学院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得编写教材,你回去后马上组织太医,将你刚才所述的十三科全部整理出来,每科的教材都要将病理完善,还要有具体的病例作为参考。”
医学院,就设在京城,归你们太医院管辖教学。
“臣遵旨!!”刘太医大喜。
随后朱慈烺友将话题转移到了战地医院上。
让太医院派出五名擅长外科的医士、再将各军中的随军医士抽调出来,组建临时战地医院。
从宫中抽调一百宫女,专门学习救护和护理。
护理学也将纳入医学院的教学范畴。
到时候,医护兵将以士兵的身份进入军中服役。
除了这些,朱慈烺还跟刘太医说了一些关于消毒、镇痛的问题。
医用酒精,无疑是消毒、杀灭细菌的最佳方案。
明代还没有医用酒精一说。
虽然刘太医无法理解朱慈烺说的病菌感染具体是什么原理。
但朱慈烺将消毒的知识告知时,刘太医恍然大悟,
因为明代医学虽然没有微生物的科学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消毒有火烧法、沸水清洁器械等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用雄黄抑制细菌的记载。
艾叶熏烧,有利于空气消毒。
明代也有用烈酒清洗伤口的案例,虽然明代的酒只有十多度,但还是有效果。
朱慈烺点破后,刘太医很快就明白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臣明白了,臣明日就让人去提炼酒精。”刘太医怎么都没想到,困扰大半辈子的疑问居然是皇帝帮他解开的。
火烧法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无法想象,皇上小小年纪,懂的这么多。
他准备将酒精纳入到医学辅助药当中。
说完酒精消毒,朱慈烺还告诉了他一种有历史意义的抗炎药。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镇痛,消炎,退热功效,如果运用到战场,那将能救下无数人的生命。
古代中医有时会将柳树皮嚼碎,用于止血消炎,因为柳树皮中含有具备消炎成分的水杨苷。
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就能从中提取浓度较高的阿司匹林。
刘太医感觉像是遇到了知音,精神大振,决定明天就去太液池旁边弄些柳树皮回来试试。
从伤兵营出来,王承恩护着朱慈烺前往永定门。
此时,永定门外,唐通十万大军压境,一望无际。
……
削弱了京营,剩下的老兵还能充实戚家军。
一箭双雕。
招募的新军,都是来自底层百姓。
把总以上的人选,全部由朱慈烺亲自任命。
等这批人成长起来,他的基本盘才算稳固了。
通州突围时,周把总,刘把总表现的还不错,全都得到了重用。
将陷阵营和部分京营并入戚家军。
朱慈烺又从净军、锦衣卫,抽调了三千骑兵,编入车营,完善兵马结构,
净军和锦衣卫被抽调的兵力,也会从预备役中挑选新兵补齐。
新戚家军,下辖两个步兵营,两个车营,一个陷阵营,总兵力达三万人。
操练新军只是第一步,大明军队容易军阀化的主要原因是,卫所制导致武备废弛,私兵化严重。
打仗靠家丁,私兵只听命于将领,不服朝廷,久而久之,各镇将领尾大不掉。
想要从根本上破除,就只有打造强大的中央军。
只要皇帝手上有强大的兵马威慑,外镇将领就不敢轻举妄动。
等时机成熟,再下旨全部收编。
其实之所以酿成今天的局面,主要还是朝廷没钱。
没银子,话说的再漂亮,也是废话。
不过朱慈烺已经想到了办法。
但还没等他来得及去找倪元璐他们商量,外面就传来了脚步声。
“皇上,来了,闯贼大军,来了。”
汪永洪急匆匆的跑进来,气喘吁吁。
李国帧、李若琏等人闻言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皇上,臣这就去城头看看。”倪元璐身为兵部尚书,又是军机大臣,赶紧请示。
李国帧和李若琏也纷纷请求前往。
“估计是唐通来了,你们都去看看也好。”
“是!!”
朱慈烺没有跟过去,反正看守城门任务已经全部交给了锦衣卫和净军。
倪元璐等人匆匆离去。
他与刘太医聊聊组建太医院的事情。
“刘太医,你们太医院,目前有多少人擅长外伤?”
“就是动手术切割,截肢,包括能做紧急救援队人。”
明朝的医学已经有相当高的成就,宫里的医士,太医,都是各省医户中选拔,太医院的太医和官员也会依照朝廷官员考满的方式,每隔三年考核。
凡是犯过大错,或者不达标者,都会降级或者从太医院除名。
不过,这个时期的医学,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教育。
医户子弟,只能靠家族传承。
内科,外科,医术全靠个人修行。
朱慈烺想要组建战地医院,最缺乏的就是能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回皇上,目前,太医院共有医士和御医六十三人,精通外伤的医士有六人。”刘太医不知皇上问做什么。
他也不敢乱说。
“六人,太少了,刘太医,大明太医院可有将医术分科,就是不同的病灶由不同的医士治疗?”朱慈烺半眯着眼睛。
现代医学,一颗心脏都有无数专家在研究。
光是门诊就分了内科,外科,脑科,神经科,眼科等等,几十个大科目。
朱慈烺不知道明的医学技术,处于什么水平
“细分?”
刘太医似乎明白了什么:“回皇上,太医院,目前分有太方脉,治疗杂症的太医有五人。”
“还有小方脉,妇人科,痔疮科,针灸科,眼科,口腔科,接骨科,伤寒科,咽喉科,按摩科,祝由科,金镞科。”
“共计一十三科,安德烈就是金镞的太医,臣擅长太方脉。”
“噢!原来我大明太医院居然细分的如此详细,甚好。”朱慈烺眼睛一亮。
在现代许多人的认知里,中医只有把脉,开方,针灸等等,朱慈烺也是头一次知道,中医居然还分了这么多科目。
太方脉,估计是内科。
小方脉,是儿科。
金镞科,顾名思义应该是处理兵器、刀剑伤口的。
祝由科肯定是巫术,信迷信的。
不过朱慈烺没有打算将祝由科裁撤,古人信奉天神,将无法解释的事情,归纳于鬼神。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
祝由科可以消除心病,未尝不是另一种治病的法子。
“医者,悬壶济世,大爱无疆啊。”
“刘太医,朕有意建立一座医学院,为大明培养更多医术精湛的医士,不如,你来当这个医学院的院长如何?”
朱慈烺的话让刘太医猛然一振,连忙跪下谢恩。
“谢皇上隆恩,臣定然不敢辜负皇上重托。”
朝廷的医士都从医户中选拔,刘太医明白,一旦建立医学院,将意味着什么。
更明白,医学院的院长,意味着什么。
到时候他可是整个大明的医学界的泰斗啊。
谁不想桃李遍天下?
“好,很好,起来吧,建立医学院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得编写教材,你回去后马上组织太医,将你刚才所述的十三科全部整理出来,每科的教材都要将病理完善,还要有具体的病例作为参考。”
医学院,就设在京城,归你们太医院管辖教学。
“臣遵旨!!”刘太医大喜。
随后朱慈烺友将话题转移到了战地医院上。
让太医院派出五名擅长外科的医士、再将各军中的随军医士抽调出来,组建临时战地医院。
从宫中抽调一百宫女,专门学习救护和护理。
护理学也将纳入医学院的教学范畴。
到时候,医护兵将以士兵的身份进入军中服役。
除了这些,朱慈烺还跟刘太医说了一些关于消毒、镇痛的问题。
医用酒精,无疑是消毒、杀灭细菌的最佳方案。
明代还没有医用酒精一说。
虽然刘太医无法理解朱慈烺说的病菌感染具体是什么原理。
但朱慈烺将消毒的知识告知时,刘太医恍然大悟,
因为明代医学虽然没有微生物的科学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消毒有火烧法、沸水清洁器械等等。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用雄黄抑制细菌的记载。
艾叶熏烧,有利于空气消毒。
明代也有用烈酒清洗伤口的案例,虽然明代的酒只有十多度,但还是有效果。
朱慈烺点破后,刘太医很快就明白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臣明白了,臣明日就让人去提炼酒精。”刘太医怎么都没想到,困扰大半辈子的疑问居然是皇帝帮他解开的。
火烧法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无法想象,皇上小小年纪,懂的这么多。
他准备将酒精纳入到医学辅助药当中。
说完酒精消毒,朱慈烺还告诉了他一种有历史意义的抗炎药。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镇痛,消炎,退热功效,如果运用到战场,那将能救下无数人的生命。
古代中医有时会将柳树皮嚼碎,用于止血消炎,因为柳树皮中含有具备消炎成分的水杨苷。
通过一些特殊方法,就能从中提取浓度较高的阿司匹林。
刘太医感觉像是遇到了知音,精神大振,决定明天就去太液池旁边弄些柳树皮回来试试。
从伤兵营出来,王承恩护着朱慈烺前往永定门。
此时,永定门外,唐通十万大军压境,一望无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