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囚徒中,有不少人是来京城谋生的。

  有些拖家带口,有些则是背井离乡。

  现在皇上赦免了他们的罪,还听说,闯贼占领了周围城池,将十几万人驱离,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进京城。

  古代的百姓就是这样,谁对他们好,他们能记一辈子。

  皇权至高无上。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

  天子亲自赦免他们的罪,救命之恩,如同再生父母。

  谁想让天子搬出京城,那就跟他拼了。

  朱慈烺在这些人心中的声望顿时暴涨,当他再次抬手时,场下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好儿郎,朕非常高兴,朕也要告诉你们。”

  “不管你犯了什么罪,从现在开始,你们都是大明朝地战士。”

  “等打完这一仗,有军功的朕会论功行赏,战死的朕亲手将抚恤金送到你家人手上。”

  “想回家的,朕给你们恢复自由。”

  “不过,接下来,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拿起武器,好好练,朕要带领你们一起去,杀敌。”

  “兄弟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我们跟皇上好好干。”几个典狱长早就接到了命令。

  一些狱卒也跟着大喊,将气氛推向高潮。

  反正,除了年龄大,病重,受伤实在不能去的,全都要上战场。

  随后,朱慈烺宣布陷阵营的将士,每人补偿二两银子入伍费,军饷待遇按锦衣卫的标准发放。

  囚徒们激动的热血沸腾。

  本以为要开刀问斩,没想到,新皇帝赦免了他们的罪,现在还成了官家人。

  普通百姓,见到兵,都非常畏惧。

  现在他们却成了大明朝兵,吃上了皇粮。

  王承恩招呼士兵将银子抬上来。

  李若琏找来几个经历司的书吏,登记造册。

  八百狱卒,全部编入锦衣卫。

  李若琏出身行伍,武艺高强,陷阵营暂时由他来训练。

  朱慈烺给他们调拨三万两银子,用于打造兵器,购买粮草。

  接下来是发军饷。

  各大牢狱卒欠了八个月饷银,一并补齐。

  算上二两战时补偿银,八百人一共发出去八千两。

  囚徒中,有三百死囚。

  朱慈烺亲自发饷。

  “李孟庚。”

  汪永洪念到第一个名字时,只见一个身高体宽憨厚大汉走上来,看到朱慈烺,他略微的弓着身,显得有些激动。

  “李孟庚,你犯的什么罪?”朱慈烺问。

  “回皇上,草民因为交不起粮,失手打死一个地主的家丁,被判了斩监候。”李孟庚毕恭毕敬的如实回答。

  朱慈烺眼神中泛起一丝怒意,踏**,好人也得被逼反啊。

  “你体格倒是不错,练过武吧。”

  “回皇上,家父早年在辽东跟鞑子打过仗,跟他老人家学过一些。”

  “可惜,大凌河之战,家父折在辽东,再也没回来。”李孟庚说到这里,眼睛微微有些湿润了。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这就是大明朝的百姓啊。

  抵御鞑子的老兵之后,也落到了这般田地。

  大明朝,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朕打小就敬重辽东老兵,李孟庚,朕决定,破格提拔你为小队长。”

  “希望你跟你父亲一样,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明军人,为国家出力,报效朝廷。”

  后面的那些人一片沸腾。

  这就升小队长了,天呐,皇上圣明啊。

  此等好事,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啊。

  大明兵制非常复杂,以京营为例,十人为一队,设队长一名。

  十队为一哨,设哨长一名。

  五哨为一营,设千总一名。

  二到五营为一掖,设坐营官一名,职位是游击将军或参将,参将之上是提督。

  比如神机营提督,九门提督,东厂提督,统领的兵马没有固定限制。

  边军的哨长之上,可能增设守备,游击将军等等。

  李孟庚何尝不是热泪盈盈,当即跪下:“小的愿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起来吧,拿上银子。”朱慈烺亲手将他扶起来,更是让一旁的人目瞪口呆。

  好几个典狱长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他们干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皇帝,没想到,李孟庚不仅得皇上提拔,更亲手将他扶起来。

  这可是无上的荣誉啊。

  “左国栋。”

  “夏大鹏。”

  “……”

  朱慈烺亲手将银子交到那些死囚手上,又相继提拔了七八个小队长。

  后面那些囚犯们一个个羡慕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李若琏按照朱慈烺的提议,根据这些人实际情况,提拔了一批试用队长。

  后续将根据他们训练情况,决定是否正式生效。

  还特意留出了一些空位,用来激励众人的积极性。

  编入陷阵营的囚徒,一共有五千一百人,按照每个人二两银子,发出去一万零二百两。

  李若琏从锦衣卫和忠勇营中,抽调一百精锐,编入陷阵营,充当教官。

  “皇上,陷阵营提督,您看由谁来当合适?”

  五千多人虽然暂时由他训练,但提督的人选,他可不敢做主。

  “李爱卿可有合适人选?”朱慈烺自己都是仓促上位,京城目前能相信人不多。

  王承恩、高时明等人都是太监,没有真正上过战场。

  陷阵营出兵之时,必定有一场血战。

  李若琏想了想后:“皇上,范文忠曾去辽东当过监军,跟鞑子打过仗,臣认为他比较合适。”

  “哦,就是今日派往通州传旨的千户?”朱慈烺追问。

  “正是,他曾多次请求随军出征剿匪,人也可靠。”

  “好,等他通州回来,就让他去陷阵营吧。”

  朱慈烺点头,随后又问:“没记错的话,跟范文忠一起的那个百户,姓戚吧。”

  “对,他叫戚元武,是定远戚报国之孙。”李若琏点点头。

  “戚继光的后人?”

  朱慈烺微微一振,历史上,戚继光确实有后人世封锦衣卫。

  “正是,您连这都清楚。”李若琏没想到,朱慈烺对一个百户了解的这么透彻。

  “**圣明,行了,别扯这些没用的,等戚元武回来,让他到朕这里来一趟。”朱慈烺白了他一眼。

  当时第一眼看到戚元武时,就觉得此人身上有一股天地正气。

  没想到居然是名将之后。

  想到这里,朱慈烺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他要重练戚家军。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