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毫无体统可言的林秀儿,这姑娘,不错,眼光也不错!
回去他要好好了解了解这姑**情况。
霍老爷子心里转动着这些念头,脸上却丝毫未露端倪。
他转而看向身侧的霍东野:“这里没什么事了,走吧。”
霍东野立刻领会,低声应道:“是,爷爷。”
祖孙二人不再停留,提前退场。
一路上,霍东野没有回头,只是垂在身侧的的手紧紧握成拳头。
*
婚礼办完了,但婚礼没请大姑谢玉芬这事儿,还是在大院里传开了。
没过多久,风言风语,还是刮进了小两口的耳朵里。
原来,谢玉芬在外面逢人就说,她为老谢家辛苦半生,如今侄子娶了媳妇就忘了姑,连婚礼都不让她到场,全是那新进门的小媳妇温莞挑唆的。
话传到谢骁耳朵里时,想到温莞的委屈,他扭头就要往外冲。
他倒是想去问问,这个大姑到底是哪里看不上温莞,要如此贬低他!
难道就真的如同爷爷所说,是她心里那点控制欲?!
“我去问问她,到底想干什么!”
“站住。”
温莞走到谢骁身边,拉住他的胳膊。
“你现在冲过去,跟她理论,能有什么用?她是长辈,你是小辈,还是军人。在别人眼里,不管谁有理,你先上门吵就是你不懂事。”
谢骁胸口一阵发堵。
一想到温莞嫁给他、回了京,却因为这些家庭琐事平白受了许多委屈。
他心疼她。
一边是血脉至亲,一边是此生挚爱的妻子。
偏偏是他的亲人在不断伤害他放在心上的人,这种无力感,比他自己承受委屈都要难受千百倍。
温莞将他这冲动模样看在眼里,心头却又软又胀。
他的心意,她怎么会不明白?
若不是把她放在了心上,这个向来沉稳内敛的男人,又怎会如此方寸大乱。
她没再说什么大道理,只是伸出手,环住他的腰。
“我知道你是为我。可咱们往后日子长着呢,为这点事冲动,不值当。你信我,我能处理好。”
谢骁被他安抚着,慢慢恢复冷静。
她身子软软的,声音也软软的,说的话却像小锤子,一下下敲在他心坎上。
谢玉芬是她的亲大姑,想到她,谢骁心里头滋味复杂。
他父亲走得早,那时候他还小,是谢玉芬这个当大姑的,撑起了这个家,一步步走到今天。
这份情,他记着,也念着。
家里这些年,也确实多亏了大姑操持。
但这份情,是他谢骁欠大姑的,不是温莞欠的。
大姑有什么不满,冲他来就是了,凭什么把火撒在温莞头上?
欺负他媳妇算怎么回事?
他覆上她环在自己腰后的手,是心疼,也是决心。
“莞莞,我听你的。不过你记着,谁也不能给你气受,大姑也不行。”
“放心吧,谁也不能给我气受!”
*
第二天,温莞故意去谢玉芬家附近转悠,迎面碰上了跟谢玉芬关系不错的妇联副主任马大姐。
马大姐看见温莞,眼神有些闪烁,带着点探究。
她是认识温莞的,谢骁结婚的时候她也在。
那时候她还不清楚这新媳妇的厉害,只是听完玉芬妹子的话,才知道这新媳妇,可不是一般人!
厉害得很!
温莞主动停下,笑着打了招呼,“您是马阿姨?这么巧遇见您,谢骁常跟我提起,说您和我大姑最谈得来的好朋友!”
马大姐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愣,人家新媳妇都笑着打招呼了,她也不好板着脸,只得赶紧点头应承:
“哎,是我是我。小温啊,你这记性可真好。今天过来……是来找你大姑的?”她眼神里带着探究。
温莞闻言,脸上那点笑意淡了下去,轻轻叹了口气。
“不瞒您说,马阿姨,我刚去了一趟。想着不管怎么样,我是晚辈,大姑心里有气,我该主动上门解释清楚,道个歉。可是,敲了半天门,家里好像没人。也许是大姑不想见我吧。”
这话听着是自责,可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意思……
这当姑的,这架子也忒大了点。
温莞瞧着马大姐脸上神色变幻,心里更确定自己想的法子有用。
跟谢玉芬这样的人硬碰硬,自然是不成的。
前几回谢家人越是护着她,谢玉芬的反应就一次比一次激烈。
要真要撕破脸,这整个家怕是要散。
所以,她不能硬碰硬……
不为别的,就为谢老爷子对她的好。
老爷子年纪大了,最不愿看见的,就是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可让她继续忍气吞声?她也不愿意!
既然不能硬碰硬,那就换个路子。
谢玉芬不是最看重她那点名声,最爱端着“长辈”架子么?
那好,她就专挑这软肋下手。
温莞眉宇间染上些轻愁,恳切地看着马大姐,继续往下说:
“马大姐,您和我大姑熟,有机会也帮我们劝劝。大姑可能是对我和谢骁有些误会……等这几天忙完谢骁调令的事儿,我们一定找个时间,亲自上门去给大姑解释。”
她话说得诚恳,没指责谢玉芬一句不是,却清清楚楚点明了:我们小辈懂事,忙着正事(谢骁的调令),还惦记着要去给长辈解释,是长辈在闹脾气,在不依不饶。
马大姐看着温莞带着点委屈的模样,心里的天平不自觉就偏了几分。
这新媳妇说话轻声细语,办事也瞧着挺周到,怎么看也不像玉芬妹子嘴里那个“心眼多”、“挑唆侄子”的人啊。
再联想到谢玉芬平时的为人……
好强、脾气冲,他们街坊邻居的都知道她天天在家训男人。
这么一想,马大姐心里豁亮了七八分。
她再看向温莞时,语气也软和下来:“哎,好说好说,回头我替你们转达,你们有这份心就好……”
等马大姐这边一知道,没过半天,街道的风向就悄悄转了。
到了下午,谢玉芬带着丈夫孩子,大包小包地从外面回来。
她今天特意去了百货大楼,给儿子买了新布做衣裳,心里正盘算着晚上做点好的。
刚进大院门,她就觉着有点不对味。
回去他要好好了解了解这姑**情况。
霍老爷子心里转动着这些念头,脸上却丝毫未露端倪。
他转而看向身侧的霍东野:“这里没什么事了,走吧。”
霍东野立刻领会,低声应道:“是,爷爷。”
祖孙二人不再停留,提前退场。
一路上,霍东野没有回头,只是垂在身侧的的手紧紧握成拳头。
*
婚礼办完了,但婚礼没请大姑谢玉芬这事儿,还是在大院里传开了。
没过多久,风言风语,还是刮进了小两口的耳朵里。
原来,谢玉芬在外面逢人就说,她为老谢家辛苦半生,如今侄子娶了媳妇就忘了姑,连婚礼都不让她到场,全是那新进门的小媳妇温莞挑唆的。
话传到谢骁耳朵里时,想到温莞的委屈,他扭头就要往外冲。
他倒是想去问问,这个大姑到底是哪里看不上温莞,要如此贬低他!
难道就真的如同爷爷所说,是她心里那点控制欲?!
“我去问问她,到底想干什么!”
“站住。”
温莞走到谢骁身边,拉住他的胳膊。
“你现在冲过去,跟她理论,能有什么用?她是长辈,你是小辈,还是军人。在别人眼里,不管谁有理,你先上门吵就是你不懂事。”
谢骁胸口一阵发堵。
一想到温莞嫁给他、回了京,却因为这些家庭琐事平白受了许多委屈。
他心疼她。
一边是血脉至亲,一边是此生挚爱的妻子。
偏偏是他的亲人在不断伤害他放在心上的人,这种无力感,比他自己承受委屈都要难受千百倍。
温莞将他这冲动模样看在眼里,心头却又软又胀。
他的心意,她怎么会不明白?
若不是把她放在了心上,这个向来沉稳内敛的男人,又怎会如此方寸大乱。
她没再说什么大道理,只是伸出手,环住他的腰。
“我知道你是为我。可咱们往后日子长着呢,为这点事冲动,不值当。你信我,我能处理好。”
谢骁被他安抚着,慢慢恢复冷静。
她身子软软的,声音也软软的,说的话却像小锤子,一下下敲在他心坎上。
谢玉芬是她的亲大姑,想到她,谢骁心里头滋味复杂。
他父亲走得早,那时候他还小,是谢玉芬这个当大姑的,撑起了这个家,一步步走到今天。
这份情,他记着,也念着。
家里这些年,也确实多亏了大姑操持。
但这份情,是他谢骁欠大姑的,不是温莞欠的。
大姑有什么不满,冲他来就是了,凭什么把火撒在温莞头上?
欺负他媳妇算怎么回事?
他覆上她环在自己腰后的手,是心疼,也是决心。
“莞莞,我听你的。不过你记着,谁也不能给你气受,大姑也不行。”
“放心吧,谁也不能给我气受!”
*
第二天,温莞故意去谢玉芬家附近转悠,迎面碰上了跟谢玉芬关系不错的妇联副主任马大姐。
马大姐看见温莞,眼神有些闪烁,带着点探究。
她是认识温莞的,谢骁结婚的时候她也在。
那时候她还不清楚这新媳妇的厉害,只是听完玉芬妹子的话,才知道这新媳妇,可不是一般人!
厉害得很!
温莞主动停下,笑着打了招呼,“您是马阿姨?这么巧遇见您,谢骁常跟我提起,说您和我大姑最谈得来的好朋友!”
马大姐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弄得一愣,人家新媳妇都笑着打招呼了,她也不好板着脸,只得赶紧点头应承:
“哎,是我是我。小温啊,你这记性可真好。今天过来……是来找你大姑的?”她眼神里带着探究。
温莞闻言,脸上那点笑意淡了下去,轻轻叹了口气。
“不瞒您说,马阿姨,我刚去了一趟。想着不管怎么样,我是晚辈,大姑心里有气,我该主动上门解释清楚,道个歉。可是,敲了半天门,家里好像没人。也许是大姑不想见我吧。”
这话听着是自责,可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意思……
这当姑的,这架子也忒大了点。
温莞瞧着马大姐脸上神色变幻,心里更确定自己想的法子有用。
跟谢玉芬这样的人硬碰硬,自然是不成的。
前几回谢家人越是护着她,谢玉芬的反应就一次比一次激烈。
要真要撕破脸,这整个家怕是要散。
所以,她不能硬碰硬……
不为别的,就为谢老爷子对她的好。
老爷子年纪大了,最不愿看见的,就是家里闹得鸡犬不宁。
可让她继续忍气吞声?她也不愿意!
既然不能硬碰硬,那就换个路子。
谢玉芬不是最看重她那点名声,最爱端着“长辈”架子么?
那好,她就专挑这软肋下手。
温莞眉宇间染上些轻愁,恳切地看着马大姐,继续往下说:
“马大姐,您和我大姑熟,有机会也帮我们劝劝。大姑可能是对我和谢骁有些误会……等这几天忙完谢骁调令的事儿,我们一定找个时间,亲自上门去给大姑解释。”
她话说得诚恳,没指责谢玉芬一句不是,却清清楚楚点明了:我们小辈懂事,忙着正事(谢骁的调令),还惦记着要去给长辈解释,是长辈在闹脾气,在不依不饶。
马大姐看着温莞带着点委屈的模样,心里的天平不自觉就偏了几分。
这新媳妇说话轻声细语,办事也瞧着挺周到,怎么看也不像玉芬妹子嘴里那个“心眼多”、“挑唆侄子”的人啊。
再联想到谢玉芬平时的为人……
好强、脾气冲,他们街坊邻居的都知道她天天在家训男人。
这么一想,马大姐心里豁亮了七八分。
她再看向温莞时,语气也软和下来:“哎,好说好说,回头我替你们转达,你们有这份心就好……”
等马大姐这边一知道,没过半天,街道的风向就悄悄转了。
到了下午,谢玉芬带着丈夫孩子,大包小包地从外面回来。
她今天特意去了百货大楼,给儿子买了新布做衣裳,心里正盘算着晚上做点好的。
刚进大院门,她就觉着有点不对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