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第一婿 第一百七十九章投诚

小说:永乐第一婿 作者:老聋 更新时间:2025-11-22 03:19:08 源网站:2k小说网
  ();

  济南城重新封闭之后,百姓们依然没有危机感。

  他们觉得,事情还会像几天前那样。关一段时间就放开了,毕竟燕军也不能天天围着济南城打转转不回家过日子。

  再说了,济南城背后靠的可是朝廷。

  朝廷大军一到,燕军还能不退?

  老萧在种菜,种过了菜还会撒一些米喂鸡。

  昨天喂鸡的时候,在鸡窝里面发现了两个鸡蛋之后。老萧就整天盯着鸡**看!

  云烁不理会这个老家伙,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躺平。

  躺在家里等着漫长的围城岁月,在解封之后溜回燕京。做了这么多事情,朱棣应该不会赖账吧。

  想想朱月蓉很快就会成为自己的小媳妇,云烁想想就心跳加速。

  毕竟是朱棣的大闺女,将来朱棣在金陵登基,自己也是驸马爷。

  “咣咣咣……!咣咣咣……!”砸门的声音打断了云烁的臆想。

  云烁赶忙窜了出去,老萧手里正握着鸡食盆子六神无主的看着被砸响的大门。

  走到门口,打开门,看到一个不良人站在门口,见到云烁也不废话:“府尊大人有令,每家出一个壮丁去城楼上。

  你家也要出一个人,明天早上在巷子口集合。”

  “有劳!有劳!”云烁赶忙拱拱手。

  平安带走了太多军队,铁铉和盛镛不得已开始抓壮丁了。

  云烁猜想,朝廷其实已经放弃了济南。甚至已经放弃了开封!

  毕竟,开封城自古以来就没人能守得住。

  在朱棣这等绝世名将面前,沦陷是迟早的事情。

  云烁觉得,朝廷应该是设想在合肥与燕军对峙。然后集结全国的军队,与燕军决一死战。

  虽然燕军连续击败李景隆,也让朝廷损失了三四十万军队。

  可朝廷的力量毕竟庞大,再组织起三五十万人来也不是难事。

  现在就是要看,朝廷能不能将藩王们的力量集结起来。

  但就云烁看来,藩王们不帮着燕王就不错了。毕竟燕王这次奉天靖难,是为了全体藩王的利益。

  尤其是朝廷逼死了湘王,圈禁了周王之后,藩王们心里更加警惕朝廷。削藩的屠刀,说不定哪天就落在自己脑袋上。

  好在出了个燕王大头,站出来顶着朝廷干。

  大家伙都盼着燕王与朝廷打个两败俱伤,这样朝廷再不敢削藩,藩王们的权柄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云烁是这样想,朱棣同样也是这样想。

  这段时间,朱棣不断给自己的弟弟们和侄子们写信,劝说他们参加靖难一起打到金陵去。

  可惜,诸位王爷都选择了沉默。

  自己的信使到了藩王们的藩属地,就被藩王们的属官拉着,好吃好喝好招待,每天吃喝玩乐一条龙。

  就是不提王爷什么时候会召见!

  信使们只要是问,就说王爷病了,上吐下泻高烧不退,现在不能见客,还望海涵云云。

  信使们待了几天也见不到王爷,可也没办法。总不能直闯王府吧……

  将信转交代呈,他们又不敢。毕竟这信事关重大,怎能轻易交给不相干的人?

  时间就这样耗着,去见秦王的信使已经去了三个月,命人带回给朱棣的信已经写了三封,可还是没能见到秦王。

  晋王也是一样,他那的信使比秦王府那里还早了半个多月。

  至于鲁王,信使回信说鲁王去泰山修道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朱棣气得脑袋冒烟,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先拿下济南城再说。

  可济南城并不好攻打,前元的时候这就是山东首府,城峦修得不但高而且还宽,比起燕京城墙来丝毫不差。

  最要命的就是,济南城有泉城之称。城内水源根本不可能断绝,而且地势还挺高,用水攻的办法也不成。

  想要攻克济南,只能是老老实实的攻城。

  可那样,伤亡会很大,非常大!

  现在燕军缺少的就是人,经不起重大伤亡。

  到了济南城下,朱棣并没有着急出兵攻城。而是不断的观察着济南城,想看看哪里有弱点。

  可转来转去,都没能找到济南城防的弱点。

  无奈之下,朱棣只能每天派人到济南城下喊话:奸佞当道,燕王奉天靖难,清君侧!

  还望济南父老们通晓大义,燕王承诺入城之后不抢掠不杀戮,对百姓秋毫无犯。官员们官升一级,赏银百两!

  济南城内人的答复就是……没有答复!

  无论那些大嗓门儿的士卒们怎么喊,济南城头就是没人搭茬,甚至连回话都没有一声。

  如果不是有军卒不断在城头巡视,还以为这是一座没有人防守的死城。

  围城第五天的时候,朱棣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这样在济南城下干耗下去,实际上就是给朝廷重新集结军队的时间。

  虽然连续打了两个大胜仗,但燕军的损失也不小。燕军需要好好休整一下,招募一些新兵之后才能再战。

  正要命令明天早上攻城,忽然间中军校尉来禀报:济南城头坠下来十几个人,说是来投奔燕王殿下。

  终于有效果了,这几天的喊话终于起了效果。朱棣高兴的命令,将这几个人带进来他要亲自问话。

  “参见燕王殿下。”十几个人,军衔最高的是个校尉,见到朱棣立刻下跪磕头。

  “几位义士,请起!请起!”朱棣显得很平易近人,亲自上前将带头的校尉搀扶起来。

  “不敢当,小人张三,乃是左卫军宣节校尉。奉左卫军大都督,俞翔的军令来见王爷。俞都督说,他曾经跟着殿下去过漠北。”

  “哦,俞翔……本王想起来了,他那时候还是个总旗官。没想到,已经出息到了左卫军大都督。

  不错!不错!你家都督有什么话说?”

  朱棣一听是老部下,心里立刻乐开了花。有熟人好办事儿,看看能否通过俞翔把盛镛和那个铁铉也搞定。只要搞定了这俩人,济南城垂手可得。

  “我家都督说了,他敬佩殿下的为人。愿意明天带着手下弟兄来投,还请殿下收留。”

  “好!俞翔果然忠义,只要他来投,本王不会亏待了他。

  你们左卫有多少人?”

  “回殿下的话,一千五百人。”

  “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