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面对徐林这种没有任何来由的灾难提醒。

  孙建设是比较反感的,谁家厂长会喜欢听别人在饭桌上,神神叨叨的自己家的工厂要失火。

  这不是典型的有病吗。

  所以,这一场饭局吃到了后面,就很自然的出现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

  一个钟头之后,这场原本是感谢的宴席也草草的结束了。

  下午刚刚送走徐林,孙建设便气鼓鼓的坐到了张建国的办公桌前。

  “老张啊,你今天在搞什么名堂?”

  “吃个饭还吃出神棍来了!大冬天的,居然赌咒我们棉纺厂要发火灾。今天,我也就是给你这个老战友面子,以后这种人,你少介绍给我认识。”

  “还卖鞋垫!让他见鬼去啊!我走了!”

  许是因为余怒未消。

  所以孙建设在说话的时候也是非常的不客气。

  对着张建国这位过命交情的老战友就直接拍起了桌子。

  随后便转身要走。

  “哎,老孙,老孙,你先别激动嘛!有话好好说,好好说不行嘛!”

  看到自己的老战友发火了。

  张建国也是有些尴尬,好不容易劝住了对方不要走。

  张建国这才皱了皱眉,继续说道:

  “老孙呐,今天这事我也没想到。不过徐林兄弟的那番话,我倒是认为并不是在诅咒你。”

  “什么?这还不叫诅咒!都特/么咒我出事啦!”

  孙建设闻言又暴怒起身。

  “老孙!别激动行不行,你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

  张建国知道自己这位战友的脾气,旋即也不再废话,直接就按住了孙建设的肩膀。

  然后把自己对于这件突发事件的看法给说了出来。

  并把自己今天为什么请徐林吃饭的理由,也全部都吐露给了自己这位老战友。

  而等到了孙建设这边听完了张建国的讲述。

  他的神情也从最开始的愤怒,变成了难以理解的困惑。

  “老张,咱们可是老战友,你想想你自己的身份,这种怪力乱神的事情,你也相信?这要是放在前几年,这小子恐怕就要抓起来了。你咋还这么糊涂呢!”

  “老孙!这可不是我信不信的问题,是事实确实就这么回事。我自己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你知道吧!”

  “那,照你的意思,这小子还真有那么两下子?”

  “岂止是两下子,依我这么多年的阅历,我就没见过他这样的年轻人。”

  “嘶........”

  从张建国的办公室出来,孙建设便骑上了自己的自行车,回到了棉纺厂。

  也不知道是不是徐林的话给了孙建设某种心理暗示。

  亦或者是因为张建国的劝说起了作用。

  总之,这一下午,孙建设总是会没来由的感觉到自己的脊背发凉。

  意识上虽然坚定的要求自己不要相信这种莫名其妙的鬼话。

  行动上却也鬼使神差的让他跑了不下四五趟棉纺厂的仓库。

  不仅如此,他还专门把负责安全生产的副厂长给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仔仔细细的向对方强调了十几遍厂子仓库的放火管理一定要做到位。

  只不过,他的这种话,到了副厂长的耳中,却明显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眼看着外面渐渐飘起的鹅毛大雪,又看了看外面地面上积起的半尺来深的雪层。

  副厂长便没来由的心里一阵发笑。

  “切,这个姓孙的也是管人管上头了。不就比我高半级嘛,天天这事那事的。这种鬼天气,不闹雪灾就算好的了,还失火?哼哼!”

  .......

  饭局之后发生的事情,徐林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这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一件事,就是先回镇上看看二柱子他们忙完了没有。

  回到镇上的时候,徐林正好赶上二柱子和大力收摊回家。

  江婉那边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收了一半多一点,就没再要了。

  剩下的野猪肉,两人卖了大半天才卖完。

  另外,作为徐林重要的大客户,江婉还让二柱子他们给徐林带了个话。

  说是她的饭店很有可能再开一个月半个月的就不让再开了。

  这倒是让徐林感觉到了一丝奇怪的感觉。

  有心想去江婉的店里亲自问问,时间上又已经快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

  于是徐林也就放下了这个念头,带着二柱子他们回村了。

  这一次,徐林自己总共收入了四百来块,算上之前家里还剩下的七百块钱,已经有了一千一百多。

  尽管这个数字,距离徐林想要盖房的数字还差了很远。

  但是考虑到老丈人一家的具体情况,徐林还是决定,现在就开始正式筹备这件事情。

  冬天盖房子有几个缺点,一是打地基的时候,地下全是冻土层,不好开挖。

  二呢,则是气候太冷,水泥什么的不好晾干。

  但是问题归问题,这个世上的事情,在徐林看来,只有想做和不想做的区别。

  其他的客观环境那都是可以想办法的,要不然怎么会有人定胜天的口号呢。

  反正大不了先不开工,先把材料什么的全部订好就是了。

  徐林第一站的采购,就是选择的砖瓦采购。

  第二天一大早,徐林就去了一趟镇里的砖厂。

  这个年代的砖厂还不像后世那样,有着庞大的规模和现代化的生产模式。

  这个时候的砖厂大部分都还属于是县集体或者镇集体下面的保障工厂,设施什么的都比较陈旧,质量虽然都挺好,但是产能却不高。

  基本情况就和棉纺厂的性质差不多,每年有专门的计划,要给镇里面建设提供多少红砖和青砖。

  至于个人的砖厂,那还要等个两三年才会出现。

  所以要想弄到砖头,徐林还得想想办法,弄点指标才行。

  这倒是难不住徐林,有张建国这样的朋友和村里面的支持,徐林很快就弄到了指标。

  足足九间房子和五十米围墙的各种砖石土方之类的材料搞定,一千块钱,便已经花的只剩下了零头。

  “林子,你真要建那么大的房子吗?咱家拢共就三口人,就算后面你把爸妈接过来,也不过五口人。”

  “要盖九间房,实在是有点太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