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白电视机,在那个年头可是个难得的好东西。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八六版的西游记还得四年后才能上映,你就琢磨琢磨这东西有多金贵就行了。

  完完全全就是村里的头一号,就连村长徐大福家都买不起的高档电器。

  现在居然人家免费送上门来了,这种场面岂止是把二柱子他们看呆了,连村长和生产队长都给直接看呆了。

  “乖乖,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得三四百块吧!”

  生产队长徐利民咽了咽口水问道。

  “一般牌子的四五百就能买到了,这款是京城牌的,大概八百吧!”

  “这还是钱哥他托人找了路子,让国营商店从外地买的,咱县里根本没有这么高档的电视。”

  和那名年轻人同来的一个伙计说道。

  “嘶........”

  一句八百,一句咱县里没这么高档的电视。

  村长、生产队长以及外面凑热闹的村民们,顿时是齐刷刷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别看现在这段时间,村子里不少的人都跟着徐林混上饱饭吃了。

  但是一张口就是八百块,那可是大家伙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要知道一个农村的壮劳力,一年也才挣个三五百块钱,还剩不下几个子。

  八百块买个电视什么概念?那就农村一个壮劳力,不吃不喝不养家,接近两年才能攒下来的钱呐,对于一般的村民而言,完全就是个天文数字。

  “这也太贵重了,我不过就是随意的嘱咐了钱经理几句而已,不至于上这么厚的礼。”

  面对如此贵重的礼物,徐林第一反应自然是想要拒绝的。

  毕竟他自始至终,拢共和钱金财说过的话,都不超过几十句。

  几句话的事情,就拿人家这么厚的礼,徐林自己感觉多少还是有点过意不去的。

  更何况他现在还有中药材的事情没和人家钱金财谈过呢。

  一上来就收人的礼,那后面这事还谈不谈了?

  然而,面对徐林的拒绝,钱金财的儿子却表现的十分的坚定。

  一边说这些东西,都比不上他父亲的一条命,一边就又打算给徐林跪下,求他收下这些东西。

  说来也是,相对于这一千多块钱的礼物,徐林这一次帮的忙,可不光是他钱金财。

  最最重要的,还是替他儿子,也就是眼前的这位小钱哥,保住了家产,保住了人生未来的前途。

  就这两点,人家儿子做得这些就没毛病。

  所以,当村里的长辈们听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大家伙也开始帮着小钱哥说话。

  “林子,收下吧,不管怎么样,也是人家的一番心意。钱经理可是城里的大人物,这个面子是要给的。”

  村长徐大福说道。

  “对啊,收下吧,咱们村到现在还没有一台黑白电视呢,你家有了电视机,我那个小兔崽子顺子也有地方玩了,要不然天天在村里闹腾,我媳妇都烦死了。七八九的孩子,厌死狗啊!你家圆圆生来就乖,你是不知道啊。”

  生产队长徐利民说道。

  确实,这话绝对是出自徐利民真心的,因为他家那个顺子,就是那个全徐家屯最调皮捣蛋的孩子。

  平日里脸皮厚不说,还天天给他爹妈惹事,不为别的,全是闲出来的毛病。

  “那行吧,既然大家伙都这么说,那我就收下了。”

  “小钱兄弟,这么大老远跑来一趟,我也没啥招待你的,这样吧,今天就搁我们村吃顿饭,我做东,你也尝尝我的手艺。”

  收了这么一份大礼,徐林自然是不能独享的。

  当即做出决定,要在村委请村民们和钱金财儿子和几个伙计吃一顿。

  正好呢,徐林这一趟打猎又猎了不少的东西,把好东西拿出来一部分让村民们过过瘾,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反正就算他今天不请客,这些猎物终归也是要分给生产队一部分的。

  索性就让大家打打牙祭,顺带着也看看这十四寸的黑白电视,到底能放出什么精彩的节目。

  “哈哈,太好啦,又有好吃的啦!”

  “林子哥我好崇拜你!”

  “有电视看喽!”

  果然,徐林的决定一宣布,全村上下瞬间又是欢声一片。

  这个年头,吃喝穿戴,娱乐生活都欠缺的很,谁能拒绝这种美好的幸福是吧。

  中午这顿饭,大家伙吃着火锅唱着歌,看着黑白电视机,那叫一个欢乐。

  全村上上下下一片祥和的气氛,甚至于都把小钱他们几个弟兄们都给看懵了。

  从来没见过农村生产队载歌载舞场面的他们,一个个的都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哎呀,二柱子哥,你知道吗!我自小就没了娘,我爸又总是在外头忙。”

  “以前我一直都以为我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那就是幸福,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的幸福,是这样的。”

  小钱是一边吃一边哭,一边哭又一边笑,总之,就是那种吃着哭着,哭着笑着的那种奇怪场面。

  当然了,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奇怪,说白了就是这家伙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二柱子和大力他们呢,也没有把对方当外人,吃着吃着饭,干脆就把小钱他们哥几个,从饭桌上拉起来,一起在屋子里跳了起来。

  “大棉袄,二棉裤,里头是羊皮外头裹着布........”

  “火辣辣的心呐,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小辣椒透着心里红呐!”

  不得不提一笔的是,其实这首曲子并不是这个时代就有的,更为准确的说还是徐林教他们的。

  曲子的出处,实际上是十多年后的春晚上赵老师的红高粱模特队作品里的歌词。

  之前徐林打猎的时候无聊,老是听大家伙唱那个十八那个啥的,觉得燥的不行,于是就干脆把这首歌教给大家了。

  想着是让大家伙平时也换换曲风,别天天都是那种旋律,整得人在山里头打猎心里却憋的慌。

  结果没想到,弟兄们竟然把这首曲子给用在今天的饭局上了。

  当然了,不管怎么样,曲子放在这里,今天也是出奇的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