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问了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恰逢孙德胜追赶上来,也好奇的望过来,想让李峰答疑解惑。

  “团长为何笃定我们能找到敌军的后方小队?”

  为何笃定?

  因为老子有地图挂啊。

  但李峰不能这样讲,略带**的语气给两人分析道:“要了解日军各编制的兵力配属,熟悉其战术战法,便可以推断一支部队的真实情况。”

  “步兵依赖辎重,弹药、武器、物资多依赖于辎重队运输。需要借助辎重队来保障持久作战能力。”

  “骑兵重机动性,主要负责侦查作战、突袭作战。所携带的物资不多,不必单独搭配辎重队。骑兵本身也可比步兵多携带一些单兵物资。”

  “所以骑兵联队往往搭配机枪中队、骑炮兵小队,保证机动性的同时,还要加强火力。”

  说到这里,自然解答了赵刚的疑惑。

  下午与敌交锋,只看到了4支骑兵中队,并未看到机枪中队、骑炮兵小队的身影。

  迫敌分兵的时候,也仅仅引走了6支骑兵小队。

  按照骑兵联队作战编制推算,他们后方必然还有一支火力强、机动性稍弱的队伍。

  不管是机枪中队,还是骑炮兵,都值得夜袭打一打。

  李峰继续刚刚的话语:“一名军人,要有良好的方向感。除了本身自带的方向感外,还需要借助星辰、山势走向等综合判断方向。”

  “下午我们分兵向山区穿插,大体是向西北绕圈,兜了一个大圈子后,此刻向东南突袭,必能碰上日寇的断后兵力。”

  此处应该有掌声,

  但赵刚跟孙德胜除了懵逼跟佩服外,忘了鼓掌。

  “厉害,团长的脑子太厉害了,要不说你能去国外留学呢。”

  孙德胜想了想西北、东南,下午已经绕的够迷糊了。

  眼下他根本不知道哪里是东,哪里是西,相信大部分人也不知道。

  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方向准确,确实不容易。

  有星星的时候,还能靠星辰确认,如果是阴天,如果是多云天气呢?

  队伍异常安静,只剩下马匹不断踩踏地面的声音。

  很轻。

  有人坐在马匹后背上,两眼开始打圈了。

  折腾了一下午,累得够呛。

  放眼所及全是黑暗, 没有任何的亮光,整个骑兵连被黑暗全部吞噬。

  几人轮番从前到后,提防有人落马。

  不到三个小时,比李峰预计早一些,到达夜袭的地点。

  在山路一角,一支骑炮兵队伍正靠山休整。

  人数31人,包括指挥、炮手、弹药手及马匹管理人员。马匹32匹,马车12辆。

  骑兵炮小队分两个炮分队,各15人,分别负责一门火炮的操作与维护。

  山炮并未组装,拆分开放在地上。

  马车也停靠在路边,车上是整箱的炮弹。

  该骑炮兵小队配置20支**,1挺轻机枪,还算是加强型的炮兵小队。

  所有士兵正四仰八歪的躺在地上,留一人警戒,其余人呼呼大睡。

  辛苦啊,在山沟里行军,脚底板都磨的够呛。

  马车是炮弹的,马匹是火炮的,弹药分队可没多少机会乘马。

  突袭时机正好,敌军最放松的时刻。

  断然不会想到,李峰带人从前边绕了一个大圈子,避开了骑兵联队主力,突袭到大后方来了。

  骑兵连所有人下马,山路狭窄,不利于马匹冲锋。

  携带马枪、军刀,其余的带** 刺刀,随同李峰、孙德胜带领,步行逼近炮兵小队。

  留下几人看守马匹,剩下的80余人分两组,包向熟睡中的骑兵炮小队。

  贴近到200米距离,驻足。

  李峰给赵刚安排任务,

  “看到警戒的士兵了没,马灯隐约的那个黑影。”

  赵刚第一时间没看到,仔细眯着眼,又拿出四倍镜确认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带队继续逼近,一旦对方有发觉的迹象,立马击毙。如没有发觉,则看我手势,尽可能的让我们摸近一点。”

  “明白了。”

  赵刚直接匍匐下来,趴在石头上,枪口瞄向同样昏沉的警戒兵。

  李峰等人轻手轻脚,一点点的靠近鬼子营地。

  还要小心营地周边有没有示警的陷阱?有没有用手榴弹绑着的诡雷?

  仔细排查之后,才继续靠近。

  100米,50米,一群人隐匿在黑夜中,已经摸到了骑炮兵小队的身边。

  到现在警戒兵还未发觉,李峰突然一个挥手手势。

  赵刚心领神会,屏气凝神开枪。

  枪声响起的同时,李峰、孙德胜带着骑兵连陡然冲了上去。

  砰的一声惊响,子弹飞射向警戒兵的脑门。

  从另一侧飞射而出,打了个对穿。

  熟睡的骑炮兵小队纷纷睁开眼睛,只看到露着寒芒的刺刀迎面扎来。

  李峰手上两把枪,一把是他自己的配枪瓦尔特,一把是从德械营拿来的毛瑟**。

  只盯着摸枪的鬼子,一枪一个,枪枪爆头。

  枪法同样犀利。

  刺刀接连捅去,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枪声,毫无意外的迅速结束了战斗。

  31名日寇士兵,一枪未发,尽数倒在了血泊之中。

  孙德胜带人补刀,确保每一个都死透透的。

  补刀过程中,孙德胜只觉得离奇,真是他**离奇。

  枪法犀利的老鬼子,就这样被捅穿了。

  终于明白了大哥吹嘘的那句话,李团长带兵入神,杀敌如入无人之境。

  放在话本里,必然是人中吕布。

  “数清楚了吗,是31个?”

  “团长,数了三遍,31个。”

  全歼骑炮兵小队,对着满地的尸体视若无睹,对着一旁的山炮、炮弹,那可是一脸的火热。

  “带走,统统带走。”

  距离骑炮兵小队最近的一伙骑兵,也有4公里,并未惊动。

  可能枪声就没有传过去。

  打扫战场,搜每名士兵的单兵装备,尤其是小队长配属的医疗箱、望远镜、行军地图等,这都是好东西。

  三八式骑枪、三二式骑兵军刀、九七式手榴弹,悉数摸索出来,一一上缴。

  孙德胜一个人的腰间挎了两把军刀,左一个右一个,对鬼子军官的骑兵军刀爱不释手。

  有条不紊的撤离,钻进山沟里。

  整个过程宛如梦幻,比做梦还梦幻的那种。

  唯独手上缴获的马枪、军刀、罐头等,证实了不是做梦。

  来袭的小路太窄,马车无法行进,只能将弹药箱挂在马背上。

  或者单人扛着,根本不嫌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