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些人扣在指挥部,每道命令依然经过他们的口,能够验证一件事,那就是李峰不会胡乱下令,免得这些人狗急跳墙。

  主要是防备阳奉阴违的手段,还要防备统帅部那位微操。

  也可以防备日本人渗透,探知部队调动消息。

  眼下战事岌岌可危,一旦那位微操一下子,搞不好整个防线就崩了。

  统一政令,才是当务之急。

  “史迪威将军,汤姆森先生对我的要求没异议吧,连同你们二人,这两天也委屈一下,在指挥部配合调动。”

  “没有没有,我没有任何问题。”

  汤姆森肯定第一时间支持。

  史迪威也没有异议,还附带了一句,“一切以应对战事为重,谨听李长官安排行事。”

  这位远征军参谋都说了没问题,在场这些人即便有异议,也得忍一忍。

  先看看李峰如何下令,再想办法联手发难不迟。

  好汉不吃眼前亏。

  第八战区的警卫连,并不给他们这些少将、中将面子。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大家也不能拔枪相助啊。

  几个人把目光看向杜司令。

  杜司令都没话说,各位师长自然也没话说。

  只是万万没想到,堂堂李长官,也会用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管他什么手段,能应付当下的战事才是好手段。

  伴随着第二波警卫人员到来,立刻充当了远征军的督战组,分到各团进行督战。

  李峰的调动安排也随之下发,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唯独将38师从侧翼调入到了东部,挡在了腊戌驻防的66军前边。

  实在是不信66军麾下的两个新编师,防备日军师团突破东部阵线。

  200师部署于曼德勒,22师、96师、93师依次沿着地形跟山势布防。

  如果仔细看的话,李峰将火力点、雷区微调了一下,挡在了日军进攻部队的正前方。

  山林的路线不多不少,仅靠四五个师不可能防住整片区域。

  既然如此,不如相对集中兵力,布防在一片区域,挡在日军冲锋的正前方。

  深夜,

  亚历山大那边整理出来了一个装备清单,开始安排部队到曼德拉交接,看起来跟缴械差不多,士兵过来后,把钢盔、**、子弹袋等作战物资留下。

  随后乘坐汽车、火车向北,撤往印**。

  交接出来的武器,连夜送往驻防的四个师,重点自然是关注火炮,尽快把2磅反坦克炮弄到手。

  日军缴获了部分坦克跟装甲车,还有他们自身的95式坦克,约有几十辆的样子,正持续往北压进。

  要赶在对方的装甲车、坦克到达战线前,将反坦克炮机动到对应的阵地上,把有限的反坦克火力,用在刀刃上。

  指挥部内,六位师长跟两位军长纷纷冒出了疑惑。

  对于李峰的部署存在了不小的异议。

  杜光明紧皱着眉头,代大家问出了疑惑,“李长官,您将有限的兵力扎墩儿布防,彼此之间的缺口很大,若是日军从缺口处突破,岂不是瞬间捅穿了阵线。”

  “还有反坦克火力集中于一处,未免有些赌博的味道。如果日军装甲车不从比处经过,其他各处没有反装甲火力,我军实在无法抗衡坦克的压进。”

  第五军还算有反坦克意识的部队,毕竟第一个机械化师就在第五军。

  对于他的疑问,李峰回答很简单。

  “因为我清楚日军会撞向反坦克火力,他们的坦克跟装甲车必然从东部防线露头。”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日本人不知道我李峰的厉害。”

  回答了等于没回答。

  按照李峰现在的部署,简直是四处漏风,还不如之前的一字长蛇阵呢。

  一字长蛇阵好歹东西贯通,不会出现大片的兵力薄弱处。

  就这?

  李峰的水平就这吗?

  在场的师长跟军长也是经历过战斗升上来的,不是那种靠家里人混上来的废物,一眼就能看出当下部署的巨大缺陷。

  难道是故意的?

  有可能,第八战区跟统帅部矛盾重重,故意在部署上耍心机,李峰借机整死远征军也是解释的通。

  这手段未免太直接了,事后一旦公布出去,他李峰的名声可就臭了。

  杜光明几人沉默不语,似乎都猜到了这个可能,作为远东战区长官,故意公报私仇,视远征战场的危机于不顾。

  大家都在考虑其中的利害关系,却罕有人考虑远征军伤亡。那可是10万人啊,10万有血有肉的兵。

  安澜突然站起身来,“长官,我有不同的看法,您目前的部署存在漏洞,急需要后方兵力补充缺口。”

  “另外,建议将反坦克炮均分到各部,使每一部都具备反坦克作战能力,避免**军的装甲部队冲开防线。”

  “嗯,我知道了。”

  李峰应了一声,并没有下达命令的想法,依旧按照刚刚的安排行事。

  指挥部内的气氛异常,一方是远征军的少将师长们,一方是远东战区司令李峰。

  压在大家心头的一根针,即将挑破底线,挑破大家忍耐的时候。

  通讯兵匆匆跑了进来。

  日军的进攻比预想的时间要短,在曼德勒东南方向,发现了日军的坦克,还有几辆约翰帝国的装甲车。

  鬼子想借缴获的装甲车冲进来,试图混淆守军,让守军误以为是英缅军的装甲车。

  实际上傍晚就给各部发了消息,英缅军的装备全部交给远征军使用,不存在任何装甲车的可能。

  在日军小队靠近阵地之前,反坦克炮小组果断开火,2磅炮顺利击毁装甲车3辆,击毁95式坦克2辆。

  日军主攻的小队暂时撤了下去。

  指挥部内安静了,听着通讯兵的汇报,安澜的表情僵硬在那。

  啥情况啊,日军怎么主动往反坦克炮阵地行进呢?

  难道李峰能够未卜先知,提前知晓日军的进攻路线?

  否则怎么解释啊?

  如果没有反坦克炮,没有英缅军交出装备的通知,日军靠缴获的装甲车渗透,很可能冲开防线。

  这时候不得不反过来想想,李长官的部署是不是确实有点道理?

  先别怀疑,先看一看局面?

  日军的试探结束,并未莽撞的继续进攻,而是休整起来。

  装备正连夜分发给五个精锐师,换下来的汉阳造则继续给第二道阵线的新编师。

  炮兵连夜构建阵地,炮口指向正南方位,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