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周工程师疑惑地看着他,"见过什么?"
"我是说,我在书上见过类似的技术路线。"郑昊赶紧圆了回来,"国外的一些技术文献,介绍过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哦,你还看外文文献?"
"嗯,会一点英语和德语。"
周工程师更惊讶了:"德语也会?"
"略懂。"郑昊谦虚地说。
"那太好了。"周工程师兴奋起来,"我这儿有几本德国的技术资料,一直没时间翻译。你要是方便,能不能帮我看看?"
"当然可以。"
周工程师从书架上抽出几本厚厚的德文书,都是关于数控技术的。
郑昊翻开一本,快速浏览了一下。
这些书的内容,他前世都看过,甚至比书上写的还要深入。
"这几本书都不错。"郑昊说,"回头我帮您整理个中文摘要?"
"那感情好。"周工程师高兴地说,"要是能全部翻译出来就更好了。"
"可以,但需要点时间。"
"不急不急。"周工程师拍了拍郑昊的肩膀,"小郑,你这人我算是看明白了。年轻有为,技术过硬,还踏实肯干。"
"周工过奖了。"
"不是过奖。"周工程师认真地说,"说实话,刚才你来的时候,我根本没打算理你。乡镇企业嘛,在我印象里都是些小作坊,能有什么技术?"
"但现在我改主意了。"他接着说,"你让我看到了希望。如果跟着你干,说不定真能做出点名堂来。"
郑昊笑了:"周工,那我们就说定了。下个月您过来,咱们大干一场。"
"行!"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今晚住哪儿?"周工程师问。
"火车站附近的招待所。"
"那太远了。"周工程师说,"我家就在研究所旁边,去我家住吧。"
"这不太好吧?"
"有啥不好的。"周工程师说,"我一个人住,空房间多得是。走,回家吃饭。"
郑昊推辞不过,只好跟着周工程师回了家。
周工程师家在研究所家属院,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屋里收拾得很干净,但看得出来没有女主人。
"你还没成家?"郑昊问。
"成过。"周工程师淡淡地说,"后来离了。"
"抱歉,我不该问这个。"
"没事。"周工程师摆摆手,"都是陈年旧事了。她嫌我整天泡在实验室,不顾家,后来就离了。"
郑昊不知道说什么好。
搞技术的人,很多都有这个问题。
一头扎进研究里,往往忽略了家庭。
"你呢?成家了吗?"周工程师问。
"成了。"郑昊说,"媳妇现在怀孕了,在家养胎。"
"那挺好。"周工程师笑了,"年轻人还是要有个家,不然老了孤零零的。"
两人简单做了几个菜,又聊了很久。
从技术聊到人生,从工作聊到理想。
郑昊发现,周工程师虽然脾气古怪,但本质上是个很纯粹的技术人。
他对技术的执着,让郑昊想起了前世那些一起搞航天的同事。
都是一群为了理想可以放弃一切的人。
夜深了,两人才各自休息。
躺在床上,郑昊想着这次北京之行的收获。
请到了周工程师,算是解决了控制系统的问题。
接下来还要去哈尔滨,把材料专家刘教授也请来。
只要核心团队组建完成,数控机床项目就能正式启动了。
想着想着,他不知不觉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周工程师把郑昊送到了公交车站。
"小郑,回去路上小心。"周工程师说,"下个月,咱们西尧见。"
"好,周工,您也保重。"
郑昊上了车,透过车窗看着周工程师。
这个中年人站在路边,冲他挥了挥手。
车子开动了,周工程师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人群中。
郑昊靠在座位上,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趟北京,来得值。
从北京回来,已经是第三天晚上了。
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到济南的时候天都黑透了。
郑昊在火车站门口拦了辆去县城的长途车,又从县城搭拖拉机回到村里。
到家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
推开院门,屋里的灯还亮着。
"晓兰?"郑昊喊了一声。
"回来了?"赵晓兰从屋里出来,脸上带着笑,"怎么这么晚?"
"火车晚点了。"郑昊走进屋,把包放下,"你怎么还不睡?"
"等你啊。"赵晓兰接过他的外套,"饿不饿?我给你热饭。"
"饿。"郑昊说,"火车上的饭不好吃,就吃了点干粮。"
赵晓兰去堂屋热饭,郑昊在屋里坐下。
宝儿已经睡着了,小脸蛋红扑扑的,睡得很香。
郑昊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心里软软的。
"锅里有饺子,还有小米粥。"赵晓兰端着碗进来,"你先喝口热乎的。"
郑昊接过粥碗,喝了一大口。
温热的小米粥下肚,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这几天家里怎么样?"他问。
"都挺好的。"赵晓兰坐在旁边,"厂里没出什么事,生产都正常。就是陈总工这几天一直在看图纸,说是在规划研发车间的布局。"
"嗯,陈总工做事认真。"郑昊夹起一个饺子,"你呢?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赵晓兰笑了,"就是这两天有点犯困,老想睡觉。"
"那是正常的。"郑昊说,"怀孕初期都这样。你要是累了就多休息,厂里的活别管了。"
"那哪行。"赵晓兰说,"我就是记个工分,又不累。"
"也别去记工分了。"郑昊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晓兰,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养好身体,把孩子生下来。别的事,都不重要。"
"可是......"
"没有可是。"郑昊握住妻子的手,"咱们家又不缺那点工分。你就好好在家养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睡就睡。"
赵晓兰看着丈夫,眼眶有点红。
"你对我太好了。"她小声说。
"傻瓜。"郑昊捏了捏她的脸,"你是我媳妇,我不对你好对谁好?"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传来敲门声。
"谁啊?"郑昊皱了皱眉。
这么晚了,还有人来?
"我去看看。"赵晓兰起身出去。
过了一会儿,她领着大哥郑建国进来了。
"大哥?"郑昊站起来,"这么晚了,有事?"
"嗯。"郑建国脸色有点严肃,"老四,出了点状况。"
郑昊心里一紧:"什么状况?"
"研发车间的地批下来了,但县里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郑建国顿了顿,说:"县里要求,研发成功后,技术要和县机械厂共享。"
郑昊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技术共享?
这不就是想白拿技术吗?
"大哥,这是谁提的?"他压着火气问。
"是县工业局的王局长。"郑建国说,"他今天下午来厂里,说是县里的意思。"
"县里的意思?"郑昊冷笑一声,"县里凭什么?"
"王局长说,你们用的是县里批的地,享受的是县里的政策支持,所以技术成果应该归县里所有。"
"放屁!"郑昊骂了一句,"地是我们买的,钱是我们自己挣的,凭什么技术归县里?"
郑建国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说的。但王局长说,这是上面定的规矩,不同意就不批地。"
"我是说,我在书上见过类似的技术路线。"郑昊赶紧圆了回来,"国外的一些技术文献,介绍过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哦,你还看外文文献?"
"嗯,会一点英语和德语。"
周工程师更惊讶了:"德语也会?"
"略懂。"郑昊谦虚地说。
"那太好了。"周工程师兴奋起来,"我这儿有几本德国的技术资料,一直没时间翻译。你要是方便,能不能帮我看看?"
"当然可以。"
周工程师从书架上抽出几本厚厚的德文书,都是关于数控技术的。
郑昊翻开一本,快速浏览了一下。
这些书的内容,他前世都看过,甚至比书上写的还要深入。
"这几本书都不错。"郑昊说,"回头我帮您整理个中文摘要?"
"那感情好。"周工程师高兴地说,"要是能全部翻译出来就更好了。"
"可以,但需要点时间。"
"不急不急。"周工程师拍了拍郑昊的肩膀,"小郑,你这人我算是看明白了。年轻有为,技术过硬,还踏实肯干。"
"周工过奖了。"
"不是过奖。"周工程师认真地说,"说实话,刚才你来的时候,我根本没打算理你。乡镇企业嘛,在我印象里都是些小作坊,能有什么技术?"
"但现在我改主意了。"他接着说,"你让我看到了希望。如果跟着你干,说不定真能做出点名堂来。"
郑昊笑了:"周工,那我们就说定了。下个月您过来,咱们大干一场。"
"行!"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今晚住哪儿?"周工程师问。
"火车站附近的招待所。"
"那太远了。"周工程师说,"我家就在研究所旁边,去我家住吧。"
"这不太好吧?"
"有啥不好的。"周工程师说,"我一个人住,空房间多得是。走,回家吃饭。"
郑昊推辞不过,只好跟着周工程师回了家。
周工程师家在研究所家属院,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屋里收拾得很干净,但看得出来没有女主人。
"你还没成家?"郑昊问。
"成过。"周工程师淡淡地说,"后来离了。"
"抱歉,我不该问这个。"
"没事。"周工程师摆摆手,"都是陈年旧事了。她嫌我整天泡在实验室,不顾家,后来就离了。"
郑昊不知道说什么好。
搞技术的人,很多都有这个问题。
一头扎进研究里,往往忽略了家庭。
"你呢?成家了吗?"周工程师问。
"成了。"郑昊说,"媳妇现在怀孕了,在家养胎。"
"那挺好。"周工程师笑了,"年轻人还是要有个家,不然老了孤零零的。"
两人简单做了几个菜,又聊了很久。
从技术聊到人生,从工作聊到理想。
郑昊发现,周工程师虽然脾气古怪,但本质上是个很纯粹的技术人。
他对技术的执着,让郑昊想起了前世那些一起搞航天的同事。
都是一群为了理想可以放弃一切的人。
夜深了,两人才各自休息。
躺在床上,郑昊想着这次北京之行的收获。
请到了周工程师,算是解决了控制系统的问题。
接下来还要去哈尔滨,把材料专家刘教授也请来。
只要核心团队组建完成,数控机床项目就能正式启动了。
想着想着,他不知不觉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周工程师把郑昊送到了公交车站。
"小郑,回去路上小心。"周工程师说,"下个月,咱们西尧见。"
"好,周工,您也保重。"
郑昊上了车,透过车窗看着周工程师。
这个中年人站在路边,冲他挥了挥手。
车子开动了,周工程师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人群中。
郑昊靠在座位上,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趟北京,来得值。
从北京回来,已经是第三天晚上了。
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到济南的时候天都黑透了。
郑昊在火车站门口拦了辆去县城的长途车,又从县城搭拖拉机回到村里。
到家的时候,已经快十点了。
推开院门,屋里的灯还亮着。
"晓兰?"郑昊喊了一声。
"回来了?"赵晓兰从屋里出来,脸上带着笑,"怎么这么晚?"
"火车晚点了。"郑昊走进屋,把包放下,"你怎么还不睡?"
"等你啊。"赵晓兰接过他的外套,"饿不饿?我给你热饭。"
"饿。"郑昊说,"火车上的饭不好吃,就吃了点干粮。"
赵晓兰去堂屋热饭,郑昊在屋里坐下。
宝儿已经睡着了,小脸蛋红扑扑的,睡得很香。
郑昊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心里软软的。
"锅里有饺子,还有小米粥。"赵晓兰端着碗进来,"你先喝口热乎的。"
郑昊接过粥碗,喝了一大口。
温热的小米粥下肚,整个人都暖和起来。
"这几天家里怎么样?"他问。
"都挺好的。"赵晓兰坐在旁边,"厂里没出什么事,生产都正常。就是陈总工这几天一直在看图纸,说是在规划研发车间的布局。"
"嗯,陈总工做事认真。"郑昊夹起一个饺子,"你呢?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赵晓兰笑了,"就是这两天有点犯困,老想睡觉。"
"那是正常的。"郑昊说,"怀孕初期都这样。你要是累了就多休息,厂里的活别管了。"
"那哪行。"赵晓兰说,"我就是记个工分,又不累。"
"也别去记工分了。"郑昊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晓兰,你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养好身体,把孩子生下来。别的事,都不重要。"
"可是......"
"没有可是。"郑昊握住妻子的手,"咱们家又不缺那点工分。你就好好在家养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睡就睡。"
赵晓兰看着丈夫,眼眶有点红。
"你对我太好了。"她小声说。
"傻瓜。"郑昊捏了捏她的脸,"你是我媳妇,我不对你好对谁好?"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传来敲门声。
"谁啊?"郑昊皱了皱眉。
这么晚了,还有人来?
"我去看看。"赵晓兰起身出去。
过了一会儿,她领着大哥郑建国进来了。
"大哥?"郑昊站起来,"这么晚了,有事?"
"嗯。"郑建国脸色有点严肃,"老四,出了点状况。"
郑昊心里一紧:"什么状况?"
"研发车间的地批下来了,但县里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郑建国顿了顿,说:"县里要求,研发成功后,技术要和县机械厂共享。"
郑昊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技术共享?
这不就是想白拿技术吗?
"大哥,这是谁提的?"他压着火气问。
"是县工业局的王局长。"郑建国说,"他今天下午来厂里,说是县里的意思。"
"县里的意思?"郑昊冷笑一声,"县里凭什么?"
"王局长说,你们用的是县里批的地,享受的是县里的政策支持,所以技术成果应该归县里所有。"
"放屁!"郑昊骂了一句,"地是我们买的,钱是我们自己挣的,凭什么技术归县里?"
郑建国叹了口气:"我也是这么说的。但王局长说,这是上面定的规矩,不同意就不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