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郑叔叔,新年好!"孩子们齐声说道。
"你们怎么来了?不是放假了吗?"赵晓兰蹲下身子,摸摸孩子们的头。
"我们想来看看新图书室。"一个小男孩说,"听说有很多新书呢!"
"那你们看吧,但要爱惜书本。"赵晓兰叮嘱道。
看着孩子们兴奋地翻阅图书的样子,郑昊心里很温暖。这些孩子就是村庄的未来,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是最有意义的投资。
"晓兰,我有个想法。"郑昊说,"除了技术课,我们还可以开设一些兴趣班,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
"这个想法很好,但需要专业老师啊。"赵晓兰有些为难。
"这个不是问题。"郑昊胸有成竹地说,"去年大学就开始招收了,等过两年我可以请一些大学生来兼职教学,或者邀请县里的专业老师来指导。"
赵晓兰眼睛亮了:"如果真能这样,那就太好了!。"
晚上,郑昊在家里总结了一天的所见所闻。村民们的生活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但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看来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下功夫,还要在改善民生上多做贡献。
大年初五,县委书记张志华带着一行人来到西尧村视察。
郑昊早早就在村口等候。张书记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学者风范。
"郑昊同志,久仰大名啊!"张志华主动伸出手,"你们西尧重工的名声,整个县里都知道。"
"张书记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郑昊谦虚地说,"您能来指导工作,是我们的荣幸。"
陪同的还有县长李建民、县工业局局长王德顺、县农业局局长赵国强等人。
"张书记,咱们先看工厂,还是先看村里?"郑昊问道。
"先看村里吧,我想了解一下西尧村的整体变化。"张志华说。
一行人沿着村里的主要道路走了一圈。张志华不时停下来,仔细观察村民的生活环境,还主动和村民交谈。
在村东头,他们遇到了正在晒太阳的王大娘。
"大娘,过年过得怎么样?"张志华亲切地问。
"好着呢!"王大娘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是我过得最好的一个年。昊子还给我送了面粉和猪肉,真是个好孩子。"
"村里的变化大吗?"
"大!太大了!"王大娘激动地说,"以前我们村穷得叮当响,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灯,有些人家还买了自行车、收音机。"
张志华点点头,继续问:"你觉得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还不是托了昊子的福!"王大娘毫不犹豫地说,"他办了工厂,让咱们村的人都有了工作,有了收入。现在我儿子在厂里上班,一个月挣75块钱呢!"
听了王大**话,张志华若有所思。
接下来,他们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得到的都是类似的反馈。村民们对郑昊和西尧重工充满感激,对村里的变化非常满意。
来到村中心的文化站建设工地,张志华停下了脚步。
"这里准备建什么?"他问道。
村支书介绍说:"这是村里的文化站,有图书室、活动室、广播室,还有技术培训室。资金是县里拨款15万,村集体出5万,西尧重工赞助10万。"
"西尧重工还赞助村里建设?"县长李建民有些惊讶。
"是的。"郑昊说,"企业发展离不开村里的支持,我们也应该为村里做贡献。"
张志华满意地点头:"这个觉悟很好。企业不能只顾自己发展,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参观完村里,一行人来到西尧重工。
看到规模宏大的厂区,张志华很是惊讶:"没想到在农村能建起这么大的工厂。"
郑昊带着他们参观了各个车间。拖拉机生产线井然有序,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汽车车间虽然规模不大,但也初具规模。
在技术科,张志华仔细看了看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
"这些技术都是你们自己研发的?"他问道。
"大部分是的。"王师傅回答,"我们有自己的技术团队,也和外面的专家合作。"
"很好!"张志华赞扬道,"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在会议室里,郑昊详细汇报了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
"张书记,我们明年计划生产拖拉机4000台,各种汽车1500台,预计产值能达到3000万元。"郑昊自信地说。
"这个目标很宏伟啊!"县工业局局长王德顺说,"有把握实现吗?"
"我们有信心。"郑昊点头道,"市场需求很旺盛,技术也比较成熟,关键是要做好生产组织和质量控制。"
张志华问道:"发展这么快,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吗?"
郑昊想了想:"主要是人才问题。现在技术工人还不够,管理人员也缺乏。我们希望县里能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支持。"
"这个可以考虑。"张志华说,"县里可以帮助你们联系一些技术学校和大专院校,引进一些专业人才。"
李建民县长问:"资金方面呢?发展这么快,资金需求应该很大吧?"
"目前还可以,主要靠自己积累。"郑昊说,"不过如果要建立研发中心,可能需要银行贷款支持。"
"这个没问题。"张志华表态道,"像你们这样的优秀企业,县里会全力支持。"
临别时,张志华对郑昊说:"小郑,你们西尧重工是全县工业发展的典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张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努力!"郑昊坚定地说。
送走县领导后,郑昊心情很好。有了县里的明确支持,今后的发展会更加顺利。
年初八,西尧重工正式开工。
经过几天的休整,工人们精神饱满,干劲十足。郑昊决定趁着这股劲头,启动几个重要的技术攻关项目。
上午,郑昊召集技术骨干开会。
"你们怎么来了?不是放假了吗?"赵晓兰蹲下身子,摸摸孩子们的头。
"我们想来看看新图书室。"一个小男孩说,"听说有很多新书呢!"
"那你们看吧,但要爱惜书本。"赵晓兰叮嘱道。
看着孩子们兴奋地翻阅图书的样子,郑昊心里很温暖。这些孩子就是村庄的未来,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是最有意义的投资。
"晓兰,我有个想法。"郑昊说,"除了技术课,我们还可以开设一些兴趣班,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
"这个想法很好,但需要专业老师啊。"赵晓兰有些为难。
"这个不是问题。"郑昊胸有成竹地说,"去年大学就开始招收了,等过两年我可以请一些大学生来兼职教学,或者邀请县里的专业老师来指导。"
赵晓兰眼睛亮了:"如果真能这样,那就太好了!。"
晚上,郑昊在家里总结了一天的所见所闻。村民们的生活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但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看来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下功夫,还要在改善民生上多做贡献。
大年初五,县委书记张志华带着一行人来到西尧村视察。
郑昊早早就在村口等候。张书记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学者风范。
"郑昊同志,久仰大名啊!"张志华主动伸出手,"你们西尧重工的名声,整个县里都知道。"
"张书记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郑昊谦虚地说,"您能来指导工作,是我们的荣幸。"
陪同的还有县长李建民、县工业局局长王德顺、县农业局局长赵国强等人。
"张书记,咱们先看工厂,还是先看村里?"郑昊问道。
"先看村里吧,我想了解一下西尧村的整体变化。"张志华说。
一行人沿着村里的主要道路走了一圈。张志华不时停下来,仔细观察村民的生活环境,还主动和村民交谈。
在村东头,他们遇到了正在晒太阳的王大娘。
"大娘,过年过得怎么样?"张志华亲切地问。
"好着呢!"王大娘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是我过得最好的一个年。昊子还给我送了面粉和猪肉,真是个好孩子。"
"村里的变化大吗?"
"大!太大了!"王大娘激动地说,"以前我们村穷得叮当响,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灯,有些人家还买了自行车、收音机。"
张志华点点头,继续问:"你觉得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还不是托了昊子的福!"王大娘毫不犹豫地说,"他办了工厂,让咱们村的人都有了工作,有了收入。现在我儿子在厂里上班,一个月挣75块钱呢!"
听了王大**话,张志华若有所思。
接下来,他们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得到的都是类似的反馈。村民们对郑昊和西尧重工充满感激,对村里的变化非常满意。
来到村中心的文化站建设工地,张志华停下了脚步。
"这里准备建什么?"他问道。
村支书介绍说:"这是村里的文化站,有图书室、活动室、广播室,还有技术培训室。资金是县里拨款15万,村集体出5万,西尧重工赞助10万。"
"西尧重工还赞助村里建设?"县长李建民有些惊讶。
"是的。"郑昊说,"企业发展离不开村里的支持,我们也应该为村里做贡献。"
张志华满意地点头:"这个觉悟很好。企业不能只顾自己发展,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参观完村里,一行人来到西尧重工。
看到规模宏大的厂区,张志华很是惊讶:"没想到在农村能建起这么大的工厂。"
郑昊带着他们参观了各个车间。拖拉机生产线井然有序,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汽车车间虽然规模不大,但也初具规模。
在技术科,张志华仔细看了看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
"这些技术都是你们自己研发的?"他问道。
"大部分是的。"王师傅回答,"我们有自己的技术团队,也和外面的专家合作。"
"很好!"张志华赞扬道,"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在会议室里,郑昊详细汇报了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
"张书记,我们明年计划生产拖拉机4000台,各种汽车1500台,预计产值能达到3000万元。"郑昊自信地说。
"这个目标很宏伟啊!"县工业局局长王德顺说,"有把握实现吗?"
"我们有信心。"郑昊点头道,"市场需求很旺盛,技术也比较成熟,关键是要做好生产组织和质量控制。"
张志华问道:"发展这么快,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吗?"
郑昊想了想:"主要是人才问题。现在技术工人还不够,管理人员也缺乏。我们希望县里能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支持。"
"这个可以考虑。"张志华说,"县里可以帮助你们联系一些技术学校和大专院校,引进一些专业人才。"
李建民县长问:"资金方面呢?发展这么快,资金需求应该很大吧?"
"目前还可以,主要靠自己积累。"郑昊说,"不过如果要建立研发中心,可能需要银行贷款支持。"
"这个没问题。"张志华表态道,"像你们这样的优秀企业,县里会全力支持。"
临别时,张志华对郑昊说:"小郑,你们西尧重工是全县工业发展的典型,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张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努力!"郑昊坚定地说。
送走县领导后,郑昊心情很好。有了县里的明确支持,今后的发展会更加顺利。
年初八,西尧重工正式开工。
经过几天的休整,工人们精神饱满,干劲十足。郑昊决定趁着这股劲头,启动几个重要的技术攻关项目。
上午,郑昊召集技术骨干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