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兰看着琳琅满目的糖果,有些犯难:"这么多种类,不知道买哪种好。"

  "水果糖、奶糖、酥糖都来一斤吧。"郑昊大方地说,"过年了,买点好的。"

  郑大嫂一边称糖一边说:"小昊就是大方!现在咱们村的人,买年货都不含糊了。去年过年,大家还都是买最便宜的,今年都买好的了。"

  "这说明大家的日子好过了。"赵晓兰笑着说,"有钱了,当然要改善改善生活。"

  "可不是嘛!"郑大嫂感慨地说,"我家老头子在厂里上班,一个月75块钱。以前想都不敢想,一个农民能挣这么多钱。"

  继续往前走,郑昊看到了让他意外的一幕。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围在一个摊位前,正在看什么新鲜玩意儿。

  走近一看,原来是卖收音机的。摊主是从县城来的,摆了好几台不同型号的收音机。

  "这是红灯牌的,音质最好,158块钱。这是春雷牌的,价格便宜点,98块钱。"摊主介绍着。

  郑大牛正在认真听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台红灯牌收音机。

  "大牛,想买收音机?"郑昊走过去问。

  "昊哥!"郑大牛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看看。158块钱,太贵了。"

  "不贵,你一个月工资75,攒两个月就够了。"赵晓兰鼓励他说,"现在政策好了,大家都要学会享受生活。"

  摊主一听,立即来了精神:"这位同志说得对!现在生活好了,就应该添置些家用电器。这收音机不只是听音乐,还能听新闻、听天气预报,很实用的。"

  郑昊想了想,对摊主说:"这样吧,我要两台红灯牌的。"

  "两台?"摊主高兴坏了,"好嘞,给您算便宜点,300块钱!"

  郑大牛惊讶地说:"昊哥,你买两台干什么?"

  "一台给家里,一台给厂里的活动室。"郑昊解释道,"工人们休息的时候,也能听听广播。"

  赵晓兰理解地点点头。她知道郑昊的想法,改善工人的文化生活,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买完收音机,两人继续逛市场。赵晓兰买了些布料,说要给学校的孩子们做新衣服。郑昊买了些工具,准备送给厂里的师傅们做新年礼物。

  逛到市场尽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摊位。摊主是个年轻人,卖的不是传统年货,而是一些小机械零件和工具。

  "小伙子,这些东西过年谁买啊?"郑昊好奇地问。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是学机械的,刚从技校毕业。听说你们这里有个机械厂,就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个工作。"

  "哦?你叫什么名字?学的什么专业?"郑昊来了兴趣。

  "我叫李小明,学的是机械制图和机械加工。"年轻人激动地说,"您就是郑厂长吧?我听说过您,您是我们这些学技术的人的偶像!"

  赵晓兰在旁边笑道:"昊哥,看来你的名气不小啊。"

  郑昊摆摆手:"别这么说。小李,你的专业很好,正是我们厂需要的。年后如果愿意,可以来厂里试试。"

  李小明兴奋得几乎跳起来:"真的吗?太好了!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不过,"郑昊认真地说,"我们厂的要求很严格,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你能做到吗?"

  "能!绝对能!"李小明坚定地说,"我从小就喜欢机械,为了学技术什么苦都不怕吃。"

  回家的路上,赵晓兰说:"你又招了个新人。现在厂里的人越来越多了,管理会不会有问题?"

  郑昊想了想:"现在确实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过好在我们的核心团队很稳定,新来的人只要认真培养,应该没问题。"

  "那就好。"赵晓兰温柔地说,"我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感觉。"

  郑昊点点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关键是要给他们合适的机会和平台。咱们厂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每个人的努力。"

  夕阳西下,两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往家走。路上遇到的村民都热情地打招呼,脸上洋溢着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夕这天,西尧村格外热闹。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对联,挂上了红灯笼。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街上跑来跑去,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

  郑昊家也是一派喜庆景象。李秀花从早上就开始忙活,蒸馒头、包饺子、炖肉、做菜,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了。

  "妈,您歇会儿吧,我们来帮忙。"郑丽心疼母亲,主动要求帮忙。

  "不用不用,你们都是客人。"李秀花满脸笑容,"难得全家人聚齐,我多做点好吃的。"

  除了郑家的人,今年的年夜饭还邀请了几位特殊的客人。王师傅、张国强、王家祥这些没有家人在身边的同事,还有赵晓兰。

  "昊子,你去把晓兰接过来吧。"郑大山吩咐道,"人家一个姑娘家,过年一个人多冷清。"

  郑昊点点头,向赵晓兰家走去。

  赵晓兰住在村里的教师宿舍,一间不大的房间,但收拾得很整洁。郑昊推门进去,发现她正在看书。

  "还在看书呢?过年也不休息。"郑昊笑着说。

  "这是教学参考书,为开学做准备。"赵晓兰合上书,"你来接我了?"

  "嗯,爸妈让我来接你过去吃年夜饭。"郑昊有些不自然,"就当是...一家人。"

  赵晓兰脸红了一下,但很快恢复自然:"那我们走吧,别让叔叔阿姨等急了。"

  两人一起往郑家走。路上,赵晓兰说:"昊哥,有件事我想跟你说。"

  "什么事?"

  "开学后,我想在学校开设一门新课程——实用技术课。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机械常识,让他们从小就接触科学技术。"赵晓兰认真地说,"现在国家提倡科学技术,教育也要跟上时代。"

  郑昊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很好!现在的孩子确实应该多接触新事物。需要什么支持,尽管说。"

  "主要是需要一些教学设备,还有教材。"赵晓兰说,"我准备自己编写教材,设备的话..."

  "设备交给我,厂里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机械模型和工具。"郑昊毫不犹豫地说,"教育是百年大计,再怎么支持都不过分。"

  到了郑家,发现客人们都已经到了。王师傅正在和郑大山聊技术问题,张国强和郑建国在讨论管理经验,王家祥在逗郑丽玩。

  "晓兰来了!"李秀花热情地迎接,"快坐快坐,菜马上就好。"

  赵晓兰从包里拿出几样东西:"阿姨,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小礼物。"

  原来是她亲手做的布鞋,每个人一双,针脚密实,样式朴素但很实用。

  "晓兰,你太客气了。"郑大山很感动,"这手艺真好,比买的还结实。"

  "应该的,您们对我这么好,我也要表示表示。"赵晓兰温柔地说。

  不一会儿,丰盛的年夜饭上桌了。红烧肉、清蒸鱼、白切鸡、炒青菜,还有热腾腾的饺子,满满一桌子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