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后,招工考试开始了。考场设在村小学,八十三个人挤在几个教室里,场面很壮观。

  考试内容不难,主要是加减乘除和认字写字。但还是有不少人答不上来。

  "这道题怎么做?"有人偷偷问旁边的。

  "安静,不许说话。"监考的张国强严肃地说。

  考试结束后,能及格的只有五十二个人。郑昊看着成绩单,有些无奈。农村的教育水平确实还需要提高。

  面试更简单,主要是聊天,了解一下人品和想法。

  "你为什么想到厂里工作?"郑昊问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想学门技术,也想多挣点钱改善家里生活。"小伙子老实地回答。

  "如果工作很累,很辛苦,你能坚持吗?"

  "能!我从小干农活长大的,不怕吃苦。"

  这样的回答让郑昊满意。最终,四十六个人通过了面试,进入实习阶段。

  与此同时,设备采购也在进行。这次郑昊没有只买长春的设备,而是多方比较,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这家沈阳的机床厂价格便宜,但质量怎么样?"王师傅有些担心。

  "我专门去看过,质量不错。而且他们愿意提供技术培训,这对我们很重要。"郑昊说。

  "那上海的那家呢?"

  "设备是好,但价格太贵,超出预算了。"郑昊摇头,"咱们现在还是要考虑成本。"

  一个月后,新车间建好了,设备也陆续到位。四十六个实习工人经过考核,有四十一个被正式录用。

  "今天是个好日子。"郑昊站在新车间里,对所有工人说,"从今天开始,我们西尧重工正式扩建完成。新车间、新设备、新工人,我希望大家能有新的表现。"

  "我们一定努力干!"工人们齐声回答。

  "好!那咱们就开工!"郑昊一挥手。

  机器轰鸣声响起,新的生产线开始运转。看着那些崭新的设备,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郑昊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新车间投产后,西尧重工的生产能力一下子提高了一倍多。原来一个月生产八十台拖拉机,现在能生产一百八十台。

  "昊子,这效率真是没话说。"王师傅看着生产统计表,乐得合不拢嘴,"流水线作业就是不一样,又快又好。"

  确实,老张师傅设计的流水线很成功。每个工人专门负责一道工序,熟能生巧,速度自然就快了。

  "质量怎么样?"郑昊最关心这个。

  "质量更稳定了。"刘师傅汇报,"以前手工作业,每个人的手法不一样,产品质量有差异。现在流水线作业,每个零件都是标准的。"

  这个月的产量统计出来了:一百七十五台,比预期还多五台。

  "这个月咱们能挣多少钱?"郑建军负责财务,最清楚这个。

  "除去成本,纯利润八万五千块。"他兴奋地说,"比去年一年挣的都多。"

  听到这个数字,在场的人都激动了。八万五千块,在这个年代可是个天文数字。

  "不过成本也在上涨。"郑建军继续说,"原材料涨价了,工人工资也增加了。"

  "这个正常。"郑昊点头,"关键是咱们的利润率还保持在合理水平。"

  正说着,老王头急匆匆跑进来。

  "郑老板,好消息!山西那边来了个大客户,一次要订五百台拖拉机!"

  "五百台?"郑昊吃了一惊,"什么背景?"

  "山西省农机公司的,说是全省推广机械化,需要大批拖拉机。"老王头兴奋地说,"价格还能接受,每台比咱们现在的价格高一百块。"

  郑昊算了算,五百台拖拉机,按现在的产能,得生产三个月。

  "他们什么时候要货?"

  "明年春耕前,也就是说,最晚三月底要交货。"

  "时间有点紧。"郑昊皱眉想了想,"但可以试试。老王头,你回复他们,我们接这个订单,但需要签正式合同,预付定金。"

  "好嘞!"老王头高兴地跑出去了。

  王师傅有些担心,"昊子,这么大的订单,咱们能按时完成吗?"

  "只要不出意外,应该没问题。"郑昊说,"不过咱们得做好准备,可能要加班加点。"

  "工人们会有意见吗?"张国强问。

  "加班有加班费,干得好还有奖金,他们不会有意见的。"郑昊说,"关键是要保证质量,不能因为赶工期就降低标准。"

  这时候,赵晓兰走进来。她穿着一身简朴的衣服,但看起来很精神。

  "昊哥,听说你们厂子又接了大订单?"她笑着问。

  "晓兰,你怎么来了?"郑昊有些意外,也很高兴。

  "今天周末,想来看看培训基地的准备情况。"她说,"路过这里,听工人们在讨论大订单的事。"

  "是有个不小的订单。"郑昊简单说了情况,"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可能要更忙了。"

  "那培训基地的事会不会受影响?"赵晓兰有些担心。

  "不会的。"郑昊坚定地说,"答应你的事,我一定会做到。"

  听到这话,赵晓兰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对了,"她忽然想起什么,"我编了一些培训教材,你看看怎么样。"

  她从包里拿出几本手写的小册子,递给郑昊。

  郑昊翻看了一下,写得很用心,内容通俗易懂,插图也画得很清楚。

  "写得真好。"他由衷地赞美,"有了这些教材,培训效果肯定会很好。"

  "那就好。"赵晓兰松了口气,"我担心写得不专业。"

  "一点都不担心,你写得比专业教材还好懂。"郑昊说。

  两人正聊着,郑丽跑进来。

  "哥,晓兰姐,妈让你们回去吃饭。"

  "好,我们这就去。"郑昊放下手中的工作。

  吃饭的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

  "昊子,听说这个月厂里又挣了不少钱?"郑大山问。

  "还行,比上个月多一些。"郑昊谦虚地说。

  "多多少?"李秀花好奇。

  "纯利润八万多。"郑建军忍不住说出来。

  "八万多?"全家人都吃了一惊。

  "这么多钱,够咱们村里人用好久了。"李秀花感慨。

  "妈,这钱不能乱花。"郑昊说,"一部分要用来扩大生产,一部分要留着应急,还有一部分要用来改善工人待遇。"

  "应该的。"郑大山点头,"工人们跟着你干活,你得对他们好。"

  "对了小昊,"李秀花想起什么,"村里有些老人说,厂子办得这么大,要不要给村里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