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厂长!不好了!"郑大牛跌跌撞撞地跑进办公室,脸上全是汗,"数控铣床出问题了!"

  郑昊心头一紧,立刻放下手中的图纸:"什么问题?"

  "老张师傅和老马师傅吵起来了,现在谁都不让谁碰那台机器!"

  什么?郑昊一愣,这两位师傅一个是从济南来的老技工,一个是村里新培训的积极分子,怎么会吵起来?

  赶到车间时,郑昊就看到了剑拔弩张的一幕。老张师傅脸红脖子粗地站在数控铣床前,双臂交叉挡住机器。而在他对面,村里的老马师傅同样一脸不服。

  "老张,你别以为从大厂来的就了不起!"老马师傅指着机器说道,"这个零件我昨天晚上想了一宿,用我的方法绝对能加工出来!"

  "想了一宿?"老张师傅冷笑一声,"你想一年也没用!这个齿轮的齿形精度要求IT6级,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你那套土办法能做到吗?"

  围观的工人们分成了两拨,村里的人多数支持老马师傅,而外来的技工则站在老张师傅这边。气氛越来越紧张。

  "怎么回事?"郑昊走过去问道。

  老张师傅看到郑昊来了,立刻开始告状:"郑厂长,您评评理!这个变速箱的关键齿轮,我用数控程序计算得好好的,他非要用手工方法来做,这不是胡闹吗?"

  "胡闹?"老马师傅不干了,"我告诉你,我做了二十年钳工,什么活没见过?你那个什么数控程序,输入错一个数字就全废了,我这双手可从来没出过错!"

  郑昊这才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在加工样机变速箱的关键齿轮时,两位师傅在加工方法上产生了分歧。老张师傅坚持用数控编程的方法,认为这样精度有保证。而老马师傅则认为这种复杂的齿形用传统的手工方法更稳妥。

  "你们先别吵,我看看图纸。"郑昊拿过技术图纸仔细研究。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齿轮,不仅齿形特殊,而且精度要求很高。按理说,数控加工应该是最佳选择,但老马师傅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如果程序有问题,废料的损失会很大。

  "老张师傅,你的程序验证过了吗?"郑昊问道。

  "当然验证过!"老张师傅拍胸脯保证,"我在济南厂的时候,比这复杂的零件都做过。"

  "那老马师傅,你有把握手工做到这个精度吗?"

  老马师傅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硬着头皮说:"只要给我时间,肯定能做到!"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郑大牛突然开口了:"要不然,咱们比比?"

  "比什么?"两位师傅异口同声。

  郑大牛眼珠子一转:"老张师傅用数控做一个,老马师傅用手工做一个,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这个提议让在场的人都来了兴致。王师傅也走过来凑热闹:"这个想法不错!正好我们也能看看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劣。"

  "不行!"老张师傅坚决反对,"这么重要的零件,怎么能拿来做试验?万一都做坏了怎么办?"

  "怕什么?"老马师傅不服气,"大不了我们自己掏钱买材料!"

  郑昊看着两位师傅不服气的样子,心里倒是有了个主意。现在样机制造刚刚开始,团队磨合是个大问题。与其让这种分歧一直存在,不如通过一次公开的"较量"来解决。

  "这样吧,"郑昊说道,"我们确实来比一比,但不是比这个齿轮。"

  他指了指旁边一堆待加工的零件:"我们选一个相对简单的零件,你们各用自己的方法做一个,比比看谁的方法更适合我们厂的实际情况。"

  老张师傅和老马师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服输的劲头。

  "比就比!"老马师傅第一个答应。

  "好,那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现代化生产!"老张师傅也不甘示弱。

  很快,整个车间都知道了两位师傅要"比武"的消息。工人们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围过来看热闹。就连在办公室的张国强和李工程师也赶了过来。

  "比什么零件?"李工程师问道。

  郑昊从图纸堆里翻出一张:"就这个轴套吧,结构不算复杂,但精度要求不低。"

  这是变速箱里的一个辅助零件,直径50毫米,长度80毫米,内孔要求IT7级精度,外圆要求Ra1.6的表面粗糙度。

  "时间限制多长?"王师傅问道。

  "两个小时!"郑昊当即定下规则,"时间一到,我们就比较成品的质量。"

  老张师傅看了看零件图纸,心里盘算着数控程序的编制时间:"两个小时够了。"

  老马师傅也点点头:"没问题。"

  比赛正式开始。老张师傅走到数控铣床前,开始编制加工程序。他的动作很熟练,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G代码。

  另一边,老马师傅选择了一台普通车床,开始仔细测量毛坯尺寸。他的动作看起来慢条斯理,但每一步都很仔细。

  "老张师傅好像很有信心啊。"郑大牛小声说道。

  "废话,数控机床就是快,程序一运行,人坐在那里喝茶就行了。"一个外来的技工说道。

  "那可不一定。"村里的老王头反驳道,"老马师傅的手艺在咱们县里那是出了名的,他做的活从来没有返工过。"

  两派人马各自为自己支持的师傅加油,气氛越来越热烈。

  半个小时过去了,老张师傅的程序编制完成,开始装夹工件。而老马师傅还在仔细调整车刀的角度。

  "看吧,数控就是快!"老张师傅的支持者们开始得意。

  但老马师傅一点也不着急:"做精活不能急,磨刀不误砍柴工。"

  又过了十分钟,老张师傅按下了启动按钮。数控铣床开始运转,切削液哗哗地流淌,刀具按照预定的轨迹精确地切削着工件。

  "真是太神奇了!"一些年轻的村民看得目瞪口呆。

  老马师傅这时也开始了正式加工。他的动作很有节奏感,车刀在他手中就像有了生命一样,每一刀都恰到好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就连村支书老刘也赶了过来,站在人群后面观看这场"世纪大战"。

  一个小时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老张师傅的机器突然停了下来,控制面板上显示出了报警信息。

  "怎么回事?"老张师傅紧张地检查程序。

  "好像是刀具参数设置有问题。"一个懂技术的工人说道。

  老张师傅脸色有些难看,开始重新调整参数。这一折腾,至少要耽误十几分钟。

  而老马师傅那边,依然稳定地进行着加工。他的车床虽然老旧,但运转得很平稳。

  "嘿嘿,这就是老师傅的经验啊!"老马师傅的支持者们开始反击。

  "别高兴得太早,数控机床一旦正常运行,速度是手工比不了的。"老张师傅的支持者也不甘示弱。

  郑昊站在一旁,心情很复杂。这场比赛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两派人马充分展示各自的特点,最终找到融合的方法。

  又过了半小时,老张师傅终于解决了程序问题,机器重新开始运转。但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

  "还有二十分钟!"张国强在一旁报时。

  老马师傅的零件已经接近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精修。而老张师傅的机器虽然重新启动,但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是个未知数。

  最后十分钟,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老马师傅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最后的表面处理,每一刀都要仔细测量。老张师傅则紧张地盯着控制面板,生怕再出什么状况。

  "时间到!"

  随着郑昊的一声令下,两位师傅同时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现在,该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