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机降落在京城机场。

  没有鲜花,没有红毯,甚至没有媒体记者。

  迎接郑昊一行的,只有几辆挂着特殊牌照的红旗轿车,以及罗副主任和李将军那两张熟悉又带着激动情绪的脸。

  “好小子!干得漂亮!”

  李将军一上来,就狠狠地给了郑昊一个熊抱,用力拍着他的后背,震得郑昊胸口发闷。

  “这一仗,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威风!痛快!实在是痛快!”

  罗副主任也是满脸笑容,握着郑昊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小郑,辛苦了。领导对你们这次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说,你们是国家的功臣。”

  郑昊看着两位老领导,心头一暖。

  “领导过奖了,这都是团队的功劳,是国家给了我们底气。”

  回到西郊的北斗大本营,消息早已传开。

  当郑昊和几位技术专家走进招待所大院时,所有人都从实验室和办公室里涌了出来。

  钱思源、陈正、林峰……近百名顶尖专家,自发地列队鼓掌。

  掌声算不上多热烈,但每一声,都发自肺腑。

  他们是科学家,不擅长表达感情,但这发自内心的敬佩,比任何口号都来得真切。

  他们太清楚日内瓦这一仗的意义了。

  那不是简单的外交胜利,那是为他们未来的埋头苦干,抢下了一块最肥沃的阵地!

  没有这块阵地,他们所有的智慧和汗水,都将无处安放。

  当晚,招待所食堂破天荒地加了餐,有肉有酒。

  这算是一场小型的庆功宴。

  气氛热烈,所有人都很兴奋,拉着回来的专家,问东问西。

  郑昊也被灌了几杯酒,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

  他看着眼前一张张激动的脸,知道这场胜利带来的高昂士气,必须立刻转化为战斗力。

  宴会刚一结束,郑昊就对各个小组的负责人说道:“各位,九点钟,一号会议室开会。都准备一下。”

  还在兴奋劲头上的众人,瞬间愣了一下。

  这么快?

  今天不是刚回来吗?

  但看到郑昊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所有人都立刻收起了脸上的笑意,点了点头。

  “是,郑总师!”

  晚上九点,一号会议室,灯火通明。

  墙上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十六个大字,在灯光下熠力生辉。

  郑昊站在**台前,看着台下坐得笔直的各个小组负责人,没有半句废话,直入主题。

  “同志们,日内瓦的仗,我们打赢了。”

  “但这只是前哨战。我们抢下了一块地,但地里是长出粮食,还是长出野草,要看我们接下来的活干得怎么样。”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

  “从今天起,北斗工程,正式进入一期工程,也就是‘北斗一号’工程的全面攻关阶段。”

  他拿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北斗一号”四个大字。

  “我们的目标,是发射一颗试验卫星。一颗用来验证我们的轨道设计,验证我们的信号体制,验证我们的原子钟,验证我们所有核心技术的试验卫星。”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神情变得无比严肃。

  真正的硬仗,要开始了。

  “我给大家简单分配一下任务。”

  郑昊转身,看向卫星总体组的组长老专家孙卫国。

  “孙老,卫星总体组,负责拿出试验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平台选择、能源方案、热控方案和结构设计。我们没有现成的卫星平台可以用,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孙卫国点点头,表情凝重。

  “郑总师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郑昊的目光又转向陈正。

  “陈正同志,运载与测控组,任务有二。第一,根据我们日内瓦抢下的频段特性,最终确定我们的高轨道星座方案,并精确计算出第一颗试验星的轨道参数。第二,协调火箭方面,我们需要一枚能把卫星打到三万六千公里地球同步轨道的大推力火箭。同时,地面测控站的选址和建设规划,也要同步启动。”

  陈正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鹰。

  “收到。”

  接着是林峰。

  “林峰,芯片与软件组。你们的任务,是设计出北斗系统的第一代导航信号处理芯片。从架构设计,到逻辑电路,再到最后的流片。同时,信号的捕获、跟踪和解码算法,也要拿出可执行的软件代码。”

  林峰年轻的脸上,满是昂扬的斗志。

  “是!保证完成任务!”

  然后,郑昊看向了钱思源。

  “钱总,原子钟组。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也是最硬的一个。把我们之前讨论的激光冷却冷原子钟,从理论,变成现实。我需要一个可以上天的,工程化的产品。”

  钱思源的表情最复杂,既有兴奋,又有巨大的压力。

  他知道,这颗卫星的心脏,就在他的手上。

  最后,郑昊指了指自己。

  “我负责的导航系统与信号体制组,将配合所有小组,完成最终的系统联调和标准制定。”

  任务分配完毕,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每个人都在脑子里,快速盘算着自己手头任务的难度。

  越想,心越沉。

  每一个,都是一座大山。

  每一个,都充满了未知。

  郑昊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他伸出两根手指。

  “最后,我宣布一下北斗一号试验星的最终节点。”

  所有人都抬起了头,心脏不自觉地提了起来。

  “从今天开始计算,两年。”

  郑昊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炸雷,在每个人的耳边轰然炸响。

  “两年之内,我们的第一颗试验卫星,必须上天!”

  “什么?两年?”

  “这……这不可能!”

  “郑总师,两年时间太短了!”

  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所有专家,包括一向沉稳的孙卫国,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两年?

  开什么国际玩笑!

  别说从零开始造一颗全新的高轨道导航卫星。

  光是钱思源那个“冷原子钟”,从理论到工程样机,国外顶尖实验室,哪个不是花了五年十年?

  还有林峰的芯片,从设计到流片,国内连一条完整的生产线都还没有,两年时间怎么可能拿得出来?

  更别提那个能打三万六千公里的大家伙了,现在连影子都还没有!

  这不是赶工,这是玩命!

  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脾气最直的钱思源。

  他扶了扶自己的瓶底厚眼镜,几乎是吼了出来。

  “郑总师!我不是在质疑你,我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冷原子钟,这个理论本身就是你提出来的,它的伟大毋庸置疑!但是,从理论到实验室原理机,再到能够抵抗发射时巨大过载和太空中高强度辐射的工程产品,这中间的距离,比从这里到月球还远!”

  “两年?别说两年,给我五年,我都不敢打包票!”

  钱思源的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会议室里的气氛,从刚才的严肃,瞬间变得焦躁和绝望。

  两年,这个时间节点,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珠穆朗玛峰,压得所有人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