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碌了一个月,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郑昊准备今天开始测试系统集成。

  郑昊站在空旷的装配车间里,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搬运着各种设备,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个部件单独看都很完美,但能不能搭成一个稳当的整体,这就是真正的考验了。

  "小心点,别碰坏了!"李建设指挥着工人搬运导轨,"这玩意比我的命都贵!"

  导轨有三米长,表面光滑如镜,需要四个人才能抬动。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它安装到预定位置,生怕有一点磕碰。

  "老李,紧张什么,"赵田在旁边调侃道,"你看你那满头汗,比新娘子还紧张。"

  "你懂什么,"李建设擦了擦汗,"这导轨要是磕坏了,我们两个月的工作就白费了。"

  周煜带着几个电工在旁边拉电缆,密密麻麻的电线让人看了头晕。

  "郑昊,你过来看看这个接线对不对,"周煜拿着电路图说道,"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郑昊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发现电源线和信号线绕在了一起。

  "这样不行,"他指着线缆说道,"电源线和信号线要分开,不然会互相干扰。就像收音机旁边放个电钻,收音机就有杂音一样。"

  "对对对,我怎么没想到,"周煜拍了拍脑袋,"重新布线。"

  上午十点,基本的机械结构已经搭建完成。郑昊站在设备前,看着这台初具雏形的坐标测量机,心中涌起一阵成就感。

  "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张默走过来说道,"比我想象的要大。"

  确实,整台设备有一张乒乓球桌那么大,高度差不多到人的胸口。银白色的导轨在车间灯光下闪闪发亮,各种管线整齐地布置着。

  "别光看外表,关键是能不能正常工作,"李刚提醒道,"我见过不少中看不中用的设备。"

  下午开始通电测试。周煜紧张地合上电源开关,设备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有声音了!"大家都围了过来。

  各种指示灯依次亮起,控制面板上的数字开始跳动。但是刚运行了十分钟,突然"啪"的一声,冒起了一阵青烟。

  "快断电!"郑昊大喊。

  周煜赶紧拉下开关,车间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一股烧焦的味道。

  "怎么回事?"大家都紧张地问道。

  周煜拿着万用表到处检查,最后在一个电路板上发现了问题。

  "这个电容烧了,"他指着一个黑乎乎的元件说道,"可能是电压太高了。"

  "怎么会电压高?"郑昊皱眉问道。

  "可能是各个部分配合有问题,"周煜分析道,"就像几个人一起推车,如果不协调,有人用力过猛,车就可能翻。"

  "那怎么办?"李建设担心地问道。

  "不着急,慢慢排查,"郑昊安慰大家,"第一次组装出现问题很正常,我们一个一个解决。"

  接下来的两天,团队开始了艰苦的故障排查工作。每天早上八点开始,晚上十点才结束,大家轮流值班,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

  食堂的师傅看大家这么辛苦,特地准备了夜宵。每天晚上九点,热腾腾的包子和小米粥就送到车间里。

  "师傅,您太辛苦了,"郑昊感激地说道。

  "应该的,应该的,"食堂师傅笑着摆手,"你们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做点后勤工作算什么。"

  周三晚上,终于找到了主要问题。原来是接地系统有问题,各个设备的地线没有连接好,造成了电位差,引起了电路干扰。

  "就像几个人站在不同高度的台阶上,高度不一样,当然配合不好,"郑昊用手比划着解释。

  "那就把所有地线连到一个点上,"周煜恍然大悟,"让大家站在同一个台阶上。"

  重新布置地线花了一整天时间。周四下午,设备重新通电,这次没有冒烟,各种指示灯稳定地亮着。

  "成功了!"赵田兴奋地喊道。

  但是高兴得太早了。虽然设备能正常运行,但是测量精度却达不到要求。用标准件测试,误差竟然比设计要求差了很多倍。

  "这可怎么办?"李建设急得直挠头。

  "别慌,我们分析一下原因,"郑昊冷静地说道,"误差这么大,肯定不是一个问题,可能是多个因素叠加。"

  经过仔细分析,发现主要有三个问题:机械振动、温度变化和电气干扰。

  机械振动是因为基础不够稳固。设备运行时,微小的振动就会影响测量精度。

  "我们在基础下面加橡胶垫,"李建设建议道,"减少振动传递。"

  温度变化是因为车间里白天热、晚上凉,设备热胀冷缩,影响了精度。

  "我们搭个帐篷,"张默提议道,"把设备围起来,保持温度稳定。"

  电气干扰最复杂,来源很多。旁边的车床、电焊机,甚至外面的广播喇叭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

  "我们用屏蔽线,"周煜说道,"就像给电线穿个铁皮外套,防止外界干扰。"

  周五一整天,大家按照这些方案进行改进。郑昊在各个小组之间跑来跑去,协调配合,解决各种问题。

  "小郑,你歇歇吧,从早上就没停过,"赵田心疼地说道。

  "没事,快成功了,坚持一下,"郑昊擦了擦汗,继续忙碌。

  周五晚上八点,所有改进工作完成。设备重新启动,各项指标开始趋于稳定。

  用标准件测试,第一次测量结果不太理想,第二次好了一些,第三次更稳定了......

  "好像有希望了!"大家都围在显示屏前,紧张地看着数字跳动。

  连续测试了一个小时,误差明显减小了,虽然还没达到最终目标,但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太好了!"李建设激动得跳了起来,"我们成功了!"

  "还没完全成功,但确实是个好开始,"郑昊虽然也很兴奋,但还保持着冷静,"明天我们继续优化,争取达到设计指标。"

  晚上十点,大家终于可以休息了。走出车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今天晚上请客,"李建设拍着胸脯说道,"我请大家吃夜宵!"

  "好!"大家一起欢呼。

  虽然只是基地食堂的简单夜宵——白水煮面条加个荷包蛋,但大家吃得特别香。成功的喜悦让简单的面条都变得美味无比。

  "郑昊,这一周真是太辛苦了,"周煜举起茶杯说道,"要不是你的技术指导和组织协调,我们不可能这么快解决问题。"

  "大家的功劳,"郑昊也举起杯子,"每个人都很努力,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为我们的团队干杯!"

  "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