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多少?"

  王师青瞪大了眼睛,声音都变了调。

  "一天两百个。"郑昊擦着手上的油污,语气平静。

  王师青愣在那里,嘴巴微张。

  他干了二十多年机械加工,深知传统方法的极限。用卧式铣床加工齿轮,一个熟练工人拼死拼活一天最多做十个,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速度了。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说一天能做两百个?

  "小郑..."王师青的声音有些颤抖,"你确定没算错?"

  "没错。"郑昊很肯定,"您看现在这个齿轮,20个齿,按照刚才的速度,两分钟一个。一小时30个,一天工作8小时..."

  "240个。"王师青机械地重复着,眼神呆滞。

  周围的师傅们都围了过来。听到这个数字,个个目瞪口呆。

  "两百个?开玩笑吧?"

  "我干了这么多年,累死也做不了这么多。"

  "这机器真有这么快?"

  王师青走到滚齿机前,仔细观察着正在工作的设备。

  铣刀快速旋转。

  切削。

  工件自动退出。

  分度头缓缓转动。

  工件再次进入切削位置。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真的是自动的..."八级工王师青依然没回过神来。

  就在这时,车间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张斌匆匆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王厂长。

  "王师傅,听说滚齿机试验成功了?"张斌还没走近就开口问道。

  王师傅似是没有听见,眼神依旧停留在滚齿机上。

  "张科长,王厂长。"郑昊连忙上前打招呼。

  王厂长没有说话,直接走到滚齿机前。

  这台万能铣床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上面多了很多奇形怪状的部件,看起来很不协调,像个拼凑的怪物。

  "就是这个滚齿机?"王厂长问道。

  "对,虽然看起来简陋,但效果很好。"郑昊说道,"您看。"

  他启动设备。

  滚齿机开始工作。铣刀旋转,工件进给,切削,退刀,分度头转动,再次进给...

  整个过程顺畅而准确。

  王厂长看了几分钟,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效率怎么样?"

  "一天能做两百个齿轮。"郑昊回答道。

  王厂长愣了一下。

  他原本也是从技术工人一步步升上去的,自然知道传统方生产的极限在哪里。

  王厂长心里快速计算着。

  传统方法一天十个,这个滚齿机一天两百个,效率提高了二十倍!

  "如果这个数据准确,"王厂长缓缓说道,"那这批齿轮订单,可能一个星期就能完成。"

  "什么?一个星期?"张斌也吃了一惊,"原来预计要一个月啊。"

  王厂长点点头,这还是将保养、调整等时间计算在内,如果运行稳定,那还能再提前很多。

  他看着正在工作的滚齿机,心里五味杂陈。

  想起前几天,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把郑昊招进厂里,那时候受到了多少质疑和反对。

  当时在厂务会上,几个车间主任都反对招收郑昊。

  "王厂长,这个小伙子虽然有点本事,但年纪太轻,资历太浅。"二车间主任老赵当时就说,"咱们厂要的是稳定可靠的技术骨干,不是什么奇思妙想的年轻人。"

  "就是。"三车间主任老孙也附和道,"而且他只是个四级工,咱厂子又不缺这种水平的。凭什么一进厂就拿这么高的工资?这对其他工人不公平。"

  只有技术科科长张斌,坚持地站在王厂长这边:"小郑会德语翻译,能修德国机械,你们还有谁会?"

  面对这些质疑,王厂长当时力排众议:

  "同志们,我们搞工业的,最需要的就是技术人才。这个小郑不但会德语,还有实际的技术能力,这样的人才不能错过。"

  "可是厂里不是您一个人说了算啊。"老赵当时有些不服气,"我们这么多年的老师傅,难道还比不上一个毛头小子?"

  "我不是搞一言堂。"王厂长当时耐心解释,"但是作为厂长,我有责任为厂里引进人才。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我们不能总是抱着老经验不放。"

  当时还有人质疑上级会不会有意见。

  毕竟郑昊的年龄资历,都不太符合常规。

  但王厂长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力排众议,说先给郑昊一个月的试用期,上级要是查下来,自己一人承担。他看中的不是郑昊的资历,而是他身上那种对技术的敏感和创新精神。

  当然试用期这事,王厂长和张斌都没有提起,他们两个都相信郑昊的实力。

  现在,事实证明了他的眼光。

  "小郑,"王厂长走到郑昊面前,"你这个滚齿机改造,给厂里解决了大问题。"

  "这是我应该做的。"郑昊谦虚地说道。

  "不,这不是应该做的,这是创新。"王厂长认真地说道,"技术创新是推动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技术人才。"

  张斌在旁边也点头赞同:"是啊,小郑这个滚齿机改造,不但解决了当前的生产难题,还为我们以后接类似订单提供了技术保障。"

  "那其他车间的师傅们怎么说?"王厂长问道。

  "都服气了。"王师青缓过神来,"刚才其它车间也派人过来看了,这不一个个的都跑回去给车间主任报信去了。"

  王厂长满意地点点头。

  他当初承受的压力,现在看来都是值得的。

  就在这时,老赵和老孙两个车间主任也闻讯赶来了。

  看到滚齿机正在工作,两人都很惊讶。

  "这就是滚齿机?"老赵走近观察,"真的能自动加工齿轮?"

  "不但能自动加工,效率还特别高。"王师青说道,"一天能做两百个齿轮。"

  "两百个?"老孙瞪大了眼睛,声音都变了,"这...这也太快了吧?"

  王厂长看着这两个当初反对最激烈的车间主任,心里暗暗好笑。

  人啊,有时候就是要用事实说话。

  "老赵,老孙,你们觉得这个滚齿机怎么样?"王厂长明知故问。

  "厉害!"老赵老实承认,脸有些红,"这效率确实没话说。王厂长,看来您当初的眼光是对的。"

  "是啊。"老孙也点头,"我们确实小看了小郑的技术能力。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王厂长满意的说到:"我们都要学习新技术,适应新形势。技术发展这么快,不学习就要落后。"

  "王厂长说得对。"张斌也感慨道,"小郑这个滚齿机改造,确实给我们上了一课。。"

  "小郑,这个滚齿机还能继续改进吗?"王厂长问道。

  "可以。"郑昊说道,"这只是第一版,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优化。比如提高精度,增加稳定性,扩大加工范围等等。"

  "那好。"王厂长做了决定,"张科长,你组织人力,把这个滚齿机技术推广到其他设备上。争取让另外两台万能铣床都改造成滚齿机。"

  "明白。"张斌立刻回答。

  "还有,"王厂长继续说道,"小郑的这个技术创新要好好总结,向上级汇报。这种技术革新,不但对我们厂有用,对整个行业都有价值。"

  郑昊听了心里一暖,王厂长能认可他的技术,这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谢谢王厂长的信任。"郑昊诚恳地说道。

  "不用谢。"王厂长拍拍他的肩膀,"是你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记住,技术人才在哪里都是宝贝,关键是要把技术用在正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