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昊接过材料,上面详细列出了考核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

  走出报到处,他听到身后有人在议论。

  "刚才那个小伙子才四级技工?开什么玩笑。"

  "估计是走关系进来的吧。"

  "四级技工也敢来考东方红项目,胆子真不小。"

  郑昊没有回头,径直走向招待所。

  这些议论他早就预料到了。在这个看重资历和学历的时代,一个二十岁的四级技工确实显得突兀。

  但他不在乎。

  前世四十年的经验告诉他,真正的实力不在纸面上,而在手上。

  招待所,302房间。

  郑昊推门进去,发现两个室友已经到了。

  一个是戴眼镜的瘦高个,正在看书;另一个是壮实的中年人,正在整理工具箱。

  "你好,我是郑昊。"

  瘦高个抬起头:"我是陈志远,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

  中年人也放下工具:"我叫马建军,沈阳重工的七级技工。"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气氛有些微妙。

  陈志远显然看不起郑昊的学历和技术等级,态度比较冷淡。

  马建军倒是比较友善,主动聊起了天。

  "小郑,你们厂是做什么的?"

  "主要是机械加工,各种零部件都做。"

  "哦,那你专长是什么?"

  "车削加工,精密零件。"

  马建军点点头:"车削是基础,但东方红项目的要求可不一般。听说这次考核很严格,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综合面试都有。"

  "是吗?"郑昊装作不太了解的样子。

  "当然了。"陈志远插话道,"东方红项目可是国家重点工程,精度要求达到微米级别。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本不可能通过。"

  他说这话时,明显在暗示郑昊不够格。

  郑昊只是笑笑,没有争辩。

  下午三点,预备会议在指挥部大礼堂举行。

  郑昊和其他四十九名考核人员坐在台下,台上坐着几位穿军装的首长和技术专家。

  主持会议的是个五十多岁的大校,神情严肃。

  "同志们,欢迎大家参加东方红二号卫星地面设备项目的人员选拔。"

  "这个项目关系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我们需要的是最优秀的技术人才,最可靠的技术骨干。"

  "考核分为三个阶段:明天上午理论考试,下午实际操作,后天综合面试。考核期间,任何舞弊行为都将被严肃处理。"

  大校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全场。

  "最终,我们只录取十五人。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人会被淘汰。"

  台下一片寂静。

  郑昊环顾四周,看到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紧张的神色。

  "现在,请技术总监陈工程师介绍考核的具体要求。"

  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走上讲台。

  "同志们,东方红二号的地面设备制造,涉及精密机械、电子控制、材料工艺等多个领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工人,更是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技术人才。"

  "理论考试将涵盖机械制图、金属工艺、精密测量、质量控制等内容。实际操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复杂零件的加工,精度误差不得超过0.005毫米。"

  听到这个精度要求,台下传来了小声的议论。

  0.005毫米,这在1970年的技术条件下,确实是极高的要求。

  "最后的综合面试,将考查大家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陈工程师合上文件夹。

  "希望大家认真准备,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散会!"

  回到宿舍,三个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0.005毫米的精度,这也太严格了。"马建军摇头,"我干了十几年,也很少遇到这么高的要求。"

  "理论考试也不简单。"陈志远皱着眉头,"金属工艺、精密测量,这些都是很专业的内容。"

  郑昊在一旁默默整理着王师傅给他的笔记本。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这次考核的难度确实不小。但正因为难度大,才能筛选出真正的人才。

  而他,有着四十年技术积累的优势,这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小郑,你紧张吗?"马建军关心地问。

  "还好。"郑昊抬起头,"既然来了,就尽力而为吧。"

  "也对。"马建军点头,"机会难得,一定要把握住。"

  陈志远看了看郑昊,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在他看来,一个四级技工根本不可能通过如此严格的考核。明天的考试,就会让这个不自量力的小伙子知道什么叫现实。

  夜深了,宿舍里安静下来。

  郑昊躺在床上,回想着今天的情况。

  一切都和前世的记忆相符。这次考核确实很严格,但也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

  明天,他要用实力证明,什么叫真正的技术。

  什么叫重生者的优势。

  东方红项目基地灯火通明。

  无数的技术人员正在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而努力。

  而郑昊,即将成为其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