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另起疑云
起初对萧景焓,更多的是 “报恩” 的心思。
上一世沈清辞在沈家备受柳氏苛待,是偶然得知,是临安王萧景焓向她的医馆老师举荐,她才有机会脱离沈家,跟着老师学医,不必困在深宅后院里看人脸色。那时她便觉得,萧景焓是她的 “贵人”。
尤其宫中相伴多年,他的落寞失意她全看在眼里,对她来说,萧景焓更像是一个知己,比起情爱,她更心疼他的郁郁不得志,终 身监禁与后宫之中。
可对于温子然,是不同的。
陇西那场梦,让她意识到,在那个雪夜帮自己的人,应该是温子然,是她一直错认了。
“…… 此女天资聪慧,虽出身寒微,却对医理有着过人的敏感度,院判何不收其为徒?悉心教导,定不会让院判失望。”
这是当时举荐她的人声音,带着几分慵懒随意。
屋内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一道威严却带着疏离的声音:“她叫什么名字?”
“阿辞。”
这段话曾无数次在她脑中盘旋,将她后半人生中云雾拨开,漫长寒夜中,终于透出一次光亮。
可是沈清辞明白,自己对温子然的感情,绝不是感激。
活了两世,她不至于看不明白自己的心,将二者混为一谈。
温子然绝不是一个没有魅力的人,相反陇西一个月的相处,让沈清辞更加了解他,也慢慢被他吸引。
她想起柳家村染疫时,温子然守在她床边三天三夜,眼都没合过,熬得满眼红血丝,却还笑着说 “你醒了就好”;想起陇西查案时,她被郑王的人追杀,是温子然策马赶来,将她护在身后;想起西城城门下,那支精准的羽箭,替她挡下致命一击,他翻身下马时,眼里的担忧几乎要溢出来……
她从不信人与人之间会平白无故的舍身想帮,就算是当作知己的萧景焓,两人相处也多了些利用交易,可是对于温子然的好,确实纯粹的。
陇西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的处事不惊,处处相互,不止令她佩服欣赏,更是心生好感。
风又吹过,带来一阵淡淡的桂花香,沈清辞轻轻舒了口气,心里的迷雾像是被吹散了些。原来从很早开始,她的心就已经做出了选择,只是她自己,迟迟没有看清而已。
细想之后,沈清辞却忽然蹙起了眉,方才被心意压下的疑虑,此刻像潮水般重新涌了上来。
她对温子然的好感是真切的,可这份 “真切” 背后,却藏着两处说不通的地方。
这一世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侯府的藏书阁,这也是因为沈清辞后来不再被欺辱才有了去藏书阁的权利。
可上一世的她,在沈家被柳氏磋磨得连院门都难踏出,更别提去侯府藏书阁,那样的处境,根本没机会与温子然碰面。
但在雪夜举荐她拜师时,温子然又是怎么知道她名字,还特意为她奔走的?
这个疑问像根细针,扎在心头。
她又想起另一件事:温子然的学识与魄力,她在陇西早已见识过,论断案的缜密、处事的沉稳,甚至比朝堂中许多大臣都强上许多。
这样的人,若想入朝堂,凭皇上对他的器重,只需一个契机便能平步青云,为何偏偏要拜沈弘为师?
沈清辞太清楚沈弘的斤两了,论学识,他不过是些酸腐学问;论魄力,当年沈家被柳氏搅得鸡犬不宁,他也只会缩在书房装聋作哑。
温子然拜这样的人为师,简直是 “明珠暗投”,怎么想都透着不对劲。
难道……她与温子然早就认识?可他为什么要隐瞒?那些看似 “纯粹” 的相助,背后会不会也藏着别的缘由?
沈清辞站在原地,心里刚散开的迷雾,又重新聚了起来。
她总觉得,温子然像一本摊开却缺了几页的书,她明明通读他的结局一生,却看不清那些被刻意藏起的章节里,写着什么。
“小姐!小姐!” 阿月的声音突然从院门口传来,带着几分急切,“后院柴房那边闹起来了!沈明溪在里面又哭又喊,还砸东西,说要见您呢!”
沈清辞猛地回过神,才惊觉自己竟把沈明溪忘了,为了不让她坏事,沈清辞就把这位 “好妹妹” 关在柴房反省,后来西城兵变、郑王被杀,一连串的事让她根本没心思理会,也就把她给忘了。
“知道了。” 她压下心头的疑虑,拿出一个小瓶子给阿月道,“备些吃食,把这个放进去,我去看看。”
阿月点头跑出去,不过片刻便准备好了,带着沈清辞往后院去。
跟着阿月往后院走,远远就能听见柴房里传来的哭闹声:“沈清辞!你凭什么关我!我是沈家的五小姐,你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快放我出去!”
沈清辞脚步未停,走到柴房门口,示意看守的家丁打开门。
门 “吱呀” 一声推开,一股霉味混着尘土扑面而来,沈明溪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衣裙,头发散乱,原本精致的脸上满是泪痕,地上还摔着一个破了的瓷碗,想来是方才闹脾气时砸的。
看到沈清辞,沈明溪立刻扑了过来,却被阿月拦住。
她只能隔着人,瞪着沈清辞尖叫:“沈清辞!你快放我出去!我娘肯定不会放过你的!”
沈清辞看着她这副歇斯底里的模样,心里竟没什么波澜。
她示意阿月把茶水递过去,然后让其他人都退下。
沈清辞在柴房角落的木凳上坐下,指尖摩挲着阿月刚递来的茶盏,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日的天气:“西城兵变未成,郑王死了。”
“你说什么?” 沈明溪的尖叫戛然而止,脸上的泪痕还没干,难以置信的问道:“郑王…… 郑王死了?怎么会……”
她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在身后的柴堆上,眼底的嚣张瞬间被呆滞取代。
虽说沈明溪反应很大,但是没有多少恐慌,看样子只是知道,但是和郑王没什么关系。
沈清辞将她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看来,你果然知道自己的‘主人’与郑王有勾结。”
起初对萧景焓,更多的是 “报恩” 的心思。
上一世沈清辞在沈家备受柳氏苛待,是偶然得知,是临安王萧景焓向她的医馆老师举荐,她才有机会脱离沈家,跟着老师学医,不必困在深宅后院里看人脸色。那时她便觉得,萧景焓是她的 “贵人”。
尤其宫中相伴多年,他的落寞失意她全看在眼里,对她来说,萧景焓更像是一个知己,比起情爱,她更心疼他的郁郁不得志,终 身监禁与后宫之中。
可对于温子然,是不同的。
陇西那场梦,让她意识到,在那个雪夜帮自己的人,应该是温子然,是她一直错认了。
“…… 此女天资聪慧,虽出身寒微,却对医理有着过人的敏感度,院判何不收其为徒?悉心教导,定不会让院判失望。”
这是当时举荐她的人声音,带着几分慵懒随意。
屋内沉默了片刻,随后传来一道威严却带着疏离的声音:“她叫什么名字?”
“阿辞。”
这段话曾无数次在她脑中盘旋,将她后半人生中云雾拨开,漫长寒夜中,终于透出一次光亮。
可是沈清辞明白,自己对温子然的感情,绝不是感激。
活了两世,她不至于看不明白自己的心,将二者混为一谈。
温子然绝不是一个没有魅力的人,相反陇西一个月的相处,让沈清辞更加了解他,也慢慢被他吸引。
她想起柳家村染疫时,温子然守在她床边三天三夜,眼都没合过,熬得满眼红血丝,却还笑着说 “你醒了就好”;想起陇西查案时,她被郑王的人追杀,是温子然策马赶来,将她护在身后;想起西城城门下,那支精准的羽箭,替她挡下致命一击,他翻身下马时,眼里的担忧几乎要溢出来……
她从不信人与人之间会平白无故的舍身想帮,就算是当作知己的萧景焓,两人相处也多了些利用交易,可是对于温子然的好,确实纯粹的。
陇西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的处事不惊,处处相互,不止令她佩服欣赏,更是心生好感。
风又吹过,带来一阵淡淡的桂花香,沈清辞轻轻舒了口气,心里的迷雾像是被吹散了些。原来从很早开始,她的心就已经做出了选择,只是她自己,迟迟没有看清而已。
细想之后,沈清辞却忽然蹙起了眉,方才被心意压下的疑虑,此刻像潮水般重新涌了上来。
她对温子然的好感是真切的,可这份 “真切” 背后,却藏着两处说不通的地方。
这一世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侯府的藏书阁,这也是因为沈清辞后来不再被欺辱才有了去藏书阁的权利。
可上一世的她,在沈家被柳氏磋磨得连院门都难踏出,更别提去侯府藏书阁,那样的处境,根本没机会与温子然碰面。
但在雪夜举荐她拜师时,温子然又是怎么知道她名字,还特意为她奔走的?
这个疑问像根细针,扎在心头。
她又想起另一件事:温子然的学识与魄力,她在陇西早已见识过,论断案的缜密、处事的沉稳,甚至比朝堂中许多大臣都强上许多。
这样的人,若想入朝堂,凭皇上对他的器重,只需一个契机便能平步青云,为何偏偏要拜沈弘为师?
沈清辞太清楚沈弘的斤两了,论学识,他不过是些酸腐学问;论魄力,当年沈家被柳氏搅得鸡犬不宁,他也只会缩在书房装聋作哑。
温子然拜这样的人为师,简直是 “明珠暗投”,怎么想都透着不对劲。
难道……她与温子然早就认识?可他为什么要隐瞒?那些看似 “纯粹” 的相助,背后会不会也藏着别的缘由?
沈清辞站在原地,心里刚散开的迷雾,又重新聚了起来。
她总觉得,温子然像一本摊开却缺了几页的书,她明明通读他的结局一生,却看不清那些被刻意藏起的章节里,写着什么。
“小姐!小姐!” 阿月的声音突然从院门口传来,带着几分急切,“后院柴房那边闹起来了!沈明溪在里面又哭又喊,还砸东西,说要见您呢!”
沈清辞猛地回过神,才惊觉自己竟把沈明溪忘了,为了不让她坏事,沈清辞就把这位 “好妹妹” 关在柴房反省,后来西城兵变、郑王被杀,一连串的事让她根本没心思理会,也就把她给忘了。
“知道了。” 她压下心头的疑虑,拿出一个小瓶子给阿月道,“备些吃食,把这个放进去,我去看看。”
阿月点头跑出去,不过片刻便准备好了,带着沈清辞往后院去。
跟着阿月往后院走,远远就能听见柴房里传来的哭闹声:“沈清辞!你凭什么关我!我是沈家的五小姐,你凭什么对我指手画脚!快放我出去!”
沈清辞脚步未停,走到柴房门口,示意看守的家丁打开门。
门 “吱呀” 一声推开,一股霉味混着尘土扑面而来,沈明溪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衣裙,头发散乱,原本精致的脸上满是泪痕,地上还摔着一个破了的瓷碗,想来是方才闹脾气时砸的。
看到沈清辞,沈明溪立刻扑了过来,却被阿月拦住。
她只能隔着人,瞪着沈清辞尖叫:“沈清辞!你快放我出去!我娘肯定不会放过你的!”
沈清辞看着她这副歇斯底里的模样,心里竟没什么波澜。
她示意阿月把茶水递过去,然后让其他人都退下。
沈清辞在柴房角落的木凳上坐下,指尖摩挲着阿月刚递来的茶盏,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日的天气:“西城兵变未成,郑王死了。”
“你说什么?” 沈明溪的尖叫戛然而止,脸上的泪痕还没干,难以置信的问道:“郑王…… 郑王死了?怎么会……”
她踉跄着后退一步,撞在身后的柴堆上,眼底的嚣张瞬间被呆滞取代。
虽说沈明溪反应很大,但是没有多少恐慌,看样子只是知道,但是和郑王没什么关系。
沈清辞将她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看来,你果然知道自己的‘主人’与郑王有勾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