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药陷害
“站住!”萧承煜怒喝。
他此刻只觉得像被沈清辞嘲讽了一般,顿时怒上心头,恼羞成怒,语气中满是戾气,“沈清辞,你别给脸不要脸!本宫能给你尊荣,也能让你和沈家万劫不复!你以为拒绝了本宫,还能有别的出路?本宫告诉你,本宫得不到的东西,就算毁了,也绝不会让旁人得到!”
沈清辞心头一凛,却没再与他争辩,与萧承煜这种自负又狠戾的人多说无益,只会徒增麻烦。
她只觉得眼前这人既可笑又无耻:既看不起她的出身,又想利用她的价值;既想拉拢她助自己夺嫡,又动辄以沈家威胁,实在令人不齿。
沈清辞脚步沉稳地朝着正殿的方向走去,身后桂花簌簌落下,却再也染不透萧承煜眼底的阴鸷。
“沈清辞你敢无视本宫?”萧承煜的怒喝在桂花树下炸开,带着被拂逆的暴戾。
沈清辞刚迈出两步,突然觉得双腿像灌了铅,浑身力气顺着四肢百骸飞速流失,指尖发麻,眼前的金桂树影开始晃动、发黑,连站都快站不稳。
她踉跄着扶住身边的石桌,才勉强没倒下,心头瞬间清明,是软筋散!
萧承煜早有预谋,可是到底是什么时候中的毒?
“怎么?站不稳了?” 萧承煜的笑声带着恶意的愉悦,缓缓走近,“你不是精通医术吗?沈大小姐,倒说说,你这身子发软、眼前发黑的症状,是中了什么毒?”
沈清辞咬着牙,想调动力气反抗,可四肢却像被抽走了筋骨,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萧承煜拍了拍手。不远处的月亮门后,立刻走出三个衣着暴露的男子,领口开得极低,脸上带着油腻又猥琐的笑,眼神黏在沈清辞身上,像极了饿狼盯着猎物。
“三皇子……” 为首的男子谄媚地躬身,“您的吩咐,小的们都明白。”
萧承煜居高临下地看着瘫软在石桌边的沈清辞,眼底满是狠戾:“本宫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不珍惜。既然不肯归顺,那就别怪本宫让你‘名声扫地’,等会儿众人发现你在后花园与外男私混,你说,京中还有谁会容你?沈家的脸,也该被你丢尽了。本宫说过,我若得不到,那便毁了!”
沈清辞气得浑身发抖,却发不出半点声音,只能用冰冷的眼神瞪着萧承煜,此人不仅无耻,更狠毒到了骨子里,竟想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毁掉她!
而此时的行宫正殿,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殿内烛火通明,紫檀木长桌摆满了精致的点心与酒水,京中勋贵与家眷们按品级落座,却没人敢动筷,开席的时辰已过了两刻钟,三皇子萧承煜迟迟没来,众人面面相觑,低声议论不断。
“怎么回事?三皇子殿下怎么还不来?”
“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坐在角落的萧景焓,易容的是一个不起眼的礼部主事,一身青色官袍,低着头看似在喝茶,实则目光却频频扫向沈清辞的座位,那座位空着,椅垫平整,显然从开席到现在,沈清辞都没来过。
他心头渐渐升起疑云,难道她出了意外?
正思忖间,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萧承煜终于来了。
他换了一身明黄色锦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走上主位坐下,抬手道:“让诸位久等了,方才处理了点小事。”
底下立刻响起一片阿谀奉承的声音:
“殿下为政事操劳,臣等等候是应该的!”
“殿下心系百姓,连宴席前都不忘公务,实在令人敬佩!”
萧承煜笑着摆手,示意歌舞起。丝竹声响起,舞姬们身着彩衣翩跹起舞,殿内的氛围渐渐热闹起来。
可萧景焓的心思却全在空着的座位上,指尖悄悄攥紧了茶杯,暗中留意着殿外的动静,只待时机合适,便去寻沈清辞。
歌舞过半,萧承煜忽然放下酒杯,状似随意地扫了一眼殿内,皱起眉道:“咦?沈家大小姐呢?今日的秋日宴,本宫特地邀了她来,怎么不见人?”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了几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沈清辞的空座。
周宁姝立刻起身躬身道:“回殿下,清辞今日来了的,只是方才说饮了几杯酒,有些头晕,去偏殿方便了,想来很快就会回来。”
她强装镇定,手心却已沁出冷汗,清辞去了这么久,莫不是真出了什么事?
萧承煜故作了然地点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原来如此。沈大小姐毕竟是闺阁女子,酒量浅也正常。说起来,沈大小姐从棺中醒转,自带祥瑞,又救了陇西不少百姓,倒是个难得的奇女子,本宫还想与她多聊几句呢。”
话音刚落,殿外突然慌慌张张跑进来一个宫女,跪在地上,脸色发白,声音发颤:“殿、殿下!奴婢方才去后花园采花,撞见……撞见沈大小姐在后花园的桂花树下,正与几个外男拉扯!那场面……实在不雅,奴婢不敢隐瞒,特来禀报!”
“什么?!”
“沈大小姐与外男私混?”
宫女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沸水,殿内瞬间炸开了锅,议论声比之前更甚,语气里满是震惊与鄙夷。
“怎么会这样?沈大小姐怎么会做出这种不知廉耻的事?”
“怕是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这种场合也敢做这等事!”
萧承煜见殿内议论得沸反盈天,立刻抬手压了压,语气故作凝重:“诸位稍安勿躁!不过是宫女一面之词,未辨真假便妄下定论,怕是对沈大小姐不公。不如随本宫去后花园看看,若真有此事,本宫定当秉公处置;若只是误会,也免得坏了沈大小姐的名声。”
这番话听着公正,实则是想借着 “查证” 的由头,坐实沈清辞的 “罪名”。
众人自然乐意看热闹,纷纷起身跟着萧承煜往后花园去,脚步声、议论声混在一起,连丝竹声都被盖了过去。
婢女在前头引路,拐过几道回廊,便停在一间挂着竹帘的暖阁前。
“站住!”萧承煜怒喝。
他此刻只觉得像被沈清辞嘲讽了一般,顿时怒上心头,恼羞成怒,语气中满是戾气,“沈清辞,你别给脸不要脸!本宫能给你尊荣,也能让你和沈家万劫不复!你以为拒绝了本宫,还能有别的出路?本宫告诉你,本宫得不到的东西,就算毁了,也绝不会让旁人得到!”
沈清辞心头一凛,却没再与他争辩,与萧承煜这种自负又狠戾的人多说无益,只会徒增麻烦。
她只觉得眼前这人既可笑又无耻:既看不起她的出身,又想利用她的价值;既想拉拢她助自己夺嫡,又动辄以沈家威胁,实在令人不齿。
沈清辞脚步沉稳地朝着正殿的方向走去,身后桂花簌簌落下,却再也染不透萧承煜眼底的阴鸷。
“沈清辞你敢无视本宫?”萧承煜的怒喝在桂花树下炸开,带着被拂逆的暴戾。
沈清辞刚迈出两步,突然觉得双腿像灌了铅,浑身力气顺着四肢百骸飞速流失,指尖发麻,眼前的金桂树影开始晃动、发黑,连站都快站不稳。
她踉跄着扶住身边的石桌,才勉强没倒下,心头瞬间清明,是软筋散!
萧承煜早有预谋,可是到底是什么时候中的毒?
“怎么?站不稳了?” 萧承煜的笑声带着恶意的愉悦,缓缓走近,“你不是精通医术吗?沈大小姐,倒说说,你这身子发软、眼前发黑的症状,是中了什么毒?”
沈清辞咬着牙,想调动力气反抗,可四肢却像被抽走了筋骨,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萧承煜拍了拍手。不远处的月亮门后,立刻走出三个衣着暴露的男子,领口开得极低,脸上带着油腻又猥琐的笑,眼神黏在沈清辞身上,像极了饿狼盯着猎物。
“三皇子……” 为首的男子谄媚地躬身,“您的吩咐,小的们都明白。”
萧承煜居高临下地看着瘫软在石桌边的沈清辞,眼底满是狠戾:“本宫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不珍惜。既然不肯归顺,那就别怪本宫让你‘名声扫地’,等会儿众人发现你在后花园与外男私混,你说,京中还有谁会容你?沈家的脸,也该被你丢尽了。本宫说过,我若得不到,那便毁了!”
沈清辞气得浑身发抖,却发不出半点声音,只能用冰冷的眼神瞪着萧承煜,此人不仅无耻,更狠毒到了骨子里,竟想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毁掉她!
而此时的行宫正殿,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殿内烛火通明,紫檀木长桌摆满了精致的点心与酒水,京中勋贵与家眷们按品级落座,却没人敢动筷,开席的时辰已过了两刻钟,三皇子萧承煜迟迟没来,众人面面相觑,低声议论不断。
“怎么回事?三皇子殿下怎么还不来?”
“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坐在角落的萧景焓,易容的是一个不起眼的礼部主事,一身青色官袍,低着头看似在喝茶,实则目光却频频扫向沈清辞的座位,那座位空着,椅垫平整,显然从开席到现在,沈清辞都没来过。
他心头渐渐升起疑云,难道她出了意外?
正思忖间,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萧承煜终于来了。
他换了一身明黄色锦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走上主位坐下,抬手道:“让诸位久等了,方才处理了点小事。”
底下立刻响起一片阿谀奉承的声音:
“殿下为政事操劳,臣等等候是应该的!”
“殿下心系百姓,连宴席前都不忘公务,实在令人敬佩!”
萧承煜笑着摆手,示意歌舞起。丝竹声响起,舞姬们身着彩衣翩跹起舞,殿内的氛围渐渐热闹起来。
可萧景焓的心思却全在空着的座位上,指尖悄悄攥紧了茶杯,暗中留意着殿外的动静,只待时机合适,便去寻沈清辞。
歌舞过半,萧承煜忽然放下酒杯,状似随意地扫了一眼殿内,皱起眉道:“咦?沈家大小姐呢?今日的秋日宴,本宫特地邀了她来,怎么不见人?”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了几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沈清辞的空座。
周宁姝立刻起身躬身道:“回殿下,清辞今日来了的,只是方才说饮了几杯酒,有些头晕,去偏殿方便了,想来很快就会回来。”
她强装镇定,手心却已沁出冷汗,清辞去了这么久,莫不是真出了什么事?
萧承煜故作了然地点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原来如此。沈大小姐毕竟是闺阁女子,酒量浅也正常。说起来,沈大小姐从棺中醒转,自带祥瑞,又救了陇西不少百姓,倒是个难得的奇女子,本宫还想与她多聊几句呢。”
话音刚落,殿外突然慌慌张张跑进来一个宫女,跪在地上,脸色发白,声音发颤:“殿、殿下!奴婢方才去后花园采花,撞见……撞见沈大小姐在后花园的桂花树下,正与几个外男拉扯!那场面……实在不雅,奴婢不敢隐瞒,特来禀报!”
“什么?!”
“沈大小姐与外男私混?”
宫女的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沸水,殿内瞬间炸开了锅,议论声比之前更甚,语气里满是震惊与鄙夷。
“怎么会这样?沈大小姐怎么会做出这种不知廉耻的事?”
“怕是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这种场合也敢做这等事!”
萧承煜见殿内议论得沸反盈天,立刻抬手压了压,语气故作凝重:“诸位稍安勿躁!不过是宫女一面之词,未辨真假便妄下定论,怕是对沈大小姐不公。不如随本宫去后花园看看,若真有此事,本宫定当秉公处置;若只是误会,也免得坏了沈大小姐的名声。”
这番话听着公正,实则是想借着 “查证” 的由头,坐实沈清辞的 “罪名”。
众人自然乐意看热闹,纷纷起身跟着萧承煜往后花园去,脚步声、议论声混在一起,连丝竹声都被盖了过去。
婢女在前头引路,拐过几道回廊,便停在一间挂着竹帘的暖阁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