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清辞的心意
陈昭华脸上满是愧疚:“清辞妹妹,对不起对不起!昨日我本想跟表哥一起去城西的,可我娘说城西太危险,说什么都不让我出门,还把我锁在房里,最后她自己去也不带,说我去了只会添乱……”
她语速飞快地解释着,眼眶都有些红,“我知道你在城西肯定很危险,我却什么都做不了,你别怪我好不好?”
沈清辞看着她急切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伸手拉住她的手,轻轻拍了拍:“昭华姐姐,我怎么会怪你?永安郡主都是为了你好,城西昨日确实凶险,你没来才是安全的。再说,陈师兄和温大人都在,还有那么多百姓帮忙,我没事的。”
陈昭华这才松了口气,拉着她往汀兰水榭走:“那就好那就好!我昨晚担心了一整夜,今早天一亮就跑来了。对了,我还带了厨房做的桂花糕,你尝尝,还是热的呢!”
两人走到水榭中坐下,丫鬟端来热茶,陈昭华打开食盒,取出一块桂花糕递给沈清辞:“你看,还冒着热气呢!桂花糕能安神,你昨日受了惊,吃些甜的能好些。”
沈清辞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桂花香在口中散开,心里也暖了几分。
她看着陈昭华叽叽喳喳说着昨日将军府的事,看着水榭外波光粼粼的湖面,听着远处传来的鸟鸣,忽然觉得,经过昨日的厮杀,这样平静的时光,竟恍如隔世。
“对了清辞,” 陈昭华忽然想起什么,问道,“昨日西城的乱兵都被处置了吗?郑王……真的死了?”
沈清辞点头,语气轻了些:“嗯,郑王死了,降兵大多被放归故里,带头谋逆的将领按律查办了。皇上也没再追究太皇贵妃的罪责,只是让她继续在皇陵静养。”
陈昭华叹了口气:“说到底,也是一场悲剧。希望往后京城能安稳些,别再出这样的事了。”
陈昭华捧着热茶,想起郑王恶行,忍不住叹气:“说起来也唏嘘,以前见他在陇西有多霸道,反抗的百姓说杀就杀,不听话的官员直接抄家,手上沾了多少血啊。现在落得个连皇陵都进不去的下场,是恶有恶报,可想想又觉得……太草草了,像一场没演完的戏,突然就散场了。”
沈清辞没有接话,只是望着湖面,心里却想起了昨日的那场雨,确实太过草草了,一场闹剧,费了那么多心思,最后在一场大雨中,冲刷净所有痕迹。
陈昭华忽然话锋一转,放下茶杯凑到沈清辞身边,眼底闪着八卦的光,语气也俏皮起来:“不过话说回来,昨天我表哥回来还说,临安王和温大人都在西城护着你呢!一会儿是温大人箭射敌军救了你,一会儿是临安王带禁军稳住阵脚,这可不是妥妥的话本上的‘英雄救美’戏码嘛!快说说,当时是不是特别感动?”
沈清辞闻言,耳尖先热了,昨日温子然那支精准的羽箭、翻身下马时担忧的眼神,瞬间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她想着,脸颊也泛起淡淡的红晕,避开陈昭华的目光,小声道:“昭华姐姐别乱开玩笑,昨天那么危险,大家都是为了守住西城,哪有什么英雄救美。”
“哟,还不好意思了?” 陈昭华见状,笑得更促狭了,伸手点了点她的手背,“你当我傻呀呀?温大人看你的眼神都快化了,上次你在柳家村染了疫,他守在你床边三天三夜没合眼,还有在陇西也一直护着你;临安王虽然沉得住气,可每次你有危险,他哪次没第一时间赶去?你这么聪明,能看不出这两人对你有意?”
沈清辞的指尖顿了顿,垂眸看着水榭栏杆上的雕花,算是默认了。
陈昭华太了解她了,沈清辞向来习惯把心事藏得深,哪怕对自己,也不愿轻易袒露脆弱。
她轻轻拍了拍沈清辞的手,语气软了些:“我知道你心里装着事,可感情这东西,不是你想躲就能躲掉的。你老实跟我说,你心里到底中意谁?别跟我打岔。”
沈清辞也是一团乱麻,说道:“我也不知道。”
陈昭华看的话本子不少,自然清楚现在是少女怀春,不清楚自己的心意,所以她直白挑明,“我猜呀…… 是温大人。”
沈清辞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像是被说中了心事。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反驳,可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温子然在西城城门下的身影,他穿着银甲,手持长弓,目光坚定地护在她身前;还有雨夜巷口,他站在院门口,侧脸在雨幕中显得清冷又疲惫……
良久,她才缓缓低下头,声音轻得像落在湖面的雨丝,带着几分不确定,却又藏着难以否认的倾向:“许……许是的吧。”
风拂过水榭外的荷叶,发出 “沙沙” 的声响,阳光碎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撒了一把金屑。
陈昭华看着沈清辞微红的侧脸,没再追问,有些话,点到即止就好,剩下的,终究要她自己慢慢理清。
她重新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沈清辞,笑着转移了话题:“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再吃块糕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沈清辞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甜意依旧,可心里却像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不散。
她知道,陈昭华戳破的,不仅是她不愿承认的心意,更是她一直想回避的未来,这场风波过后,她终究要面对自己的心。
陈昭华没多呆就走了,汀兰水榭的热闹也随之散去。
沈清辞送走她,独自回到院中,坐在之前的石凳上,指尖还残留着桂花糕的甜香,心里却翻涌着没理清的思绪。
秋风拂过院中的残荷,荷叶轻轻晃动,水珠顺着叶缘滚落,砸在水面上,泛起细小的涟漪,像极了她此刻的心绪。她
抬手拢了拢披风,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石榴树上,那树与温子然院中的石榴树有些像,昨日雨夜巷口的画面又不自觉地浮现在眼前,他站在雨幕中,侧脸清冷,眼底的疲惫让她心头微微发紧。
她开始认真梳理陈昭华的话,也梳理自己两世来的情愫。
陈昭华脸上满是愧疚:“清辞妹妹,对不起对不起!昨日我本想跟表哥一起去城西的,可我娘说城西太危险,说什么都不让我出门,还把我锁在房里,最后她自己去也不带,说我去了只会添乱……”
她语速飞快地解释着,眼眶都有些红,“我知道你在城西肯定很危险,我却什么都做不了,你别怪我好不好?”
沈清辞看着她急切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伸手拉住她的手,轻轻拍了拍:“昭华姐姐,我怎么会怪你?永安郡主都是为了你好,城西昨日确实凶险,你没来才是安全的。再说,陈师兄和温大人都在,还有那么多百姓帮忙,我没事的。”
陈昭华这才松了口气,拉着她往汀兰水榭走:“那就好那就好!我昨晚担心了一整夜,今早天一亮就跑来了。对了,我还带了厨房做的桂花糕,你尝尝,还是热的呢!”
两人走到水榭中坐下,丫鬟端来热茶,陈昭华打开食盒,取出一块桂花糕递给沈清辞:“你看,还冒着热气呢!桂花糕能安神,你昨日受了惊,吃些甜的能好些。”
沈清辞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桂花香在口中散开,心里也暖了几分。
她看着陈昭华叽叽喳喳说着昨日将军府的事,看着水榭外波光粼粼的湖面,听着远处传来的鸟鸣,忽然觉得,经过昨日的厮杀,这样平静的时光,竟恍如隔世。
“对了清辞,” 陈昭华忽然想起什么,问道,“昨日西城的乱兵都被处置了吗?郑王……真的死了?”
沈清辞点头,语气轻了些:“嗯,郑王死了,降兵大多被放归故里,带头谋逆的将领按律查办了。皇上也没再追究太皇贵妃的罪责,只是让她继续在皇陵静养。”
陈昭华叹了口气:“说到底,也是一场悲剧。希望往后京城能安稳些,别再出这样的事了。”
陈昭华捧着热茶,想起郑王恶行,忍不住叹气:“说起来也唏嘘,以前见他在陇西有多霸道,反抗的百姓说杀就杀,不听话的官员直接抄家,手上沾了多少血啊。现在落得个连皇陵都进不去的下场,是恶有恶报,可想想又觉得……太草草了,像一场没演完的戏,突然就散场了。”
沈清辞没有接话,只是望着湖面,心里却想起了昨日的那场雨,确实太过草草了,一场闹剧,费了那么多心思,最后在一场大雨中,冲刷净所有痕迹。
陈昭华忽然话锋一转,放下茶杯凑到沈清辞身边,眼底闪着八卦的光,语气也俏皮起来:“不过话说回来,昨天我表哥回来还说,临安王和温大人都在西城护着你呢!一会儿是温大人箭射敌军救了你,一会儿是临安王带禁军稳住阵脚,这可不是妥妥的话本上的‘英雄救美’戏码嘛!快说说,当时是不是特别感动?”
沈清辞闻言,耳尖先热了,昨日温子然那支精准的羽箭、翻身下马时担忧的眼神,瞬间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
她想着,脸颊也泛起淡淡的红晕,避开陈昭华的目光,小声道:“昭华姐姐别乱开玩笑,昨天那么危险,大家都是为了守住西城,哪有什么英雄救美。”
“哟,还不好意思了?” 陈昭华见状,笑得更促狭了,伸手点了点她的手背,“你当我傻呀呀?温大人看你的眼神都快化了,上次你在柳家村染了疫,他守在你床边三天三夜没合眼,还有在陇西也一直护着你;临安王虽然沉得住气,可每次你有危险,他哪次没第一时间赶去?你这么聪明,能看不出这两人对你有意?”
沈清辞的指尖顿了顿,垂眸看着水榭栏杆上的雕花,算是默认了。
陈昭华太了解她了,沈清辞向来习惯把心事藏得深,哪怕对自己,也不愿轻易袒露脆弱。
她轻轻拍了拍沈清辞的手,语气软了些:“我知道你心里装着事,可感情这东西,不是你想躲就能躲掉的。你老实跟我说,你心里到底中意谁?别跟我打岔。”
沈清辞也是一团乱麻,说道:“我也不知道。”
陈昭华看的话本子不少,自然清楚现在是少女怀春,不清楚自己的心意,所以她直白挑明,“我猜呀…… 是温大人。”
沈清辞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像是被说中了心事。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反驳,可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温子然在西城城门下的身影,他穿着银甲,手持长弓,目光坚定地护在她身前;还有雨夜巷口,他站在院门口,侧脸在雨幕中显得清冷又疲惫……
良久,她才缓缓低下头,声音轻得像落在湖面的雨丝,带着几分不确定,却又藏着难以否认的倾向:“许……许是的吧。”
风拂过水榭外的荷叶,发出 “沙沙” 的声响,阳光碎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撒了一把金屑。
陈昭华看着沈清辞微红的侧脸,没再追问,有些话,点到即止就好,剩下的,终究要她自己慢慢理清。
她重新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沈清辞,笑着转移了话题:“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再吃块糕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沈清辞接过桂花糕,咬了一口,甜意依旧,可心里却像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不散。
她知道,陈昭华戳破的,不仅是她不愿承认的心意,更是她一直想回避的未来,这场风波过后,她终究要面对自己的心。
陈昭华没多呆就走了,汀兰水榭的热闹也随之散去。
沈清辞送走她,独自回到院中,坐在之前的石凳上,指尖还残留着桂花糕的甜香,心里却翻涌着没理清的思绪。
秋风拂过院中的残荷,荷叶轻轻晃动,水珠顺着叶缘滚落,砸在水面上,泛起细小的涟漪,像极了她此刻的心绪。她
抬手拢了拢披风,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石榴树上,那树与温子然院中的石榴树有些像,昨日雨夜巷口的画面又不自觉地浮现在眼前,他站在雨幕中,侧脸清冷,眼底的疲惫让她心头微微发紧。
她开始认真梳理陈昭华的话,也梳理自己两世来的情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