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211宿舍,只亮着一盏昏黄的台灯。陈秋铭坐在书桌前,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勾勒出专注的轮廓。他正仔细整理着五一假期在滨城和盛州拍摄的照片。屏幕上,一张张定格的笑容、一幕幕熟悉的风景依次闪过:星海公园蔚蓝的海天一线,中山广场异国情调的建筑,老边饺子馆里热气腾腾的锅包肉,北陵公园挂着他和黎晓知亲手写下愿望的红布条大树,还有高铁上两人依偎的合照……每一张都承载着那段短暂却无比珍贵的回忆。
看着黎晓知在海边回眸一笑的照片,陈秋铭心中一动,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把这些照片精选出来,制作成一本小小的纪念册?配上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旅途中的点滴趣事和心情。这一定比单纯存放在电脑里更有意义,是专属他们两人的“五一游记”,等下次见面时送给她,她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念头让他暂时从离别的怅惘中抽离,沉浸在对美好时光的梳理与回味中,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温柔的笑意。
正当他沉浸在构思中时,桌上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发出嗡嗡的震动声。他拿起一看,是冯欣钰发来的消息:
「老师,您睡了吗?」
陈秋铭有些意外,这么晚了,冯欣钰找他有什么事?他回复道:「还没有,有什么事吗?」
冯欣钰很快回复:「那请您下楼一趟可以吗?有点事。」
陈秋铭更加疑惑了,这么晚让他下楼?但他还是回了句:「好的,稍等。」
他随手抓起一件薄外套套在睡衣外面,穿着拖鞋下了楼。宿舍楼门口的路灯下,站着两个身影,正是冯欣钰和室友许欣倩。见到陈秋铭,两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怎么回事?这么晚了还不回宿舍休息?”陈秋铭走过去,语气温和但带着询问。
冯欣钰上前一步,手里递过来一瓶饮料,包装是陈秋铭常喝的那种水蜜桃味饮料:“陈老师,这个给您。”
陈秋铭接过来,确实是自己喜欢的口味,他有些惊讶地看着冯欣钰:“你还真细心,知道我爱喝这个。不过,为什么突然送我饮料?”
许欣倩在一旁快人快语地解释道:“陈老师,明天是欣钰的生日!我们刚买了些吃的准备回宿舍,给她提前小小庆祝一下。她非说要顺便给您带一瓶您爱喝的饮料下来。”
陈秋铭这才恍然大悟,看着眼前这个文静乖巧、脸上带着些许羞涩红晕的女生,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接过饮料,微笑着说:“是吗?那谢谢你了,冯欣钰同学。生日快乐!你们好好庆祝,玩得开心点,但别闹太晚,注意休息。”
“放心吧,陈老师,我们有分寸的。”许欣倩笑着保证。
看着两个女生手挽手离开的背影,陈秋铭握着那瓶尚带一丝凉意的饮料,站在初夏微凉的夜风中,感受着来自学生的这份单纯而真挚的关怀,之前因离别而生的孤寂感被冲淡了不少。
回到宿舍,他拧开饮料喝了一口,清甜的茶香沁人心脾。忽然,他猛地想起来,之前好像听冯欣钰提过一嘴,她五一假期后就过生日,而且是18岁生日!18岁,这意味着成年了,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礼应该有点仪式感才对,不能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既然知道了,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她做点什么。
他立刻拿起手机,给穆双双发去消息:「双双,睡了吗?刚知道明天是冯欣钰同学18岁生日。**礼是大事,我想在明天班会的时候,占用一点时间,给她办一个小小的、有仪式感的**礼,你来负责策划准备一下,简单温馨就好,比如收集点她平时的照片做个PPT之类的。」
穆双双很快回复:「明白,陈老师!没问题,交给我吧!保证给欣钰一个惊喜!」
安排好这件事,陈秋铭才安心地继续整理照片,心里盘算着明天该如何给冯欣钰送上祝福。
第二天中午,法律系的小会议室内,气氛庄重。系主任江芸主持每周一次的学生工作例会。潘禹会、翁斯桐、娄越、温宜以及陈秋铭等围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旁。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桌面上投下斑马线似的光影。
潘禹会首先发言,他清了清嗓子,拿起一份文件照本宣科:“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学校统一部署,现在正值春夏换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各班级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宿舍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系里会统一安排对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另外,为了更好对接系里和学校的卫生健康工作要求,经研究决定,每个班级需要增设一名卫生委员,主要负责协助班主任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知识科普,以及学生病假登记、追踪等工作。请各班尽快物色合适人选,确定后报到娄越老师这里备案。”
江芸点点头,补充道:“潘主任强调的很重要,健康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大家务必落实到位。下面,请翁斯桐老师说一下辩论社换届的事情。”
翁斯桐推了推眼镜,显得有些紧张,他翻开笔记本:“江主任,各位老师。按照学校对学生社团管理的统一要求,各社团需在本月内完成换届工作。所以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我们法律系辩论社下届负责人的人选问题。”
江芸接过话头:“辩论社是我们法律系的招牌社团,是展示我们系学生思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窗口。过去一年在翁斯桐老师的辛苦指导下,开展了‘法理争鸣’系列辩论赛、参与校际交流等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反响。这次换届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选出有能力、有热情、能服众的同学来挑起这副担子。”她看向翁斯桐,“翁老师,你长期指导社团,对社员们比较了解,对于社长人选,有什么建议?”
翁斯桐坐直了身体,说道:“我结合过去一年对社团成员的观察,也和几位社团骨干进行过沟通,目前建议由法律四班的李一泽同学,作为下届辩论社社长的候选人,请各位老师审议。”
“李一泽?”潘禹会几乎是立刻皱起了眉头,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认同,“就是那个平时吊儿郎当,总是戴着个耳机,校服穿得歪七扭八,走路都没个正形的学生?我记得他,印象很深刻嘛!这种散漫惯了的学生,能担当起社团负责人的重任?我看不太稳妥。”他边说边摇头,目光扫向陈秋铭,带着质疑。
陈秋铭早已料到潘禹会有此反应,他不慌不忙地开口,语气平和却坚定:“潘主任,您说的可能是李一泽同学过去留给您的印象。确实,他以前在纪律方面比较随性。但是,人是会成长和改变的。特别是这学期以来,在他自身努力和金叶子同学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担任班级纪律委员之后,他的转变非常明显。现在,他不仅是班级纪律的遵守者,更是维护者,可以说是班级里遵规守纪的模范之一。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看人。”
潘禹会哼了一声:“就算纪律上有所改善,但我总觉得这孩子身上带着一股……匪气。把辩论社这么重要的社团交给他,万一他搞些江湖路数,拉帮结派,岂不是把社团风气带坏了?”
陈秋铭微微一笑,反驳道:“潘主任,有‘匪气’未必就是坏事。有时候,这种不拘一格的性格反而蕴**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就像《亮剑》里的李云龙,一身‘匪气’,但不按常理出牌,带兵打仗办法多,把独立团带得风生水起。辩论社也需要有活力、有想法的领头人。我觉得,如果把辩论社交给李一泽,说不定他能打破常规,给社团带来新的活力和局面。”
翁斯桐赶紧附和:“陈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我观察李一泽在社团里的表现,他确实很有想法。比如他现在担任社团辩论队负责人,主要负责辩论队的训练和日常事务,不仅在辩论技巧上能起到核心作用,在团队建设和管理上也很有一套。他提出的‘梯队式’培养模式,让社团里的四支辩论队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和衔接,效果很好,社员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娄越也开口了,她语气温和却有力:“李一泽这孩子在社团的具体表现我不太了解,但我可以说说他的人品。上次在体育场,他和金叶子同学一起,看到我家毛毛差点被足球砸中,毫不犹豫就冲上去保护了孩子。我觉得,一个本性善良、有责任感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让人意外的是,温宜也罕见地发表了意见,她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回忆:“李一泽这孩子……本性是朴实善良的,我过去其实……并不讨厌他。就是以前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总是垫底。现在不知道学习怎么样了?”她说着,目光转向陈秋铭。
陈秋铭立刻回答:“李一泽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在班里是并列第十五名,进步非常大。”
温宜点了点头,简单地说:“那我觉得,让他当辩论社社长,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潘禹会没想到连温宜都站出来支持,看到各位老师意见如此统一,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摆了摆手,语气有些悻悻然:“既然各位老师都这么看好他,那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了。希望他真能像陈老师说的那样,给辩论社带来新气象吧。”
江芸见意见统一,便拍板决定:“好,那就这么定了。确定李一泽同学为辩论社下届社长的候选人选,请翁斯桐老师按照社团章程,尽快组织完成选举程序。”
“好的,江主任。”翁斯桐应下,然后他又提出一个建议,“江主任,还有一件事。我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并非法律科班出身。指导辩论社的日常事务还行,但涉及到具体的法律专业知识、案例剖析和辩论技巧中的法理运用,我总觉得有些吃力,怕指导不到位。建议系里能否再指派一位法律专业功底扎实的老师,和我一起指导社团工作,这样更能提升我们辩论社的专业水平。”
江芸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将目光投向陈秋铭:“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专业指导确实需要加强。我看,就陈秋铭老师吧。陈老师是法律科班出身,又有多年在新州担任侦查员的实践经验,不仅是法律的研究者,更是法律的实践者,理论和实战经验都很丰富。由你和翁老师共同指导,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陈秋铭没想到任务这么快就落到自己头上,他本想推辞一下,毕竟班主任工作已经千头万绪,但看到江芸信任的目光和翁斯桐期待的眼神,他沉吟片刻,便爽快应承下来:“感谢江主任和系里的信任。既然工作需要,那我就不推辞了,一定尽力配合翁老师,把辩论社的工作做好。”
散会后,回到301办公室,翁斯桐凑到陈秋铭身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铭哥,我就知道系里肯定会指派你来帮我。”
陈秋铭佯装生气地瞪了他一眼:“好你个小翁,你这是提前给我挖好坑了啊?我这一天忙得脚不沾地,你还给我加担子,真是害苦我了!以后我尽力帮你分担就是了。”
翁斯桐连忙摆手:“铭哥,别这么说。不是帮我分担,是以你为主,我给你打下手,辅助你!”
“别别别,”陈秋铭摇头,“社团主要还是你在管,我就是从专业角度提供些支持。”
翁斯桐压低声音说:“铭哥,其实不瞒你说,会前我就跟江主任汇报过这个想法了。她也是这个意思。而且……江主任对潘主任管理自律会的那套方式不太满意,可能下学期想让我去接手自律会的工作。所以到时候,辩论社这一块,恐怕就得基本完全拜托给你了。”
陈秋铭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摇头:“好吧……既然系里工作安排,那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为了系里,尽力而为吧。”
正说着,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穆双双探进头来:“陈老师,都准备好了。”
陈秋铭看看时间,班会快开始了,他站起身对翁斯桐说:“先走了,小翁,班级那边还有点事。”
当陈秋铭走进343教室时,发现同学们都已经端坐在座位上,教室里异常安静,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和好奇的气氛。讲台上的多媒体设备已经打开,穆双双站在电脑旁,冲陈秋铭点了点头。
陈秋铭走到讲台中央,目光扫过全班,最后落在坐在中间、有些茫然又带着点紧张的冯欣钰身上,他微笑着开口:“同学们,在正式开始班会之前,我们有一项特别的活动。今天,是我们班冯欣钰同学的18岁生日!”
话音刚落,教室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冯欣钰。冯欣钰显然完全没料到,她惊讶地捂住嘴,眼睛瞪得大大的,脸颊迅速飞起两朵红云,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既害羞又激动地也跟着鼓起掌来。
“18岁,意味着成年,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陈秋铭继续说道,“我们法律四班是一个大家庭,所以我们想借此机会,为冯欣钰同学举办一个小小的**礼,送上我们的祝福。”
这时,穆双双默契地点击鼠标,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个精心制作的PPT。屏幕上,一张张照片依次呈现:有冯欣钰刚入学时穿着军训服青涩的模样,有她在舞蹈队排练时专注的神情,有参加国旗班升旗仪式时庄严的姿态,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侧影,有在宿舍里和舍友开心大笑的抓拍,还有一些她参与班级活动、志愿服务、值勤周时的有趣视频片段……这些影像记录了她进入大学一年多来的成长足迹,从懵懂到逐渐成熟,从羞涩到自信绽放。每一张照片的出现,都引来同学们善意的笑声和惊叹声。
穆双双作为主持人,声音清晰而动情:“这些照片和视频,是陈老师得知今天是欣钰的18岁生日后,特意安排我收集整理的。现在,我代表法律四班全体同学,祝冯欣钰同学生日快乐!祝贺你正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愿你像一棵茁壮的小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枝繁叶茂,前程似锦!”
掌声再次雷动。在大家的鼓励下,冯欣钰眼眶微红地走到讲台前。她显然没有准备,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谢谢……谢谢陈老师!谢谢四班的兄弟姐妹们……啊不对,是哥哥姐姐们!”她可爱的口误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气氛更加温馨。“我真的……真的没想到……能在这样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集体里度过我的18岁生日,这个**礼太有意义了,我……我终生难忘!”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哽咽却充满幸福。
陈秋铭走上前,从讲桌下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笔记本,封面上系着漂亮的丝带。他双手递给冯欣钰,温和地说:“冯欣钰同学,恭喜你成年。老师也没特意准备什么贵重的礼物,这个笔记本送给你,希望你能用它记录下未来更多精彩的人生篇章。上面我写了一句祝福的话。”
冯欣钰双手接过笔记本,打开扉页,上面是陈秋铭苍劲有力的字迹:
「祝冯欣钰同学十八岁快乐!愿你在**的世界里,始终保持善良与勇气,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师:陈秋铭」
看着这真挚的祝福,冯欣钰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再次鞠躬:“谢谢陈老师!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让我们一起,”陈秋铭转向全班同学,高声说,“祝冯欣钰同学生日快乐,成年快乐!”
刹那间,全班同学齐刷刷地起立,教室里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充满了祝福、团结和青春的暖意,久久回荡在343教室,也回荡在每个见证这场简单却意义非凡的**礼的年轻心灵中。陈秋铭看着眼前这一幕,看着冯欣钰脸上幸福的光彩,看着同学们真诚的笑容,他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感,或许就蕴含在这些点亮生命、温暖成长的瞬间里。
看着黎晓知在海边回眸一笑的照片,陈秋铭心中一动,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把这些照片精选出来,制作成一本小小的纪念册?配上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旅途中的点滴趣事和心情。这一定比单纯存放在电脑里更有意义,是专属他们两人的“五一游记”,等下次见面时送给她,她一定会很喜欢。这个念头让他暂时从离别的怅惘中抽离,沉浸在对美好时光的梳理与回味中,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温柔的笑意。
正当他沉浸在构思中时,桌上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发出嗡嗡的震动声。他拿起一看,是冯欣钰发来的消息:
「老师,您睡了吗?」
陈秋铭有些意外,这么晚了,冯欣钰找他有什么事?他回复道:「还没有,有什么事吗?」
冯欣钰很快回复:「那请您下楼一趟可以吗?有点事。」
陈秋铭更加疑惑了,这么晚让他下楼?但他还是回了句:「好的,稍等。」
他随手抓起一件薄外套套在睡衣外面,穿着拖鞋下了楼。宿舍楼门口的路灯下,站着两个身影,正是冯欣钰和室友许欣倩。见到陈秋铭,两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怎么回事?这么晚了还不回宿舍休息?”陈秋铭走过去,语气温和但带着询问。
冯欣钰上前一步,手里递过来一瓶饮料,包装是陈秋铭常喝的那种水蜜桃味饮料:“陈老师,这个给您。”
陈秋铭接过来,确实是自己喜欢的口味,他有些惊讶地看着冯欣钰:“你还真细心,知道我爱喝这个。不过,为什么突然送我饮料?”
许欣倩在一旁快人快语地解释道:“陈老师,明天是欣钰的生日!我们刚买了些吃的准备回宿舍,给她提前小小庆祝一下。她非说要顺便给您带一瓶您爱喝的饮料下来。”
陈秋铭这才恍然大悟,看着眼前这个文静乖巧、脸上带着些许羞涩红晕的女生,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接过饮料,微笑着说:“是吗?那谢谢你了,冯欣钰同学。生日快乐!你们好好庆祝,玩得开心点,但别闹太晚,注意休息。”
“放心吧,陈老师,我们有分寸的。”许欣倩笑着保证。
看着两个女生手挽手离开的背影,陈秋铭握着那瓶尚带一丝凉意的饮料,站在初夏微凉的夜风中,感受着来自学生的这份单纯而真挚的关怀,之前因离别而生的孤寂感被冲淡了不少。
回到宿舍,他拧开饮料喝了一口,清甜的茶香沁人心脾。忽然,他猛地想起来,之前好像听冯欣钰提过一嘴,她五一假期后就过生日,而且是18岁生日!18岁,这意味着成年了,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对于一个女孩来说,**礼应该有点仪式感才对,不能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既然知道了,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她做点什么。
他立刻拿起手机,给穆双双发去消息:「双双,睡了吗?刚知道明天是冯欣钰同学18岁生日。**礼是大事,我想在明天班会的时候,占用一点时间,给她办一个小小的、有仪式感的**礼,你来负责策划准备一下,简单温馨就好,比如收集点她平时的照片做个PPT之类的。」
穆双双很快回复:「明白,陈老师!没问题,交给我吧!保证给欣钰一个惊喜!」
安排好这件事,陈秋铭才安心地继续整理照片,心里盘算着明天该如何给冯欣钰送上祝福。
第二天中午,法律系的小会议室内,气氛庄重。系主任江芸主持每周一次的学生工作例会。潘禹会、翁斯桐、娄越、温宜以及陈秋铭等围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旁。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光洁的桌面上投下斑马线似的光影。
潘禹会首先发言,他清了清嗓子,拿起一份文件照本宣科:“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学校统一部署,现在正值春夏换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各班级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宿舍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系里会统一安排对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另外,为了更好对接系里和学校的卫生健康工作要求,经研究决定,每个班级需要增设一名卫生委员,主要负责协助班主任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知识科普,以及学生病假登记、追踪等工作。请各班尽快物色合适人选,确定后报到娄越老师这里备案。”
江芸点点头,补充道:“潘主任强调的很重要,健康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大家务必落实到位。下面,请翁斯桐老师说一下辩论社换届的事情。”
翁斯桐推了推眼镜,显得有些紧张,他翻开笔记本:“江主任,各位老师。按照学校对学生社团管理的统一要求,各社团需在本月内完成换届工作。所以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我们法律系辩论社下届负责人的人选问题。”
江芸接过话头:“辩论社是我们法律系的招牌社团,是展示我们系学生思辨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窗口。过去一年在翁斯桐老师的辛苦指导下,开展了‘法理争鸣’系列辩论赛、参与校际交流等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反响。这次换届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选出有能力、有热情、能服众的同学来挑起这副担子。”她看向翁斯桐,“翁老师,你长期指导社团,对社员们比较了解,对于社长人选,有什么建议?”
翁斯桐坐直了身体,说道:“我结合过去一年对社团成员的观察,也和几位社团骨干进行过沟通,目前建议由法律四班的李一泽同学,作为下届辩论社社长的候选人,请各位老师审议。”
“李一泽?”潘禹会几乎是立刻皱起了眉头,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认同,“就是那个平时吊儿郎当,总是戴着个耳机,校服穿得歪七扭八,走路都没个正形的学生?我记得他,印象很深刻嘛!这种散漫惯了的学生,能担当起社团负责人的重任?我看不太稳妥。”他边说边摇头,目光扫向陈秋铭,带着质疑。
陈秋铭早已料到潘禹会有此反应,他不慌不忙地开口,语气平和却坚定:“潘主任,您说的可能是李一泽同学过去留给您的印象。确实,他以前在纪律方面比较随性。但是,人是会成长和改变的。特别是这学期以来,在他自身努力和金叶子同学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担任班级纪律委员之后,他的转变非常明显。现在,他不仅是班级纪律的遵守者,更是维护者,可以说是班级里遵规守纪的模范之一。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看人。”
潘禹会哼了一声:“就算纪律上有所改善,但我总觉得这孩子身上带着一股……匪气。把辩论社这么重要的社团交给他,万一他搞些江湖路数,拉帮结派,岂不是把社团风气带坏了?”
陈秋铭微微一笑,反驳道:“潘主任,有‘匪气’未必就是坏事。有时候,这种不拘一格的性格反而蕴**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就像《亮剑》里的李云龙,一身‘匪气’,但不按常理出牌,带兵打仗办法多,把独立团带得风生水起。辩论社也需要有活力、有想法的领头人。我觉得,如果把辩论社交给李一泽,说不定他能打破常规,给社团带来新的活力和局面。”
翁斯桐赶紧附和:“陈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我观察李一泽在社团里的表现,他确实很有想法。比如他现在担任社团辩论队负责人,主要负责辩论队的训练和日常事务,不仅在辩论技巧上能起到核心作用,在团队建设和管理上也很有一套。他提出的‘梯队式’培养模式,让社团里的四支辩论队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和衔接,效果很好,社员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娄越也开口了,她语气温和却有力:“李一泽这孩子在社团的具体表现我不太了解,但我可以说说他的人品。上次在体育场,他和金叶子同学一起,看到我家毛毛差点被足球砸中,毫不犹豫就冲上去保护了孩子。我觉得,一个本性善良、有责任感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让人意外的是,温宜也罕见地发表了意见,她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回忆:“李一泽这孩子……本性是朴实善良的,我过去其实……并不讨厌他。就是以前心思不在学习上,成绩总是垫底。现在不知道学习怎么样了?”她说着,目光转向陈秋铭。
陈秋铭立刻回答:“李一泽同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在班里是并列第十五名,进步非常大。”
温宜点了点头,简单地说:“那我觉得,让他当辩论社社长,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潘禹会没想到连温宜都站出来支持,看到各位老师意见如此统一,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摆了摆手,语气有些悻悻然:“既然各位老师都这么看好他,那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了。希望他真能像陈老师说的那样,给辩论社带来新气象吧。”
江芸见意见统一,便拍板决定:“好,那就这么定了。确定李一泽同学为辩论社下届社长的候选人选,请翁斯桐老师按照社团章程,尽快组织完成选举程序。”
“好的,江主任。”翁斯桐应下,然后他又提出一个建议,“江主任,还有一件事。我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并非法律科班出身。指导辩论社的日常事务还行,但涉及到具体的法律专业知识、案例剖析和辩论技巧中的法理运用,我总觉得有些吃力,怕指导不到位。建议系里能否再指派一位法律专业功底扎实的老师,和我一起指导社团工作,这样更能提升我们辩论社的专业水平。”
江芸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将目光投向陈秋铭:“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专业指导确实需要加强。我看,就陈秋铭老师吧。陈老师是法律科班出身,又有多年在新州担任侦查员的实践经验,不仅是法律的研究者,更是法律的实践者,理论和实战经验都很丰富。由你和翁老师共同指导,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陈秋铭没想到任务这么快就落到自己头上,他本想推辞一下,毕竟班主任工作已经千头万绪,但看到江芸信任的目光和翁斯桐期待的眼神,他沉吟片刻,便爽快应承下来:“感谢江主任和系里的信任。既然工作需要,那我就不推辞了,一定尽力配合翁老师,把辩论社的工作做好。”
散会后,回到301办公室,翁斯桐凑到陈秋铭身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铭哥,我就知道系里肯定会指派你来帮我。”
陈秋铭佯装生气地瞪了他一眼:“好你个小翁,你这是提前给我挖好坑了啊?我这一天忙得脚不沾地,你还给我加担子,真是害苦我了!以后我尽力帮你分担就是了。”
翁斯桐连忙摆手:“铭哥,别这么说。不是帮我分担,是以你为主,我给你打下手,辅助你!”
“别别别,”陈秋铭摇头,“社团主要还是你在管,我就是从专业角度提供些支持。”
翁斯桐压低声音说:“铭哥,其实不瞒你说,会前我就跟江主任汇报过这个想法了。她也是这个意思。而且……江主任对潘主任管理自律会的那套方式不太满意,可能下学期想让我去接手自律会的工作。所以到时候,辩论社这一块,恐怕就得基本完全拜托给你了。”
陈秋铭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摇头:“好吧……既然系里工作安排,那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为了系里,尽力而为吧。”
正说着,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穆双双探进头来:“陈老师,都准备好了。”
陈秋铭看看时间,班会快开始了,他站起身对翁斯桐说:“先走了,小翁,班级那边还有点事。”
当陈秋铭走进343教室时,发现同学们都已经端坐在座位上,教室里异常安静,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和好奇的气氛。讲台上的多媒体设备已经打开,穆双双站在电脑旁,冲陈秋铭点了点头。
陈秋铭走到讲台中央,目光扫过全班,最后落在坐在中间、有些茫然又带着点紧张的冯欣钰身上,他微笑着开口:“同学们,在正式开始班会之前,我们有一项特别的活动。今天,是我们班冯欣钰同学的18岁生日!”
话音刚落,教室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冯欣钰。冯欣钰显然完全没料到,她惊讶地捂住嘴,眼睛瞪得大大的,脸颊迅速飞起两朵红云,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既害羞又激动地也跟着鼓起掌来。
“18岁,意味着成年,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陈秋铭继续说道,“我们法律四班是一个大家庭,所以我们想借此机会,为冯欣钰同学举办一个小小的**礼,送上我们的祝福。”
这时,穆双双默契地点击鼠标,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个精心制作的PPT。屏幕上,一张张照片依次呈现:有冯欣钰刚入学时穿着军训服青涩的模样,有她在舞蹈队排练时专注的神情,有参加国旗班升旗仪式时庄严的姿态,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侧影,有在宿舍里和舍友开心大笑的抓拍,还有一些她参与班级活动、志愿服务、值勤周时的有趣视频片段……这些影像记录了她进入大学一年多来的成长足迹,从懵懂到逐渐成熟,从羞涩到自信绽放。每一张照片的出现,都引来同学们善意的笑声和惊叹声。
穆双双作为主持人,声音清晰而动情:“这些照片和视频,是陈老师得知今天是欣钰的18岁生日后,特意安排我收集整理的。现在,我代表法律四班全体同学,祝冯欣钰同学生日快乐!祝贺你正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愿你像一棵茁壮的小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枝繁叶茂,前程似锦!”
掌声再次雷动。在大家的鼓励下,冯欣钰眼眶微红地走到讲台前。她显然没有准备,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谢谢……谢谢陈老师!谢谢四班的兄弟姐妹们……啊不对,是哥哥姐姐们!”她可爱的口误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气氛更加温馨。“我真的……真的没想到……能在这样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集体里度过我的18岁生日,这个**礼太有意义了,我……我终生难忘!”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哽咽却充满幸福。
陈秋铭走上前,从讲桌下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笔记本,封面上系着漂亮的丝带。他双手递给冯欣钰,温和地说:“冯欣钰同学,恭喜你成年。老师也没特意准备什么贵重的礼物,这个笔记本送给你,希望你能用它记录下未来更多精彩的人生篇章。上面我写了一句祝福的话。”
冯欣钰双手接过笔记本,打开扉页,上面是陈秋铭苍劲有力的字迹:
「祝冯欣钰同学十八岁快乐!愿你在**的世界里,始终保持善良与勇气,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师:陈秋铭」
看着这真挚的祝福,冯欣钰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再次鞠躬:“谢谢陈老师!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让我们一起,”陈秋铭转向全班同学,高声说,“祝冯欣钰同学生日快乐,成年快乐!”
刹那间,全班同学齐刷刷地起立,教室里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充满了祝福、团结和青春的暖意,久久回荡在343教室,也回荡在每个见证这场简单却意义非凡的**礼的年轻心灵中。陈秋铭看着眼前这一幕,看着冯欣钰脸上幸福的光彩,看着同学们真诚的笑容,他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感,或许就蕴含在这些点亮生命、温暖成长的瞬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