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盛州的天空还未完全苏醒,只是在天际线附近透出一抹鱼肚白。酒店房间里,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大部分的光线,只有边缘缝隙漏进几缕微弱的光带,在昏暗的房间地板上投下细长的影子。
陈秋铭的生物钟让他准时醒来。他侧过头,借着那点微光,凝视着身旁仍在熟睡的黎晓知。她侧身蜷缩着,面向他这边,呼吸均匀而绵长,一只手无意识地搭在枕边,离他的脸颊很近。睡梦中的她,眉头舒展,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褪去了白日的些许敏感和忧愁,显得格外恬静安宁。
陈秋铭轻轻撑起身子,动作缓慢而小心,生怕床垫的轻微震动惊扰了她的好梦。他本想叫醒她,毕竟今天要赶中午去滨城的火车,时间并不算十分宽裕。但看着她睡得如此香甜,想到这两天在盛州游玩也确实有些疲惫,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让她再多睡一会儿吧,”他心里软软地想,“反正收拾东西也用不了太久。”
他蹑手蹑脚地下了床,赤脚踩在地毯上,像一只怕惊动猎物的猫。洗漱完毕,他留了一张字条在床头柜上:“小四,我去餐厅吃早餐,顺便给你带点回来。醒了给我发消息。——铭”写完,他仔细将纸条压在黎晓知的手机下面,确保她一伸手就能看到。这样避免上次在魏次那样的误会再出现。
酒店的早餐餐厅位于二楼,已经有不少早起的客人在用餐。柔和的灯光,餐盘碰撞的清脆声响,以及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共同营造出清晨特有的氛围。陈秋铭取了些炒蛋、培根、小米粥和几样小点心,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盛州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车流开始增多,新的一天正式开启。他一边吃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行程:退房、打车去火车站、中午那趟绿皮车要坐将近六七个小时,抵达滨城时怕是已是华灯初上……他特意给黎晓知的碗里多夹了一个她爱吃的水晶虾饺,又用保温杯装了一杯热豆浆。
回到房间时,刚好听到屋内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他推门进去,看见黎晓知正**惺忪的睡眼坐起来,长发有些凌乱地披散在肩头,模样像只刚刚苏醒的慵懒猫咪。
“你醒啦?”陈秋铭笑着走过去,将带来的早餐放在小圆桌上,“正好,快来吃早饭,还热着呢。”
黎晓知打了个小小的哈欠,目光落在丰盛的早餐上,眼睛亮了亮:“你都吃完了?还给我带了这么多?”
“嗯,快起来洗漱一下吃吧。”陈秋铭帮她拉开椅子。
黎晓知洗漱回来,坐在桌边小口小口地吃着虾饺,喝着温热的豆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幸福。她忽然抬起头,眼神憧憬地看着陈秋铭,轻声说:“铭,这种感觉真好。”
“嗯?什么感觉?”陈秋铭正在检查背包里的物品,随口问道。
“就是……一觉醒来,你就在身边,还给我准备好了早餐。”黎晓知的声音柔柔的,带着一丝羞涩,“如果以后每天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人都是你,如果每天都是你给我准备早餐,那就好了。”
陈秋铭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看她。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恰好照亮她半边脸颊,那双大眼睛里盛满了毫不掩饰的依赖和向往。他心头一暖,却故意板起脸,逗她:“想得美,懒死了你。为什么非得是我给你准备?为什么不能是你给我准备早餐?”
黎晓知愣了一下,随即很认真地点点头:“也可以啊!那我给你做!我会煎蛋,还会煮粥!虽然可能没你做的好吃……”说着,她自己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脸颊泛起红晕。
陈秋铭也被她逗笑了,房间里充满了两人的笑声。然而,笑声过后,空气却突然安静下来。那个“以后”的设想,像一颗甜蜜又酸涩的糖果,在口中化开后,留下的却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每天醒来第一眼看到彼此,每天共享早餐……这样看似简单平凡的日常,对于身处两地、未来尚且面临诸多不确定的他们来说,却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两人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眼神中掠过一丝相同的阴霾,那是对未来的渴望与担忧交织成的复杂情绪。
陈秋铭率先打破这略显沉重的沉默,他站起身,用轻松的语气说:“好了,快吃,吃完我们该收拾一下行李了,中午的车去滨城,时间差不多啦。”
两人开始分工合作收拾行李。黎晓知将她那些瓶瓶罐罐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仔细地装进洗漱包,又认真地将换下来的衣服叠好。陈秋铭则负责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物品,将充电器、证件、车票等重要东西归拢到随身背包里。
办好退房手续,走出酒店大门,上午的阳光已经有些刺眼。陈秋铭站在路边拦出租车,很快一辆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出租车停在他们面前。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眼神滴溜溜地转,透着一股精明劲儿。
陈秋铭拉开后车门,让黎晓知先坐进去,然后自己却没有跟着坐进去,而是很自然地拉开了副驾驶的车门。他看似随意地坐下,报出目的地:“师傅,去火车站。”
车子启动,汇入车流。果然,没开多久,司机就开始搭话了,语气带着试探:“两位,这是来盛州玩的?准备打道回府了?”
陈秋铭神色不变,用一口极其纯正的本地口音回答道:“不是,我们是大学生,放假了从外地回来的,约了同学准备一起去滨城玩玩。”他语气自然,话里没有任何破绽,仿佛真是本地回家的学子。
司机透过后视镜瞥了一眼后座文静的黎晓知,又看了看旁边神色自若、口音地道的陈秋铭,原本想绕点路的小心思似乎熄灭了。他“哦”了一声,眼睛开始专注地盯着前方的路况,老老实实地按照导航提示的最优路线向火车站驶去。黎晓知在后座悄悄对着陈秋铭的背影竖了个大拇指,陈秋铭从后视镜里看到,嘴角微微上扬。
到达火车站广场,距离发车还有一个多小时。广场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入口处旁边,有几个卖杂货的小摊。一个挂着各式各样帽子的摊位吸引了陈秋铭的注意。
“小四,”他拉了一下黎晓知,“滨城靠海,这个季节风肯定大,给你买个帽子吧,防晒也好,挡风也好。”
黎晓知高兴地凑过去:“好啊好啊!”摊位上帽子款式很多,草帽、棒球帽、宽檐帽,五颜六色。黎晓知拿起一顶米色的宽檐草帽戴在头上,对着摊位上的小镜子照了照,又换上一顶鹅黄色的棒球帽,问道:“铭,你看哪个好看?”
陈秋铭仔细看了看,目光落在黎晓知今天穿的那件淡粉色针织衫上。他伸手从架子上取下一顶浅粉色的棉质棒球帽,帽檐弧度柔和,颜色和她衣服很搭。“试试这个?”他说。
黎晓知接过来戴上,调整了一下角度。粉色的帽子衬得她皮肤更加白皙,整个人显得清新又活泼。她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眼里满是喜欢:“这个好看!和我的衣服很配!”
虽然这只是一顶普通的地摊货,没什么品牌可言,但黎晓知却爱不释手,当即决定就买它了。陈秋铭付了钱,看着她喜滋滋的样子,觉得这二十块钱花得特别值。
走进候车室,找到对应的检票口附近坐下。黎晓知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兴奋地摆弄着那顶新帽子。她一会儿戴在头上,举起手机变换角度自拍;一会儿又把帽子扣在陈秋铭头上,趁他没反应过来赶紧拍下他戴着粉色帽子的“滑稽”模样,自己乐得前仰后合;一会儿又凑过来,非要和陈秋铭一起戴着帽子拍合照。陈秋铭虽然嘴上说着“别闹”、“幼稚”,但身体却很诚实地配合着她的各种要求,眼神里带着纵容和宠溺。
终于开始检票进站了。他们乘坐的是一趟绿皮火车,墨绿色的车身,略显陈旧的车厢,充满了年代感。找到他们的硬卧隔间,陈秋铭的是下铺,黎晓知的是上铺。
放好行李,陈秋铭有些歉意地说:“没办法,五一票太紧张了,没抢到高铁票,只能委屈你坐这个慢车了,到滨城估计得晚上七八点了。”
黎晓知却毫不在意,她坐在下铺上,晃荡着双腿:“没关系呀,反正只要是和你在一起,坐什么车都行,慢一点也挺好,我们可以多说说话,多看看窗外的风景。”
列车缓缓启动,驶离盛州站。城市的景象逐渐被广阔的田野和偶尔掠过的村庄取代。黎晓知起初还很兴奋地看着窗外,不时指给陈秋铭看某处特别的景致。但或许是因为起得早,又或许是火车有节奏的摇晃像催眠曲,没过多久,她的眼皮就开始打架了。
“困了就靠着我睡会儿吧。”陈秋铭往里面坐了坐,拍了拍自己旁边的位置。
黎晓知点点头,乖巧地侧身躺下,头自然而然地枕在陈秋铭的腿上。陈秋铭拿过自己的外套,轻轻盖在她身上。隔着薄薄的衣物,能感受到她身体的温度和均匀的呼吸。他低头看着她的睡颜,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鼻翼随着呼吸微微翕动,嘴唇像花瓣一样柔嫩。他的心中充满了宁静的满足感,手指下意识地、极其轻柔地梳理着她散落在他腿上的长发。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的“哐当哐当”声,此刻也不再是噪音,而是陪伴他们旅程的安稳节奏。
列车一路向南,停靠了好几个小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车窗外的风景变成了模糊的剪影,偶尔有远处城镇的灯火像流星一样划过。
在一个站点停靠时,对面下铺的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下车了,却把一个不大的黑色手提箱遗忘在了铺位下面。黎晓知刚好醒来,**眼睛坐起身,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孤零零的箱子。
“哎呀!那个叔叔的箱子没拿!”她立刻惊呼起来,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充满了急切。
陈秋铭也注意到了。黎晓知想都没想,立刻站起身,拉开隔间的门,朝着刚才那位旅客下车的方向张望。她着急地回头对陈秋铭说:“他肯定忘了!怎么办?”
果然,没过一会儿,只见那位中年男子满头大汗、一脸焦急地跑了回来,一边跑一边四处张望。黎晓知赶紧指着他的铺位下面:“叔叔!您的箱子在这儿!”
那男子看到失而复得的箱子,长长舒了一口气,连声道谢:“谢谢!谢谢你们!哎呀我这脑子,光顾着拿大包了,把这小箱子给忘了!太感谢了小姑娘,你真是好心人!”
黎晓知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没事没事,您快看看东西少没少。”
男子检查了一下,再次道谢后才匆匆离去。黎晓知关上门,回到铺位,脸上带着做了好事的兴奋和开心,她仰头对陈秋铭说,眼睛亮晶晶的:“嘿嘿,他夸我了诶!说我好心人!”
陈秋铭看着她那单纯、善良又带着点傻傻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是啊,我们家小四最善良了。”
晚上八点多,列车终于广播:“旅客朋友们,前方到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滨城站,请您收拾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
随着人流走出车厢,一股带着咸腥味、清凉湿润的空气立刻扑面而来,这是海滨城市特有的气息。站在滨城站的月台上,看着站牌上醒目的“滨城”二字,两人都感到一阵激动。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这座以海闻名的城市。
“快,秋铭,我们在这里拍张照!”黎晓知兴奋地拉着陈秋铭,以车站和“滨城”站牌为背景,请一位路过的旅客帮忙,拍下了他们抵达滨城的第一张合影。照片里,两人紧紧挨着,脸上洋溢着旅途劳顿后终于抵达目的地的灿烂笑容,背后是灯火通明的滨城站房。
陈秋铭把这张照片发到了朋友圈,配文很简单:“滨城,我们来了。”很快,下面就涌现出大量的点赞和评论。学生们依旧排着队形祝福。特别是一条评论引起了陈秋铭的注意,是家乡就在滨城的孙乐乐:“哇!来我家也不说一声!必须接待!”陈秋铭笑着回复:“不用麻烦啦,乐乐,我们随便逛逛就好。”
按照手机地图的指引,他们打车前往预定好的酒店。酒店位于一条名为徐州街的安静路段。走进房间,黎晓知惊喜地“哇”了一声。房间的主色调是蓝色和白色,墙壁上挂着贝壳和海星装饰,窗帘是海浪的图案,床头的灯造型像一盏航海灯,整个房间充满了清新浪漫的海洋风格。
“铭,这房间好浪漫啊!”黎晓知开心地在房间里转了一圈。
陈秋铭满意地点点头:“嗯,和网上的效果图一样。我就喜欢这种风格,让人感觉真的到海边了。”
放下行李,简单整理了一下,黎晓知摸着肚子说:“铭,我饿了,我们出去找点吃的吧。”
“好,走吧。这里是海边,海鲜应该不错。”陈秋铭拉起她的手。
“对啊对啊!”黎晓知眼睛放光,“海边海鲜肯定又新鲜又便宜!”
两人沿着酒店附近的街道走着,路灯已经亮起,海风比在火车站时更明显了些,带着凉意,却也吹散了旅途的疲惫。他们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海鲜小店走了进去。时间已晚,店里没有其他客人,只有一个服务员正靠在柜台边玩手机。见到有客人进来,服务员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他们在一张靠窗的小桌旁坐下,黎晓知拿起菜单仔细看着。然而,看着看着,她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菜单上的价格,似乎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便宜”,甚至比内陆城市还要略高一些。
服务员站在一旁,期待地看着他们。黎晓知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最后合上菜单,对服务员说:“就要一碗疙瘩汤好了。”
服务员愣了一下,确认道:“就要一碗疙瘩汤?不要点别的了吗?我们家的辣炒蛤蜊、清蒸海鱼都很不错的。”
黎晓知摇了摇头,语气肯定:“没错,就要一碗疙瘩汤。”然后她转头对陈秋铭说,“拿两个勺子来,我们一起喝。”
服务员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应声去下单了。
陈秋铭看着黎晓知,轻声说:“再要点别的吧,一碗疙瘩汤太寒酸了,也吃不饱。”
黎晓知凑近他,小声说:“算了,我看都不便宜。海鲜更贵。还是给你省点钱吧。”她的眼神里带着体贴和一点点心疼。
陈秋铭心里一暖,握住她的手,开玩笑地说:“也对,我要攒钱买猪。”
黎晓知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嗔怪地轻轻捶了他一下:“买什么猪!你要攒钱娶我!”
陈秋铭笑着把她搂进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低声说:“你不就是我的小猪吗?”
黎晓知在他怀里挣扎了一下,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脸颊绯红。
过了一会儿,一大碗热气腾腾、内容丰富的疙瘩汤端了上来,面疙瘩、蔬菜、蛋花交融在一起,香气扑鼻。陈秋铭和黎晓知一人一把勺子,就着同一个大碗,你一口我一口地喝了起来。黎晓知还特意拿出手机,拍下了两人共享一碗汤的情景,照片里,两只勺子靠在一起,背景是冒着热气的汤碗,显得格外温馨。
虽然只是一碗简单的疙瘩汤,但在异乡的海滨小店里,和心爱的人分享,却胜过任何山珍海味。吃过这顿简单却温暖的晚饭,两人手牵着手走回酒店。海风轻柔,拂过脸颊,带着远方大海的讯息。
回到充满海洋风格的房间,黎晓知站在窗边,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大海的味道。“明天就能看到海了!”她兴奋地说,眼中满是期待。
陈秋铭从身后抱住她,看着窗外滨城夜晚的灯火:“嗯,明天带你去海边,看真正的海。”
疲惫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对明日看海的期待,为这个滨城的夜晚画上了一个甜蜜的省略号。他们的旅程,还在继续。
陈秋铭的生物钟让他准时醒来。他侧过头,借着那点微光,凝视着身旁仍在熟睡的黎晓知。她侧身蜷缩着,面向他这边,呼吸均匀而绵长,一只手无意识地搭在枕边,离他的脸颊很近。睡梦中的她,眉头舒展,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褪去了白日的些许敏感和忧愁,显得格外恬静安宁。
陈秋铭轻轻撑起身子,动作缓慢而小心,生怕床垫的轻微震动惊扰了她的好梦。他本想叫醒她,毕竟今天要赶中午去滨城的火车,时间并不算十分宽裕。但看着她睡得如此香甜,想到这两天在盛州游玩也确实有些疲惫,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让她再多睡一会儿吧,”他心里软软地想,“反正收拾东西也用不了太久。”
他蹑手蹑脚地下了床,赤脚踩在地毯上,像一只怕惊动猎物的猫。洗漱完毕,他留了一张字条在床头柜上:“小四,我去餐厅吃早餐,顺便给你带点回来。醒了给我发消息。——铭”写完,他仔细将纸条压在黎晓知的手机下面,确保她一伸手就能看到。这样避免上次在魏次那样的误会再出现。
酒店的早餐餐厅位于二楼,已经有不少早起的客人在用餐。柔和的灯光,餐盘碰撞的清脆声响,以及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共同营造出清晨特有的氛围。陈秋铭取了些炒蛋、培根、小米粥和几样小点心,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盛州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车流开始增多,新的一天正式开启。他一边吃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行程:退房、打车去火车站、中午那趟绿皮车要坐将近六七个小时,抵达滨城时怕是已是华灯初上……他特意给黎晓知的碗里多夹了一个她爱吃的水晶虾饺,又用保温杯装了一杯热豆浆。
回到房间时,刚好听到屋内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他推门进去,看见黎晓知正**惺忪的睡眼坐起来,长发有些凌乱地披散在肩头,模样像只刚刚苏醒的慵懒猫咪。
“你醒啦?”陈秋铭笑着走过去,将带来的早餐放在小圆桌上,“正好,快来吃早饭,还热着呢。”
黎晓知打了个小小的哈欠,目光落在丰盛的早餐上,眼睛亮了亮:“你都吃完了?还给我带了这么多?”
“嗯,快起来洗漱一下吃吧。”陈秋铭帮她拉开椅子。
黎晓知洗漱回来,坐在桌边小口小口地吃着虾饺,喝着温热的豆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幸福。她忽然抬起头,眼神憧憬地看着陈秋铭,轻声说:“铭,这种感觉真好。”
“嗯?什么感觉?”陈秋铭正在检查背包里的物品,随口问道。
“就是……一觉醒来,你就在身边,还给我准备好了早餐。”黎晓知的声音柔柔的,带着一丝羞涩,“如果以后每天醒来第一眼看到的人都是你,如果每天都是你给我准备早餐,那就好了。”
陈秋铭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看她。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恰好照亮她半边脸颊,那双大眼睛里盛满了毫不掩饰的依赖和向往。他心头一暖,却故意板起脸,逗她:“想得美,懒死了你。为什么非得是我给你准备?为什么不能是你给我准备早餐?”
黎晓知愣了一下,随即很认真地点点头:“也可以啊!那我给你做!我会煎蛋,还会煮粥!虽然可能没你做的好吃……”说着,她自己先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脸颊泛起红晕。
陈秋铭也被她逗笑了,房间里充满了两人的笑声。然而,笑声过后,空气却突然安静下来。那个“以后”的设想,像一颗甜蜜又酸涩的糖果,在口中化开后,留下的却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每天醒来第一眼看到彼此,每天共享早餐……这样看似简单平凡的日常,对于身处两地、未来尚且面临诸多不确定的他们来说,却显得那么遥不可及。两人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眼神中掠过一丝相同的阴霾,那是对未来的渴望与担忧交织成的复杂情绪。
陈秋铭率先打破这略显沉重的沉默,他站起身,用轻松的语气说:“好了,快吃,吃完我们该收拾一下行李了,中午的车去滨城,时间差不多啦。”
两人开始分工合作收拾行李。黎晓知将她那些瓶瓶罐罐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仔细地装进洗漱包,又认真地将换下来的衣服叠好。陈秋铭则负责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物品,将充电器、证件、车票等重要东西归拢到随身背包里。
办好退房手续,走出酒店大门,上午的阳光已经有些刺眼。陈秋铭站在路边拦出租车,很快一辆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出租车停在他们面前。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眼神滴溜溜地转,透着一股精明劲儿。
陈秋铭拉开后车门,让黎晓知先坐进去,然后自己却没有跟着坐进去,而是很自然地拉开了副驾驶的车门。他看似随意地坐下,报出目的地:“师傅,去火车站。”
车子启动,汇入车流。果然,没开多久,司机就开始搭话了,语气带着试探:“两位,这是来盛州玩的?准备打道回府了?”
陈秋铭神色不变,用一口极其纯正的本地口音回答道:“不是,我们是大学生,放假了从外地回来的,约了同学准备一起去滨城玩玩。”他语气自然,话里没有任何破绽,仿佛真是本地回家的学子。
司机透过后视镜瞥了一眼后座文静的黎晓知,又看了看旁边神色自若、口音地道的陈秋铭,原本想绕点路的小心思似乎熄灭了。他“哦”了一声,眼睛开始专注地盯着前方的路况,老老实实地按照导航提示的最优路线向火车站驶去。黎晓知在后座悄悄对着陈秋铭的背影竖了个大拇指,陈秋铭从后视镜里看到,嘴角微微上扬。
到达火车站广场,距离发车还有一个多小时。广场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入口处旁边,有几个卖杂货的小摊。一个挂着各式各样帽子的摊位吸引了陈秋铭的注意。
“小四,”他拉了一下黎晓知,“滨城靠海,这个季节风肯定大,给你买个帽子吧,防晒也好,挡风也好。”
黎晓知高兴地凑过去:“好啊好啊!”摊位上帽子款式很多,草帽、棒球帽、宽檐帽,五颜六色。黎晓知拿起一顶米色的宽檐草帽戴在头上,对着摊位上的小镜子照了照,又换上一顶鹅黄色的棒球帽,问道:“铭,你看哪个好看?”
陈秋铭仔细看了看,目光落在黎晓知今天穿的那件淡粉色针织衫上。他伸手从架子上取下一顶浅粉色的棉质棒球帽,帽檐弧度柔和,颜色和她衣服很搭。“试试这个?”他说。
黎晓知接过来戴上,调整了一下角度。粉色的帽子衬得她皮肤更加白皙,整个人显得清新又活泼。她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眼里满是喜欢:“这个好看!和我的衣服很配!”
虽然这只是一顶普通的地摊货,没什么品牌可言,但黎晓知却爱不释手,当即决定就买它了。陈秋铭付了钱,看着她喜滋滋的样子,觉得这二十块钱花得特别值。
走进候车室,找到对应的检票口附近坐下。黎晓知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兴奋地摆弄着那顶新帽子。她一会儿戴在头上,举起手机变换角度自拍;一会儿又把帽子扣在陈秋铭头上,趁他没反应过来赶紧拍下他戴着粉色帽子的“滑稽”模样,自己乐得前仰后合;一会儿又凑过来,非要和陈秋铭一起戴着帽子拍合照。陈秋铭虽然嘴上说着“别闹”、“幼稚”,但身体却很诚实地配合着她的各种要求,眼神里带着纵容和宠溺。
终于开始检票进站了。他们乘坐的是一趟绿皮火车,墨绿色的车身,略显陈旧的车厢,充满了年代感。找到他们的硬卧隔间,陈秋铭的是下铺,黎晓知的是上铺。
放好行李,陈秋铭有些歉意地说:“没办法,五一票太紧张了,没抢到高铁票,只能委屈你坐这个慢车了,到滨城估计得晚上七八点了。”
黎晓知却毫不在意,她坐在下铺上,晃荡着双腿:“没关系呀,反正只要是和你在一起,坐什么车都行,慢一点也挺好,我们可以多说说话,多看看窗外的风景。”
列车缓缓启动,驶离盛州站。城市的景象逐渐被广阔的田野和偶尔掠过的村庄取代。黎晓知起初还很兴奋地看着窗外,不时指给陈秋铭看某处特别的景致。但或许是因为起得早,又或许是火车有节奏的摇晃像催眠曲,没过多久,她的眼皮就开始打架了。
“困了就靠着我睡会儿吧。”陈秋铭往里面坐了坐,拍了拍自己旁边的位置。
黎晓知点点头,乖巧地侧身躺下,头自然而然地枕在陈秋铭的腿上。陈秋铭拿过自己的外套,轻轻盖在她身上。隔着薄薄的衣物,能感受到她身体的温度和均匀的呼吸。他低头看着她的睡颜,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鼻翼随着呼吸微微翕动,嘴唇像花瓣一样柔嫩。他的心中充满了宁静的满足感,手指下意识地、极其轻柔地梳理着她散落在他腿上的长发。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的“哐当哐当”声,此刻也不再是噪音,而是陪伴他们旅程的安稳节奏。
列车一路向南,停靠了好几个小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车窗外的风景变成了模糊的剪影,偶尔有远处城镇的灯火像流星一样划过。
在一个站点停靠时,对面下铺的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下车了,却把一个不大的黑色手提箱遗忘在了铺位下面。黎晓知刚好醒来,**眼睛坐起身,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孤零零的箱子。
“哎呀!那个叔叔的箱子没拿!”她立刻惊呼起来,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却充满了急切。
陈秋铭也注意到了。黎晓知想都没想,立刻站起身,拉开隔间的门,朝着刚才那位旅客下车的方向张望。她着急地回头对陈秋铭说:“他肯定忘了!怎么办?”
果然,没过一会儿,只见那位中年男子满头大汗、一脸焦急地跑了回来,一边跑一边四处张望。黎晓知赶紧指着他的铺位下面:“叔叔!您的箱子在这儿!”
那男子看到失而复得的箱子,长长舒了一口气,连声道谢:“谢谢!谢谢你们!哎呀我这脑子,光顾着拿大包了,把这小箱子给忘了!太感谢了小姑娘,你真是好心人!”
黎晓知不好意思地摆摆手:“没事没事,您快看看东西少没少。”
男子检查了一下,再次道谢后才匆匆离去。黎晓知关上门,回到铺位,脸上带着做了好事的兴奋和开心,她仰头对陈秋铭说,眼睛亮晶晶的:“嘿嘿,他夸我了诶!说我好心人!”
陈秋铭看着她那单纯、善良又带着点傻傻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是啊,我们家小四最善良了。”
晚上八点多,列车终于广播:“旅客朋友们,前方到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滨城站,请您收拾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
随着人流走出车厢,一股带着咸腥味、清凉湿润的空气立刻扑面而来,这是海滨城市特有的气息。站在滨城站的月台上,看着站牌上醒目的“滨城”二字,两人都感到一阵激动。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这座以海闻名的城市。
“快,秋铭,我们在这里拍张照!”黎晓知兴奋地拉着陈秋铭,以车站和“滨城”站牌为背景,请一位路过的旅客帮忙,拍下了他们抵达滨城的第一张合影。照片里,两人紧紧挨着,脸上洋溢着旅途劳顿后终于抵达目的地的灿烂笑容,背后是灯火通明的滨城站房。
陈秋铭把这张照片发到了朋友圈,配文很简单:“滨城,我们来了。”很快,下面就涌现出大量的点赞和评论。学生们依旧排着队形祝福。特别是一条评论引起了陈秋铭的注意,是家乡就在滨城的孙乐乐:“哇!来我家也不说一声!必须接待!”陈秋铭笑着回复:“不用麻烦啦,乐乐,我们随便逛逛就好。”
按照手机地图的指引,他们打车前往预定好的酒店。酒店位于一条名为徐州街的安静路段。走进房间,黎晓知惊喜地“哇”了一声。房间的主色调是蓝色和白色,墙壁上挂着贝壳和海星装饰,窗帘是海浪的图案,床头的灯造型像一盏航海灯,整个房间充满了清新浪漫的海洋风格。
“铭,这房间好浪漫啊!”黎晓知开心地在房间里转了一圈。
陈秋铭满意地点点头:“嗯,和网上的效果图一样。我就喜欢这种风格,让人感觉真的到海边了。”
放下行李,简单整理了一下,黎晓知摸着肚子说:“铭,我饿了,我们出去找点吃的吧。”
“好,走吧。这里是海边,海鲜应该不错。”陈秋铭拉起她的手。
“对啊对啊!”黎晓知眼睛放光,“海边海鲜肯定又新鲜又便宜!”
两人沿着酒店附近的街道走着,路灯已经亮起,海风比在火车站时更明显了些,带着凉意,却也吹散了旅途的疲惫。他们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海鲜小店走了进去。时间已晚,店里没有其他客人,只有一个服务员正靠在柜台边玩手机。见到有客人进来,服务员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
他们在一张靠窗的小桌旁坐下,黎晓知拿起菜单仔细看着。然而,看着看着,她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菜单上的价格,似乎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便宜”,甚至比内陆城市还要略高一些。
服务员站在一旁,期待地看着他们。黎晓知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最后合上菜单,对服务员说:“就要一碗疙瘩汤好了。”
服务员愣了一下,确认道:“就要一碗疙瘩汤?不要点别的了吗?我们家的辣炒蛤蜊、清蒸海鱼都很不错的。”
黎晓知摇了摇头,语气肯定:“没错,就要一碗疙瘩汤。”然后她转头对陈秋铭说,“拿两个勺子来,我们一起喝。”
服务员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应声去下单了。
陈秋铭看着黎晓知,轻声说:“再要点别的吧,一碗疙瘩汤太寒酸了,也吃不饱。”
黎晓知凑近他,小声说:“算了,我看都不便宜。海鲜更贵。还是给你省点钱吧。”她的眼神里带着体贴和一点点心疼。
陈秋铭心里一暖,握住她的手,开玩笑地说:“也对,我要攒钱买猪。”
黎晓知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嗔怪地轻轻捶了他一下:“买什么猪!你要攒钱娶我!”
陈秋铭笑着把她搂进怀里,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低声说:“你不就是我的小猪吗?”
黎晓知在他怀里挣扎了一下,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脸颊绯红。
过了一会儿,一大碗热气腾腾、内容丰富的疙瘩汤端了上来,面疙瘩、蔬菜、蛋花交融在一起,香气扑鼻。陈秋铭和黎晓知一人一把勺子,就着同一个大碗,你一口我一口地喝了起来。黎晓知还特意拿出手机,拍下了两人共享一碗汤的情景,照片里,两只勺子靠在一起,背景是冒着热气的汤碗,显得格外温馨。
虽然只是一碗简单的疙瘩汤,但在异乡的海滨小店里,和心爱的人分享,却胜过任何山珍海味。吃过这顿简单却温暖的晚饭,两人手牵着手走回酒店。海风轻柔,拂过脸颊,带着远方大海的讯息。
回到充满海洋风格的房间,黎晓知站在窗边,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大海的味道。“明天就能看到海了!”她兴奋地说,眼中满是期待。
陈秋铭从身后抱住她,看着窗外滨城夜晚的灯火:“嗯,明天带你去海边,看真正的海。”
疲惫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对明日看海的期待,为这个滨城的夜晚画上了一个甜蜜的省略号。他们的旅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