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四十六章 武德九年,湖中夜谈
“当然了,你刚才不帅吗?我看你刚才不是挺霸气的吗?”
穆钧说的理所当然,李世民正想一口咬掉他的嘴巴。
看了看周围凌乱的宴会,李世民总觉得这里说话不方便。
抬手指着穆钧:
“过来,跟朕走!”
李二命禁卫唤来龙舟,君臣二人夜深人静,孤男寡男,共处一室...哒咩!
咳咳,其实就是说话方便点,这临湖殿毕竟不是太极殿。
李世民坐了下来,推开窗户,月光照射在湖面上显得特别美。
今夜的星空格外的明亮,穆钧歪着头都能看见满天的繁星。
“真漂亮啊。”
“怎么,你们那里没有这样的天?”
“有吧,比较少。”
“是吗。”
应该是过了一会,李世民冷静了下来,还有心思跟穆钧说其他的。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刚在外面殿中还气势汹汹的李世民突然变了个人一般,话锋一转询问道。
穆钧诧异的看着李二:
“陛下怎么......”
“你知道吗?这段时间朕跟你就学会了一件事。”
李世民抬手说道:
“只要做好眼下的事,身后之命根本不用朕操心。”
李世民给两人倒上酒,穆钧一乐,合着半天,李二比自己能演啊,在殿中给别人看啊。
“反正今夜无事,咱们君臣二人坐坐。”
怪不得李二带自己来这湖面上。
李世民询问起他继位之后的事情,他都干了什么,怎么干了,大唐的天下如何发展的,只有在这种时候李世民才能问个详细。
这种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李二虽然是这次明君圣主,却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皇帝,亦有七情六欲。
喜欢豪华的建筑,喜欢享受,想要延年益寿,会贪婪,会不讲道理,站在这个时代的角度都是可以理解的。
“朕身为帝王,修些宫殿享受享受怎么了?”
“你是掌柜的,当然可以为所欲为,不就是魏征他们骂的难听吗?”
“这话朕喜欢。”
“陛下知道为什么我要亲自己接手那宫外两座道观的建设吗?”
“愿闻其详。”
李世民一脸好奇,难道不是因为之前的冲突?
“因为那些东西屁用没有啊!就算是我出现在你面前了又如何,难道我真的就是真正的神仙了?!连我自己都没见过真正的神仙,建那些道观干什么?你有那点钱你是不是烧的慌?”
穆钧是不吐不快,这些士大夫和皇帝权贵们感觉真是有一个算一个的该死啊。
就在长安城中,每时每刻都有人饿死病死呢,马上就快入冬了,没人在乎的吗?
史书中的一场瑞雪,雪下却是累累白骨啊。
李世民一脸愕然的看着穆钧,他居然敢这么说朕?!
“穆钧,举头三尺有神明?!”
“我又没做坏事,有神明又怎么了?天下坏人多了去了,神明这么厉害,他们怎么不死反而过得很滋润啊。”
穆钧小手一摊:
“难道你想靠我这个神棍治国?陛下读了那么多书,李唐以道立国,难道不知道道德经中说以道临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是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故两不相伤,而德交归焉。”
李世民点了点头:
“朕是真没想到,你还能说出这种话来?不错,此非长治久安之计,朕也是无可奈何。”
穆钧抬手道:“无可奈何不是陛下的错,不要做准备那就是陛下的不对了,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
“从大唐往后,因为崇信这些东西引来灭国之灾的比比皆是。”
李世民默默注视着穆钧,主要是李世民真没想到这些话是从穆钧口中说出来的。
毕竟推崇穆钧的地位,最大的受益人还是穆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难道他就不想要吗?
一个人不屑地位?李世民不相信。
穆钧是傻吗?
不,穆钧这是以退为进。
如果自己真就靠着忽悠人走下去,日后的下场可想而知。
李世民端起酒杯:“你说,你想怎么做?”
“陛下可知,日后大唐国力虽然强盛,可是这一切伴随着陛下的离世那也会留下无尽的隐患。疆域虽广,异族却也多。”
“突厥休养生息后卷土重来,还有吐蕃虎视眈眈,比比皆是,陛下以为今日之事后,就算掌控了突厥?”
“难道你要朕将他们杀光不成??”
李世民不可置信的说道。
“欲亡其野心,必先毁其根基,毁其语言,灭其文字,此番水陆大会之后,陛下需要派这些精挑细选的道人、沙弥去往草原,让他们学习新佛学,新道经,使其融入中原文化。”
“那为什么不使突厥各部学我唐朝文字话语?”
“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宗教是最简单的,当他们迷信轮回之说,相信这一世的苦难是为了下一世更好的生活的时候,他们就会老实下来。”
听着穆钧的话,李世民摸着自己的胡须,若有所思。
“对内,让更多的百姓吃好穿暖,让普通的百姓读书识字。”
“天下不需要那么多读书人。”
“陛下口中的读书人不过是天天子曰子曰,捧着四书五经的**。陛下要培养的读书人,应该是能让天下人吃饱饭的读书人。”
穆钧抬手在酒杯中沾了点酒水在桌面比划道:
“有田亩产一石粮,那就应该有学识的人去研究怎么让他亩产二石三石。”
“一个农妇一天制布一尺,有学识的人为什么不能研究研究让她的织布机一天能织布十尺?”
“那怎么可能?”
李世民一口回绝。
“汉朝的弓箭厉害,还是现在陛下手中的弓箭厉害?”
李世民语塞,反驳道:
“那还是什么读书人,那不成了低**的匠人了?士人们怎么会同意?”
穆钧轻轻拍着桌子:
“那我现在在干什么啊!我是在修道观吗?我是在建一个后世的学堂,我不是在招道童,我是在招学生啊!士人们怎么能不同意?难道他们会在乎一群认识字的‘匠人’?”
“他们只会鄙夷轻视,而这就是削弱门阀的大好时机啊!”
李世民愣住了抬手:
“你慢着,让朕仔细想想。”
第一百四十六章 武德九年,湖中夜谈
“当然了,你刚才不帅吗?我看你刚才不是挺霸气的吗?”
穆钧说的理所当然,李世民正想一口咬掉他的嘴巴。
看了看周围凌乱的宴会,李世民总觉得这里说话不方便。
抬手指着穆钧:
“过来,跟朕走!”
李二命禁卫唤来龙舟,君臣二人夜深人静,孤男寡男,共处一室...哒咩!
咳咳,其实就是说话方便点,这临湖殿毕竟不是太极殿。
李世民坐了下来,推开窗户,月光照射在湖面上显得特别美。
今夜的星空格外的明亮,穆钧歪着头都能看见满天的繁星。
“真漂亮啊。”
“怎么,你们那里没有这样的天?”
“有吧,比较少。”
“是吗。”
应该是过了一会,李世民冷静了下来,还有心思跟穆钧说其他的。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刚在外面殿中还气势汹汹的李世民突然变了个人一般,话锋一转询问道。
穆钧诧异的看着李二:
“陛下怎么......”
“你知道吗?这段时间朕跟你就学会了一件事。”
李世民抬手说道:
“只要做好眼下的事,身后之命根本不用朕操心。”
李世民给两人倒上酒,穆钧一乐,合着半天,李二比自己能演啊,在殿中给别人看啊。
“反正今夜无事,咱们君臣二人坐坐。”
怪不得李二带自己来这湖面上。
李世民询问起他继位之后的事情,他都干了什么,怎么干了,大唐的天下如何发展的,只有在这种时候李世民才能问个详细。
这种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李二虽然是这次明君圣主,却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皇帝,亦有七情六欲。
喜欢豪华的建筑,喜欢享受,想要延年益寿,会贪婪,会不讲道理,站在这个时代的角度都是可以理解的。
“朕身为帝王,修些宫殿享受享受怎么了?”
“你是掌柜的,当然可以为所欲为,不就是魏征他们骂的难听吗?”
“这话朕喜欢。”
“陛下知道为什么我要亲自己接手那宫外两座道观的建设吗?”
“愿闻其详。”
李世民一脸好奇,难道不是因为之前的冲突?
“因为那些东西屁用没有啊!就算是我出现在你面前了又如何,难道我真的就是真正的神仙了?!连我自己都没见过真正的神仙,建那些道观干什么?你有那点钱你是不是烧的慌?”
穆钧是不吐不快,这些士大夫和皇帝权贵们感觉真是有一个算一个的该死啊。
就在长安城中,每时每刻都有人饿死病死呢,马上就快入冬了,没人在乎的吗?
史书中的一场瑞雪,雪下却是累累白骨啊。
李世民一脸愕然的看着穆钧,他居然敢这么说朕?!
“穆钧,举头三尺有神明?!”
“我又没做坏事,有神明又怎么了?天下坏人多了去了,神明这么厉害,他们怎么不死反而过得很滋润啊。”
穆钧小手一摊:
“难道你想靠我这个神棍治国?陛下读了那么多书,李唐以道立国,难道不知道道德经中说以道临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是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故两不相伤,而德交归焉。”
李世民点了点头:
“朕是真没想到,你还能说出这种话来?不错,此非长治久安之计,朕也是无可奈何。”
穆钧抬手道:“无可奈何不是陛下的错,不要做准备那就是陛下的不对了,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亡也。”
“从大唐往后,因为崇信这些东西引来灭国之灾的比比皆是。”
李世民默默注视着穆钧,主要是李世民真没想到这些话是从穆钧口中说出来的。
毕竟推崇穆钧的地位,最大的受益人还是穆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难道他就不想要吗?
一个人不屑地位?李世民不相信。
穆钧是傻吗?
不,穆钧这是以退为进。
如果自己真就靠着忽悠人走下去,日后的下场可想而知。
李世民端起酒杯:“你说,你想怎么做?”
“陛下可知,日后大唐国力虽然强盛,可是这一切伴随着陛下的离世那也会留下无尽的隐患。疆域虽广,异族却也多。”
“突厥休养生息后卷土重来,还有吐蕃虎视眈眈,比比皆是,陛下以为今日之事后,就算掌控了突厥?”
“难道你要朕将他们杀光不成??”
李世民不可置信的说道。
“欲亡其野心,必先毁其根基,毁其语言,灭其文字,此番水陆大会之后,陛下需要派这些精挑细选的道人、沙弥去往草原,让他们学习新佛学,新道经,使其融入中原文化。”
“那为什么不使突厥各部学我唐朝文字话语?”
“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宗教是最简单的,当他们迷信轮回之说,相信这一世的苦难是为了下一世更好的生活的时候,他们就会老实下来。”
听着穆钧的话,李世民摸着自己的胡须,若有所思。
“对内,让更多的百姓吃好穿暖,让普通的百姓读书识字。”
“天下不需要那么多读书人。”
“陛下口中的读书人不过是天天子曰子曰,捧着四书五经的**。陛下要培养的读书人,应该是能让天下人吃饱饭的读书人。”
穆钧抬手在酒杯中沾了点酒水在桌面比划道:
“有田亩产一石粮,那就应该有学识的人去研究怎么让他亩产二石三石。”
“一个农妇一天制布一尺,有学识的人为什么不能研究研究让她的织布机一天能织布十尺?”
“那怎么可能?”
李世民一口回绝。
“汉朝的弓箭厉害,还是现在陛下手中的弓箭厉害?”
李世民语塞,反驳道:
“那还是什么读书人,那不成了低**的匠人了?士人们怎么会同意?”
穆钧轻轻拍着桌子:
“那我现在在干什么啊!我是在修道观吗?我是在建一个后世的学堂,我不是在招道童,我是在招学生啊!士人们怎么能不同意?难道他们会在乎一群认识字的‘匠人’?”
“他们只会鄙夷轻视,而这就是削弱门阀的大好时机啊!”
李世民愣住了抬手:
“你慢着,让朕仔细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