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并没有在京城多待,不过在离开京城的时候,他还是去办公厅走了一趟,打听一下那个女孩的事情。

  然而领导秘书给的回复却是:“你回西南之后就知道了。”

  “西南?难道她调到西南去了?这是巧合?还是领导安排的?”

  一时间赵杰思绪纷乱,领导秘书则是笑而不语,并没有给他具体的答复。

  于是赵杰再次乘坐C-46运输机返回了西南,并没有在京城多待。

  然而当他回到西南工业局后,却并没有任何的发现。

  领导是不可能骗他的,等着就是了。

  于是他便一头就扎入到了工作当中。

  他之前在陈司令面前放话一年造出三门打开,其实对于他和江北机械厂来说三个月足以。

  研制大炮其实难度很高,但对于开了挂的他来说,设计方面就不是问题,直接搬用成熟的设计方案。

  所以剩下的问题就是以现在龙国工业基础能不能造的出来,制造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

  而这对于西南当前的工业来说也完全不是问题。

  首先就是高质量炮钢,也就是材料问题,这也是首要的问题。

  火炮在发射的过程中,需要承受高温高压,膛压超过了300兆帕,所以必须要使用高质量的炮钢。

  而50系合金钢,也就是50BA钢就属于高质量合金钢。

  目前鞍钢、抚顺特钢、太钢、唐钢都有平炉冶炼这种合金钢材,蓉城钢铁厂也有。

  目前全国50系合金钢的材料预计超5万吨,制造大炮完全绰绰有余。

  然而只是这样的话还不够,还需要另外一项工艺——电渣重熔。

  目前全国仅有西南的蓉城联合钢铁厂掌握这项工艺,并且建立了三座1吨级的电渣炉。

  电渣重熔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给钢锭提纯,剔除掉更多的杂质,提升材料的强度。

  相较于原版的苏制火炮来说,光是材料方面就实现了超越,性能肯定或多或少有所提升。

  第二个问题就是大型锻造件制造。

  现在西南一重厂有了万吨水压机的情况下就更不是问题了。

  152毫米火炮所需的1.2吨合金钢锭在它面前就像是豆腐做的一样,随随便便就可以完成初步锻造。

  第三个问题就是精密加工,也就是深孔加工和膛线切削。

  对于西南来说精密加工从来都不是问题。

  无论是蓉城一机厂还是西南一重厂,都拥有全国精度最高的机床,哪怕在全球都算得上主流。

  尽管还不是没有达到当前最高的精度,但用来造炮已经完全足够了。

  特别是现在西南一重厂生产的液压仿形拉线机。

  传统的拉线机想要加工一根炮管需要两天的时间,更加高效的液压仿形拉线机8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加工。

  剩下的就是弹药和引信。

  弹药需要双基发射药,这个问题也在之前的火箭炮制造时已经解决。

  泸州目前就新建了一个化工厂,专门用于生产硝化棉和**。

  至于引信生产线,江北机械厂就用于现成的。

  剩下的就是炮闩和反后坐装置了。

  制造这些东西的机床西南一重厂也有。

  所以制造大炮对于现在工业基础还算扎实的西南来说其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罢了。

  他花了几天的时间将剩下的图纸全都补充完成,然后直接带着这些图纸来到了江北机械厂。

  江北机械厂作为火炮生产基地,目前生产任务还是很重的。

  但赵杰想要抽调部分人员组建项目组,这边马上就照办,屁话都没多说一句。

  毕竟江北机械厂是在他的主导下建起来的,他在这些新建厂的威望还是相当高的。

  他年轻归年轻,但全西南国防军工有几个不服他的?

  江北机械厂的厂长丁大福看完了这些图纸后,抬头看向赵杰说道:“赵局,有了这些图纸只要给我两个月的时间,我有把握将这三门大炮不差一分一毫的复刻出来。”

  好家伙,他心里的最低时限是三个月,丁大福直接说两个月造出来,这比他还更狂。

  他就喜欢这样的。

  “好,你说了两个月那就两个月,拿不出来我唯你是问。”

  接下来几天赵杰便在江北机械厂坐镇,这并不是监督就是单纯的想要看看丁大福的底气在哪里。

  在项目立项的第二天,随着一万块的经费到账后,丁大福直接就从西南一重厂那边拉来了十多台机床。

  用于炮管粗加工的深孔钻床、精加工的深孔镗床、液压仿形拉线机、六角车床、离心铸造机。

  除了六角车床和液压仿形拉线机外,其余的都是制造火箭炮所需要的机器。

  然后丁大福这边也很快就根据图纸制定了制造工艺的流程图。

  首先就是蓉城联合钢铁厂这边提供电渣炉制造的工艺,然后拉到西南一重厂用万吨水压机进行加工。

  在采用三向锻压加工,也就是镦粗、拔长、冲压的加工工艺下,制成内径110毫米,外径280毫米的毛坯管。

  然后就直接进行炮管的粗加工了。

  德制的博林格深孔钻床将内孔加工至直径152毫米。

  然后用德制深孔镗床将内壁精度加工,精度可以达到±0.05毫米。

  然后再用外圆车削到240毫米,预留2毫米的精加工余量。

  这样就完成了152毫米炮管的第一步加工。

  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来了,这一步也直接影响到炮管的寿命,那就是热处理强化。

  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热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实验调试。

  赵杰直接在图纸上标明:调质处理需要880°C水淬和650°C回火,硬度就可以直接达到最佳的HRC32-35。

  然后就是核心工艺——炮管自紧。

  这玩意只需要用5000吨水压机将炮管施加1.5倍膛压,也就是450兆帕即可使内壁产生预应力。

  这也是提升火炮射程的关键技术之一。

  最后就是膛线加工和精磨了。

  在液压仿形拉线机上用42°右旋拉刀切削48条等齐膛线。

  再用内部电解抛光,可以将粗糙度偏差不会超过0.4微米,这样就完成了炮管的加工全过程。

  剩下炮架、炮闩、反后坐力装置等也将在加工炮管的过程中当中同步制造。

  算上调试机床和生产工艺流程的时间,平均十来天的时间造一门大炮还真不是问题。

  赵杰看了几天后,有一个好消息传来。

  西南一重厂的200兆帕超临界发电机组造出来了。

  他直接快马加鞭的赶往了西南一重厂。

  这台发电机对于西南和龙国来说意义都非一般的重大。